小学语文论文:彰显年段特点,打造有效情境

上传人:206****923 文档编号:45228219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小学语文论文:彰显年段特点,打造有效情境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论文:彰显年段特点,打造有效情境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论文:彰显年段特点,打造有效情境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论文:彰显年段特点,打造有效情境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小学语文论文:彰显年段特点,打造有效情境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小学语文论文:彰显年段特点,打造有效情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小学语文论文:彰显年段特点,打造有效情境(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彰显年段特点,打造有效情境彰显年段特点,打造有效情境前苏联教育家赞可夫曾经说过:“我们要激发学生独立的、探索的思想,而这种思想又是跟活生生的情绪有机地联系着的。好的情绪使学生精神振奋,反之则会抑制他们的智力活动。”由此可见,缺乏情感、枯燥无味的课堂教学便如死水一潭、了无生气。那么,教师如何在课堂教学中化被动为主动,充分调动学生参与教学过程的积极性,从而有效地来提高课堂教学的质量呢?我认为,把握年段特点,有针对性地创设人性化的教学情境是提高语文课堂教学效率的有效途径。一、针对学生年段特点,创设有效情境一、针对学生年段特点,创设有效情境人的一生犹如一本变幻莫测的书,在每个成长阶段都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2、。在小学六年的学习生活中,学生的心理变化也是较为明显的:低年级学生好动,喜爱游戏,难以长时间的保持注意力,思维形象具体化;中年级是儿童智力发展的过渡期,开始出现抽象逻辑思维;而高年级学生则记忆力明显增强,注意力容易集中、敏锐,抽象思维逻辑思维能力也大大加强了。鉴于这些特点,一般说来,低年级学生喜闻乐见的形式有听故事、参与表演、唱歌游戏等。例如爱听故事是小学低年级学生的特点之一。故事中有生动的情节,丰富的情感,寓知识于故事之中不仅能吸引学生进入教学环境,促进学生主动地学习,还能极大地激活孩子的语言智慧,使其得到充分的发展。在拼音复习课的教学中,我就针对低年级儿童的特点设计了富有童话色彩的故事,利

3、用多媒体展现了热情好客的老虎大王、守门的大象哥哥、美丽的孔雀导游、采蘑菇的小白兔等学生喜闻乐见的形象,创设了一个游动物王国的情境。在复习整体认读音节时我设计了这样的故事情境:孔雀小姐带着我们来到森林的深处,正好看见一只小白兔在采蘑菇,原来兔妈妈生病了,想吃新鲜的蘑菇。于是这只懂事的小白兔就自告奋勇地出来采蘑菇了。出门前兔妈妈告诉小兔,只有整体认读音节的蘑菇是可以吃的,其他的蘑菇都有毒。小朋友想帮助小兔子吗?森林里到处都长满了蘑菇,连小朋友的的桌肚子里也有,快拿出来看一看,你的蘑菇能送给小兔吗?这样让学生在在童话般的情境中学习,活跃了课堂的气氛,使他们在一种非常愉快的氛围中复习了声母、韵母、整体

4、认读音节和拼音词,学习情绪始终处于最佳状态,真正成为了学习的主人。但以上这些方式对中、高年级学生来说就显得较为幼稚了,对他们来说,也许生动传神的图片、声情并茂的讲述更能有效地把他们带入情境。例如四年级的普罗米修斯盗火一课,在教学“受罚”这部分时,为了让学生从天神残暴的手段中感受到普罗米修斯的极度痛苦,进而感悟出他不屈的灵魂,我首先出示了普罗米修斯受罚图。图上普罗米修斯裸露着身体被沉重的铁链绑在悬崖绝壁上,俨然一副大义凛然、毫不畏惧的模样,而一只凶恶的鹫鹰正往他的胸口扑去,准备啄食他的肝脏。首先用这幅图给学生带来了视觉上的冲击,随即我又悲愤交加地叙述:“这就是一心为人类着想的普罗米修斯,而此时的

5、他被锁在高加索山的悬崖绝壁上,他经受了怎样的痛苦和煎熬呢?”同时播放狂风的呼啸声、暴雨的哗哗声和鸠鹰恐怖的嚎叫声,从听觉上震撼孩子的心灵,使他们感同身受,纷纷用“惨绝人寰” 、 “残忍至极” 、 “生不如死”等词语形容了自己对这刑罚的感受,对宙斯的心狠手辣表现出极度的愤慨,而对普罗米修斯则是同情之至。学到这,我又打铁趁热,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启发引导:“烈日的炙烤、暴雨的抽打、恶鹰的啄食,普罗米修斯遭受着残酷的折磨,他赤裸的身躯已经血肉模糊了就这样一天、一年、十几年 普罗米修斯经受着常人无法忍受的痛苦。铁链锁住了普罗米修斯的身躯,能锁住他那颗坦荡无私的心吗?听,普罗米修斯声声吼叫声振山河,他的心分

6、明在奋力呐喊,你们听到他心里的话了吗?”这样一来,普罗米修斯坚强不屈,甘愿为人类受苦的高大形象就在学生的心里油然而生了。因此,教师在创设情境时,一定要从学生的角度出发,注意贴近学生实际,在了解不同年段学生的心理特点、认知水平和生活经验的基础上再选择有效的手段,这样才能行之有效。二、吃透教材年段要求,凸显有效情境二、吃透教材年段要求,凸显有效情境虽然新课程要求课堂是互动的,但这并不是说我们的教学活动就可以脱离教材海阔天空的胡扯,还是要走进文本,以文本为依据。因而,在创设情境前,教师必须先了解新课标中对本年段听说读写的要求,然后从学生、作者、编者等角度去吃透教材, 想一想学生要学些什么?作者写此文

7、的目的是什么?编者选编此文的意义是什么?它对现阶段的学生有何提高,有何作用?学习此文后,学生又要达到什么目标?只有把这些问题钻研透了,我们才能结合教材本身的特点,创设出符合本年段教学要求,有利于突破教学重难点、达成教学目标的有效情境。例如五年级的彭德怀和他的大黑骡子一课,是截取了漫漫长征途中最为艰苦的一段历程写成的一篇感人的文章,展现出红军的崇高精神和战斗意志。通过研读教材,我发现这篇课文所描述的情境与学生的生活实际距离较远,长征这一背景对学生来说是比较陌生的。因此在课前,我带领学生阅读了一些相关资料。但在教学第一课时时,我发现学生还是始终游离在课本之外,对于文中所表现的彭德怀为了战士的生存,

8、为了保存革命力量,不得不杀死心爱的大黑骡子的痛苦心情很难理解,甚至有的学生在读到“副官长,快开枪!你不向它们开枪,我就向你开枪!彭德怀双手叉在要间怒吼道。 ”这一句时,竟然大笑了起来。针对这一现象,课后我又查阅了新课标 ,发现其中对高年段阅读的相关要求有“在阅读中揣摩文章的表达顺序,体会作者的思想感情” , “阅读叙事性作品,了解事件梗概,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 “学习浏览,扩大知识面,根据需要搜集信息”等。根据这些年段要求,我进行了反思:虽然课前已带领学生读过相关资料,但这些资料与文本并未融合在一起,对学生来说,那只是一堆冷

9、冰冰没有情感的文字,未曾入境,他们又如何能体会到文本中所表达的情感呢?看来老师要在学生与文本之间搭建一座有效的桥梁。于是,我又搜集了许多与课文相关的资料,将它们和文本有机融合起来,并将教学目标设定为:1、有感情的朗读课文。2、凭借具体的语言材料,特别是描写彭德怀深情、动作、语言的句子,引导学生感受彭德怀爱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体会其与战士同甘共苦的高尚品质。3、结合课文内容体会“它融进了北进的滚滚铁流,融进了宣传鼓动员的竹板声里”等句子的含义,感受红军战士不怕困难,勇往直前的精神。在第二课时的教学中,我首先自己沉浸到文本中,始终用声情并茂的语言创设出长征途中过草地时那艰苦卓绝的场景。在我的引领和

10、渲染下,学生渐渐进入情境,体会出了彭德怀爱大黑骡子更爱战士的情感。当读完彭德怀的第三次命令后,我配乐叙述杀大黑骡子时曲折揪心的场面:“方副官长举起机枪一阵扫射,五匹骡马倒下去了,唯有大黑骡子依然安详地站立着,没有惊慌,也没有奔逃,似乎在等待着执行什么任务。 把大黑骡子留下来吧!老饲养员叫喊着,就要扑上前去。 不能留下它,战士比牲口重要。 又是彭德怀的命令,听得出他在极力克制自己。 砰一声枪响,大黑骡子缓缓地、缓缓地斜倒下去。老饲养员挣脱了拉住他的人,扑上前去抱住大黑骡子的脖子,失声痛哭。狂风呜咽,野草叹息,在场的战士各个泪流满面。彭德怀想着斜倒下去的大黑骡子,缓缓地摘下军帽”听完这段叙述,学生

11、已完全沉浸其中,仿佛回到了那一刻亲眼看着大黑骡子倒在自己面前,一些孩子甚至流下了伤心的泪水。这一表现与第一课时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正是因为吃透了年段要求,才能创设出具有有效目标的有效情境,才使学生真正走入了文本,与作者产生共鸣。此时,再让他们想象“彭德怀此刻会对大黑骡子说些什么”已是水到渠成,而课文的重难点也在这一环节顺利突破了。三、筛选适合年段方式,强化有效情境三、筛选适合年段方式,强化有效情境前苏联前苏联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主张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的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要创造“使学生情绪高涨的环境”,使自己所上的课“引起学生积极的情感。”可见,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充分借助多媒体等电教设备,

12、利用音频、视频等媒体手段来充实和丰富教材内容,无疑会增强学生的注意力,引起学生情感上的共鸣,从而增强学习的实效性。但目前,在有些公开课上,我们能看到一些老师是为了用多媒体而用多媒体,媒体的使用对教学目标的达成并无帮助。因此,面对形式多样的教学手段,我们不能盲目的“拿来主义”,而是要静下心来仔细思考:它是否符合本年段孩子的特点?是否能帮助孩子走进文本?是否对突破重难点有帮助?从而根据各年段不同的特点和要求来选择适宜的方式创设情境,适合文本的才是最有效的。例如在讲月光启蒙一课时,对文中“小院里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这句话的理解是个难点。新课标对高年级学生的要求是要能“简单描述自己印象最深的场景

13、、人物、细节,说出自己的喜欢、憎恶、崇敬、向往、同情等感受” , 如果仅仅是读过去,学生很难体会其中所蕴含的意味,必须找到一种方式帮助学生去体验,去感受。于是我用多媒体播放了母亲演唱的两首歌谣,学生立即陶醉其中,情不自禁地跟着哼唱起来,对于文中“小院里立即飘满了她那芳香的音韵”的描述就深有同感,学生说:“听着母亲的嗓音轻柔甜美我深深地陶醉了,就像陶醉在花的芳香中。”这个难点的突破也就迎刃而解。这一影音情境的创设对学生的内心世界带来巨大的冲击力和感染力,对师生而言也是一次情感的熏陶。还有些课文,我们必须将多种手段融合起来创设情境,才能达到最佳效果。例如,在教学真想变成大大的荷叶这课时,针对低年段

14、孩子形象思维发达、活泼好动、喜欢小动物、喜欢动画等特点,我首先用媒体展示了一幅优美的夏景图,让学生融入情境。随即用言语激趣:“伴随着知了欢快的歌声,夏天来到了我们身边。听,夏天姐姐在热情地问想变点什么呢?”让学生想象说说自己想变点什么?并相机出示有关图片、动画或音乐。在变的情境中,学生的心灵与诗歌亲密接触,自主感悟诗歌的意境,读出了小鱼的自由蝴蝶的快乐、蝈蝈的幸福、星星新月的可爱,读出了对荷叶的赞美之情和对夏天万物的喜爱之情。在琅琅书声中感受和再现了作品的情思美感,体验了语言的音韵美。在这一朗读教学中,综合运用了动画、图片,录音,音乐和老师的体态语言等多种手段来渲染课文情境,从多感官调动学生的

15、体验,让学生产生了亲耳所闻,亲眼所见的真实感。这样,不仅激发出学生读的兴趣,还能让学生情不自禁地抒发真情,从而体现了有效情境的价值。而对有些课文来说,媒体手段并非是最有效的。例如,在朗读教学夕阳真美一课时,只需配上一幅夕阳西下的教学挂图,加上教师的语言渲染引导,学生就能被其吸引,产生身临其境之感。正所谓入其境,才能体其味,表其情。通过一次次在情境中的朗读,学生自然能体会出对夕阳的喜爱、赞美之情。四、巧用各种合理方法,维持有效情境四、巧用各种合理方法,维持有效情境在课堂上,当教师创设了一个教学情境,还要注意维持,根据年段特点,巧用各种方法,使学生自始至终都沉浸在这一情境中,这样的情境创设才是成功

16、的,有效的,切不可中途跳出,半途而废。例如,在教学三拼音节这一课时,一开始就我就利用低年级学生喜爱动物的心理,用认识动物朋友的方式激发学生拼读拼音的兴趣。通过与小动物打招呼以及出示形象生动的动物图片一下子拉近了学生与生硬的拼音字母间的距离,使他们进入到动物王国的情境中。当我出示“w gu”这一音节词让男生和小乌龟打招呼时,他们由于过于兴奋采用的是用喊叫的方式,声音刺耳,此时,如果直接制止指责学生,那么就跳出了情境之外,学生好不容易进入情境的美好状态也将被破坏。于是我巧妙地利用动物王国这一情境说“小乌龟喜欢有礼貌的小朋友,让我们再用最好听的声音和它打招呼。 ”这一智慧的点拨于情境中显得那么自然和谐,不着痕迹,同时也易于让孩子接受,男生们兴致盎然,立即用好听的声音拼读了一遍。这一情境中的点拨不仅指导了学生的朗读,还让学生学会了如何礼貌地与人打招呼,更维护了情境的完整性,达到了工具性和人文性的统一。综上所述,我认为有效情境的创设实质上体现了新课改中所提倡的“以人为本”的重要理念。只有准确把握年段特点,情境创设才能更为有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