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大远程毕业论文:语文教育与美育的不解之缘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227122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35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大远程毕业论文:语文教育与美育的不解之缘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电大远程毕业论文:语文教育与美育的不解之缘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电大远程毕业论文:语文教育与美育的不解之缘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电大远程毕业论文:语文教育与美育的不解之缘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电大远程毕业论文:语文教育与美育的不解之缘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电大远程毕业论文:语文教育与美育的不解之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大远程毕业论文:语文教育与美育的不解之缘(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电电大大远远程程毕业论毕业论文文语语文教育与美育的不解之文教育与美育的不解之缘缘汉语汉语言文学言文学朱桂朱桂华华浙江省诸暨市滨江小学 311800 电话:72032372目目 录录一、引言一、引言 2 2二、正文二、正文1 1、加强阅读教学,培养审美感知、加强阅读教学,培养审美感知 4 42 2、启发形象思维,培养审美情趣、启发形象思维,培养审美情趣 5 53 3、运用联想想象,提高审美水平、运用联想想象,提高审美水平 6 64 4、重视情感体验,塑造完美人格、重视情感体验,塑造完美人格 7 75 5、诗化课堂,陶冶审美情操、诗化课堂,陶冶审美情操 8 8三、参考文章三、参考文章99四、致谢

2、四、致谢11113语文教育与美育的不解之缘语文教育与美育的不解之缘浙江省诸暨市滨江小学 朱桂华摘要摘要:语文教育与美育有不解之缘,语文教材中蕴藏着丰富多彩的美。语文老师进行的语文教学活动包含美育的过程,教材中美挖掘得好,运用得好,既能培养语文能力,又能塑造完美人格。从美育角度看,实施语文教育应抓住以下几环节:一、加强阅读教学,培养审美感知二、启发形象思维,培养审美情趣三、运用联想想象,提高审美水平四、重视情感体验,塑造完美人格五、诗化教学课堂,陶冶审美情们不能将审美教育只看做是一种狭隘的鉴赏、愉悦,而应把人格塑造、情操陶冶、高尚的人文情怀的培养,通过语文的载体使之提升。关键词:关键词:语文;美

3、育;审美;联系美育与心育是语文进行人文教育的一个重要内容。它可使学生的情感得到熏陶,可使学生的感性具有文明的内容,可使学生具有较高的审美素质和健全的心理素质。因此在提倡素质教育的今天,美育与心育在语文教学中的渗透,尤显重要。在语文的园林中漫步,随处可观赏到“美”的鲜花。美是人类精神需求的永恒主题,人们在美的体验中,自觉与不自觉的进行着心灵的洗涤在美的感召下会达到灵魂的陶冶和净化,而语文教育中美育与心育的渗透,就是语文教师如何引导学生去体验美、感受美、创造美;从而使青年学生得到情感的解放和升华,具有较高的审美素质和健全的心理素质。中学语文课本中蕴含着丰富多彩的美,构成了一个相对完整的美育体系。它

4、有美奂美伦、巧夺天工、引人入胜而使人留恋忘返的自然美,有至善至美催人奋进和社会美。有先天下之忧而忧,后天下之乐而乐的人格美,还有启人深思、给人警示的哲理美等。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畅游这美的圣殿,那么各种美4就会潜移默化地影响学生,使他们的心灵得到美的感染,使他们的情感、趣味、气质、性格、胸怀得到洗涤和净化。所以,语文课堂是对学生进行美育的重要陈地。那么,如何挖掘美的因素,发挥美育的功能,增强语文课堂的趣味性,培养学生的完美人格呢?我以为应该从下面几个环节入手:一、加强阅读教学,培养审美感知一、加强阅读教学,培养审美感知语文的工具性是客观的,但它绝不是单纯的交际工具和信息载体,它是人类精神发展、美

5、化与升华的“媒体” ,是有血有肉的东西。阅读活动的根本价值就在于为人的发展提供这些“有血有肉的东西” 。在阅读教学中,如果本末倒置甚至舍本逐末,只重形式而漠视这“有血有肉”的东西,学生就会失去思想的教育,失去情感的陶冶,失去审美的提高。自古以来,有成就、有影响的文化名人都是“读”出来的。叶圣陶就说过:“他们有一个不二法门,就是熟读名文,读着读着,自己顿悟。 ”于漪先生也说:“语文文字是民族文化的地质层,积淀了中华文化的精粹。 ”读优秀的文学作品,特别是读经典作品,最能丰富人的精神世界,提高人的审美能力和综合素质,为学生建立一种精神的底子,培养他们的文化气质。所以语文教学以读为本,要不断改进教学

6、方法,重视诵读。我们的阅读教学,就应该为学生创设更宽松的环境,为学生提供更多的“探索”的契机,抓住一个个具体的语境,一个词语,一个细节,甚至一个标点,让学生体会语言的丰厚意蕴,让他们在阅读的过程中体验到“发现”和“创造”的喜悦的激动,让他们的心智在这种“喜悦”和“激动”中升华。汉字有四声,诵读有抑扬顿挫,诵读能体会语言的音韵美;优秀作品遣词造句运用语文的精妙,启承面壁谋篇的谨严,知识思想情意气韵的深厚,都要在诵读去体会,去感受,去领会,特别是经典作品应有较多的背诵。在具体的教学活动中,教师就应该通过自己有表情的朗读,或者组织学生的朗读。读的形式也可以有多种多样,要把齐读和个别读结合起来。这样有

7、利于帮助学生理解课文的词句篇章和语言的感情色彩,再现作品中的艺术形象,把学生吸引到作品的意境中去。海滨仲夏夜画出了美景三图:海滨夜景图,海滩休憩图,海滩月色图。晚霞“像一片霍霍燃烧的火焰, ” ,启明星“像一盏悬挂在高空中的灯” ,月亮“像银盘似的。 ”峻情笔下的夏夜的海滩,有着多么迷人的景色,它是那么的美妙可爱,那么的绚丽迷人,此情此景何须多讲!带学生有表情地朗读,随课文意境,5或舒缓,或高昂,或抑扬,或激越,反复咀嚼,适当点拨提示,课文中那片萦回流溢于海滩的温情,定能使学生如身临其境,感到有审美的愉悦。二二. . 启发形象思维,培养审美情趣启发形象思维,培养审美情趣审美对象形象性的特点决定

8、了人们的审美活动不是用逻辑思维,不是靠抽象思维的判断、推理进行,而是用形象思维,从对美的事物的直接感受开始,进而把握美、领悟美,正如帕克所说:“感觉是我们进入审美经验的门户” 。因而作为一个语文老师,要重视在教学过程中训练学生的审美感官,使他们能够透过文字对它所展示的色彩、音韵、节奏、结构等形势因素有敏锐的感知力。以色彩为例,高明的作家在描写事物时,常常会借助色彩来表达内心的感受。譬如药的结尾的景物描写,作者运用的是一连串的冷色调:两顶“花白的头发” 、 “几朵清白的零星的小花” 、 “支支直立的枯草” 、 “铁铸一般的乌鸦” ,即使有一点暖色,也淹没在冷色之中:“一个破旧的朱漆圆篮,外挂一串

9、钱锭”。显然,要充分理解作者借这“安特莱夫式的阴冷”达到烘托悲剧氛围的创作意图,就必须引导学生去感受色彩的审美意味,把它当作一幅画去欣赏。有时,还可以把一篇文章当作一支乐曲来欣赏。很多情文并茂的佳作,总有一种音乐感。有的似玉箫,如怨如诉:有的如羌笛,哀怨悠扬;有的似铜管,浑厚雄壮;有的像小号,激越腾跃。如朱自清的荷塘月色和绿 ,前者像一支情思依依的小调,荡漾着风月淡雅的幽思;后者像一支艳丽明快的小曲,散发着春意浓烈的氤氲。读绿的乐章时,要引导学生在简捷明快的基调中去感受“诧异“的心情;读荷塘月色的乐章,要引导学生在悠扬轻松的节奏旋律里,品味“哀愁”与“喜悦”撞击的情韵。作为语文老师,除了引导学

10、生从书本上去发现美、感受美,还应该经常把学生带到大自然中去,让他们领会体察自然美。大自然本身就是一幅美丽的画卷,一支动人的乐曲,那青的山、绿的水、万紫千红的花草、五彩的云霞、鸣啭的百鸟、如箫如笛的山泉流瀑带给学生的是直接的美的感官享受。俄国教育家乌申斯基甚至认为,教师的影响难与美丽的自然风景对青少年气质的发展的巨大影响竞争。笔者曾经留心观察过,凡是经常接近大自然的学生,对美的事物要比一般人敏感得多。三、运用联想想象,提高审美水平三、运用联想想象,提高审美水平6联想想象是进行审美活动的翅膀,莱辛说过:“心是我们在艺术作品里发现为美的东西,并不是直接由眼睛,而是由想象力通过眼睛去发现美的。 ”所以

11、说,如果缺乏想象力,就谈不上美的发现和欣赏,更谈不上美的创造了。课本中的文学作品,既不是绘画,也不是雕塑,而是一个个无声无色的文字组成的集合。要把这些符号转化为具体可感的艺术形象,并进行审美欣赏是实现语文教学的重要任务。学生对美的事物是从感觉开始的,正如帕克所说的那样:“感觉是我们进入审美经验的门户。 ”因此,语文教师要不断地训练学生的审美感官,使其能透过文字对它们展示的色彩、音韵、节律、结构等外在的形式因素有敏锐的感知力,并作积极之想象,创造出具体的意境。郭沫若在天上的街市中就很好地运用了这一手法:“远远的街灯明了,好像闪着无数的明星。远远的明星现了,好像是点着无数的街灯。 ”诗人富有创意的

12、联想,让读者从“远远的街灯”中,联想出那闪烁在天空中的灿烂的群星:又从那“无数的明星”联想到那灯火辉煌的天上街市。这样,天上和人间上下沟通,把读者带到一个虚无缥缈的神奇的世界中,使读者联想到天上的街市、街市上的珍品、幸福自由的生活。读完这首诗,我们不禁沉浸于瑰丽神奇境界中,获得了美的享受。例如长江三峡中的色彩美描写得十分成功,给人以奇丽之感,让人觉得祖国的山河是那么的可爱,一种爱国主义的情感涤荡胸间。还有读马致远的天净沙秋思:“古道西风瘦马,枯藤老树昏鸦, ,小桥流水人家。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这里的景物呈散视点排列,作者从不同的究竟层次来展现景物,一幅萧然秋景图尽收眼底,并引起人们对秋

13、的回忆和想象。学生可以借助曲中“枯藤,老树、乌鸦,夕阳”等富有色彩的名字,进行联想和想象,一幅深灰色的山居夕照图就会呈现在学生的脑海中。借助想象,我们还可以启发学生把一些散文名作当成一曲优美的音乐来欣赏。从而激发对美好事物的向往和追求。例如朱自清的春和荷塘月色 ,一支如同春天的畅想曲,形发出春的韵律,给人以浓烈的氤氲,给人以无限的遐想;一支如同充盈淡淡哀愁的思乡曲,既给人以淡淡的喜悦,又给人以淡淡的哀愁。读林觉民的与妻书 ,就如同一曲英烈就义前的悲歌:时而如泣如诉,时而引吭高歌。如果教师能引导学生展开丰富的想象,进行适当的点拨,就不难理解,这仿佛是愤难抑的满江红 ,又同柔情缠绵的梁祝化蝶催下泪

14、下。7学生在这悲壮的旋律里体会到英雄的崇高和伟大,一股对英雄的崇敬感油然而生。然而,在传统的课堂教学中常忽视对学生想象力的培养,教师讲得太多太细,没有留给学生足够的想象空间。联想集团这样说过,联想是人类迈出的一小步,但也是世界迈出的一大步。如果我们能借鉴中国传统绘画“计白当黑”的表现技巧,给学生更多的想象空间,那就能激发学生进行创造性的填补和想象性连接的内动力,完成对作品的审美欣赏。这样学生的形象思维得到了激活,思维也由审美感受向审美欣赏和评价演进。四、重视情感体验,塑造完美人格四、重视情感体验,塑造完美人格朱自清说:“欣赏是情感的操练。 ” (标准与尺度 )因为文章不是无情物,因此,阅读者应

15、该具有体验情感的能力,走进作品和作者的情感世界。然后“自化其身” ,成为美的情境中的人物,让整个心境处于审美客体所引起的或爱或憎或衷或乐的美感过程之中,从而获得审美的愉悦。正因为这样,在语文教学中要让学生了解作者的情感,例如讲鲁迅的系列小说时,不仅要让学生了解作品的思想内容中反映了什么时代的社会活动和历史事件,而且应该让学生弄清楚,作者是在什么样思想情感的推动下写这些作品的,作品中渗透着什么样的个人情感和社会理想。例如鲁迅对祥林嫂,孔一己,阿 Q 等人,是抱着“哀其不幸,怒其不争”的感情。对当时社会则是抱着“抱眉冷对”的心态。正是这个原因,鲁迅才由最初的进化论者转变成为阶级论者,由一个民主主义者演变成一个共产主义者。只有这样启发学生,才能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课文,与作品中人物形象产生感情上的共鸣。凯洛夫指出:教材是生活的教科书,它不仅揭示了生活的本来面目,也能说明生活并给与人的情感和思想以方向。 ”中学语文教材中有许多文质俱佳的作品。教师的责任是引导学生“披文以入情” ,把作者寄寓的情感化为自己的情感,然后经过沉淀,形成文雅的情趣,丰富的情感,完美的人格。例如焦裕禄“鞠躬尽瘁,死而后已”的工作精神,邓稼先“从不骄人,诚真忠实”的为人品格,文天祥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