尹集中学教科研论坛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225557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73.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尹集中学教科研论坛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尹集中学教科研论坛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尹集中学教科研论坛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尹集中学教科研论坛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尹集中学教科研论坛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尹集中学教科研论坛》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尹集中学教科研论坛(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尹集中学教科研论坛尹集中学教科研论坛 第五期第五期 尹集中学教科室尹集中学教科室目目 录录一、教育视点1、中国现阶段教育发展的特征 周济2、新时期教育工作的五点意见 周济3、聊城市教育发展“1338”计划 张聚伟二、教育名家:孔子的精神境界(二)三、课改论坛1、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2、一花独放不是春,百花齐放春满园县实验中学关于小组合作学习的操作实施四、和谐之窗四、和谐之窗构建和谐师生关系之我见 尹集中学 王广翔五、教育教学叙事让激励的掌声响彻教室 高建英本期编辑:李双忠责任编辑:于宝忠后期编辑:尹桂芝 李兵制版印刷:田春福2009 年 3 月2教育视点教育视点教育部长周济:我们

2、的教育已经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阶段,呈现出鲜明的阶段性特征。所谓全新的发展阶段和阶段性特征,他讲了三条:一是我国已经成为人力资源大国,正向人力资源强国迈进。二是让孩子有学上的问题已经得到初步解决,上好学的问题成为突出的矛盾;各级各类学校的数量和规模问题已经初步解决,质量和结构的问题成为突出矛盾;现代国民教育体系已经基本形成,中国特色的现代化教育体系还有待于进一步的发展。三是教育质量的提高已经成为各级各类教育迫切需要解决的问题。一句话,我们的教育已经进入了全面提高教育质量的新阶段,进入了让孩子们上好学的新阶段,进入了建设人力资源强国的新阶段。教育部长周济:要做好新时期的教育工作,关键是抓好五条:

3、第一,以优先发展教育建设人力资源强国为指针;第二,以提高教育质量为核心;第三,以实施素质教育为主题;第四,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为关键;第五,以促进教育公平为基石。聊城市教育局局长张聚传:立足于面临的新形势、新任务的分析和判断,结合聊城市实际制定了今后一个时期教育发展的“1338”计划。 “1”即抓好落实科学发展观,办人民群众满意的教育这一根本要求。再分析第一个“3”,主攻“提高办学水平、推进素质教育、实现均衡发展”三大目标。第二个“3”就是开展三大活动。大培训是今后三五年要持续不断、坚持不懈搞的,管理年活动也是我们重点要搞的,再就是构建和谐师生关系研究活动也是非常有必要的。最后一个“8”即是我们

4、的八项重点工作。提高基础教育水平,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和高等教育,实施素质教育,加强校长和教师队伍建设,大力改善办学条件,努力提高规范管理水平,加强教育督导,端正教育行风。教育名家教育名家孔子的精神境界(二)孔子的精神境界(二)二、“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学习论语,有一篇是非常重要的,那就是“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于艺。”这既是孔子的教学总纲,也是他一生生存与学习状态的高度概括。“志于道”。孔子说:“吾道一以贯之。”不是今天如此,明天如此,而是一生如此。他的弟子曾参,就是著在大学的那个曾子,对孔子的“道”这样解说:“忠恕而已。”一个恕道,一个忠道。那什么是“恕道”呢?恕就是推己之心以

5、及人,“恕道”呢,就是“己所不欲,勿施于人”。大家知道,这句话已经被法国等西欧国家写入宪法。2008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即“国人不可不知的五句论语经典”中,就有“己所不欲,勿施于人”。那么什么是“忠道”呢?就是“己欲立而立人,己欲达而达人”,我自己成功发展了,也希望别人成功发展。显然,这个“道”不是一般意义上思想道德,而是一种至高的思想境界。所以,孔子把“志于道”放在了第一位。“据于德”。“据于德”是从道德人格方面谈的。大家知道,论语 为政第二的第一章说是:“子曰:为政以德,譬如北辰,居其所而众星所共之。”意思是说,只要以德来治政,就会像天上的北斗星居于一定的方位一样,众星都会环绕在它的周围。

6、现在所说的“以德治国”,即来源于此。孔子还说:“道之以政,齐之以刑,民免而无3耻;道之以德,齐之以礼,有耻且格。”用行政命令引导百姓,用刑罚束缚他们,百姓求得的只是免于犯罪,却没有了羞耻之心;用道德教化引导百姓,用礼仪统一百姓的言行,这样,百姓不仅会有羞耻之心,而且还会守规矩和有归属感。在孔子看来,在维护社会的良性运作,促进人际关系和谐方面,道德比刑罚具有更加有效的作用。所以,他强调德治,要求人们道德的实践落实到现实的社会政治生活之中。所以,2008北京奥运会的迎宾语还有一句:“德不孤,必有邻。”只要有道德,你就不会被孤立,一定有思想一致的人与你为伴。我们中国不仅仅要举办好奥运会,还要德满天下

7、,朋友满天下。“依于仁”。看过论语的人都知道,论语当中谈什么最多?谈仁最多。有人统计说是107处。这个仁和礼的差异在哪里呢?孔子主张恢复周礼。他说:“周鉴于二代,郁郁乎文哉!吾从周。”意思是说,周朝的礼仪制度借鉴于夏商两代,是多么丰富完美啊!我遵循周朝的礼仪制度。有人说,孔子的目的是为了恢复周礼,所以就有了“克己复礼”之说。孔子在恢复周礼方面,显然是有守旧倾向。不过,在他以仁释礼的时候,却使仁走向了更高的层面。而仁,恰恰是孔子的思想核心,也是他的创造。因为孔子的仁,是定格于生命个体心中的具有高尚品格的思想与感情。尽管他没有对仁作出抽象概括,甚至在不同场所对不同个体所说的仁“千差万别”。但其核心

8、是让人走向精神的高贵与心灵的完。比如他说:“富与贵,人之所欲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处也。贫与贱,是人之所恶也,不以其道得之,不去也。君子去仁,恶乎成名?君子无终食之间违仁,造次必于是,颠沛必于是。”意思是说,富有和显贵是每个人都想得到的,但是不以正当的方式得到它,就不能享受。贫困和卑贱是每个人都厌恶的,但不以正当的方式摆脱它,就不会离开它。如果君子抛弃了仁德,又怎能成名呢?所以,即使是一顿饭的时间,君子也不能违背仁;不论是在最危险的时候,还是在颠沛流离的时候,也一定要按照仁的要求去做事。孔子认为,他的弟子颜回就是这样的人。他称赞颜回说:“回也,其心三月不违仁,其余则日月至焉而已矣!”孔子说颜回的

9、心里从来没有离开过仁,而别的人只是偶尔达到这一境界罢了。为仁是依靠外力,还是在于自我保持呢?孔子说:“为仁由己,而由人乎哉?”在孔子看来,为仁完全在于自己,而不能靠别人。这就给我们指出一条走进仁的境界的路子,就是通过不断地加强内在修养,才能抵达这一高层的精神境界。“游于艺”。论语中有这样一章:“子以四教:文、行、忠、信。”看来,文、行、忠、信是他的主要教学内容。它是不是苦学死学呢?不是。孔子说:“人之为学,常苦其难而不悦者,以其学之不熟,而未见意趣也。”这里所说的“意趣”特别重要,说是要“游于艺”,即进入快乐甚至审美的状态。生命个体学习本来是探索未知、获取智慧的一种快乐过程,是一种幸福的心灵之

10、旅。但是,现在不少中小学生的学习却变成了一种心力交悴的苦役。孔子不然,他说:“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如果说“知”在知识层面,“好”在道德层面的话,“乐”则走进了审美境界。在论语“子路、曾皙、冉有、公西华侍坐”一章中,曾皙回答孔子所问完全不同于子路、冉有和公西华,他的志向竟然是:“莫春者,春服既成,冠者五六人,童子六七人,浴乎沂,风乎舞雩,咏而归。”没有想到的是,孔子却喟然而叹曰:“吾与点也!”看来,这里孔子所叹更多的是一种对游艺状态学习的欣赏。周易系辞有言:“君子居4则观其象而玩其辞,动则观其变而玩其占。”可见,学习的至高境界在于“玩”,在于“艺”。“志于道,据于德,依于仁,游

11、于艺”,不但是对孔子整个人生精神境界与学习追求的一种高度浓缩,也是今天我们教育应妆遵循的理想规则,还是我们现代人走向高层境界的必由之道。课改论坛课改论坛 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作者:赵振林 山东省聊城第一中学在科学技术迅猛发展、生产过程日益智能化的当今社会,教育正发生着深刻的变革。表现在基础教育领域,就是由“应试教育”向“素质教育”的转轨。素质教育的基本精神在于:面向全体学生;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让学生主动发展。这三个基本精神的实质在于学生主体性的发展。新的国家课程标准关于“教学中应注意的问题”部分指出:“在教学过程中,要始终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

12、,教师应充分发挥学生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营造宽松、和谐的学习气氛” 。众所周知,课堂教学是实施素质教育的主阵地,学生主体地位的体现是现代课堂教学的重要标志,也是评价一节课好坏的重要标准,更是为了实现学生的主体性,进而实施素质教育。那么,在课堂教学中如何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这里既有理论上的认识问题,也有实际操作上的问题。下面就这两方面谈些粗浅的认识。一、解读学生的主体地位(一)什么是学生的主体性、学生的主体地位马克思列宁主义的认识论认为:主体是指从事认识和实践活动的现实的人。如教师是教学活动的主体,学生是学习活动的主体。主体性是指人作为活动主体在同客体的相互作用中所

13、表现出来的功能特性。主体性是一个综合概念,既包括人的能力方面,也包括人的情感方面和意志方面,而其根本特征是从人本体方面呈现出的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其中创造性是以探索和求新为特征的,它是个人主体性的最高表现和最高层次,是人之主体性的灵魂。学生的主体性则是指在教育活动中,作为主体的学生在老师的引导下处理同外部世界关系时所表现出的功能特性,具体表现为“我”性、自主性、能动性和创造性。高中教育的主体性是指高中教育要保证学生的主体地位。陕西师大张熊飞教授创立的诱思探究教学科学论认为:所谓学生的主体地位,就是把学生作为接收和加工信息的主体、认识客观规律的主体,不断完善自我的认知结构并获得自身主体性实现

14、的主体。这里所说的认知结构,不仅仅是指头脑中的知识结构,而且指头脑中完整的“知识认知情意结构” ,因为三者往往形影相随,难以单独存在。学生的主体地位是进行教学的出发点、依据和归宿,是教学过程中实施素质教育的核心。其具备四种主要特征:第一,能动性。是指学生具有主观能动性,能够自觉地、主动地、积极地认识客观世界,并获得自身主体性的不断完善。积极能动的反映是人类认识的特性,学生的认识也不例5外。教师要善于不断地创造具有激发性的教学情境,去诱导学生的主体意识,促进能动性的实现。第二,独立性。是指学生在教学过程的主体地位,绝不能由别人代替,也无法代替。教学活动中凡属在教师科学组织下,学生能够通过动手、动

15、眼、动口,特别是动脑而独立完成的一切教学活动,都要尽可能创造条件,给予必要的时间和空间,诱导学生独立探索和研究。第三,创造性。是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具有探究新知、追求新的活动方式和新的活动成果的内在需求和意向。创造是人类的本质,是人的主体性的充分表现,学生也不例外。在教学过程中,要善于为学生创设探究的情境,设置激思的疑问,提供创造的机会和条件,切切实实地开展创造性教学。第四,发展性。是指学生作为一个能动的自我,都具备自我发展和完善的内在需求,以便使自我的主体性不断实现。这是学生主体地位的最终归宿。(二)课堂教学中,学生的主体作用与教师的主导作用的关系根据现代教育论研究的最新成果,课堂教学是由五个

16、要素构成的系统结构,即:教学目的与任务、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手段、学生学习活动组织形式和教学效果。各要素之间错综复杂的关系构成了课堂教学的矛盾运动。其间,最积极最活跃的要素是教师和学生。他们之间的关系及其相互作用决定着课堂教学的本质和功能。对这一本质和功能的认识与把握的程度,区分着不同的课堂教学观,决定着课堂教学效率与教学质量的高低。为此,正确认识和处理教师和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辩证关系,也就是正确认识和处理学生的主体作用和教师的主导作用的辩证关系,才能体现学生在教学中的主体地位,才能培养出具有主体性的人。决定着课堂教学改革的成败。不言而喻,学生的主体作用就是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教师是为体现学生在课堂教学中的“主体地位”而发挥着“主导作用”的,学是以教为主导作用的学,教是以学为主体地位的教。也就是说:学生的主体地位,是以教师主导作用为条件的主体地位;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以学生主体地位为归宿的主导作用。教师的主导作用是体现学生主体地位的条件和根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