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感悟与思考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223290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感悟与思考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感悟与思考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感悟与思考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感悟与思考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感悟与思考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感悟与思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感悟与思考(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感悟与思考对语文课堂教学评价的感悟与思考海南省保亭县教育局中学教研室 朱俭容【引子】 下面是湖北荆州市特级教师余映潮执教紫藤萝瀑布一课教学实录片段(有删节):(学生默读课文,准备发言)师:(教师巡视)用词之美,造句之美,色彩之美,等等,都可以说。好!小组之间交流一下,每个人讲自己的观点。开始。(学生交流,气氛热烈)师:有哪位同学给大家说说你的感受。生1:我读了第2段中“紫色的大条幅上,泛着点点银光,就像迸溅的水花。仔细看时,才知道那是每一朵紫花中最浅淡的部分,在和阳光互相挑逗”,觉得这一句很有新意,她把每一朵花最浅淡的颜色比作银光。师:而且紫色和银光相互映衬,色彩对比很强烈

2、,给人以绚烂之感,而迸溅的水花呢,又有一种动感,使画面更显得生动活泼。好!你来。生2:我觉得第7自然段写得很美,因为它这一段的感情色彩很浓重。而且作者非常具体地写了她看花时心里的感受。师:说得非常好!作者写这一段,实际上有个背景在里面。作者唯一的弟弟得了癌症去世了,这就是文中为什么提到“生死谜手足情”她很悲痛地看这个花,而花这么明艳,这么美好,又滋润了她的心情。说得好!见解独特。好!再来,你说。生3:我很喜欢第2段的第一句话:“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 ”使人感受到藤萝非常地繁茂,看不到起点,也看不到终点,让人感到很神秘。师:对!给人一种摄人心魄的气势之美。是吧?生4:“从未见过开得这样盛的

3、藤萝,只见一片辉煌的淡紫色,像一条瀑布,从空中垂下,不见其发端,也不见其终极”这句话写得非常的美,这几句话不仅使用了比喻的手法,而且写得像童话,充满了情趣。师:对!你看这个句子, “从未”,她把这一句放在前面,写得非常有力量,非常有情感。好!再来!生5:“只是深深浅浅的紫,仿佛在流动,在欢笑,在不停地生长。 ”这里写得很生动。也用了拟人的手法。师:对!很有韵味,三个句子一气呵成。是吧?好!还有吗?生6:我觉得第3段写得很好。 “这里春红已谢,没有赏花的人群,也没有蜂围蝶阵,有的就是这一树闪光的、盛开的藤萝。花朵儿一朵挨着一串,一朵接着一朵,彼此推着挤着,好不活泼热闹!”这里运用拟人,写出了紫藤

4、萝的性格。师:说得好!而且从全文来看,它和下文形成照应。生7:第8段也写得很好。尤其是“香气似乎也是浅紫色的,梦幻一般轻轻地笼罩着我”写出了一种朦胧感。师:啊!你看,朦胧感!从嗅觉的角度来写花,把无形的香气写得有形有色,多么有想象力啊!像这样美妙的地方还有很多,同学们的品读能力非常强,现在老师给大家总结一下,同时也和大家交流一下老师的看法。【思考】余老师的课堂,是如此富有诗意,正是因为他营造了民主、平等、和谐的课堂评价氛围,实现了师生之间的平等对话,这才引领学生进入了一个曼妙绝伦的境界。这样的课堂,对学生来说,不仅仅是充盈诗意的解读,更称得上是心灵对话中激情的飞扬。教学评价是课堂教学的重要组成

5、部分,更是有效教学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它发生在学习与教学的全过程之中,决定着课堂教学的走向,影响着教学效果。它不仅是一种教学手段,而且是课程本身不可或缺的构件。在“一切为了学生的发展”这一新的理念的倡导下,语文课堂变得热闹非凡,但是仔细审视现在的语文课堂,由于许多的原因,导致课堂评价出现了虚浮和无效的现象,缺失了评价的真实意义。这样会使学生无法看清努力的方向和前进的目标,而且不利于学生的学习,也许还会使学生在错误的道路上越走越远。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课堂评价进行认真的反思和纠偏,构建积极有效真实的评价框架。【现状现状】现状一:角色迷失的现状一:角色迷失的“假评价假评价”激励性的评价可以激活课堂,激

6、发学生参与课堂教学的积极性,让每一个学生都受益,促进他们的发展,在很多课堂上,我们经常可以听到这样的话:“你真棒”、 “向你学习”、 “你很聪明”,或者教师竖起大拇指,或者是有节奏的掌声等等。从表面上看,教师已经关注了学生的情感,注重让学生享受到成功的快乐,整个课堂也显得异常热闹,但是学生在长期的掌声中,兴趣也渐渐淡下去了,原本整齐响亮的掌声也开始变得稀稀拉拉。例子中教师公式式的评价是对学生思维成果的简单肯定,学生的独特理解和独特感悟就没有机会得以体现。这样的课堂评价所表现出来的,不是学生学习、感悟和建构知识的过程,而是被教师强势牵引着的模式化的表演罢了,是语文课堂的虚假饰物和华丽的包装,是形

7、式主义的“假评价” 。现状二:脱离文本的现状二:脱离文本的“空评价空评价”教学片段:陈太丘与友期有一位教师在教学陈太丘与友期一课时,课尾问学生:“元方入门不顾是否失礼?请谈谈你的看法。 ”学生甲回答道:“我觉得陈元方是个聪敏,机智,善辩的小孩,懂得维护家人尊严,懂得为人之道。 ”学生乙回答道:“我觉得元方并没有失礼。因为友人失约在先,不守信用,不仅不知反省,反而出言不逊,没有礼貌。 ”学生丙回答:“我觉得元方是一个没有教养的小孩。小小年纪就自以为是,客人已经赔礼道歉了,作为一个小孩不仅不接受人家的道歉给大人面子,竟然还当面摔门而去,丢尽了父母的脸面。 ”教师听到这样的话,也只是微微一笑,鼓励说

8、:“你说得真好!”不可否认,在我们的语文课堂上,确实存在着一群失听的教师。特别是在公开课上,教师怀里揣的是教案,脑中想的是下个环节,更多的是“作秀” 。其实,在语文课堂中的阅读过程本身就是一个充满着误解的过程。学生在阅读中,不仅会对文本、对作者产生误解,也常常对教师产生误解。往往我们的阅读教学就是在消除误解的过程中不断深化。就上面的案例,对元方这个人物的分析,由于学生的认知水平不同,认识上的差异,会出现各种不同的评价。假如我们对学生的发言不耐心倾听,不结合文本加以辨析,一昧盲目鼓励,看似对学生发言的尊重,实则是一种极大的不尊重。缺乏针对性的评价,怎能有效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呢?如果我们都像案例中的

9、教师那样,在分析文本人物时没有正确引导学生加以辨析,使学生形成模糊的认识,那么对学生今后分析事物、辨别是非、认识世界会产生不利的影响。现状三:琐碎回答的现状三:琐碎回答的“浅评价浅评价”教学片段:社戏师:社戏的作者是谁?(鲁迅)师:课文中“我”因什么缘故回到故乡?(和母亲到外祖母家消夏。 )师:文中写了那些人?(主要写了阿发、双喜等小伙伴)师:“我”和小伙伴们发生了哪些新鲜事?生:掘蚯蚓钓虾。生:驾船到赵庄看戏生:偷豆、煮豆、吃豆在案例中,教师按照自己对文本的理解把教学内容分解成一个个细小的问题,然后按照这些问题按部就班进行提问,学生也就按部就班地一步步进入教师预设的答案中。这些细小的问题把文

10、章“肢解”了,不但文章的整体美丧失殆尽,而且在这一过程中,学生的倾听权和言说权都受到严格的控制。这样的对话使学生不能根据自己的情感、自己的个性去倾听文本,不能自由地理解表达,更谈不上有创意的表达。这样的评价必定造成学生视野狭窄,思维僵化。【省悟省悟】策略一:教师为课堂评价制造空间策略一:教师为课堂评价制造空间若要语文课堂的评价异彩纷呈,在课前要有一个孕育的过程,那就是教师的精心预设。这里的预设是指为学生预设互动交流的机会,搭建课堂评价的平台,使课堂教学有效、精彩。1.巧借适度拓展巧借适度拓展语文学习信息是灵活的、丰富的,在教学设计时,我们可以采用“调、联、扩、删”等方法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

11、展、重组,并注重教材与学生经验及社会生活的联系和融合,根据自身实际创造性地使用教材,使“活”的教学内容成为发展的载体。同时,我们还可以通过各种渠道,收集课堂教学的信息,如上网、看电视、读报刊等等。有了课前的积累,才会使课堂教学内容变“厚” 。如设计综合性学习到民间采风去一课的教学,可从学生最盼望的话题入手,引出怎样过黎苗族传统节日“三月三”。学生在上课之前已经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了“三月三”的来历及其特点,同时又年年欢度这个节日,在学习过程中教师留下极大的空间让学生说说、演演,他们在说的过程中与同学进行了语言的对话,在演的过程中又与同学进行了体态语的对话,教师则适机加以中肯的评价。这样的课堂评价就

12、使学生在主动积极的思维和情感活动中,加深了理解和体验,有所感悟和思考,同时也使课堂的评价精彩有效。2.2.留下弹性空间留下弹性空间多元性的课堂评价拒绝“唯一标准” ,提倡用多把尺子衡量学生,拒绝“唯一答案” ,期待思想的丰富多彩。阅读教学是语文教学的的主体,它不仅可以最大限度地发挥教师个性化的创造潜力,而且可以使学生在多元化的解读过程中,张扬个性,完善人格,塑造人文精神。如在设计丑小鸭一课的教学时,可以设计了三个框架:读了文章,你想对丑小鸭、伙伴、老农、妈妈说什么?你觉得丑小鸭变成天鹅后,见到伙伴、妈妈、老农,他会说些什么?伙伴、妈妈、老农见到丑小鸭后会说些什么?在备课前把整个教学过程预设好,

13、实施教学时可根据和学生的对话进行随时的调整。3.3.撷取身边小事撷取身边小事学生在教学活动中,往往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会有很多多元的感受和独特经验,这些都是我们教师应该珍视的。但是,尊重学生独特的体验,和多元的理解,并不是说有错不敢改,有偏不能纠。人们常说:“有一千个观众,就有一千个哈姆雷特。 ”但是不能将哈姆雷特解读成李尔王,也不能将红楼梦中的林黛玉解读成薛宝钗。更何况,初中生阅历浅,对事物的看法不全面、不成熟,难免出现是非不分,以偏概全的现象。因此,在教学中,教师除了要珍视学生多元感悟和独特体验外,还要注意教材内容的价值取向,要巧妙引导,委婉纠正,让课堂成为学生高尚的精神生活和丰富的人生体

14、验。在课堂教学过程中,教师有意无意为学生的制造空间,往往会激发学生的积极思维,引出许多的精彩纷呈、标新立异的讨论,使学生的个性摆脱层层束缚,得以恣意张扬,课堂也因此而显得灵感迸发,诗意盎然。曾看过这样一个小学语文教学案例:某天下午,原本阳光灿烂的天气一下子就变得阴沉沉的,随即狂风大作,紧接着就电闪雷鸣。孩子们被天气的骤变引得无心学习,这时执教教师随机应变:“同学们,你们刚才听到了什么?”学生马上抢着回答:“我好像听到了狂风的声音。 ”“那么出现这些现象后会发生什么呢?”“下雨了。 ”“不对,是要下雨了。 ”旁边的一个孩子插嘴道。 “下雨了是说明雨已经在下了,而要下雨了是说雨还没有下呢!”看来面

15、对天气,孩子们已经很顺利地把“要下雨了”和“下雨了”分清楚了。过了一会儿,雨下起来了。教师又带着孩子们一起观看雨中的景色。“同学们,你们看,这雨下得真大啊,你们能用怎样的词语来形容它呢?”“我知道,是倾盆大雨。 ”“老师,我还知道,可以用瓢泼大雨。 ”“我觉得是上面有人在哇哇大哭!”突然有个孩子说:“老师,你看,这雨就像是用我们家用珠子串起来的帘子!”教师微笑着摸了摸他的头,说:“是啊,你可真能去联想啊!”其他孩子也纷纷说道:“老师,你看,这雨下到地上时,会溅起一朵朵美丽的小花。 ”多么富有童趣的话语啊,这就是小学低年级学生面对大雨时所迸发的灵感。信手拈来的材料活脱脱是多姿多彩的教学内容,如果

16、教师不加以充分利用,那么这些天真富有童趣的对话岂不是失之交臂了吗?策略二、善于捕捉学生的生成信息策略二、善于捕捉学生的生成信息学生是拥有无数潜能和发展可能的鲜活的生命体,课堂上教师重要的任务就是通过评价的形式将生命的内质呼唤出来,并给予用心地呵护。在我们的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营造平等的交流氛围,通过师生、生生间富有灵性的评价进行动态交流。在这个过程中生成的资源是丰富多彩的,需要我们拥有一双慧眼洞察秋毫,时刻关注并及时捕捉有探究价值的信息、新问题,重新调整教学结构,重组信息传递方式,把师生互动和探索引向纵深,从而促进教学评价的不断生成和发展。1.挖掘感悟资源挖掘感悟资源学生对语文材料的反映往往是多元的。课堂上,学生常常会提出与众不同的见解,他们的思维有时比教师更宽阔,学生往往不顺着教师的思路走,旁逸斜出,甚至出现和教师预设的价值取向迥然不同的想法。教师课前未重视的,也许恰恰就是学生最有感触的,是不可多得的课堂教学资源。一个小学语文课例给笔者留下了很深刻的印象:一位教师在教学游园不值时,有学生振振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