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金要方-脾脏下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223243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21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千金要方-脾脏下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千金要方-脾脏下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千金要方-脾脏下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千金要方-脾脏下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千金要方-脾脏下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千金要方-脾脏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千金要方-脾脏下(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备急千金要方(唐 - 孙思邈)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 方编号内容1状如温疟或小便不利, 气满呕逆下痢不止方 o 水中陟厘 (五两) 、汉中木防已 (六两) 、紫石英 (三两) 、厚朴 (一两) 、陇西当归 (肆两) 、黄连 (二两) 、三岁醇苦酒 (五升) 、上好豉 (三升) o 右八味,皆取真新者, 以苦酒二升渍防已, 极令润出之, 留苦酒, 置以利刀切防? 厚令一分,使厚薄悉等,以板瓦,覆着炭火上, 以厚纸藉瓦上, 布成, 切防已着纸上讫, 从头依次反,周而复始,令色槁燥 o 复渍向余苦酒中更出, 着瓦上熬之, 如此尽苦酒止,勿令火猛, 徐徐熬,令极燥? 各捣下

2、筛毕, 都合捣千杵, 以余二升苦酒渍豉一宿, 明旦以瓦盆盛之,以一盆覆之 蒸五升土下, 须土气通流, 熟出之于盆中研豉, 以新布绞取其浓汁,如棘膏法以和药捣三千杵, 顿丸皆如水中鸡头子大, 分着数囊中悬令阴干,取燥,乃更盛着,亟以蜡密封其际 o 勿令见风尘, 此药以三丸为一剂,平且以井华水服一剂,昼服一剂 o 暮服一剂皆以水服之, 初服宁少食, 当餔食水飧, 欲服药若食饮消腹中调和者,日可一服,若已差者,二三日可一服, 消息以意, 若病重药力未行者, 但益服之? 日可四五剂, 或时下不止者, 当复更增, 令腹中有药力, 饮食消, 是其效也, 新服药未安调, 当水飧助药力, 心中了然, 然后可作

3、羹臛, 但当冷食之耳, 若有时不喜冷食, 百正是药力尽耳, 复益服药至一宿许, 则复欲进冷也, 若欲不复药者, 但稍温食, 药力自尽矣, 服药不必须强多饮水也, 自随体调耳, 久下虚, 服之如法, 禁热食生鱼猪肉蒜生菜酒, 缘酒发药力, 令病者烦热也, 又禁辛物, 及诸肥腻难消物, 皆勿食也 o 若有风病, 加防风一两, 人虚赢, 可加石斛一两, 若宿有下痢, 肠胃损弱者, 可加太一余粮二两半, 取石中黄软香者, 若妇人产后疾加石硫黄二两, 小便黄赤不利加蒲黄一两, 依方消息之, 无不得效也, (胡洽云旧有五石赤石脂白石英锺乳矾石井禹余粮各四两常以二月合之) 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

4、脏下、热痢七) 103 方)2下痢热诸治不差方 o 乌梅 (一升) o 黄连 (二斤金色者) o 右二味末之, 蜜和服如梧子二十丸,日三,夜二,神妙 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脾脏下、热痢七) 103 方)3治积久三十年常下痢神方 o 赤松皮去上苍皮, 切一斗为散, 面粥和一升服之, 日三, 差即止, 不过服一斗永?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 方)4三十年痢服之, 百日羊, 治热毒痢苦参橘皮丸方 o 苦参、橘皮、独活、阿胶、蓝青、黄连、鬼臼 (一作鬼箭羽) 、黄药、甘草 o 右九味, 等分末之, 以蜜烊胶和并, 手丸之如梧子, 干之, 饮服十丸, 日三, 稍加之

5、, 卒下注痢者大良 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 方)5治诸热毒下黄汁赤如烂血, 滞如鱼脑, 腹痛壮热方 o 黄蘗、黄芩、升麻、石榴皮 (各六分) 、白头翁、寄生、当归、壬蛎、犀角、 甘草 (各一两) 、黄连 (二两) 、艾叶 (二分) o 右十二味 口父咀, 以水六升, 煮取三升, 分三服 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 方)6龙骨丸, 主下血痢腹痛方 o 龙骨、当归、龙胆、附子、干姜、黄连、羚羊角 (各三十铢) 、赤石脂、 矾石 (各一两半) 、犀角、甘草、熟艾 (各十八铢) o 右十二味末之, 蜜和, 先食, 服如小豆十五丸, 日三,

6、 加至二十丸 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 方)7又方 o 牛角、当归、龙骨、干姜、熟艾 (各三两) 、附子、黄蘗、赤石脂、芎藭、阿胶、 厚朴、甘草、橘皮、芍药、石榴皮 (各二两) 、大棘 (二十枚) 、黄连 (五合) 、 升麻 (一两半) 、蜀椒 (一两) o 右十九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三升, 煮取四升, 去滓, 内牛角末阿胶消以绵? 分七服, 日四,夜三 (千金翼无橘皮) 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 方)8治血痢方 o 蒲黄 (三合) 、干地黄、桑耳、甘草、芒消、茯苓、人参、柏叶、阿胶、 艾叶 (各二两) 、赤石脂 (五分) 、禹

7、余粮、黄连 (各一两) 、生姜 (二两) o 右十四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 煮取四升, 分温五服, 神效 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 方)9治下杂血方 o 干蓝、犀角、地榆 (各三两) 、蜜 (二合) o 右四味 口父咀, 以水五升, 煮取一升半, 去滓, 下蜜, 煎取五合, 分三服? 此治热毒蛊妙 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 方)10治热毒下黑血, 五内绞切痛, 日夜百行气绝欲死方 o 黄连 (一升) 、龙骨、白朮 (各二两) 、阿胶、干姜、当归、赤石脂 (各三两) 、 附子 (一两) o 右八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 煮取五升,

8、 分五服, 余以正观三年七月十二日忽得此热毒痢, 至十五日, 命将欲绝, 处此方药, 入口即定 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 方)11治下血日夜七八十行方 o 黄连、黄蘗 (各四两) o 右二味 口父咀, 淳酢五升, 煮取一升半, 分再服 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 方)12白头翁汤, 治赤滞下血, 连月不差方 o 白头翁、厚朴、阿胶、黄连、秦皮、附子、黄蘗、茯苓、芍药 (各二两) 、干姜、 当归、赤石脂、甘草、龙骨 (各三两) 、大枣 (三十枚) 、粳米 (一升) o 右十六味 口父咀, 以水一斗二升先煮米, 令熟出米, 内药煮取三升

9、, 分四服 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 方)13治下赤连年方 o 地榆、鼠尾草 (各二两) o 右二味 口父咀, 以水二升, 煮取一升, 分二服, 如不止, 取屋尘水渍 o 去滓, 一升分二服, (古今录验方云服屋尘汁一小杯) 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 方)14又方 o 鼠尾草、蔷薇根、秦皮 (如无用槲皮代之) o 右三味, 等分 口父咀, 以水淹煎去滓, 铜器重釜煎, 成丸如梧子, 服五六丸稍增, 差止, 亦可浓汁服半升 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 方)15治大热毒纯血痢, 不可差者方 o 黄连陆两

10、口父咀, 以水七升, 煮取二升半, 夜露着星月下, 旦起, 空腹顿服卧将息, 即止, 不差, 加黄芩二两更作服之, 仍不差者, 以疳痢法治之 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 方)16治下久赤白连年不止及霍乱, 脾胃冷实不消温脾汤方 o 大黄 (四两) 、人参、甘草、干姜 (各二两) 、附子 (一枚大者) o 右五味 口父咀, 以水八升, 煮取二升半, 分三服, 临熟, 下大黄与后温脾汤须大转泻者, 当用此方神效 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 方)17治热痢水谷方 o 黄连、阿胶 (各二两) 、乌梅 (四十枚) 、黄蘗 (一两) 、栀子 (三

11、十枚) o 右五味 口父咀以水五升, 煮取二升半, 分三服, 亦治神良,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 方)18治下痢绞痛肠滑不可差方 o 黄连 (六两) 、阿胶、鼠尾草、当归、干姜 (各三两) o 右五味 口父咀, 若大冷白多, 以清酒一斗, 煮取二升, 分三服, 若热及不痛去干姜当归, 以水煮之 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 方)19黄连汤, 治赤白痢方 o 黄连、黄蘗、干姜、石榴皮、阿胶 (各三两) 、当归 (二两) 、甘草 (一两) o 右七味 口父咀, 以水七升, 煮取三升, 分三服 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2、 103 方)20茯苓汤, 治因下空竭欲死, 滞下脓血, 日数拾行, 赢笃垂死, 老少并宜服方 o 茯苓、黄蘗、黄连、龙骨、人参、干姜、黄苓、桂心、芍药、当归、栀子人、 甘草 (各半两) 、赤石脂 (一两) 、大枣 (十二枚) o 右十四味 口父咀, 以水五升, 煮取二升, 分再服, 不差, 满三剂, 此方主风虚冷痢最佳 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 方)21女萎丸, 治热病时气下赤白痢, 遂成方 o 女萎 (三分) 、乌头、桂心 (各四分) 、黄连、云实 (各二分) 、藜芦 (三分) 、 代赭 (一分) o 右七味末之, 蜜和为丸如梧子大, 服二丸, 大下痢, 宿

13、勿食, 清旦以冷水服之, 勿饮食, 至日中过后, 乃饮食, 若得药力, 明旦更服如前, 亦可长服, 虚赢, 昼夜百行脓血, 亦差, (亦名云实丸) 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 方)22治赤白下痢,大孔虫生悉皆差,此名圣汤方 o 鼠尾草(二两) 、豉 (一升) 、生姜、栀子人 (各六两) 、桃皮 (一握) o 右五味口父咀,以水七升,煮取二升半,分三服, 一本单用桃皮, 以酒煮服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 方)23治赤白滞下方 o 成煎猪膏 (三合) 、清酒 (五合) o 右二味, 缓火煎十沸, 适寒温顿服之, 取差止 o (备急千金要方

14、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方)24又方 o 酒四升, 煮钱四十文, 取二升, 分三服 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 方)25又方 o 乱发鸡子大烧末水服不过三服 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 方)26治冷热不调, 或水或脓或五色血者方 o 酢石榴五枚, 合壳子捣, 绞取二升汁, 服五合, 差止 o 泄痢食不消, 不作肌肤, 灸脾输随年壮 o 泄注五痢便脓血, 重下腹痛, 灸小肠输百壮 o 泄痢久下失气劳冷, 灸下腰百壮, 三报穴在八魁正中央脊骨上, 灸多益善也, 三宗骨是忌针 o 泄痢不禁, 小腹绞痛, 灸丹田百壮, 三报穴在

15、脐下二寸, 针入五分 o 泄痢不嗜食, 食不消, 灸长谷五十壮, 三报穴在侠脐相去五寸, 一名循际 o 泄痢赤白漏, 灸足太阴五十壮, 三报 o 久泄痢百治不差, 灸足阳明下一寸高骨之上陷中, 去大指歧三寸, 随年壮 o 又屈竹量正当两胯脊上点讫下量一寸点两傍各一寸, 复下量一寸当脊上合三处, 一灸三十壮, 灸百壮以上, 一切痢皆断, 亦治湿, 冷脊上当胯点处不灸 o 又灸脐中稍稍二三百壮 o 又灸关元三百壮, 十日灸, 并治冷痢腹痛在脐下三寸也 o 赤白下, 灸穷骨, 惟多为佳 o 冷痢第八 (论一首方三十二首) o 论曰, 旧治痢, 于贵胜用建脾丸多效, 今治积久冷痢, 先以温脾汤下讫,

16、后以建脾丸补之, 未有不效者, 贫家难以克办, 亦无可将息也 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 方)27温脾汤, 治积久冷热赤白痢者方 o 大黄、桂心 (各三两) 、附子、干姜、人参 (各一两) o 右五味 口父咀, 以水七升煮, 取二升半, 分三服, (与前温脾汤小异) o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 方)28建脾丸, 治虚劳赢瘦, 身体重, 脾, 胃冷, 饮食不消, 雷鸣腹胀, 泄痢不止方 o 锺乳粉 (三两) 、赤石脂、好曲、大麦蘗、当归、黄连、人参、细辛、龙骨、干姜、 茯苓、石斛、桂心 (各二两) 、附子 (一两) 、蜀椒 (六两) o 右十五味末之, 白蜜丸如梧子, 酒服十丸, 日三, 加至三十丸, 弱者饮, 此方通治男女, (集验无细辛篮骨) o 增损建脾丸, 治丈夫虚劳, 五脏六腑伤败受冷, 初作滞下, 久变五色, (备急千金要方卷第十五下 (脾脏下、热痢七) 103 方)29赤黑如烂肠极臭秽者方 o 锺乳粉、赤石脂 (各三两) 、礜石 (一方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