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蒜病虫害防治技术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222837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17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蒜病虫害防治技术_第1页
第1页 / 共17页
大蒜病虫害防治技术_第2页
第2页 / 共17页
大蒜病虫害防治技术_第3页
第3页 / 共17页
大蒜病虫害防治技术_第4页
第4页 / 共17页
大蒜病虫害防治技术_第5页
第5页 / 共1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蒜病虫害防治技术》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蒜病虫害防治技术(1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大蒜病虫害防治技大蒜病虫害防治技术术种种蝇蝇和葱和葱蝇蝇种蝇和葱蝇属于双翅目花蝇科,其幼虫常被混称为地蛆、根蛆、粪蛆等。防治方法防治方法1、提早春耕,避免成虫产卵。种蝇和葱蝇的成虫都有在新翻起的湿土上产卵的习性。早春提前完成耕耙任务,等到成虫羽化时,土壤表层早已晾干,就可以避免成虫产卵,减轻危害。2、施用充分腐熟的肥料,不仅可免招引成虫产卵,而且对小苗的生长有利。3、精选蒜种,淘汰霉烂蒜瓣,剥去蒜皮后在栽,可以缩短“烂母子”时间而减轻危害。再烂母子前,随水追施氨水两次,可减轻危害。4、大蒜提早播种,使老蒜瓣在次年春季越冬代葱蝇成虫羽化之前即已完全烂掉,成虫羽化时,不再产生烂蒜的气味,就不会招

2、引成虫产卵危害。5、 (1)防治成虫 在成虫盛发期,用 25%敌百虫粉,每母34 斤;90%敌百虫 8001000 倍液或 80%敌敌畏 1000 倍液,每隔 7 天喷一次,连续喷 2-3 次,药剂喷在植株全株及周围土面上。(2)防治幼虫 可用药剂灌根,其方法是向植株根部周围灌药,可用喷壶除去喷头,或喷雾器除去喷头的旋水片进行灌根。所用药剂有:90%敌百虫 6001000 倍液;40%乐果乳油 1000 倍液;80%敌敌畏乳油 1000 倍液。也可用 90%敌百虫每母 34 斤,随水浇灌。葱葱蓟马蓟马葱蓟马又叫棉蓟马、烟蓟马,俗名小白虫,属于缨翅目蓟马科。防治方法防治方法1、早春清除田间杂草和

3、残株、落叶,集中烧毁或深埋,消灭越冬成虫或若虫。2、勤锄草。适当增加浇水次数,可减轻危害。3、药剂防治:50%敌敌畏乳油或 40%乐果乳油 1000 倍液喷雾或 2.5%溴氰菊酯 3000 倍液;40%乐果乳油 1000 倍液与 50%敌敌畏乳油 1000 倍液混用喷雾,效果更显著;3%马拉硫磷粉剂和 1.5%乐果粉剂 1:1 混合,每亩 34 斤,可在清晨露水未干时直接喷粉。4、葱蓟马有趋向兰色的习性,可在葱地设置兰色粘板,将蓟马粘在粘板上能减少其危害。大蒜疫病大蒜疫病症状: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叶片染病初在叶片中部或叶尖上生苍白色至浅黄色水浸状斑,边缘浅绿色,病斑扩展快,不久半个叶片萎垂,湿

4、度大时病斑腐烂,其上产生稀疏灰白色霉。花茎染病,亦呈水浸状腐烂,至全株枯死。病原:病原:属鞭毛菌亚门真菌,称葱疫霉。发发病病规规律律:病菌以菌丝体和厚垣孢子在病株地下部分或土壤中越冬,翌春条件适宜时病部产生孢子囊和游动孢子,游动孢子借风雨和灌溉水传播蔓延,进行初侵染和再侵染。温湿度条件适宜,病害蔓延很快,短时间内可致全田毁灭。病菌喜高温、高湿条件,发病适温 2532,相对湿度高于 95%并有水滴存在条件下易发病。露地大蒜在多雨季节或棚室大蒜放风不及时或浇水过量,形成高温高湿条件发病重。防治方法:防治方法:1、 、选用抗病性强的品种,如紫皮蒜、苍山蒜等。2、 、采用小垅或高畦栽培,露地栽培大蒜要

5、注意排涝,防止湿气滞留。3、 、重病地与非葱蒜类进行 23 年轮作。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深埋或烧毁。4、 、发病初期喷洒 72%克露可湿性粉剂 8001000 倍液或 72.2%普力克水剂 800 倍液或 64%杀毒矾可湿性粉剂400500 倍液喷雾。5. 对上述杀菌剂产生抗药性时,可选用 69%安克锰锌湿性粉剂 1000 倍液喷雾。大蒜干腐病大蒜干腐病症状:症状:该病属土传病害。植株染病后叶尖发黄干枯或叶面出现浅黄色条斑,有时扩展到鳞茎上,鳞茎上呈水浸状暗褐色,有的长出白色或粉红色霉。拔出病株,根部呈褐色腐烂。病株抽薹慢,影响蒜薹上市。贮藏期染病,从根部至蒜瓣发黄,软化后干缩。病原:病

6、原:为尖孢镰刀菌洋葱专化型,属半知菌亚门。发发病病规规律:律:病菌以厚垣孢子在土壤中越冬,翌春条件适宜产生分生孢子。分生孢子借雨水、灌溉水、地蛆、线虫等传播,从伤口侵入,在病斑上产生分生孢子进行再侵染。施未腐熟的肥料或氮肥施用过多,土壤过湿及洋葱生长后期遇高温多雨易发病。地蛆危害严重或达水漫灌、田间积水或低洼地块发病重。防治方法:防治方法:1. 大蒜地与禾本科、豆科作物进行 34 年轮作。2. 施用充分腐熟的有机肥,以防止烧根、沤根或地蛆。3. 发现种蝇及时喷洒 50%辛硫磷乳油 1000 倍液将其杀灭在产卵前。4. 蒜种宜贮存在 05条件下,相对湿度控制在 65%左右。大蒜叶枯病大蒜叶枯病症

7、状:症状: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叶片染病分二种类型,一是尖枯型。主要发生在初侵染阶段,叶尖呈深褐色,并在其上形成许多深紫褐色斜状平行的斑纹。严重的病斑扩展到全叶的 1/34/5 或全叶干枯死亡;二是叶斑型,发病初期在叶片上出现短条状小型的浸蚀斑,略凹陷,后病斑迅速扩大,变为梭形至长椭圆形,组织坏死,凹陷,多为紫褐色,中央色较深;叶有的呈乳白色。大流行时经 1015 天全田枯死。病原:病原:为黄花菜匍柄霉,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发发病病规规律:律:病菌以分生孢子和菌丝体在病残体上越冬,翌年分生孢子萌发率为 16.4%41.3%,无论有无伤口病菌均可侵染大蒜,一般 6 月下旬始发,7 月进入发病高峰期,

8、影响病情的天气因素主要是 7 月份大蒜孕薹和抽穗期雨量和降雨三次以上,月均温 2428,该病大流行。防治方法:防治方法:1. 大蒜收获后及时清除病残体,集中烧毁或深埋;2. 实行轮作、秋灌、深翻;3. 发病初期喷洒 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50%苯菌灵 WP1500 倍液,50%多霉灵(多菌灵万霉灵)可湿性粉剂 1000 倍液,隔 10 天,连续防治 23 次。大蒜白腐病大蒜白腐病症状:症状:大蒜白腐病又称菌核病。 主要危害叶片、叶鞘和鳞茎。初染病时外叶叶尖呈条状或叶尖向下变黄,后扩展到叶鞘及内叶,植株生长衰弱,整株变黄矮化或枯死,拔出病株可见鳞茎表皮产生水渍状病斑,长有大量白

9、色菌丝层,病部呈白色腐烂,菌丝层中生出大小为 0.5-1mm 的黑色小菌核,茎基变软,鳞茎变黑腐烂。田间成团枯死,形成一个个病窝,地下部多从接近须根部分开始发病,病部先呈湿润状,后逐渐向上扩展产生大量白色菌丝。病原:病原:称白腐小核菌,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发发病病规规律:律:病菌在寄主地下或地面处的小菌核,借雨水或灌溉水传播,直接从根部或近地面处侵入,引起葱、蒜、韭菜发病,病部又产生菌丝,菌丝纠集在一起形成褐色组织紧密的小菌核。该菌喜低温高湿,在高温季节湿度不大条件下扩展缓慢;当气温低于 20湿度大持续时间长易流行。生产上早春生长瘦弱的蒜苗易发病,进入雨季后病势扩展迅速。防治方法:防治方法:1.

10、 在发病重的地区或田块,应与非葱蒜类作物实行 34年以上的轮作,以减少初侵染来源;2. 发现病株及时挖除,最好掌握在形成菌核前进行;3. 播种前用蒜重的 0.5-1%的 50%甲基硫菌灵或多菌灵可湿性粉剂给蒜种包粉衣后再播种;4. 早春追肥提苗,以增强蒜株抗病力;5. 药剂防治:与发病初期喷洒 50%多菌灵可湿性粉剂500 倍液或 50%甲基硫菌灵可湿性粉剂 600 倍液、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1000-1500 倍液灌淋根茎。贮藏期也可用上述杀菌剂喷洒,其中以 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效果好。此外,也可喷淋 20%甲基立枯磷乳油 1000 倍液,隔 10 天左右 1 次,防治 1 次或 2

11、次。采收前 3 天停止用药。大蒜和蒜薹灰霉病大蒜和蒜薹灰霉病 症状:症状:大蒜灰霉病棚室发生较多,主要危害叶片,发病初期蒜苗叶两面生有褪绿小白点,扩展后成为沿脉扩展的长形或梭形斑,大小为 0.5-3mm,一般从叶尖向下扩展,至多数叶片一半枯黄,湿度大时密生较厚的灰色霉层,即病原菌分生孢子和分生孢子梗。病原:病原:称葱鳞葡萄孢,属半知菌亚门真菌。发发病病规规律:律:大蒜灰霉病在田间主要靠病原菌的无性繁殖体传播蔓延。每次收蒜都会把病菌散落于土表使新生叶染病。病菌靠潜伏在植株上的菌丝体、菌核越冬(夏),在贮藏低温条件下引起发病,病菌从伤口或枯死部位侵入,进行多次再侵染,贮藏窖(库)低温高湿条件发病重

12、。防治方法:防治方法:1. 选用抗病品种;2. 及时清除病残体,清洁田园,多施有机肥,适时通风降湿;3. 露地大蒜发病初期喷洒 50%扑海因可湿性粉剂 1000倍液或 50%速克灵可湿性粉剂 1500 倍液,隔 7-10 天一次,防治 2-3 次;4. 棚室栽培大蒜可用特克多烟剂每 100m3用量 50 克或 15%福霉利烟剂每亩 250 克熏一夜,隔 8 天一次;5. 防治蒜薹灰霉病贮藏温度控制在 0-12,湿度 80%以下。及时通风排湿。必要时药剂防治。大蒜病毒病大蒜病毒病症状症状:2-3 叶期染病,病株上出现明显的褪绿条斑;成株染病植株呈不同程度的矮化、瘦弱、纤细,叶片无光泽,蜡质消失,

13、呈半卷曲状,心叶不能抽出。病株一般不能抽薹,薹上具明显的褪绿斑块,病株根短且少,黄褐色。蒜薹产量、质量明显下降,种性退化。有时出现植株矮化,叶变黄后萎蔫,不结鳞茎,完全无收成。病原病原:植物病毒。发病规律:主要靠汁液摩擦和蚜虫传毒。寄主仅限于石蒜科和百合科,紫皮蒜较白皮蒜发病重,15-30利于发病和显症,温度过高或过低有隐症现象。蚜虫发生量大及于其他葱属植物邻作或连作发病重。干旱年份发病重。由于大蒜系无性繁殖,因此植株带毒能长期 随其营养体蒜瓣传至下代,以至田间基本无健株,使大蒜种性退化,鳞茎变小。防治方法防治方法:1、建立原种基地,严格选种,确保蒜种不带毒。2、大力推广营养茎尖、生殖茎尖组培

14、的无毒大蒜。3、 、避免与大葱、韭菜等葱属植物连作或邻作,减少田间自然传播。及时杀灭田间的蚜虫。4、加强肥水管理,避免早衰,提高植株抗病力。5、 、发病初期喷洒 5%菌毒清可湿性粉剂 400 倍液或 20%病毒 A500 倍液,间隔 10 天,连续防治 23 次。大蒜黄叶和干尖大蒜黄叶和干尖 症状:症状:大蒜苗期发生黄叶、叶片黄化;成株发生干尖。病因:病因:一是根部受地蛆为害,二是重茬,三是烂母所致。烂母是正常的,它表明原蒜种里贮存的养分已用完,花薹和蒜瓣已开始分化。防治方法:防治方法:1、 植大蒜的地要与非葱蒜类轮作。2、 用营养菌肥或充分腐熟的有机肥。3、防治“退母”黄尖,应在“退母”前,

15、即播种后 30-40 天,开始追肥灌水,既促进花薹和蒜瓣分化,又减轻黄叶和干尖的发生。4、及时防治地蛆危害。大蒜病害大蒜病害综综合防治技合防治技术术近年来,随着大蒜种植面积的扩大,耕作制度及栽培生态环境不断变化,大蒜植株的抗病性也逐年降低,大蒜病害造成的损失越来越大。尤其是新病害的不断出现,某些病害甚至呈急剧上升趋势,更加剧了对大蒜的危害。据调查分析,大蒜病害对大蒜的危害一般损失率达 2030,严重年份及地块可以达到 50以上,甚至更高。如 1993 年调查,中牟县大蒜锈病在发病严重蒜田病株率高达 80,受害面积达种植面积的 65以上,受害的大蒜严重降低等级,影响出口创汇,极大地挫伤了蒜农积极

16、性。目前已知大蒜作物病害达 20多种,分别由真菌、细菌、病毒和线虫引起。另外,生理性病害也越来越引起人们的高度重视。病害的发生与为害已成为大蒜生产上的一大障碍。现将大蒜主要病害及其综合防治技术介绍如下。一、大蒜主要病害及其一、大蒜主要病害及其发发生生规规律律1、大蒜病毒病 大蒜病毒病在各主产蒜区,每年均有不同程度的发生。该病可导致蒜头变小,减产在 2050之间,是目前生产上隐蔽性减产的最重要病害。播种带毒蒜瓣,出苗后即可发病,一般在高温干旱,蚜量大的情况下,或土壤干燥,缺乏肥料,杂草丛生的地块,发病较重;与葱属或百合科其它作物连作、邻作田块也易发病。2、大蒜锈病 大蒜锈病是我国蒜区的一大流行病害,每年均有发生。常年发病株率为 10以上,发生重的年份可达80以上。一般减产 10左右,严重地块达 30以上。该病主要为害叶片,其次为害假茎;病株蒜头明显变小,易开裂散瓣,商品价值明显降低。据在中牟县调查,19931995 年,该病使叶片提早枯死 1520 天。大蒜锈病病菌喜温凉高湿,春季气温回升快,多阴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