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家的摇篮-麻省理工(MIT)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522105 上传时间:2017-08-20 格式:DOC 页数:23 大小:19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家的摇篮-麻省理工(MIT)_第1页
第1页 / 共23页
科学家的摇篮-麻省理工(MIT)_第2页
第2页 / 共23页
科学家的摇篮-麻省理工(MIT)_第3页
第3页 / 共23页
科学家的摇篮-麻省理工(MIT)_第4页
第4页 / 共23页
科学家的摇篮-麻省理工(MIT)_第5页
第5页 / 共23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家的摇篮-麻省理工(MIT)》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家的摇篮-麻省理工(MIT)(2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科学家的摇篮麻省理工:一个让想象飞翔的地方麻省理工学院的魔力苗炜只要你的电脑连接上网,你可以很快找到麻省理工学院的各种课程生物、物理学、电磁学、遗传、历史、文学,在这些基础学科之外,还有一些更吸引人的题目“哥德尔,埃舍尔,巴赫:一次心灵太空漫游”,或者“艺术、科学和技术中的情感和想象”,你可以找到课堂讲座的视频,也能找到学习笔记,甚至可以参与讨论、完成作业。2001 年 4 月,麻省理工宣布,将把 2000 余门课程陆续摆上互联网,这项开放课程计划 OpenCourseWare 引起了强烈反响,在一些大学希望以远程教育牟利的时候,麻省理工学院宣称,所有课程免费是对社会的回馈。连线杂志称之为“

2、开放源代码式的高等教育”,他们随后的统计显示,哲学、电子工程及计算机、数学、物理是最受欢迎的课程。2010年 9 月,麻省理工的开放课程已经有多种语言版本和多种镜像,但有心人做出统计,51%的访问者只贡献了一个 PAGEVIEW,也就是说只看了一页,29%的访问者看到了 5 页以上,只有 6%的访问者浏览内容超过 25 页。70%的访问者只来一次,那些只看一页的访问量忽略不计,开放课程网页上的学习者平均只逗留了 11 分钟。分析者称,绝大多数访问者把开放课程当作维基百科来使用,到这里只为找到他们想要的东西,他们才不会跟着电脑完成基础物理的学习。当年,开放课程被认为是“教育民主化”的尝试,甚至是

3、应该获得诺贝尔和平奖的理念,世界上最好的理工科大学将他们的课程免费提供给第三世界国家的年轻人,但此后的评估显示,开放课程资源的访问者最主要的来源是教师,而非自学者。麻省理工学院的优势学科电子工程和计算机科学、数学、管理、物理、经济和机械工程,是最受欢迎的项目。麻省理工学院的第 15 任校长查尔斯维斯特是开放课程最重要的推动者,他认为,把2000 门课程提供上网,让世界上任何人在任何时间都可以任意使用,这将促进知识的构思、成形和组织过程。“计算机产业从封闭性软件系统中吸取了惨痛的教训,这种以独占知识为基础的系统并不适合它们自己创造的世界。开放式软件和开放式系统构成的有机世界才是真正的未来趋势。”

4、他断言,开放课程的资源并不是一种教学模式,而是院校之间的资源共享,是一种学术发表方式,其精神如 LINUX 自由软件一样。他说,“我们将生活在不断发展的电子学习社区中,各种了不起的新技术将帮助我们学习。我们一生的学习方式都将受到数字媒体、互联网以及尚在开发中的设备和系统的深刻影响。对此,我深信不疑”。“但是,我更加深信不疑的是,住宿制大学仍然是我们社会的重要组成部分,能够为我们提供最集中、先进和有效的教育,天资聪慧、富于创新的年轻人同住同学,又有乐于奉献的教师朝夕相伴,由此产生的魔力是机器无法取代的。”维斯特校长还说。2理查德费曼,这位麻省理工学院的毕业生,在普林斯顿、康奈尔大学、加州理工学院

5、等著名学府闯荡多年,在他那本著名的别闹了,费曼先生中,他这样谈论麻省理工学院“我从不同的学校,学到的东西各有千秋。麻省理工学院是个很好的学校,有他独特的精神,学校里每个人都认为它是全世界最美好的地方,相信他是全世界至少是全美国科技发展的中心,就好像纽约客看纽约市的情形一样。你会有一种和他共生的奇妙的参与感,很想继续参与下去他们都觉得自己是得天独厚的一群,运气好才能待在那里。”艾伦古思 17 岁进入麻省,拿到硕士学位后,麻省理工学院给他的奖学金是每年4000 美元,这在 1970 年可以过很富足的生活。古思从一个博士后转到另一个博士后,直到 1980 年在斯坦福研究所发表一篇论文,详细阐明“大一

6、统理论”的含义,再回到麻省物理系任教。他说,他对真正的科学有所体验,是在麻省理工学院的回旋加速实验室里实习的时候。这里的回旋加速器与别处的不同在于,它可以安装在一个房间里,由一个人操作,“当你是一个刚刚开始学习的本科生的时候,你的感觉就是一个学生,不是科学家,那时我第一次有一种科学家的感觉。”他喜欢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像水龙头一样谈论物理,直到一位不懂物理的听众也要点头称是。1957 年,埃德温兰德在 MIT 发表演讲,其题目是“科学时代的大学理念”,他的主旨是每个人生来就有无限的潜能,大学要有大力激发年轻人的创造力。兰德的建议被麻省理工学院归纳为“本科生研究机会计划”,年轻人有机会和教授一起从

7、事科学研究,而不只是坐在课堂上记笔记。每年,全世界的聪明学生来到麻省理工,他们享受到的氛围是无法复制的“嗨,我从小的偶像就是霍金,我想成为一名生物学家,所以我到麻省来简直太正常了。但真到了这里,在大学一年级时和各种人接触,我才发现,每个人到这里的道路都不寻常,他们心里都一个了不起的想法,互相激发。”“嗨,我是个受虐狂,我读的是物理和计算机科学的双学位,我已经修了如下 30 门课(省略),我喜欢演戏,我演过阴道独白和莎士比亚的皆大欢喜,我是女子冰球队的成员,我还参加过乐队演出,一个了不起的物理学家在乐队里拉大提琴。”“嗨,我是苹果的销售代表,在我们学校里很多人都用苹果,我课余时间的一个任务就是琢

8、磨用苹果电脑还能干什么,我玩吉他英雄,这个游戏是我们的校友做出来,我想的是怎么把 MIDI 键盘和游戏连接上,我不是要卖电脑,而是和朋友讨论电脑有什么新鲜的玩法,苹果公司会为此给我付钱吗?”“嗨,你可能听说过麻省的课业繁重,我们一周上 48 小时课,但一周有 168 个小时,课余时间有数以百计的活动小组可以参加。我们喜欢体育和艺术,如果你能管理好你的时间,你就能保证充足的睡眠,但有时候睡觉是很没意思的,要是夜里两点,宿舍里忽然有一帮人谈论起政治或基因,你也许乐于参与。”3麻省理工学院的确把课程免费提供给了全世界,但同时他们也把全世界都带到校园里。这所学院一向以变化教学方法、应对现实问题著称,在

9、数字时代,来到这里的孩子们早已习惯通过互联网学习,他们在校园又会体验到什么样的魔力?杰苏尔阿拉莫教授创办了一种可用于微电子设备的网络实验室,学生可以 24 小时在任何地方使用。建筑与规划学院的学生,可以将他们的设计提交给世界上最著名的设计师进行评判,一个班级可以有多名专家进行在线的团队教学。电磁学的课程将完全在工作室,没有讲座,学生们要动手做实验,这个项目叫“技术促进主动学习”。维斯特承认,现在的环境是以多种不同形式呈现、接受和传递信息,学习者借助各种技术和自己的五种感官在学习,许多新的教学方法只是皮毛,但麻省必须参与到这个试验当中,怎样在一个信息时代学习和创新,是一所伟大学校应该探讨的课题。

10、4什么能代表麻省理工学院http:/ 2010 年 10 月 09 日 13:38 三联生活周刊 “这就是 MIT!”“当 MIT 人骄傲地说,这就是 MIT(This is MIT!)的时候,他们在说些什么?”主笔鲁伊从无尽长廊到大穹顶从波士顿去麻省理工学院,最快的方式是坐红线地铁。从坎道(Kendall)站下车,不用出站,一墙图文并茂、不时跳出“诺贝尔奖”字样的大事年表就告诉你,你已经来到了世界上最好的理工学院的地盘上。最能说明这一点的,或许是常常为匆匆过客所忽略的两条铁轨之间的 3 组看似破铜烂铁的装置艺术。深受无聊等车者欢迎的是一张悬在半空的大铁片儿,用力摇动墙上的把手,它便会抖起来并

11、发出“轰隆隆”雷鸣般仿如列车将至的声音,颇能以假乱真。这块铁片儿有个在科学界如雷贯耳的名字“伽利略”。它和由 16 根金属管组成的可以发出 B 小调全部音符的“毕达哥拉斯”及一响便是 5 分钟的“开普勒”钟一道,并称为“坎道乐队”。设计者是野兽派画家亨利马蒂斯的孙子保罗马蒂斯(Paul Matisse)一个哈佛毕业生,却深得 MIT 之三昧。不过,对于观光客来说,前往 MIT 的最佳路线,却是另外一条:从波士顿最繁华的后湾区沿麻省大街一路向北,越过横跨查尔斯河的哈佛桥,再往前走一点,就到了那个全世界理工科学生都心向往之的地址麻省大街 77 号。这个地址是如此出名,以至于它的邮政编码02139据

12、说是美国高中生除了生日之外最常使用的密码组合之一。选择这条 1 公里多一点的步行路线,固然是因为可以在哈佛桥上看到 MIT 众多轶事传说中最著名的“364.4 斯穆特外加一耳朵”和“到地狱还有一半路程”的标记,更重要的是,这几乎是麻省理工学院看起来最庄严美丽的一个角度。走在哈佛桥上,“大穹顶”(Great Dome),这座由麻省理工学院毕业生威廉伯斯沃茨(William Bosworth)以哥伦比亚大学洛氏图书馆为原型建造的仿罗马万神殿式建筑,以它最经典的一面逐渐拉近。而从通常被当成 MIT 正门的麻省大道上的 7 号楼入口进入,充满传奇色彩的“无尽长廊”便现在眼前。在每年 11 月中旬和 1

13、 月下旬的几天里,可以从这条全长 825 英尺的长廊一端看到另一端的落日余晖,“MIThenge”这个词便是专门造来形容这一奇特景象的。它的词根来自 Stonehenge,英国索尔兹伯里的巨石阵。经常有麻省理工学院的学生万里迢迢地跑去那5里用身体摆出 MIT 几个字母的形状,拍成照片张贴到网上。不过,这种恶搞和每年开学考试时例必出现、不断花样翻新的匿名恶作剧(hacks)相比,实在是小巫见大巫。对于一个 MIT 的新来者,7 号楼一进门处的访客中心绝对是必去之地。如果不从这里拿一份有数字编号的校园地图,问路都无从问起。和其他大学一样,MIT 的教学楼和学生宿舍楼的命名,其实主要用的也是捐资者、

14、校长或著名校友的名字。比如西校区的研究生宿舍“唐氏楼”(Tang Hall),便以捐资建造这栋大楼的 MIT 校友唐炳源命名,而东校区的“王氏运动中心”(Wang Fitness Center),则由前 PC 时代电脑行业霸主之一的王安公司捐赠。但是,在 MIT 的校园话语体系里,这些大楼向来只以数字相称唐氏楼是 W84,王氏运动中心是 57,吃饭娱乐办理琐事的斯特拉顿学生中心就是 W32,没人会特地因此感念一下第 11 任校长尤里斯斯特拉顿,而一提起去 E23,对方马上会对你的健康大加关怀:“怎么样,不要紧吧?”因为那栋楼正是校医院所在。由无尽长廊所贯穿的、始建成于 1916 年的 1 号楼

15、到 10 号楼,是麻省理工学院现存最古老的建筑。1865 年 2 月 20 日,麻省理工学院开天辟地的第一堂课,上课地点是波士顿市中心的商会大楼。那时候,MIT 创始人威廉巴顿罗杰斯(William Barton Rogers)费尽千辛万苦从各方募集资金建造的麻省理工学院的第一栋教学楼还是一片大工地,直到一年后方始建成。这栋坐落于波士顿后湾区博伊斯顿街上、后来被命名为“罗杰斯楼”的红砖大楼陪伴 MIT 走过了开创之始筚路蓝缕的半个世纪。但在 20 世纪初 MIT 迅速扩张、为求发展于 1916 年北迁至查尔斯河对岸的坎布里奇之后,它却被迅速弃诸身后。1939 年,就在坎布里奇校区的新“罗杰斯楼

16、”7 号楼落成一年后,老“罗杰斯楼”被拆掉,土地作价卖给新英格兰生命保险公司加盖办公大楼。如今,只能从照片上摹想它当年的风貌。如果从建筑风格的角度考察,伯斯沃茨为 MIT 坎布里奇新校区所设计的 110 号楼群,很好地延续了老罗杰斯楼的新古典主义风格。而这也是当时新英格兰地区主流的建筑风格:庄严,宏大,简洁,质朴,讲求古希腊和古罗马时期的对称之美。站在以 MIT 第 10 任校长詹姆斯基里安(James Killian)的名字命名的基里安方庭(Killian Court)正中,面向须仰视才见的 10 号楼的廊柱和大穹顶,处在一圈中楣上刻着亚里士多德、牛顿、富兰克林、巴斯德、拉瓦锡、法拉第、阿基米德、达芬奇、达尔文和哥白尼等科学巨人名字的配楼的包围中,那种对科学传统的高山仰止之感会让你立时明白,为什么这里会成为 MIT 的标志性场景,频繁出现在明信片、到此一游的照片和电影电视中。事实上,以 MI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事务文书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