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德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2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22092 上传时间:2017-08-20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2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在德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2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在德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2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在德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2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在德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2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在德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2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在德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2》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在德育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2(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试析思品教学中学生的创新思维的培养内容提要:思维是学生掌握知识的主要心理过程,在教学中注重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是课堂的灵魂所在,小学思品教学中,多形式、多渠道地激发学生创新欲望、培养其创新思维能力是德育教学的重要环节,课堂中很好的把握契机,促成学生创新思维的形成,就会使德育教学精彩纷呈。关键词:德育 ;新课标 ;思想品德; 创新思维“创新是一个民族进步的灵魂,是国家兴旺发达的不竭动力。 ”21 世纪需要的是高素质的创新型人才,即具有创造思维能力的人。那么,如何在德育教学中培养学生的创新思维呢?一、巧妙设问,激发创新欲望。“学起于思,思源于疑。 ”问题是教学的心脏,它是推动创新的原动力。

2、 课程标准中指出:“动脑筋、有创意地生活是时代对儿童提出的要求,它旨在发展儿童的创造性和动手能力,让儿童能利用自己的聪明才智去探究或解决问题,增添生活的色彩和情趣,并在此过程中充分地展现并提升自己的智慧,享受创造带来的欢乐。”教学实践表明,当学生出现疑问时就会引起他们积极思考,创新的欲望就会十分强烈。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切实保护学生的好奇心和创造火花,鼓励学生质疑问难,激发起学生求知的强烈愿望,让学生在已有的知识基础上,去探索规律,给学生更多的想象机会,从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的情境,有时可故意设置障碍,让学生“遭遇”新问题,发现新问题,引发创新欲望,点燃创新的火花。在教学团

3、结力量大一课时,我让每位学生用- 2 -自己事先准备的 20 根同样的棉线,试着用力拉。先拿出 10 根,一根一根地拉,结果棉线很容易被拉断。然后再让学生拿出 10 根同样的棉线拧成一股绳,用力拉,可是无论如何也拉不断。于是,学生对这两种不同的结果,就产生了疑问,大家都很想弄明白其中的道理。此时,我没有直接告诉他们道理,而是让同桌互相讨论,为什么会产生这两种不同的结果?通过学生的亲身体验和积极思考与探讨,学生 认识到:一根棉线力量小,容易拉断,许多根棉线合在一起力量大,不容易拉断。学生初步感悟到团结起来力量大的道理。像这样,真正使学生置身于“再创造”的情境中,改变了过去那种教师讲、学生听,教师

4、演示、学生观看,教师画了“道” ,学生跟着“走”的灌输式教学形式,切实地把学生推上学习的主体地位,调动他们全方位参与学习的积极性,开发他们的潜能,培养他们探索问题的兴趣、能力和创新意识。疑问是思维的火种,他可以促进思维展开、蔓延,要创新,首先要善于发现问题,而要发现问题,要有质疑习惯。质疑问难本身就蕴含思维的火花,也是创新的起点。因而在教学中,我们要经常鼓励学生多思考,多提问题。我们要善于激疑,以启发他们的思维,使之茅塞顿开。二、大胆求新,促进创新思维。课程标准中所指:“讨论是最常用的儿童学习、交流活动形式,可以是小组的,也可以是全班的;可以是随机的,也可以是专门安排的。讨论活动能使儿童有机会

5、运用多种方法表达自己的感受、想法,展示自己的成果,分享交流,锻炼表达能力等。 ”联系“思品”课程的特点,在教学中应注意把课堂教学与生活实际、课- 3 -堂讨论相结合。如教学节约水电时,可联系实际针对我们身边一些不节约的行为,让学生从多方面去思考,寻求解决问题的所有方法。比如说 2010 年 3 月 19 日,当温总理到我们芳华镇菜官营村时,群众递水给总理,总理却说:“我不喝了,你们的水太珍贵了” 。面对旱灾,总理是如此的坦然。学生经过讨论后,对节约水电,都想出了许多种方法。比如对于学校里的水龙头,有的学生认为,可在水池边写一块牌子,写上:请节约用水。有的则认为,再设计一个定水量的水龙头,水放到

6、一定程度就停了。还有的希望水龙头能像门一样见人就开。学生充分发挥主体作用,敢于大胆地说,使整个课堂成为学生交流、思维碰撞的活动场所。三、打破思维定势,激发求异思维求同思维是天性,所谓“人云亦云” ,大部分人的求同思维非常活跃。但在创造性思维活动中,求异思维更为重要,只有不同的想法不同的思路,才会有与众不同的创新精神。因此,教师要做到“教无定法” , 在立足教学常规,对学生进行认识事物发展规律的求同教育的同时,从实际出发,运用启发式教学,发现式教学等多种教学手段,克服刻板化,注重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逆向思维、求异思维等思维能力,允许学生标新立异,大胆质疑,发挥学生的积极性、主动性、创新性,提倡并

7、鼓励学生独立思考,大胆想象,灵活变通。例如,在司马光砸缸救人一文中,讲到司马光与小朋友玩捉迷藏,一位小朋友不小心掉进盛满水的水缸里的时候,我们可以设问, “这时候如果你也在场,你会怎么办?”有的学生说去叫大人来救人,有的说可以用绳子来救,有的说把水缸推倒,还有的说砸缸,答案各不相同。我们应当鼓励各种不同的想法,往往更- 4 -好的方法就在各种异想天开中产生。我们不能局限于砸缸的方法,要给其他救人的方法以充分的肯定,保护学生萌芽中的宝贵的发散思维四、创设情境,发展创新思维。苏霍姆林斯基说过:“要让学生带着一种高涨激动的情绪从事学习和思考,在学习中意识和感受自己智慧的力量,体验到创造的欢乐。 ”品

8、德课程标准指出:“可利用情景模拟与角色扮演进行教学活动,这类活动是为了让儿童获得某些难以身临其境去学习的体验、经验、知识等,而有目的地创设某种情景,令其经历的仿真性演习活动。活动的关键是让儿童获得体验,演技好坏并不重要。 ”为此,教师要善于创设问题情境,创设生动和谐的氛围,并引导学生围绕问题多方位、多角度思考、讨论,鼓励学生敢于提出独特见解,促进学生创造性思维的发展。例如,教学遵守交通规则,安安全全上学时,我先启发学生讲讲上学路上要遵守哪些交通规则,再设置十字路口的情境,让学生轮流扮演交通民警,模拟上学路上可能遇到的情境。在不知不觉中,使学生的创造力得到了提高。又如教学我爱花,我爱草一课,我用

9、课件作为教学辅助手段。画面:鲜艳的花朵因遭到采摘而流下伤心的眼泪;青青的草地因受到践踏而皱紧眉头;挺拔的小树因受到摇晃而奄奄一息,伴音(小树的自述):“我们是人类的朋友,我们美化环境,净化空气。可有些小朋友很淘气,经常摇晃我们的小弟弟,害得他们断了根、驼了背;还有些出孩子喜欢在我们身上刻刻划划,我们的伙伴经不起痛苦的折磨,渐渐死去。真叫人痛心呀!”同学们看着如此生动- 5 -形象的画面,听着树木悲伤的诉说,很快进入我创设的情境,从而产生毁坏花草树木可耻,爱护花草树木光荣的情感。五、运用赏识激励,使学生乐于创新 有一位心理学家说过:“人类本质中最殷切的需要是:渴望被赏识。 ”赏识对于成长中的学生

10、来说是至关重要的,赏识可以发现学生的优点和长处,可以帮助学生扬长避短,克服自卑、懦弱心理,树立自信心。当学生取得创造性的成果后,教师应当适时适当地给予鼓励和表扬,使学生体验成功的喜悦和满足,培养学生形成自信、勇敢和勤奋的心理品质。这需要教师了解学生积极的想法和独特的设想,了解学生的兴趣、爱好和进取心,以赏识的态度,及时地真诚地给予鼓励,维持和巩固学生继续创造的欲望。在思品课中,可以结合课文,对发生在周边特别是学生群体中体现创新精神、勇敢精神、奋斗精神的事迹,与之比照,加以表扬鼓励,因为发生在身边的事更贴近生活,更有鞭策力,榜样作用更明显。在反复的赏识激励下,进一步提升学生的创造欲望,使创造成为

11、学生学习生活中的经常自然而然涌出的一种冲动。六、走出课堂,拓展创新空间思想品德课是一门实践性很强的课程,学生所学的道德知识必须在日常生活的真实环境中去感受、体验,才能获得不竭的创新源泉。如教学爱护公共环境卫生一课,为了使学生进一步明白要美化社会生活、必须爱护公共环境卫生。为此,课前我提醒学生有意识地在公共场所观察破坏公共环境的人和事,用简单的语句记下来或者画下来。课堂上,让学生一起交流课前所观察到得破坏行为,并展开讨论,课后学生自由组合成小组,来到公共场所,捡废物、- 6 -垃圾,劝阻破坏环境卫生的人,可对一些乱扔垃圾的人进行现场采访,或者张贴事先写好的标语。学生通过亲身体验,不仅充分认识到爱

12、护环境的重要性,而且在参与学习的活动中培养了学生的创新能力。良好的思想品德行为习惯的形成,光靠在教室里上一堂课是远远不够的。让学生冲出课堂,走进社会。时间也不再局限于 40 分钟,课前,学生自己去公共场所观察、记录,使思想品德课上所要讨论的问题来源于生活。课上,学生讨论交流的是自己亲身经历的事情,发自内心的真实感想,所扮演角色的每一句话,每一个动作无不发自内心。课后开展行之有效的教育活动,让学生在捡一捡、劝一劝、写一写等活动中深化了道德认识,真正让他们参与到学习活动中去,并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在思想品德教学中培养学生创新能力的方法还有许多,如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等。我们应根据小学生的心理特点和认知规律,在教学中根据教材内容灵活地选择运用。通过对学生进行创造性的指引和诱导,培养学生的创造个性,进而使他们具有一定的创新能力。让我们不断学习,勇于创新,创造性地进行教学,使教育真正成为一块培植孩子创造思维的沃土,一片培养孩子创新能力的天地。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