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村留守孩子调研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220584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农村留守孩子调研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农村留守孩子调研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农村留守孩子调研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农村留守孩子调研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农村留守孩子调研》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农村留守孩子调研(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农村农村“留守孩子留守孩子”教育问题调研教育问题调研 XX中心学校近年来,随着农民外出打工潮的兴起,在农村出现了大量的“留守孩子” 。以XX中心校为例,2010年秋季共有在校中小学生5324人,属于“留守孩子”的有2827人,占学生总数的531%,在这些“留守孩子”中,父母一方外出打工的有1706人,占60.3;父母都外出打工的有1121人,占39.7。在父母都外出的“留守孩子”中,多数在家跟着爷爷奶奶或外公外婆生活,少数由其他亲戚朋友代为监护。父母监护的缺失会对孩子的教育产生严重的负面影响,会在孩子成长的道路上投下一抹挥之不去的阴影。通过调研发现,和其他学生相比,这些“留守孩子”在成长环境上

2、存在以下问题:1、情感上失爱。我们知道,子女和父母之间存在着一种天然的、无法分割的亲情关系,正是这种亲情关系的存在,才使子女和父母之间保持着心灵上的契合,才使子女们在爱的润泽下、在家庭的温暖中健康快乐的成长。父母之爱是任何其他种爱所无法比拟、无法替代的。不可否认,父母外出打工,将孩子交给爷爷奶奶,外公外婆或者其他人照管,这些人也会对孩子关心爱护的,甚至为了完成临时的监护任务,会对孩子照顾得更加周到,但这种照顾和父母之爱比较起来有很强的距离感,会在感情上与孩子们渐行渐远。即使是父母有一方外出打工,也会对孩子们的内心世界的形成产生不利影响。因为只有父爱与母爱的配合,才能做到刚柔相济,阴阳调和。父爱

3、和母爱少了任何一方,都是爱的缺失,都是偏执的爱。缺少了爱的教育,教育效果肯定会大打折扣。2、供需上的失衡。父母将孩子留在家里外出打工,内心总觉着亏欠孩子什么,于是就多给孩子寄钱,尽量让他们吃好穿好,尽量满足他们在生活上提出的各种要求,仿佛只有这样,他们才能够对得起孩子,才能在孩子面前做到心安理得。而对孩子感情上的投入却由于出门在外而异常匮乏。这就形成了孩子们物质上的相对富有和精神上的相对饥渴。供需上的失衡必然导致孩子们心理的失衡和行为的失范,不利于孩子们健康心理品质的形成和良好行为习惯的养成。3、监护上的失位。一个孩子的成长需要多方面的滋养,这其中也包括批评管教。父母管教子女即使很严厉、过了头

4、,子女大都能接受,事后也不会产生感情上的隔阂老子管小子,被认为是天经地义、理所当然的事,所以父母在家对子女能管敢管。监护权转让他人时情况就不同了:爷爷奶奶、外公外婆心疼孙子孙女,孙子、孙女即使有了缺点、错误他们也舍不得管;其他的临时监护人认为自己对这些“留守孩子”进行管理会引起他们的反感,会影响到大人们的关系,这些“留守孩子”即使有了缺点、错误他们也不敢管。 “舍不得管”和“不敢管”导致的后果是“留守孩子”监护上的失位和各种恶习的滋生。上述“三失”的存在,势必会对“留守孩子”性格的形成、行为习惯的养成产生十分不利的影响。就我们的调查看, “留守孩子”在性格与行为方面所表现的如下类型要明显多于其

5、他孩子。1、我行我素型。 由于临时监护人监护不力,疏于管教,对这类孩子的行为习惯没有进行必要的约束与规范。加之感情上的隔阂,即便一些不着痛痒的说教也使“留守孩子”产生更强的逆反意识,行为自由散漫,做事我行我素,表现出孤傲不羁的性格。XX中心校有一名的学生,父母外出做生意,由爷爷在XX街上租房子带他上学,他却不服爷爷管理,不守学校纪律,经常缺课,进网吧,玩游戏,散漫疏懒,任性而为。2、随波逐流型。这类孩子往往年龄偏小,个头偏矮,在生活学习方面没有明确的目标。父母不在,自己无论在家里还是在学校、社会上似乎都失去了安全敢,感到孤独无助。而年龄上的差异又很难使他们与临时监护人沟通,于是便把目光投向了他

6、们认为有力量的同龄人,和这些人形影相随,对这些人言听计从。这使他们不仅有安全感,而且有成就感、自豪感。3、好逸恶劳型。物质上的相对宽裕和精神上的缺乏追求,使一部分“留守孩子”逐渐养成了好逸恶劳的恶习,他们不能理解父母打工的辛酸,不知钱得来之不易,好吃懒做,讲究穿戴,追求享乐,过着与他们的家庭条件不相称的生活。XX中心校八(2)班曾对吃零食的同学进行过调查,发现全班29个经常吃零食的同学中有23个是“留守孩子”,这些孩子大都缺乏进取心,学习成绩差。4、自我封闭型。这种类型的“留守孩子”多为性格内向的女孩。父母长期在外打工,使她们得不到亲情的滋润,孤独凄苦,茫然无助;而内心的苦楚又找不到倾诉的对象

7、,消解的出口,于是便自我封闭起来,自卑自怜,情绪低沉。2005年4月,XX小学六年级有个小女孩,因在班内和其他同学无法沟通而想独自到温州找打工的父母,到了宿州便迷了方向,幸亏遇到好心人收留,才没有酿成严重后果。这四种不良的心理行为在“留守孩子”的学校生活、学习生活中具体表现为:学习目标不明确,不去思考为什么而学、要学到什么程度;自我约束能力差,不能很好的遵守学校的规章制度、班级的各种纪律;人际关系不和谐,可能和少数人关系密切,但不能团结多数同学;学习习惯不良,缺乏专心致志、踏实认真、持之以恒的学习精神;进取意识不强,安于现状自我满足态度消极;学习成绩不好,在班里、在学校的排名普遍靠后,个别孩子

8、因听不懂、学不会而滋生厌学情绪,中途辍学,走上了和父辈们相同的道路外出打工。我们曾对XX中心校八年级(4)班进行了一学期的跟踪访问。该班有58名学生,其中属于留守学生的31人,在这31名学生中成绩能稳定在班级前10名的有4人,基本处于班级后10名的9人;学习进步的有4人,成绩下降的12人;不能自制、经常违反班级纪律的7人;有去网吧玩游戏经历的5人;不思读书有辍学念头的4人。通过调研我们发现“留守孩子”的整体表现要比“非留守孩子”差。如果不及时采取措施进行挽救,将会对“留守孩子”的健康成长、校园的和谐安宁、社会的文明进步产生严重影响。XX中心学校近年来在关爱留守儿童、解决留守儿童教育问题上做了大

9、量工作,比如建立“留守儿童”档案掌握“留守儿童”信息、疏通多种渠道架起与父母亲情沟通的桥梁、开展多种活动丰富校园生活、关心“留守儿童”生活构建温馨和谐校园、加强“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搭建“留守儿童”活动平台、重视思想教育心理疏导培养健全人格等,也取得了很大的成效,但这不能从根本上解决“留守孩子”的教育问题。要想从更高层次上更好的解决留守儿童的教育问题,我们认为至少要做好以下几点:1、大力发展寄宿制学校,让“留守儿童”能真正置于懂教育的人的监管之下。留守儿童交给爷爷奶奶或其他亲属临时监护,要么不会管,要么不敢管,这就造就了不少问题“留守儿童” 。2、配备一支高素质的留守儿童生活指导教师队伍,专门负责留守儿童的心理疏导,生活指导。目前绝大多数学校还没有专门负责“留守儿童”管理工作的人员。3、加大力度加强留守儿童之家建设,扩大活动场地,添置教育资源。现在有些学校也建起了“留守儿童之家” ,但面积较小,多为 60平米的三间房子。相对大量的“留守儿童”来说,三间屋的“留守儿童之家”就是杯水车薪,根本无法正常开展活动。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