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地理学iii期末考试(b卷)答案及评分标准(本科)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215887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7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自然地理学iii期末考试(b卷)答案及评分标准(本科)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自然地理学iii期末考试(b卷)答案及评分标准(本科)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自然地理学iii期末考试(b卷)答案及评分标准(本科)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自然地理学iii期末考试(b卷)答案及评分标准(本科)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自然地理学iii期末考试(b卷)答案及评分标准(本科)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自然地理学iii期末考试(b卷)答案及评分标准(本科)》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自然地理学iii期末考试(b卷)答案及评分标准(本科)(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 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 III 期末考期末考试试(B 卷卷)答案及答案及评评分分标标准(本科)准(本科)( (2006 至至 2007 学年第二学期)学年第二学期)、填空填空题题(每空(每空 1 分,分,25 分)分)1.壤土、粘土。2.碎屑阶段、钙淀积阶段(脱盐基)、酸性硅铝阶段(脱硅)、富铝化阶段3.粘化作用、生物小循环4.相、限区、地方 5.整体规律、时间规律、空间分异规律6.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间性植物 7.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水生植物8.连续分布区、间断分布区9.东东部季部季风风大区大区、西北干旱大区西北干旱大区、青藏高寒大区青藏高寒大区二、解二、解释释名名词词(每小(每小题

2、题 3 分,分,15 分)分)1.土壤肥力土壤肥力:是指土壤为植物生长不断的供应和协调养分,水分,空气和热量的能力(2 分),可分为自然肥力和人为肥力(1 分)。2.次生次生矿矿物物: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2 分),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而不同于原生矿物(1 分)。3. 红树红树林林主要分布于热带滨海地区(1 分),受周期性海水浸淹的淤泥海滩上耐盐的常绿乔灌木植物群落(2 分)。4.土地土地结结构构是指各种土地类型在某一区域单位中的组合方式、比例和彼此间的相互联系所构成的格局( (2 分)分)。它反映出一个自然区域单位中的整体性和稳定性的特征( (1分)分)。5.自然区划:

3、根据自然环境在空间分布上规律性划分各自然区域之间的差异和界限,确2定各自然区域等级(整体与部分)之间的从属关系(2分),可以构成一个区域等级组合体系(1分)。自然区域的这种系统研究法,称为自然区划。三、三、简简答答题题(每(每题题 6 分,分,30 分)分)1.气候怎样对土壤形成造成影响?(6 分)(1) 气候控制着土壤形成的方向及其地理分布(1 分)。气候因素直接影响到土壤中的水、气、热的状况和变化(1 分)。气候在地表呈有规律的变化,土壤的类型亦发生相应的更替,表现出一定的地理分布规律性(2 分)。(2) 气候制约着土壤的形成过程。主要表现在:母质和土壤中矿物的风化和淀积,有机质的合成与分

4、解,水分的蒸发和淋溶等过程(2 分)。2.什么群落的演替?群落演替有哪几种划分方法各种方法?在一定地段上一种群落被另一种群落所替代的过程叫做演替。 ( (2分)分)(1) 按裸地性质划分原生演替、次生演替( (2 分)分)(2) 按发展方向划分顺行演替、逆行演替:( (1 分)分)(3) 按基质性质划分水生基质演替、早生基质演替(1分) 3.比较生物群落中优势种、建群种、附属种的差别(6 分)(1) 不同生物种的生态位常常不同(1 分)。(2)凡是个体数量多、生物量大、覆盖地面的程度也大的生物叫做优势种(2 分);(3) 优势种中的最优势者,即盖度最大、生物量也最大、占有最大空间,并在建造群落

5、、改造环境和在物质与能量交换中作用最突出的生物叫做建群种(2 分);(4) 群落中其它次要的种类称为附属种(1 分)。4.温带落叶林的生物群的一般特征是什么?(6 分)植物群组成以落叶乔木为主(1 分)。3群落结构简单清晰,通常乔木 12 层,由一种或几种树种组成(2 分)。乔木层下有灌木层和 13 个草本层(1 分)。动物群种类比较丰富,树栖食虫鸟类,尤其是夏候鸟较多(1 分)。生物群的季相变化非常明显。(1 分) 5.土地的分类和分级有什么不同?(6分)土地分类是指对土地单位的类型划分(2 分)土地分级是指土地个体地段的划分和合并(2 分),即采用地域系统研究法区分出一些综合自然特征一致性

6、和内部复杂性的程度有差别、级别不同和大小不等的个体土地地段。(2 分)四、读图题(15 分)1.下图为“世界植物区系分区图”的6个植物区,请分别读出它们的名称。(本题 5 分,每个空 1 分) 泛北级植物区 ; 旧热带植物区 ; 新热带植物区 ; 澳洲植物区 ; 南极植物区 .2.将下面相应的地带性土壤名称序号填入对应的地带性植被类型后面的空格内(10 分)(本题 10 分,答对 1 个得 1 分)序 号地带性植被地带性土壤1热带热带森林土壤森林土壤( (2) )2热带热带草原土壤草原土壤( (1) )3亚热带亚热带森林土壤森林土壤-( (4) )4温温带带森林土壤森林土壤( (3) )45温

7、温带带湿草原土壤湿草原土壤( (6) )6温温带带典型草原土壤典型草原土壤( (5) )7温温带带干草原土壤干草原土壤( (8) )8荒漠土壤荒漠土壤( (7) )9寒寒带带森林土壤森林土壤( (10) )10苔原土壤苔原土壤( (9) )五、五、论论述述题题( (15 分)分)试论述生物对土壤形成的影响。1.土壤形成的生物因素,包括植物、土壤微生物和土壤动物。(3 分)2.绿色植物对分散在母质、水体和大气中的营养元素有选择地加以吸收和还原,使母质表层的营养物质和能量逐渐丰富起来,改造了母质,推动了土壤的形成和演化(2 分)。3.木本植物的枝叶以凋落物的形式堆积于土壤表层,因而剖面中腐殖质是自

8、表层向下急剧减少,草本植物的根系占很大比例,因而剖面中腐殖质自表层向下逐渐减少(3 分)。4.土壤,微生物在分解有机质的同时,还参与土壤腐殖质的形成(2 分)。5.土壤动物中的原生动物,各种土栖昆虫、蚯蚓和鼠类等,它们的残体也是土壤有机质的一种来源(2 分)。6.土壤动物以特定的生活方式,参与土壤有机残体的分解、破碎,以及翻动、搅拌疏松土壤和搬运土壤(2 分)。 自然地理学自然地理学 III 期末考期末考试试 (A 卷卷)答案及答案及评评分分标标准(本科)准(本科)( (2006 至至 2007 学年第学年第 二学期)二学期)一、填空一、填空题题(每空(每空 1 分,分,25 分)分)1.硅氧

9、片、水铝片52.碎屑阶段 、 钙淀积阶段 、 酸性硅铝阶段 、 富铝化阶段3.粘化作用、生物小循环4.高度、坡度、坡向5.整体规律、时间规律、空间分异规律6.长日照植物、短日照植物、中间性植物 7.湿生植物、中生植物、水生植物8.连续分布区、间断分布区9.经向地带性、纬向地带性、垂直带性二、解二、解释释名名词词(每小(每小题题 3 分,分,15 分)分)1.土 壤:是位于地球陆地表面(1分)能够生长植物具有肥力的(1分)薄的疏松物质层(1分)。2.次生矿物:是由原生矿物经风化后重新形成的新矿物,其化学组成和构造都经过改变而不同于原生矿物。3.生态位:生物群落中每一个生物种所占据的小生境(1分)

10、和它所执行的机能((1分)结合起来就叫做生态位(1分)。4.相:是最低级的土地单位(1分),是在同一地貌面上,具有相同的岩性、土质、地下水、排水条件,并具有一种气候、一个土壤变种、一个植被群丛的自然特征最一致的土地地段(2分)。5.耗散结构:一个远离平衡的开放系统(1分)过不断与外界交换物质与能量(1分),可能从原有的混乱无序状态,转变为一种时间上、空间上、或功能上的有序状态(1分)。简答题(每题6分,30分)1.通过下图对比简述草地和森林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和分布特点。草地和森林土壤有机质的含量和分布具有如下差异:6A、草地植被生物量 森林有机质含量(2分)。B、草地土壤有机质向下逐渐减少,暗色

11、A层非常深厚(2分)。森林土壤有机质集中表层,向下急剧减少,A层浅薄(2分)。2. 土壤粒组、土壤质地、土壤结构的概念有什么不同?土壤粒组是根据土壤颗粒的大小进行分组,分别给予特定的名称,这些不同的组合就称为土壤的粒组(1分)。按照颗粒直径,粒组通常划分为砾石、粗砂、细砂、粉砂、粘粒(1分)。土壤质地是土壤中不同大小的分散颗粒的组成比例(1分)。一般分为砂土、壤土和粘土三大类型(1分)。土壤结构:土壤中的颗粒大都通过某种胶结物质相互联接组合在一起,形成较大型的团聚体或结构体(2分)。3.土地的分类和分级有什么不同?(6分)土地分类是指对土地单位的类型划分(2分)土地分级是指土地个体地段的划分和

12、合并,即采用地域系统研究法区分出一些综合自然特征一致性和内部复杂性的程度有差别、级别不同和大小不等的个体土地地段。(4分)4.自然地理环境的基本规律有哪些?整体规律(1分):指地理环境各组成要素和各组成部分之间的内在联系性和空间组合性,它们相互联系、相互制约并结成一个整体。其中某一要素影响另外要素,某一部分影响另外的部分。(1分). 时间规律(1分):是自然地理过程按一定的时间间隔重复的变化规律。它发生在地球自转和公转及地表光、热、水的周期性变化基础上。即周期性节律主要发生在昼夜节律7和季节节律基础上。(1分)空间分异规律(1分):形成地域分异的基本因素有两种:一是太阳辐射,一是地球内能。地带

13、性和非地带性分异规律是地域分异规律的最基本规律。(1分)5.土壤粒组、土壤质地、土壤结构的概念有什么不同?土壤粒组是根据土壤颗粒的大小进行分组,这些不同的组合就称为土壤的粒组(1分)。按照颗粒直径,通常划分为砾石、粗砂、细砂、粉砂、粘粒(1分)。土壤质地是土壤中不同大小的分散颗粒的组成比例(2分)。土壤结构:土壤中的颗粒大都通过某种胶结物质相互联接组合在一起,形成较大型的团聚体或结构体(2分)。由基本颗粒聚合形成的团聚体或结构体就称为土壤结构(1分)。四、读图题(15分)1.下图为“世界植物区系分区图”的6个植物区,请分别读出它们的名称。(5分,每空1分) 泛北级植物区 ; 旧热带植物区 ;

14、新热带植物区 ; 澳洲植物区 ; 南极植物区 .2.五组土壤颗粒分析结果见下表,根据土壤质地三角表,分别确定其质地名称(本题10分,每组2分)。样品粘粒(%)粉粒(%)砂粒(%)质地名称a612613粘土b33760粉沙粘壤土c5590砂土d87913粉沙土e343630粘质壤土五、论述题(15分)8举例阐述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作用的效应(15分,答要点,没有论述给10分)(1) 对于地表状态的改变(人类开拓陆地表面,人为景观形成);(2分)(2) 对于物质循环的改变(储水、调水,排放污水、废气);(2分)(3) 对于热量平衡的改变(下垫面状态,城市热岛效应,温室效应);(2分)(4) 对生态平衡的改变(正面的:珠江三角洲的桑基鱼塘、新加坡的城市布局与环境绿化;反面的:毁林开荒、水土流失,土地荒漠化等);(2分)(5) 对自然地理过程速率的改变(如人为土壤侵蚀等)(2分)。人类活动对自然地理环境的影响是多方面的,但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使得人类无论从哪一方面触动自然,都可能引起环境的整体变化。(1分)举例恰当再加4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