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庭环境对中学生个性形成的影响2008061015584897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213987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个性形成的影响2008061015584897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个性形成的影响2008061015584897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个性形成的影响2008061015584897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个性形成的影响2008061015584897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家庭环境对中学生个性形成的影响2008061015584897》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家庭环境对中学生个性形成的影响2008061015584897(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家庭环境对中学生个性形成的影响研究家庭环境对中学生个性形成的影响研究【摘要摘要】: 对中学生而言,家庭对他的性格形成和发展具有重要和深远的影响。父母个性包括拘谨型、火爆型、鲁莽型、孤僻型、冷漠型,对中学生个性形成的影响很大。同时,父母民主型、专制型、溺爱型、忽视型这些不同的教育方式对中学生个性形成也产生了不可估计的影响;父母关系和谐、失和、破裂,也直接关系到中学生的个性形成。此外,父母的家庭收入,父母受教育程度,都影响中学生个性的发展。现代社会中,单亲家庭的子女,独生子女的群体日渐壮大,而这些特殊的群体所表现的种种现状值得我们去重视和研究。研究此类现象,才能确保以良好的家庭环境,促使孩子健康

2、成长。【关键词关键词】: 父母个性 父母教育方式 父母关系 父母的家庭收入 父母受教育程度弗洛姆说:“家庭是社会的精神媒介,通过使自己适应家庭,孩子获得了后来在社会生活中使他适应其所必须履行的职责的性格。 ”社会和时代的要求,都通过家庭在孩子心灵上打下深深的烙印。在我所任教的嘉应中学高一(6)班的学生中,学生充满着活泼,热烈,敢作敢为,勇于创造,充满活力的个性,但也不乏常看到羞羞答答,畏手畏脚,逆来顺受的个性,这些偏差个性让人不得不深深反思:通过与学生的日常沟通和在家长会与学生家长的交流过程中。我发现,家庭环境对中学生个性形成的影响非常大。一、 父母个性对中学生个性形成的影响(一)拘谨型父母这

3、种类型的父母本身所表现出来的就是胆小怕事,遇事战战兢兢,在这样的家庭环境熏陶下的学生,多表现为腼腆,畏缩,缺乏一种大方潇洒的风度,如果学生拘谨性格严重的话,他身上的缺点就得不到克服,优点就自然也得不到施展和发挥。在我的班级中,这类学生的成绩往往还不错,但是当教室里举行一些活动的时候,这些学生就不大愿意参加,因为他们害怕在同学面前发言表现,一发言就会脸红心跳。准备好的话都不知道跑到哪里去了,这种怯场,如果没有很好的引导,将会使学生与创造和突破自我永远无缘。(二)火爆型父母这一类型的父母,急噪忽怒,犹如鞭炮,一点就着,而且随时可能“爆炸” ,这类父母由于自己很难控制自己的情绪,过多的计较生活中的小

4、事,老用自己的愿望去套客观现实,常感到不如意,弄得自己怒气冲冲。学生常常生活在这样的父母身边,受其影响,对自己的苦恼,郁闷,不顺心的事情,也就学着用这样的“爆破式”来宣泄,从而形成情绪急噪不定的个性。2而据我在家访的时候观察,这样的学生的父母也是如此的性格特点,对待老师很热情,但当听到孩子成绩下滑时,脸色就变了,立刻把他揪到身边狠狠训了起来。这不能不说家长的个性对孩子是有很大的影响的。(三)鲁莽型父母这一类型的父母往往喜欢将复杂的事情看得很简单,看到一点成功的可能性就冒失行动起来。在这样类型父母的影响下,孩子的头脑往往也特别容易兴奋,冲动。在大多数事情上表现得特别的任性,急噪。在生活中容易和同

5、学吵嘴,或义气用事。在学习中容易粗心,题目做错,根据课堂及课间观察研究,男孩的这种个性表现往往比女孩要高。(四)孤僻型父母这一类型的父母很多,其特征就是神经过敏,怕别人瞧不起自己,所以凡事故意漠不关心,作出一副瞧不起别人的样子,使自己显得气势凌人一些。其实,这种父母的心中很懦弱,很怕被别人刺伤。受此环境中影响的学生常常离群孤居,老将自己关在家中,和周围的人分开,束缚在很小的活动圈子中,内心十分的孤单寂寞,感觉自己就像漂流在茫茫大海中的一条小舟,对学习以外常有的一些娱乐活动,很少参加。总觉得自己不如别人,使自己的个性亦变得越来越孤僻。(五)冷漠型父母这一类型的父母在生活中碰了几次钉子以后,便心灰

6、意懒起来。对一切兴趣热情全消失了,甚至认为人的本质都是自私的,或人生如梦,一切都最终化为虚无,在这样的家长熏陶下,世界观初成的中学生在无形中也开始学着用漠视的眼光看待这个世界,产生“我算看透了”这样的念头,从而放弃自己的理想,自己的信念,陷入玩世不恭,消极混世的泥坑中。二、 父母教育方式对中学生个性发展的影响。(一)民主型父母这一类型的父母在日常生活中往往对自己的孩子有一定明确的目标,并会针对孩子初中时期独有的心理给予适当的引导。让孩子逐渐适应新的学习生活环境。他们能时时事事尊重、理解、关心、赞扬自己的孩子。从而增强孩子办事处事的自信心。12 周星期六的家长会,班主任请本班进步最大的孩子的家长

7、发言,我深深得记得,当时那位家长的发言是:不要认为他什么都不懂,丝毫没有说话的权利,要给他一方独立的空间,让孩子自己选择健康的娱乐方式;比如打篮球啊,踢足球啊,孩子喜欢的感兴趣的,我们觉得可以,往往不作过多的限制。在这样的环境中成长起来的孩子,往往能做到理解父母,自信乐观,勤奋好学,能力也不错。(二)专制型父母这一类型的父母往往要求孩子必须一切听从家长,对孩子期望值过高,信奉“棒头底下出孝子” 、 “不打不成器”等传统观念。喜欢采用喝斥、讽刺、挖苦、打骂等方法,对孩子的事过分干涉,遇事不问缘由就横加指责。这种粗暴生硬的方法,不仅会使孩子精神紧3张,心里留下反感和恐惧,而且加深孩子与父母间的隔阂

8、,拒绝家长的教育;更易导致孩子因慑于暴力而不敢说真话,结果养成说谎、不诚实的恶习。长期处在父母高压政策下的孩子往往独立性和自主性较差,有的可能变得更加依赖无主,有些则可能变得更加反抗、孤僻冷漠、脾气暴躁、自卑自私、遇事好走极端。这类孩子在家里很少有自由,往往转向社会寻求温暖,一旦遇有不良诱因,极易导致犯罪。(三)溺爱型父母 随着独生子女群体的增多,孩子成了家中的小公主、小皇帝。父母对子女百依百顺,一味满足其物质需求,对孩子的不良行为或放任,或迁就。孩子在家什么都不需干,只要搞好学习就行,而家长对孩子的思想品行却从不闻不问,事实上,家长如此劳心苦肺,孩子并不能体会其中的艰辛;相反,父母的过高期望

9、,常常使孩子感到力不从心,背负着沉重的包袱,压力很大。上述种种最终养成孩子骄横任性、贪图享乐、惟我独尊、不懂得关爱他人的个性。所以说,溺爱未必就是对孩子着想,反而是害了孩子!促使了孩子不良个性的形成。(四)忽视型父母 这一类型的家长往往表现为只养不教。或因工作忙而忽视、放弃对孩子的教育;或放任自流,或撒手不管;而将教育孩子的责任推给社会和学校。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孩子感受不到父母的关爱,体验不到家庭的温馨。例如,有的家庭中,妈妈忙于跳舞,爸爸忙于打麻将,还让孩子倒茶买烟,一旦输了钱,便大吵大闹,家无宁日。或者有的家庭忙于赚钱,没有心思管孩子,孩子只能以快餐面充饥。忽略对孩子道德品质的教育,忽视

10、与孩子心灵沟通交流,忽视对孩子的学习习惯培养种种的忽视犹如一把把利剪,剪出了孩子扭曲的心态,偏激自私、怪僻冷酷的个性。三、父母关系对中学生个性形成的影响(一)和谐的父母关系身为孩子父母,双方之间互相尊重,互相体贴。相敬如宾,用体贴架起夫妻和谐关系的桥梁,共同面对人生的惊涛骇浪。时刻用爱的心去体谅关心对方,家庭这条航船才会在齐心协力中压住人生的波澜。才会使全家有一种浸润在春风中的感觉。也会使家庭中的结晶孩子,在感受父母的相互体谅和爱护的同时,学会友善的对待社会中的每一个人。这样的父母常常能通过良好的教育态度,耐心和良好的行为风格,来倾听来孩子的内心世界,使孩子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学会自我控制,自我

11、努力。这样的父母能尊重孩子的个性,宽容地接纳孩子,鼓励孩子去探索,努力培养孩子的独立自主的人格。在这样的家庭中,孩子反复体验同一情绪状态,从而形成了稳定的性格特征乐观活泼,热爱父母,尊重老师,有良好的同伴关系,有强烈的求知欲望,能适时调节自己的情绪,富有生气和独立精神。(二)失和的父母关系4“家和万事兴” ,居里夫人也曾说过:“一家人能亲密合作,才是世界上唯一的真正幸福。 ”在失和的父母关系影响下,家庭成员之间缺乏尊重、理解和最起码的信任。夫妻间大打三六九,吵闹日日有。这类家庭的孩子,从小心灵就受着这种情感气氛冲击,在初中阶段的青春期时,往往个性开始逐渐表现为易激动,或情绪低落,有时强装欢悦究

12、其原因,不外乎是,失和的父母把孩子当成出气筒,将夫妻间的矛盾迁怒于孩子,时常不问青红皂白把孩子打骂一顿。有的父母搞“冷战” ,各自寻欢,根本不管孩子的学习与生活总之,父母的感情趋于破裂,家庭关系失和,就会使孩子精神上承受巨大的压力。形成不良个性。不利于孩子的成长。(三)破裂的父母关系父母感情破裂,家庭人际关系失和,父母整日无休止地打闹,直至离婚,对孩子的身心发展,个性形成有着各种不良影响。离婚对父母双方而言,可能是一种解脱,但由此而带给孩子的心理创伤,乃至造成的性格异常,很可能将永远伴随着他们度过一生。在父母离婚的打击下,孩子心灵倍受伤害,他们觉得低人一等,没脸见人,远离集体,喜欢孤独。在人际

13、关系、自我人格上,表现为不爱交际、孤僻、冷漠,甚至撒谎、敌视他人,与社会和周围的发展不相适应。 (四)重新组合的(继)父母关系 据调查,在重新组合的家庭中, (继)父母与(继)子女之间的关系表现为很好的是46%,较好的为 27%,一般的则是 30%,较差的仅为 8%。由于多数父(母)在再婚前都会倾听子女的意见,征得他们的认可。然后再组建家庭,这样的家庭自然如果是关系融洽,气氛和谐的话,则有利于孩子的健康成长。但也有的父母心中存有怨恨孩子视孩子为累赘,根本不管孩子的学习和生活,给孩子造成严重的心理创伤。枝繁叶茂源于根壮,良好的个性是孩子健康成长的根基,现代社会中,单亲家庭的子女,独生子女的群体日渐壮大,而这些特殊的群体所表现的种种现状值得我们去重视和研究。中学生正处于身心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生理、心理的发育和发展,竞争压力的增大,必然会在学习、生活、人际交往和自我意识等方面产生各种心理问题。只要社会、家庭、学校密切配合,共同关心,教育引导,及时帮助青少年学生培养良好的个性,再加上学生的自我鞭策,自我提高,从而使他们健康成长、快乐成才。这样,我们的社会就会多一份惊喜和财富,少一点遗憾和惋惜。参考文献:爱的艺术(美)弗洛姆著,亦非译 京华出版社5居里夫人 中央编译北京出版社 2003-09-01 个性心理学 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