培养学生学习兴趣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21249 上传时间:2017-08-20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培养学生学习兴趣》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培养学生学习兴趣(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培养学生学习兴趣,提高德育课堂教学的有效性汕头市澄海实验小学 陈泽装教育家苏霍姆林斯基曾经说过:“上课并不像把预先量好、裁好的衣服报样摆到布上去,问题的全部在于,我们的工作对象不是布,而是有血有肉的,有着敏感而娇弱精神的儿童”。面对我们的教学对象,如何提高德育课程教学的课堂效益,也是新课程改革、新理念带给我们的一个新课题。笔者认为:培养学生对德育课程的学习兴趣,是提高本课程教学效益的关键。孔子曰:“知之者莫如好知者,好之者莫如乐之者。” 爱因斯坦说过:“兴趣是最好的老师”。德育课程是一门对学生进行思想教育的课程,相对而言,较为枯燥无味。如何让学生对它产生浓厚的兴趣,进而喜欢这门课程呢?我认为

2、关键在课堂。课堂上,我们要根据儿童年龄小、爱玩好动、模仿能力强的特点,结合儿童现实生活和具体的教学目标,从活动内容、活动形式、评价方式三方面入手,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一、以生活为主旋律,在体验与感悟中培养学习兴趣 。品德与生活、品德与社会是小学阶段所开设的两门德育课程。无论是品德与生活还是品德与社会,它们的教学活动内容都是开放的,向儿童自身开放,向儿童身边的大自然开放,向儿童生活的社会开放。活动主题可以由儿童自己发现或提出;可以由师生共同发现或提出;可以是儿童在教师引导下产生和提出;也可以是教师提出的问题得到学生的响应。在教学中,我们要重视儿童已有的生活经验,找准教材内容与儿童生活实际的联系,

3、让学生充分联系自己的生活实际,在体验与感悟生活过程中,培养学习兴趣 。1、联系实际,感受生活,调动学习兴趣。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指出:道德寓于儿童生活中,儿童品德的形成源于他们对生活的体验、认识和感悟,只有源于儿童实际生活的教育活动才能引发他们内心的而非表面的道德情感。可见,道德存在于儿童生活的方方面面,没有能与生活分离的“纯道德”的生活。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我们要紧密联系生活情境,尽量让学生在真实的生活场景中,感受生活,引发学习兴趣。如教学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中课间活动一课时,我首先提问学生:“同学们,下课铃声响了之后,你在做些事情呢?”这是与学生关系最密切的问题,学生们一听就纷纷举手:有的说

4、“我在2准备学习用品”,有的说“我去上洗手间”,有的说“我们几个同学在玩课间游戏”,当班干部的同学说“我们帮老师发作业本” ,还有的说接着,我又结合我校入学教育内容学校管理制度有关规定发问:“入学教育时,班主任又告诉我们课间四做好是什么?”学生又争先恐后地举手:“一、要准备学习用品;二、要喝水;三、要上洗手间”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主动性立刻就被调动起来。当下课铃声响时,我又说:“小朋友,下课了,你又想做些什么呢?老师相信你们一定能做好!”老师的这句话把学生从课堂推向了现实生活,让学生把课堂上明白的道理落实到行动上,实现了课堂教学回归生活这一理念,真正做到了学以致用。我觉得这样的课虽然看上去不是热

5、热闹闹,然而却是实实在在的,是从生活体验中激起了学生真正的思考。 如教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中我家的“收支本”一课,课前,我布置学生回家调查爸爸、妈妈每个月的工资收入情况,每个家庭每月的支出情况;另外,让学生以小组为单位到社区银行、保险公司或证券中心了解一些简单的理财知识,调查现代家庭有哪些理财方式等内容。本来学生较为陌生的家庭收支知识和理财知识,老师善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实际先去了解学习,再回到课堂上来,教学效果就明显不一样了。由于掌握了一定调查材料,加上小学生争强好胜的心理,课堂上学生争先恐后展示自己的调查结果。这样一来,学生的学习兴趣被“点燃”了,被动学习不由自主地变成主动学习了。2、创设

6、情境,唤起情感,引发学习兴趣。新课程提出:教师的角色应是儿童活动的指导者、支持者、合作者。教师的任务就是创设生活情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诱导学生投入到丰富多彩、充满活力的课堂教学中去,从中体验并获得做人的道理,真正使学生在情感、态度、价值观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课堂上,我们有时可以运用形象、真实、直观的投影、录像、录音、电视、图片、模型等教学媒体创设生活情景,使学生有一种身临其境之感,引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如教学四年级下册品德与社会中的做生活的强者第二课时,我通过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带学生走近“512” 汶川灾区的小伙伴身边,让学生了解同龄小伙伴的生活现状,启发学生思考:当汶川

7、小伙伴就站在我们面前时,我们心里有什么感受 ?我们会想些什么?会说些什么?学生看到这一幕幕触目惊心的画面,他们一个个沉默了,过了一会儿,一只只可爱的小手举起来了,“我感到生命很脆弱。” “我真想说,他们真是生活中的强者。”“我真想说,他们非常坚强。太棒了!”“我还想说”抓住时机,我又马上3发问,除了灾区的人民,在我们身边还有许许多多生活的强者,谁来说一说 ?一只只小手又举起来了教师善用自己的真情实感唤起学生的自尊自爱,用鲜活的思想与真挚的态度拨动学生的心弦,让学生能与别人分享情感,学会爱。3、引导实践,体验过程, 增强学习兴趣。美国休斯敦的一家儿童博物馆里有一句醒目的话:“我听过了,就忘了;我

8、见过了,就记住了;我做过了,就理解了。”这句话告诉我们实践对掌握知识是何其重要。在德育课堂中重视学生的体验实践活动是增强学生学习兴趣的方法之一。如教学四年级上册品德与社会中为他们想想一课时,针对学生只能看到残疾人日常生活的艰难,而没有真切的感受,我组织学生在课堂上参与了三个体验性活动:一是让学生用一只手去收拾书包,体验肢体残疾给生活带来的不便;二是让学生用手帕把眼睛蒙起来在教室行走,体验盲人行路的不便;三是让学生们模仿聋哑人用手语与别人交流。在这过程中,我多次把机会让给学生,“这时,你感受到了什么?你想到了什么?想说些什么呢?”学生你一言我一语,说出了各自的感受。最后,我让学生将自己的感受都写

9、了下来。在教学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中春天来了一课时,我带领学生们在我们最熟悉的校园中“找春天”,让学生从身上找,从教室里找,从操场上找,从学校的生物园里找,学生通过看、听、闻、想等方式发现了春天的主要特征,在这过程中体会到了亲近大自然的乐趣,培养了热爱大自然的情感。二、以活动为载体,在游戏与活动中激发学习兴趣。品德与生活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品德与生活课程是以儿童的生活为基础,以培养品德良好、乐于探究、热爱生活的儿童为目标的活动型综合课程。”活动性是其特征之一。由于小学生的年龄特点,不可避免地决定了他们活泼好动的天性。尤其是一年级的学生,从心理学角度看,他们特别容易被感兴趣的、新颖的内容所吸引

10、,如果行为训练过于单一,他们就会感到枯燥乏味,容易产生厌倦感。因此,教师要充分认识与领会新课程观念中所要求的教师要把“以教定学”转变为“以学定教”这一理念。在课堂上,我们要学会对学生放心、放手、放权,让学生成为课堂活动的主人。如在教学品德与社会四年级上册我是聪明消费者一课时,课前我让学生先做好准备,课堂上,我组织全班同学开展“模拟商业活动”,让学生在现场自由选购自己喜欢的商品。选购商品后,我先让学生谈谈自己怎样精挑细选商品,小组讨论选购商品时要注意什么问题,最后评选谁是聪明的消费者。4在这过程中,学生如同身临购物商场之中,既能获得当消费者的情感体验,又能得到活动的乐趣,学习兴趣就特别浓厚。这样

11、的课堂,学生的参与度高,课堂气氛活跃,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例如在教学一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中今天我值日一课时,我首先布置学生做好课前准备:1、让学生向老师、家长或高年级学生了解“值日生”职责和内容。2、向家长或老师了解一些值日劳动工具的使用方法和劳动小常识。课堂上,我又设计以下教学流程:第一环节:以情景激发情感,树立“值日生”光荣形象。谈话引入,激发学习兴趣。看一看:师课件出示本校值日生值日时情景录像。谈一谈:师生交流校园值日生的工作职责。第二环节:深入生活情景,发展道德思维。多媒体出示学生值日劳动课件。分小组讨论:你会做其中的哪一种劳动,你是怎么做的?说一说:劳动中要注意哪些问题?(安全问题、

12、卫生问题)议一议:劳动时,应该先做什么,后做什么?第三环节:体验故事情景,推动情感内化。多媒体出示:动物们的值日劳动课件。议一议:动物们做值日劳动时,有哪些地方值得我们学习?辨一辨:谁一开始做得不是很好?为什么?第四环节:情景模拟,指导行为方式。师生摹拟值日劳动比赛场景。师生明确比赛的时间、地点、内容、形式与要求以及评比方式。(最佳值日组、最佳配合组、最有秩序组、最佳鼓励组)各小组分工合作,开展值日劳动比赛活动。小记者采访学生参加值日劳动感受。第五环节:课外延伸,付诸行动。说说这一节活动课给你带来了什么?布置课外实践活动,引导,鼓励学生把知识用在生活中,倡导他们走向生活,学会学习,学会生活,体

13、验值日劳动的光荣与快乐。以歌曲劳动最光荣深入主题,结束活动。整个活动过程中,环环相扣,引人入胜,学生在活动中充满乐趣。又如教学二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中找朋友一课,为了让刚入学不久的小朋友消除恐惧感,感受到集体的温暖和在新集体中生活的快乐,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让学生真真切切地在活动中接受教育。在课堂中,我设计了“师生自我介绍”、“找朋友”、“网小鱼”、“请你记住我 ,我想和你交朋友”,让师生、生生在活动中互相了解,在互相叫名字、特长展示、小游戏等活动中体验生活的快乐。三、以评价为催化剂,在有效预设与精彩生成中巩固学习兴趣。5成功的乐趣是一种内在的情绪力量,它可以促进学生产生学习的愿望。在教学中不要

14、使这种内在力量消失,缺乏这种力量,教育上的任何巧妙措施都是无济于事的。每个学生都愿意学有进步和获得成功,如果学生感觉老师很欣赏他,他会全神贯注地听课,积极参与课堂教学活动,达到良好的学习效果。因此,在德育课堂上,我们很注重适时有效的课堂评价,充分发挥评价的激励、导向、调控的功能,使学生学有动力,课堂教有成效。曾经有一位教师上二年级下册品德与生活中的我长大了一课的“我会做的事”环节。一个帅气、可爱的小男孩在本子上写着:我是一个小帅哥,我会收拾房间,还会洗碗。简单的几句话却有 4 个错别字。于是教师评价时说:“小帅哥可千万不能写错别字,不然别人会说,这个帅哥有好看的外表却没有智慧。”幽默的语言令学

15、生捧腹大笑,课堂的一个小亮点由此诞生。不难发现,老师一句善意风趣的话语犹如沁人心脾的春风,抚慰了学生的焦灼的心灵,从而收到了意想不到的效果。像这样的德育课,又有哪个学生不爱上呢?在平时的教学中,有时学生会重复前面的几个同学的回答,聪明的老师不是去指责学生,而是幽默地笑着说:“你认为这很重要,再强调一下,对吗?”对合作成功的小组,有的老师会夸奖道:“你们真的是黄金搭档,配合得真好!”我想,老师这风趣幽默的语言,这笑看风云的健康心态,对学生的影响一定会是终身的。如我在教学一年级上册品德与生活中我的老师一课,其中有一个环节是:你见到老师是怎样打招呼的?同学们一听到这么简单的问题都“吼”的大叫起来。这

16、时,平时纪律很散漫的王明却大喊一声:“老师,早上好!”顿时,全班同学都哈哈大笑起来。没想到,我却抓住时机,拍掌表扬他:“说的真好!你是一位很有礼貌的孩子,老师为你感到高兴!”正在这时,另一个平时爱捣蛋的同学也来凑热闹,“我还知道要向老师敬礼呢?”我马上走过去说:“对,你更棒!来,给同学们示范一下。”他一听到我的鼓励真的走上讲台,表现得很出色。我马上走过去,摸摸他的小脑袋,“祝贺你!不但说得好,而且做得更好!”这时,这孩子不由自主地拉拉我的手,似乎心里有说不出的喜悦。由此可见,老师在用语言评价学生时如果能给予微笑、点头、一个眼神、一下抚摸,一个拥抱,就能使学生获得更多的心理满足。德育课堂上,我们老师还要善于发现学生的闪光点,对学生的某个行为或某个方面取得的进步时,及时恰当地给予评价,如加分、送红花、颁发奖品等等。如果每位老师都能做到这样,我相信每一位同学们在我们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企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