探访历史遗存_寻求先辈足迹_彰显革命传统

上传人:开*** 文档编号:45208247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2.39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探访历史遗存_寻求先辈足迹_彰显革命传统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探访历史遗存_寻求先辈足迹_彰显革命传统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探访历史遗存_寻求先辈足迹_彰显革命传统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亲,该文档总共11页,到这儿已超出免费预览范围,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探访历史遗存_寻求先辈足迹_彰显革命传统》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探访历史遗存_寻求先辈足迹_彰显革命传统(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HUNAN UNIVERSITY 辛亥革命 援鄂民阵亡将士 公墓论文班级:班级:11 级工程力学级工程力学 1 班班指导老师:指导老师:2012 年年 11 月月 11 日日中国近代史纲要论文指导教师:沈其新组长:罗通组长:罗通 学号:学号:20111201121组员:张达适组员:张达适 20111201107夏泽华夏泽华 20111201112刘涛刘涛 20111201137张晨晖张晨晖 20111201138陈硕琛陈硕琛 20111201123一:活动简介一:活动简介1,考察主题:探访历史遗存,追寻先辈足迹,彰显革命传统2,活动意义及目的:湖南是中国近代以来才人辈出的省份,特别是政治军事方

2、面的人才雄居全国之冠,给中国近现代史抹上了浓墨重彩的一笔。伴随他们的历史活动,湖南留下了许多极富特色的近现代历史文化遗存。通过这次活动, 让湖大的莘莘学子在探访历史遗存的过程中身临其境感受湖南这段波澜壮阔的历史,加深课堂理论学习的认识,进而激励其追寻先辈足迹,坚定理想、信念,继承革命传统,以饱满的热情与精神投身于伟大的民族复兴事业之中去。这次活动,对我们进行的一次生动的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社会主义和革命传统教育。这对于培养一个合格的社会主义建设事业接班人具有十分重要而深远的意义。3,考察地点:长沙市岳麓山援鄂民五护国阵亡将士公墓4,考查方式:实地考察5,具体分工:观点提出:张达适计划方案:夏泽

3、华图片拍摄:罗通、刘涛论文执笔:罗通文字核查:张晨晖后期工作:陈硕琛二、活动流程二、活动流程2012 年 11 月 10 号下午三点,我们怀着对革命先进烈士沉重的缅怀之情,来到了岳麓山脚下,尽管已经有过无数次游玩岳麓山的经历,但是此刻,我们才感觉到了岳麓山的名副其实,她不仅有着美丽的风景,更重要的是经历过无数的风风雨雨,在她的上面,不再是停留着一种让人放松的气息,她能带入你跨越时空,走向那段中国心酸的历史。迈着沉重的脚步,我们终于到达了我们的目的地,看着这些墓碑,我们心中不由产生了一种仰慕之情,不错,这是我们中国的英雄,正因为有了他们,我们才能生活在这个这个和平的环境中, 免受了帝国主义和中国

4、封建主义以及中国官僚阶级的三重压迫。不知不觉中,在我们心中已经有一个高大的墓碑在矗立着。尽管此时每个人的表情都不一样,但有一点却是共同的,此时大家都脱去了以前的那种爱搞恶作剧时的顽皮,换上了衣服严肃的面孔。接下来我们集体向墓碑表达了我们崇敬的敬意,并拍下了我们这次的经历。“赢得湖湘子弟来扶危济困,造成时势英雄去虽死犹生。”我面朝墓地肃立,心中喃喃。先烈们,我们来晚了,总算赶在武昌首义百年纪念之前为你们而来,表示由衷的感谢和敬仰,你们为中华民国的诞生作出了历史性的贡献,在百年前的“南北战争”中为民主共和而英勇献祭途中,也有许多旅客向这些烈士敬礼,我们也询问了一些游客的想法,并和他们谈论了一些关于

5、这些烈士的生前事迹。面对着一些年龄稍大一点老一辈和我们诉说着一些关于辛亥革命的各种事迹,我们不得不自行惭愧,尽管在网上看过一些关于这些烈士的英雄事迹,但是还是跟不上他们的讲解。此时我想,每个人都表现出了他们最为善意的一面,远离了那种尘世的纷扰。在大约一个小时后,我们才下的山,每个人和上山前的心情截然不同,此时我想起了一句话叫做“上山容易下山难”,不过这是形容我们的心情。三、公墓简介三、公墓简介在辛亥革命时期,湖南籍的革命志士在全国各地、在多数场合作出了卓越的贡献。湖南自明清以来,就与湖北同属于一个行政区划,两省在经济、文化等方面的关系密切。辛亥革命运动中两省革命党人始终怀有唇齿相依、休戚与共的

6、信念。武昌首义的史册里,记录了众多湘籍革命党人的勋绩,尤其在武昌首义之后,湖南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响应,解除里武汉战场的后顾之忧,并立即派军援鄂,有力地支持了湖北军政府和湖北人民的抗清斗争,促进了全国革命高潮。无疑,在辛亥革命的编年史中,湘籍革命志士的英名是无法抹去的。据统计,湖南为辛亥革命牺牲地知名人士就有 300 多人,其中有近 60 人埋葬在岳麓山上,但为人所熟知的只有黄兴、蔡锷、陈天华、蒋翊武的墓葬,还有大部分英烈的忠魂就湮没在不显眼之处。尤其岳麓山上两处埋有辛亥援鄂战斗中牺牲的志士的墓葬更是不为人所知。岳麓山上这两处辛亥公墓,分别为辛亥援鄂汉阳阵亡将士公墓、辛亥援鄂民五护国阵亡将士公墓。

7、战后(民国元年) ,阵亡将士的遗体部分运回长沙岳麓山公葬,立碑“辛亥援鄂汉阳阵亡将士公墓” ,此墓 1943 年重修,1991 年再修,现保存基本完好。辛亥援鄂汉阳阵亡将士公墓共葬有 18 人,分别为:贺汉云、李国卿、王炳初、石玉亭、刘冤生、彭德安、文光斗、严少全、罗清云、曾宽之、冯以义、冯润臣、王贵卿、左永兴、杨义胜、邓皇桂,另有无名烈士 2 人。辛亥援鄂民五护国阵亡将士公墓位于湖南省长沙市岳麓区岳麓山五轮塔东向坡下,为一处民国时期简约式的烈士公墓。该公墓群坐北朝南,平面布局呈方形,长约 12 米,宽约 8 米,占地面积约100 平方米,由墓围、墓碑、墓冢、石栏等组成。腰椎形墓围由花岗片石砌

8、成网纹,中嵌长条形石碑一通,阴刻隶书“辛亥援鄂民五护国阵亡将士墓” ,高 1.3 米。阵亡将士分两排并列安葬,今残存 16冢,冢前各立石碑,墓群前有石栏围护。辛亥援鄂民五护国阵亡将士公墓共葬有 16 人,分别为:熊亮、黄心田、王晃秋、许在堂、熊毓璠、周国宾、徐履中、刘亚清、谈星堂、宁、熊南生、谢贤士、朱积达、郭长贵,另有无名烈士4 人。据统计,湘军援鄂阵亡官兵共二百九十二人。其中官佐二十一人(队官 7 人、排长 12 人、书记长 3 人)正目二十五人、副目一十四人、正兵二百三十二人这两个墓中基本为下级官兵,其中王晃秋、贺汉云为排长,熊亮为书记长,其余均为正兵。辛亥革命湖南光复后,第一件大事就是

9、援鄂。当时袁世凯命冯国璋以重兵压汉阳,企图并吞武汉三镇、摧毁武昌革命政权,武昌革命政权急电求援,日必数至。鉴于这种情况,湖南省军政府开始大量招募军队。参加起义光复长沙的湖南新军中的官佐应招者十分踊跃,仅仅 3 天,即招募到了 6 万余人。这些应招者绝大多数是城市苦力和劳苦农民,特别是会党群众。焦达峰所联络的浏阳、醴陵一带的洪江会会员,这时纷纷来省。每天都有好几批,每批百人至几百人不等。这些人一到省城,立即听从焦达峰的号召报名参军。因为枪支弹药和其他装备一时供应不上,他们参军后一无器械可执,二无军装可换,便凭想象把自己打扮一番。一时他们都头上扎着高髻绒球,胸前拖一长带,以为这种打扮便是“汉官威仪

10、” ,表现出一种与满清决裂的革命气概。应招者中青年知识分子和学生更为踊跃。3 天之内,就已募成学生军一军。毛泽东同志当时对这次学生投军印象深刻,他后来回忆:当时“有许多学生投军,一军学生军已经组织起来,在这些学生中有唐生智” ,由于他“决定到湖北去参加正规军,为完成革命尽力” ,所以没有加入学生军。焦达峰、陈作新当即将原有的及新招募的军队进行整编。以新军第 49 标各营为基础,补充不少新军约 1700 多人,组成湘军独立第一协。命王隆中为协统,率师援鄂。第 49 标原是革命党人最多、革命力量最雄厚的军队。长沙起义中,夺取军装局,打开小吴门,攻占巡抚部院,活捉并处决巡防营统领黄忠浩,弹压藩司卫队

11、叛乱,全靠 49 标的兵目和下级军官出力,是焦达峰、陈作新所倚重的武装力量。在长沙及湖南局势尚未稳固,立宪党人不断逼宫的情势下,毅然派出该精锐之师首批援鄂,充分表现出焦、陈等革命党人以全国革命大局为重的可贵品德。在 49 标中起义前担任正副兵目的人,因起义有功,在招募和整编新军过程中,他们多被派去担任了官佐,但此时均仍回标内充任兵目,且毫无怨言,情绪饱满地一心盼望援鄂杀敌,表现出坦荡的胸襟。1911 年 10 月 28 日,王隆中率领新编独立第一协的队伍,在大西门登船出发。焦达峰、陈作新亲至湘江河畔送将士出征。长沙各界代表数百人赴河岸燃放爆竹,欢送出征。当王隆中率援师到达武昌之时,战争形势对起

12、义军已非常不利。当时汉口已被北军占领,起义军退守汉阳。汉阳兵工厂和武昌都督府都在北军大炮射程之内,几遭轰击。起义军士气低落,形同乌合之众。各部官佐都已失去指挥控制之能力。北军占领汉口后,纵火焚烧民房,烈焰冲天,连烧三日。几十里繁华市区尽化灰烬。人们呼救之声,惨不忍闻。仅一江之隔的武昌、汉阳,人心惶惶,不可终日。从起义军将士至平民百姓,都翘首以望,急盼湘省援军到来。听到援鄂湘军已到,武昌军民齐到文昌门外江堤迎接,鸣炮奏乐,欢欣鼓舞。黄兴、黎元洪马上接见王隆中,极表欢迎。武昌、汉阳的人心一时为之安定。11 月 12 日,湖南二批援鄂第四协甘兴典部到达汉阳。按战时总司令黄兴的命令,援鄂湘军进入汉阳,

13、驻防十里铺、锅底山、琴断口、三眼桥一线,参加保卫汉阳,反攻汉口的战斗。湘军素以勇敢善战著称,有“无湘不成军”的美誉。保卫汉阳的义军总指挥黄兴,又极有声望。因此,驻守汉口的清军一时不敢贸然进攻。在战斗进行当中,湖南第三批援鄂军第二协统刘玉堂率其第三标到达汉阳增援。此时清军的总指挥袁世凯正在汉口视察军情,面对迅速改观的战局,非常沮丧,不得不向清廷建议一方面派援军南下,同时暂停进攻汉阳、武昌,扼要防守汉口,得到清廷首肯。这样,援鄂湘军和鄂省起义军并肩作战,打乱了清军原来乘势进攻汉阳,兜剿武昌,进而摧毁革命政权,扑灭武昌起义之火的计划,挽救了岌岌可危的武昌首义之区。不仅如此,这种相持局面的形成,加速了

14、满清王朝的瓦解过程,也为其他省的光复造成了有利形势,赢得了宝贵时间。 四、个人心得四、个人心得五、后记五、后记学史可以明智,学习历史人物可以使我们完善自己,砥砺品行,从而少走弯路,到达成功的彼岸,学习历史也可以激活我们心中那种迎难而上的无畏精神。历史,在任何时候永远不会被人们所遗忘,他们将会永远铭记于我们的心中。 当代青年仍需发扬辛亥时期的那种革命精神,在中华民族振兴的今天,尽管我们现在处于一种衣食无忧的世界里,但是无论是谁都不会忘记我们的昨天,因为我们不会自甘落后。在国际化的今天,我们国家正受着外国的觊觎,所以我们更应该发扬革命先辈的精神,不断地向外国展示我们的实力,我们是最强的。中国的明天更应该有我们新一代人的保护。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