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东高中二年级三月份生物竞赛试卷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5207120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9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凌东高中二年级三月份生物竞赛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凌东高中二年级三月份生物竞赛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凌东高中二年级三月份生物竞赛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凌东高中二年级三月份生物竞赛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凌东高中二年级三月份生物竞赛试卷(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凌东高中二年级三月份生物竞赛试卷凌东高中二年级三月份生物竞赛试卷一选择题(共 12 题,每题 4 分共 48 分) 1与“限制性核酸内切酶”作用部位完全相同的酶是( )A反转录酶 BRNA 聚合酶 CDNA 连接酶 D解旋酶 2下列实践与基因工程无关的是 ( ) A利用 DNA 探针检测饮用水是否含病毒 B选择“工程菌”来生产胰岛素 C人工诱导多倍体 D培育转基因抗虫棉 3下列不可作为基因工程中的标记基因的是( ) A抗性基因 B发光基因C产物具有颜色反应的基因 D贮藏蛋白的基因4利用外源基因在受体细胞中表达,可生产人类所需要的产品。下列各项中能说明目的基因完成了在受体细胞中表达的是 ( )

2、A棉花二倍体细胞中检测到细菌的抗虫基因 B大肠杆菌中检测到人胰岛素基因及其 mRNAC山羊乳腺细胞中检测到人生长激素 DNA 序列 D酵母菌细胞中提取到人干扰素蛋白 5.基因工程中,需使用特定的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和质粒,便于重组和筛选。已知限制酶 I 的 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GATCC,限制酶的识别序列和切点是GATC。根据图示,判断 下列操作正确的是( )A质粒用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切割 B质粒用限制酶切割,目的基因用限制酶切割 C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切割 D目的基因和质粒均用限制酶切割 6.关于基因工程和蛋白质工程的说法正确的是( ) A都是分子水平上的操作 B基因工程就是改造基

3、因的分子结构 C蛋白质工程就是改造蛋白质的分子结构 D基因工程能产生自然界根本不存在的基因,蛋白质工程能产生自然界根本不存在的蛋白 质 7下列有关基因工程中限制性核酸内切酶的描述,错误的是( ) A在特定的切点上切割 B活性受温度的影响C能识别和切割 RNA D可从原核生物中提取8把胡萝卜的单个韧皮部的细胞放入配制的培养基上培养,获得了许多完整的植株。 这种繁殖方式和细胞工程技术分别属于( )A孢子生殖和细胞拆合技术B无性生殖和组织培养C配子生殖和细胞融合技术D卵式生殖和细胞培养9如图是“白菜一甘蓝”杂种植株的培育过程。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图示“白菜甘蓝”植株不能结籽 B愈伤组织的代谢是自

4、养需氧型C上述过程中包含着有丝分裂,细胞分化和减数分裂等过程D “白菜甘蓝”杂种植株具有的性状是基因选择性表达的结果 10.下列关于生物工程相关知识的叙述,正确的是( ) A在基因工程操作中为了获得重组质粒,必须用相同的限制性内切酶,露出的黏性末端可以 不相同 B若要生产转基因抗病水稻,可将目的基因先导入到大肠杆菌中,再转入水稻细胞中 C植物体细胞杂交,能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培育出的新品种一定不是单倍体 D基因治疗主要是对具有缺陷的体细胞进行全面修复 11科学家把天竺葵的原生质体和香茅草的原生质体进行诱导融合,培育出的驱蚊草含有香茅 醛,能散发出一种特殊的气味达到驱蚊且对人体无害的效果。

5、下列关于驱蚊草培育的叙述中, 错误的是( ) A. 驱蚊草的培育属于细胞工程育种,其优点事故能克服远源杂交不亲和的障碍 B. 驱蚊草的培育过程是植物体细胞杂交,不同于植物组织培育,无愈伤组织和试管苗形成 C. 驱蚊草的培育过程要用到纤维素酶、果胶酶、PEG 等试剂或离心、振动、点刺激等方法 D. 驱蚊草不能通过天竺葵和香茅草杂交而获得,是因为不同物种间存在生殖隔离 12已知某种限制性内切酶在一线性 DNA 分子上有 3 个酶切位点,如图中箭头所指。如果在该 线性 DNA 分子在 3 个酶切位点上都被该酶切断,则会 产生 a、b、c、d 四种不同长度的 DNA 片段。现有多个上述线性 DNA 分

6、子,若在每个 DNA 分子上至少有 1 个酶切位点被该酶切断,则从理论上讲, 经该酶酶切后,这些线性 DNA 分子最多能产生长度不同的 DNA 片段种类数是2A3 B4 C9 D12二、简答题:(共 52 分)13 (22 分)如图(图 6-5)是将人的生长激素基因导入细菌 D 细胞内,产生“工程菌”的示 意图。所用的基因运载体为质粒 A。若已知细菌 D 细胞内不含质粒,也不含质粒 A 上的基因, 质粒 A 导入细菌后能正常表达。(1)图中利用 A 和 B 产生的 C 称_ ,它通常在体外完成,完成此过程使用的 工具酶有_ 和 。(2)目前将 C 导入细菌的效率不高,在导入前一般要用_处理细菌

7、,以增大细 菌细胞壁的通透性。(3)在导入完成后得到的细菌,实际上有的根本没有导入质粒,有的入导了普通质粒, 只有少数导入的是 C。所以在基因工程的操作步骤中必须要有_ 步 骤。在分子水平上完成此步骤的方法是 ; 跟据目的基因在质粒中 插入的位置,完成此步骤的最好方法是_ 。 (4 分) (4)通过基因工程获得的工程菌 D 表规出一定的变异性,这种变异属于 _。 (5)试谈谈基因工程的优点: _ 。 (4 分) 14 (14 分)材料:玉米的光合效率较水稻的高,这与玉米中磷酸烯醇式丙酮酸羧化酶 (PEPC)有很大的关系。如何将玉米的这一种酶转移到水稻等植物上一直是植物生物学家的 研究课题之一。

8、但实践证明,常规杂交育种手段很难如愿以偿。最近,有人利用土壤农杆菌转 化法,将完整的玉米 PEPC 基因导入到了水稻的基因组中,为快速改良水稻的光合作用效率, 提高粮食作物产量开辟了新途径。(1)玉米和水稻很难利用常规杂交手段杂交的原因是 。(2)导入完成后得到的土壤农杆菌,实际上只有少数导入了重组质粒,如何筛选出成功导入了重组质粒的土壤农杆菌?(注:质粒上含有青霉素的抗性基因)(4 分) (3)用含有重组质粒的土壤农杆菌感染水稻细胞,即使感染成功,PEPC 基因通过一定途径 整合到水稻的基因组中,但不一定会表达,原因最可能是 A玉米和水稻不共用一套密码子 B水稻中缺乏合成 PEPC 的氨基酸

9、 CPEPC 基因受到水稻基因组中相邻基因的影响 D整合到水稻基因组中的 PEPC 基因被水稻的某种酶破坏了(4)PEPC 基因在水稻细胞中成功表达的标志是 。(5)得到 PEPC 基因成功表达的水稻细胞后,科研人员常采用 方法获 得转基因水稻植株。15.(16 分)番茄为自花传粉植物,在 20 世纪初,科学家用植物体细胞杂交技术,将番茄的原 生质体和马铃薯的原生质体融合,成功地培育出了番茄马铃薯杂种植株(如图) ,但目前 还没有实现这美妙的设想地上结番茄果实、地下结马铃薯块茎的植物。据图回答下列问题: (1)在过程中诱导原生质体融合最常用的诱导剂是 ,其中过程相当 于 ,过程相当于 ,其细胞

10、分裂方式为 。 (2)若利用此技术生产治疗烫伤、割伤的药物紫草素,培养将进行到(填字母编号)阶段。 (3)人工“种子”与自然种子相比,具有的特殊优点是 。 A.储运方便 B.培植简易 C.成活率高 D.保持亲本优良性状 (4)在“番茄马铃薯”培育过程中,遗传物质的传递是否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为什么?3凌东高中二年级三月份生物竞赛答案凌东高中二年级三月份生物竞赛答案一选择题(共一选择题(共 12 题,每题题,每题 4 分共分共 48 分)分) 题题 号号123456789101112答答 案案CCDDAACBDCBC二、简答题:(共二、简答题:(共 5252 分)分)13.13.(共(共 222

11、2 分)分) (1 1) 重组重组 DNA,DNA,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限制性核酸内切酶和 DANDAN 连接酶连接酶 (2 2) CaClCaCl (3 3) 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目的基因的检测和鉴定, DANDAN 分子杂交技术;选择对氨卡青霉素敏感的分子杂交技术;选择对氨卡青霉素敏感的 细菌(细菌(4 4 分)分) (4 4) 基因重组基因重组 (5 5) 基因工程实现了生物的定向变异,克服了不同物种之间远缘杂交不亲和基因工程实现了生物的定向变异,克服了不同物种之间远缘杂交不亲和 性(性(4 4 分)分) 14.(共共 14 分分) (1)玉米和水稻存在生殖隔离)玉米和水稻存在生殖隔离

12、(2)质粒中含有标记基因如青霉素抗性基因,只要在土壤农杆菌的培养基中)质粒中含有标记基因如青霉素抗性基因,只要在土壤农杆菌的培养基中 加入青霉素,能形成菌落者即为成功导入了重组质粒的土壤农杆菌。加入青霉素,能形成菌落者即为成功导入了重组质粒的土壤农杆菌。 (4 分)分)(3)C (4 分)分) (4)在水稻细胞中合成)在水稻细胞中合成 PEPC (5)植物组织培养技术)植物组织培养技术15.(共(共 16 分)分) (1) 聚乙二醇聚乙二醇 脱分化脱分化 再分化再分化 有丝分裂有丝分裂 (2)e e (3 3)D D (4 4)不遵循。因为在生物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而)不遵循。因为在生物进行有性生殖过程中,才遵循孟德尔遗传规律,而 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过程不属于有性生殖(植物体细胞杂交育种过程不属于有性生殖(4 4 分)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