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ppt1

上传人:飞*** 文档编号:4520445 上传时间:2017-08-06 格式:PPT 页数:32 大小:6.28M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ppt1_第1页
第1页 / 共32页
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ppt1_第2页
第2页 / 共32页
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ppt1_第3页
第3页 / 共32页
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ppt1_第4页
第4页 / 共32页
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ppt1_第5页
第5页 / 共3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ppt1》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三角形的认识说课稿.ppt1(3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三角形说课稿,一、教材的分析,二、教学目标的地位和教学重难点的分析,三、教法学法,四、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1、教学内容:三角形的认识是四年级下册第五单元的起始课,主要 包括三角形的定义、三角形的高、三角形的稳定性。,2、教材地位: 学生通过生活经验以及四年级上册对空间与图形内容的学习,对三角形已经有了直观的认识,能简单地说出三角形的基本特征。教材的设计是在上述内容基础上进行的,通过这一内容的教学进一步丰富学生对三角形的认识和理解。三角形是常见的一种图形,在平面图形中,三角形是最简单的多边形,也是最基本的多边形,一个多边形都可以分割成若干个三角形。三角形的稳定性在实践中有着广泛的应用。因此把握好

2、这部分内容的教学不仅可以从形的方面加深学生对周围事物的理解,发展学生的空间观念,而且可以在动手操作、探索实验和联系生活应用数学方面拓展学生的知识面,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同时也为以后学习图形的面积计算打下基础 。,一、教材分析,教材定位:,1、“一幅建筑工地场景图”这幅情境图告诉我们,联系生活实际提出问题,教材从主题图中提供了这样一幅三角形在生活中应用的直观图,引导思考“哪些物体上有三角形?”激发学生学习三角形的兴趣,而且引起学生对三角形及其在生活的作用的思考。,教材解读:,2、例题主题图中,让学生在画三角形的操作活动中进一步感知三角形的属性,抽象出概念。这样有利于学生借助直

3、接经验,把抽象的概念和具体的图形联系起来。同时,教材在已学的垂直概念的基础上,引入了三角形的底和高。体现了“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是数学学习主要方式之一。,教材解读:,3、例2的情境图中展示了在生活中出现的三角形的稳定性的应用。目的是让学生对三角形有更为全面和深入的认识,同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实践精神和实践能力。这一部分的设计思路是“情境、问题-实验、解释-特性应用”。,教材解读:,教材是按照“创设情境,引入课题动手操作实践探索新知运用练习”这样的意图编排的。,根据教材的编排特点和学生的认知结构和生活经验,我确定本节课的教学目标和教学重难点 。,二、教学目标的地位和教学重难点的分析,(3)通过回忆

4、、观察、动手操作等多种手段,经历概念的抽象过程,发展学,教学目标:,(1)借助学生原有的认知来理解三角形的概念及三角形的共同特征,认识和理解三角形高的含义,会画高。,(2)让学生通过操作理解三角形稳定性的内涵,培养学生的探究能力。,生的空间观念。,二、教学目标的地位和教学重难点的分析,教学重点:,(1)、建立三角形的概念,认识三角形的各部分名称,知道三角形的底和高。,(2)、在观察、实验中发现三角形具有稳定性。,教学难点:,(1)、会画三角形底边上的高。,三、教法学法,课标指出:“有效的数学学习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和记忆,自主探索、合作交流、动手实践是数学学习的重要方式。”概念的形成不直接给出结

5、论,而是提供丰富的动手实践的素材,设计思考性较强的问题,让学生通过探索、实验、发现、讨论、交流获得。 在教学中都是让学生自主探究,通过画一画、议一议、拼一拼等实践活动中感知和体验三角形的特征。,自主探究法:,三、教法学法,叶圣陶先生曾说过“教是为了不教”。强化知识的概括归纳,建立知识网络结构,为学生的自主探索提供可行性前提。指导学生掌握正确的学习方法,是学生获取知识的金钥匙,是小学生自主发展的关键。在教学三角形的高和特性时,我就利用平行四边形的有关知识展开三角形的教学 。,迁移教学法:,三、教法学法,“要让学生动手做科学,而不是用耳朵听科学”,让学生带着问题,动手、动口、动脑,调动多种感官参与

6、数学学习活动,在活动中获得知识 。例如教学三角形的概念和特性时,让学生自主地动手操作去发现共性。,操作教学法:,四、教学过程及设计意图,三角形概念的教学,三角形高的教学,三角形特性的教学,拓展,三角形的认识,小学几何图形的教学又是实验直观几何的教学,让学生体验三角形的形成过程,既能快速回忆起旧知,又能增强学生学习几何知识的兴趣,形成表象,有利于发展空间观念。,三角形概念的教学,说说自己对三角形的认识,(适时板书),三角形概念的教学,在练习纸上画出一个自认为是三角形的图形。,从学生认知水平和思维趋势进行探底,了解学生的起点,把握教学起点。,展示反馈,三角形概念的教学,为什么就认为自己的图形是三角

7、形而不是四边形?,通过小议得出:三条边(线段)围成的图形是三角形。,利用认知上的冲突,提出问题引发学生深入思考,可以激发学生学习新知识的兴趣,架起了生活和学习的桥梁。,三角形概念的教学,通过有序的演示,揭示概念的内涵。完善三角形概念。,得出:三条线段围成的图形(每相邻的两个端点相连)叫三角形。,感受:围成就是把两个相邻端点合并成一个公共端点的过程。,适时教学三角形各部分的名称。,概念教学环节的安排:操作为学生进一步提升对图形的理性认识奠定基础,让学生亲历操作的过程,有助于加深学生对图形特征的深刻体验,有序的演示强化围法,有利于形成三角形的概念。,A,B,C,D,三角形高的教学,三角形现在变成(

8、平行四边形),A,B,C,D,高,底,出示平行四边形的高和对应的底,三角形高的教学,高,底,A,B,C,(看书81页了解三角形的高),三角形高的教学,在演变过程不停追问:现在是什么图形的高?,让学生在新旧知识的冲撞,自主探索中经历知识的形成过程,实现对教学难点的突破。,高,底,A,B,C,三角形高的教学,在反馈中指出:高是一条垂直线段(一个端点是顶点另一个端点是垂足)。,在练习纸上的三角形ABC中任意画一条高,高,底,A,B,C,三角形高的教学,在反馈中追问:除了过顶点A画高,还有过别的顶点画对应底上的高吗?,在练习纸上的三角形ABC中再画一条高。,得出:三角形有三条高。,A,B,C,1、如果

9、AB为底,( )是AB上的高;,2、如果AD是高,AD对应的底是( )。,D,E,F,三角形高的教学,再通过演示加以理解巩固。,三角形稳定性的教学,你发现了什么?,你知道为什么要这样设计吗?,生活处处有数学,“任何的一个数学知识都能找到它的生活原理。” 有利于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应用意识的培养。,三角形稳定性的教学,稳定性的后面隐藏什么科学知识呢,你想动手验证吗?,在得出三角形具有稳定性后,追问你是从哪里获取的?,三角形:5cm、7cm、7cm,三角形稳定性的教学,平行四边形:5cm、5cm、7cm、7cm,搭好图形后,把若干个三角形和平行四边形各自放在一起。,三角形在确定三条边的长度下,它的形状、大小只有( )种。,平行四边形在确定四条边的长度下,它的形状、大小有( )种。,很多,1,拉,我的发现,三角形稳定性的教学,利用平行四边形的( )性,易变,三角形稳定性的教学,利用了三角形的稳定性的特性。,三角形稳定性的教学,稳定性的教学环节:让学生经历从已有经验为起点动手实验发现数学结论体会应用的认识全过程。这个过程,既带给学生基本的学习方法,同时带给学生“数学与生活紧密联系”的真实体验,亦有利于培养学生的探索科学的意识。,正五边形,八边形,拓展,拓展,通过图形间演变活动,有利于学生加深对所学知识的理解沟通,并感受数学知识的奥妙。,感受:三角形是最基本的平面图形。,来学习 同收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其它中学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