科学课堂中有效性教学的几点作法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200580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科学课堂中有效性教学的几点作法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科学课堂中有效性教学的几点作法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科学课堂中有效性教学的几点作法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科学课堂中有效性教学的几点作法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科学课堂中有效性教学的几点作法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科学课堂中有效性教学的几点作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科学课堂中有效性教学的几点作法(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科学课堂中有效性教学的几点作法科学课堂中有效性教学的几点作法摘 要:“有效”是教学的本质特性,也是当前课程改革的核心思想,更是教育事业实现内涵发展的必然要求。有效性教学主要不是指教师有没有教完内容或教得认真不认真,而是指学生有没有学到什么或学生学得好不好。如果学生不想学或者学了没有收获,即使教师教得很辛苦也是无效教学。同样,如果学生学得很辛苦,但没有得到应有的发展,也是无效或低效教学。因此,有效性教学应该是引导全体学生的学习收到实效的教学;应该是训练学生从“不懂”到“懂” ,从“不会”到“会” ,从“不好”到“好”的教学;应该是引导学生力求更高效率有所收获的教学。关键词: 科学课堂 有效教学

2、作法随着课程改革的深入,课堂教学的有效性,已经成为时下比较风靡的热门课题;是当前深化课堂改革的关键和根本要求。有效教学 要关注的是学生。强调教学要从学生的实际情况出发,而不是从本本出发,强调的是学生的自主学习;学生是课堂的主角,教师只是课堂教学的组织者、参与者、学生学习的合作者、服务者,而不是一个灌输者。有效教学要关注的是学生的发展,尤其是学生大智慧的发展。同时,有效教学还关注学生情感态度、品质的发展以及教师自身的发展。有效教学要关注的是学生参与课堂的程度,让学生在学习中 “学会学习 ” ,在学习中学会 “如何学习 ” ,学习的不仅仅是知识,更重要的是方法。 在新课程理念的引导下;在课程标准的

3、指导下;在有效教学时代的大背景下:本人结合小学科学学科和小学生的特点以及有效性教学的特点,谈谈在科学课堂中追求有效、高效教学的几点作法。一、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基础点一、设计合理的教学目标是有效教学的基础点由于学习者的认知基础、智力水平和情感态度不完全一样,因此确定教学目标应该因人而异,使每一个学习者都能够在自己原有基础上有所发展,跳一跳摘到“最近发展区”的果子。全国特级教师李玉宇老师在一次点评中指出,评价一节课堂的有效性有三个特点:整体设计是否基于学生原有的认知基础;本堂课教学期望目标是否达到所制订的三维目标;原有和期望值的过程达到是否清晰、合理。如一位老师在上做一只水钟时,其中有

4、一条教学目标:在实践中经历“思考方案制定计划实施方案检验成果寻找原因改进实验”的探究过程,意识到科学成果的产生是一个需要不断改进的过程。该目标的制定体现了学生科学探究的主体性,但没有根据学生现有的知识,特别是城市的孩子对古老的知识一无所知。目标的制订没有基于学生的原有认知水平,从而导致这堂课教师一讲到底,而学生对这节课的目标还是莫名其妙。因此,我们在制定科学课教学目标时不仅要兼顾全班学生,也要考虑到学生的个体差异,使各种学生在原来的基础上都能得到充分地提高,从而提高课堂教学的有效性。二、挖掘材料的结构内涵是有效教学的落脚点。二、挖掘材料的结构内涵是有效教学的落脚点。1、选择有结构的实验材料。有

5、结构的实验材料就是指能揭示科学概念的材料。如在教科版中比较水的多少一课中“如何比较水的多少”时,教师为学生准备了形状、大小不同的容器以及同样容积的量器等提供给学生。教师让学生选取有结构的实验材料,目的是要避免学生从零乱的材料中片面认识事物特征,而让学生较全面地从本质上认识事物,获取科学的知识与方法,给学生较大的思考空间。2、采用有意义的典型材料。通过典型材料引发典型经历,典型经历引发科学思维,科学思维引发科学认识,科学认识的提高就是科学课堂效率的提高。如上马铃薯在水中是沉还是浮这课时,其典型意义是在于马铃薯在清水中是沉的,而在清水中加入食盐后,当加到一定量时,马铃薯就浮了。学生观察这一动态活动

6、过程,使学生的认识水平得到了发展。因此,教师在科学课堂上积极提供有结构和典型的材料,使学生的探究活动有序进行,进一步激发学生的认识冲突和探究热情,并注重交流思辩,层层推进学生的科学探究活动,推进学生的思维发展,取得最佳的学习效果。所以说挖掘材料的结构内涵是有效教学的落脚点。三、选用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有效教学的动力点。三、选用学生提出的问题是有效教学的动力点。 提高学生进行有效的科学探究,教师要尽量避免科学探究的盲目性、随意性。 教师要引导学生用自己最感兴趣的科学问题进行有目的探究。学生提出有科学探究价值的问题可能很多,教师和学生在一节课内或一定时间内无法进行有效的探究。教师要引导学生用一定的科学

7、方法,有目的或有重点地引导探究。如本人在上研究土壤这一堂课时,学生提出了有关土壤知识的许多要探究的科学问题。生 1:土壤中有水分吗? 生 2:土壤中有树皮吗?生 3:土壤中有蚯蚓吗?生 4:土壤中有蚂蚁吗?生 5:土壤中有植物根吗?生 6:土壤中有空气吗?生 7:土壤中有沙子吗?生 8:土壤中还有比沙子小一点的泥土吗?生 9:土壤中有细菌吗?生 10:土壤中有人死了腐烂掉的东西吗?教师引导学生对以上的科学探究问题进行分类,归纳为五个问题:问题一:土壤中有空气吗?问题二:土壤中有水分吗? 问题三:土壤中有沙子吗?问题四:土壤中有黏土吗?问题五:土壤中有腐殖质?(腐殖质就是动物、植物等腐烂掉的东西

8、)接着教师引导学生思考用实验来证明这五个问题,恐怕时间是不够的,因此要求采用每一小组从中选择一个本组最感兴趣,最想研究问题进行科学探究。因为,只有教师引导学生采用自己组感兴趣的科学问题进行科学探究,才能提高学生科学探究的兴趣,才能提高科学探究的有效性。四、利用教师的主导地位是有效教学的支撑点。四、利用教师的主导地位是有效教学的支撑点。教育家叶圣陶先生说:“教师之为教,不在全盘授予,而在相机诱导。”教为了不教,“授之以渔”贵在导。在课堂教学中,教师的主导是为了充分地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如本人在上一杯水的观察中,教师引导学生探究已经编好序号,但忘了写名称的 4 杯液体,不过还记得它们分别是矿泉水、

9、白糖水、白酒和(食)盐水,现在请同学们猜猜用哪些科学方法进行探究辨别。学生分别提出了:1、用眼睛看的方法;2、用嘴巴尝的方法;3、用耳朵听的方法;4、用手摸的方法;5、用鼻子嗅的方法等。这时,教师没有急于表态,而是先引导学生试一试用自己所提出的一种方法进行辨别,但结果学生都不能把这四种液体辨别出来。教师还是没有急于告诉同学,而是再次引导学生用一种方法不行,那能否把几种方法合起来进行辨别。同时,教师还在操作方面进行引导学生。教师以商量的口吻引导学生,学生以小组为单位进行科学地探究。结果这堂课,学生课堂气氛非常活跃,学生探究欲望非常高,每一位学生都能辨别出四种液体的名称。因为,教师的主导应该像好导

10、游一样循循善诱,让游人自己去领略无限风光;像好导演一样启发引导,给演员留有演绎剧中角色的空间。只有这样,才能真正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实现学生主动学习、乐于学习,学会学习和掌握学习。所以说教师的主导地位是有效教学的支撑点。五、处理师生动态生成是有效教学的关注点五、处理师生动态生成是有效教学的关注点在新课程的科学课堂教学中,有一些无法预料的事件呈现出不同的价值,使课堂呈现出勃勃的生机。但有的时候,把学生的“旁逸斜出”作为一个动态生成的资源,学生天马行空般地进行思维,思维一个比一个奇怪,教师被学生牵着鼻子走。因此,为了提高课堂的有效教学,教师不仅在课前精心预设,还有机智地处理课堂中师生动态生成的资源

11、。如:当我在上各种各样的叶时,学生在探究植物叶子的形状时,学生生成一个问题:就是“不同的植物,它们叶子的形状一定不同”这句话是否对的?我就不按照自己原先的教学预设,而及时处理这一动态生成资源。我没有马上帮助他们分析问题,而是让学生自己说说理由。先让认为这句话是对的学生说说理由,其中张某同学列举了松树的叶子和樟树的叶子。 (松树的叶子是针形,而樟树的叶子是卵形。 )它们是不同的植物,它们叶子的形状也不同,所以这句话是对的。再让认为这句话是错的学生说说理由,其中高瑞耀同学列举了水稻的叶子和小麦的叶子(水稻的叶子是带形,小麦的叶子也是带形。 )它们虽是不同的植物,但它们叶子的形状是相同的,所以这句话是错的。虽然这节课没有达到预定的教学目标,但这堂课能为学生提供了发展的思维空间。所以说处理师生动态生成的内容是有效教学的关注点总之,在素质教育的今天,要让科学教学真正做到有效,让科学教学真正的“科学” 。那么有效的科学课堂应该是“感悟”与“对话”的共舞, “激情”与“智慧”的齐飞;是学生的灵性得以迸发,潜在悟性得以唤醒;是学生拥有风和细雨,春意盎然。有效的科学课堂应该是拓宽了学生思维的空间,唤醒了学生沉睡的潜能,激活了学生封存的记忆,开启了学生幽闭的新智,促进了学生全面发展。有效的科学课堂应该是 “以人为本”的课堂;是 “人文关怀”的课堂;是“高效低耗”的课堂。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