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代赵国女子舞蹈中的“踮屣步”及其传承

上传人:小** 文档编号:45200577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古代赵国女子舞蹈中的“踮屣步”及其传承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古代赵国女子舞蹈中的“踮屣步”及其传承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古代赵国女子舞蹈中的“踮屣步”及其传承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古代赵国女子舞蹈中的“踮屣步”及其传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古代赵国女子舞蹈中的“踮屣步”及其传承(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古代赵国女子舞蹈中的“踮屣步”及其传 承 众所周知,中国戏曲艺术是集唱、念、做、打的综合艺术,而戏曲 当中的舞蹈又是中国古典舞蹈重要的一支,也是中国戏曲重要的表 现手段。戏曲舞蹈表演和中国古典舞表演都是要求表演者除了要讲 究手、眼、身、法、步的整体协调配合外,还要注意形、神、劲、 律的自我把握。今天笔者将古代赵国时期的女子舞蹈中的踮屣步与 河北省武安落子剧端花一折中的蹬蹬步做一对比研究,探究其 动作形成的渊源,分析其动作风格、特点及传承发展规律,考古以 证今,为寻求舞蹈传承、发展及创新提供理论依据。据文献记载,古代赵国时期赵地一带的女子舞蹈中有一种动 作叫踮屣步,对这一独具特色的舞步,文人雅

2、士多有描述。而踮屣步与武安落子戏端花一折中的蹬蹬步有什么关联 呢?我们要从武安落子说起,武安落子(又名落儿腔),流行于河 北省邯郸市的武安、涉县、磁县、沙河、临漳、魏县等地,是深受 当地老百姓喜爱的民间剧种,是国务院列入的第一批国家级非物质 文化遗产的传统戏剧之一。端花是武安落子传统剧目兴隆山 中的一折,全剧共分赏花端花对花三个部分。端花是其中主要场次, 也是全剧精彩看点的一折,其中丫环春红是剧中主要角色。春红在 端花一折中仅四句台词,完全是靠演员的手、眼、身、法、步及各 种有特色的身段动作表演,表现出如何端花、爱花、护花及在端花 过程中如何克服环境障碍,运用丰富的肢体动作来体现人物性格和 思

3、想感情。1958 年,端花一折在挖掘整理时又做了大量修改, 其中吸收了兄弟剧种的表演技巧,从生活出发丰富了春红端花中的 单人舞情节,这样端花一折便更多的以动作身段表演为主。 端花一折中有一种特色鲜明的蹬蹬步就是两腿并拢,双膝微颤, 立半脚掌交替蹬地移动这个动作,从中我们会发现踮屣步与蹬蹬步 之间微妙的联系。从历史角度分析,赵地舞蹈中的踮屣步从春秋战国时期兴起, 这种踮起脚尖跳舞类似现代芭蕾的舞步,我们也可从邯郸学步中得 到考证。有文章提到,相传寿陵的少年曾学行于邯郸,实际是学习 当地优美的舞步。但是他既没有学会赵国轻盈优美的舞步,又忘却 了自己原来行走步法,于是只好匍匐而归,爬行回去。从专家的

4、分 析不难得出结论,一是赵地舞蹈舞姿优美,引得各地外来的爱好者前来学习取经;二是其中踮起脚尖舞蹈的踮屣步是有一定难度的, 学习起来难免摔倒,故而有人为讽刺那些学不好或是不好好学的人, 编出一个寿陵少年邯郸学步的成语故事,至今相传了两千多年。1940 年武安县志记载:武俗好戏,酬神演唱无日无之, 甚有一日数台者。农民喜平调(本地土戏),绅商以皮簧梆子为宜, 村夫、愚妇最迷落子腔,惟其戏有伤风化,历来禁演。这说明武安 平调落子是老百姓痴迷的地方戏,但由于落子戏中多语言低俗龌龊, 性格粗野,故在这一时期禁演。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河北省邯 郸专区曾对武安平调、落子两个剧种进行了重点扶植,先后派遣一

5、批新文艺工作者和戏曲专业干部到邯郸地区平调剧团,对平调落子 的剧目和音乐进行挖掘整理。落子端花就是在这个时期创作的 较有影响的剧目之一。落子端花在表演时穿的鞋是牛皮底,比 现在我们的软底舞鞋稍硬,因此对地面也有一定的要求,不能太滑, 否则也会影响表演。落子端花一折中丫环春红的表演大都在立 半脚掌快速移动配合情节变化上肢动作,其舞步与踮屣步的描述十 分相像,可见赵地的踮屣步就是现在落子戏中的花帮步,而后在此 基础上又发展出蹬蹬步。这里我们可以得出结论,在当代中国的文艺发展事业中,最 典型、最基本的方法是创造,创造的方法被一如既往地鼓励,这是 因为中国社会在经过了若干年的漫长演变,其土壤之上的传统

6、文化 形态均发生变异。而留存于民间的传统文化方式与进入当代的社会 生活产生距离,难以与新时代对接,新的时代自然需要当代的艺术 家们创造出丰硕的果实来为当下社会服务。在这样的文化发展理念 指导下,一方面需要留住自己的根;另一方面又要为当下服务。于 是,从实际出发的创造行为阐发出共同的理想,在传统的文化资源 中找寻立身之本,努力使其与现代社会相适应、相契合,着眼于建 立既有中华品格同时又能为当代人服务的当代艺术形式。近年来各国政府对本国的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力度逐年加大, 许多彰显民族特色的传统表演艺术也开始重获生机,就国家级非遗 武安平调落子而言,如何提高武安平调落子的影响力,扩大其受众 群体,让

7、平调落子以星火燎原之势传承下去,是作为艺术工作者不 可推卸的责任。据了解,目前在我国研究地方戏曲并将其艺术的再 现与舞台的舞蹈作品较少,尤其在我们河北省更是少见,其中根据 河北沧州落子创作的舞蹈放风筝作为我省具有浓郁地方特色的 民间舞蹈创作于 20 世纪 50 年代,现已是河北省歌舞剧院的保留节目,多次在世界各国演出,并获得了各种奖项。据了解对武安平调落子进行理论研究及创新还没有深入展开, 传承保护好武安平调落子,以新时代精神创新舞台作品,正如当今 社会各种舞台艺术形式交织融合,推陈出新,戏曲与舞蹈、杂技与 舞蹈、武术与舞蹈、曲艺与舞蹈等,都在做着大胆的创新变革,这 些文艺形式均借鉴舞蹈艺术呈现于舞台,不但提高了艺术的欣赏性, 更体现了我国百花齐放的文艺方针。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商业/管理/HR > 管理学资料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