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a类)重难点指要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200571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22 大小:6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a类)重难点指要_第1页
第1页 / 共2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a类)重难点指要_第2页
第2页 / 共2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a类)重难点指要_第3页
第3页 / 共2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a类)重难点指要_第4页
第4页 / 共22页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a类)重难点指要_第5页
第5页 / 共22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a类)重难点指要》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a类)重难点指要(2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学(A(A 类类) )重难点指要重难点指要第一章:绪论第一章:绪论学习目的: 掌握该门学科的学科价值学习方法:比较与分析考点:第一章主要讲解了教育学与教育情境学的学科价值,学与不学的区别。 1.学习了教育学后才可以当教师。就是说,学习教育学是可以胜任教师工作的一个必要前 提,脱离了这个前提要完成教师的职责是不可想象的。 2.- 教育学的内容是告诉一个人如何做一个优秀的教师。这句话的含义就是成为优秀教师的前 提输熟练掌握教育学的原理。 3.在学习过程中,介入适当的情景可以让学与教变得更加愉快。也就是说教育情境学可以 给一个人的学习和教育带来心理的变化,可以创

2、设一个令人愉快和舒心的内心环境。这点 指明了教与学与教育心理学的内在联系。这个联系时通过人与环境的互动而实现的。也就 是说,教育者可以通过改变环境而改变学生的心态,从而为教育提供一个很好的介质。 这个情境的介入具体的影响如下:(1) 情境可以深化理论学习 (2) 典型的情境还可以做为一个引导来给学生以示范。 (3) 逼真的情境可以让学习者有身历其境的感觉,从而很好滴完成理论到实践转化 的模拟训练。 (4) 好的情境可以帮助学生在知识转化为技能的路上少走弯路。 (5) 好的情境本身就是理论与实践结合的产物,于是让学生更加地领会这个道理是 很有裨益的。教育情境在课堂上的具体影响如下: (1) 好的

3、情境可以让教材的教学功能更加完美地展现出来。教材的普遍性可以和一 个具体课堂的实际结合形成良好的教材与师生的互动。 (2) 适当是情境可以帮助缺乏经验的教师克服经验不足的问题,让学生更快接受新 老师,新老师更快进入角色和情境之中。 (3) 引入良好的教育情境是课堂教学改革的重要内容,它可以引起课堂教学结构和 课型的变化,而进一步的教改创设条件。 (4) 好的教学情境还可以让古老的教学内容生出新意来,可以赋予老原理新的生命。本章涉及的概念如下:1. 教育事实:P3 2.教育问题:P3 3.教育规律:P3 4.教育情境:教学情境是课堂教学的基本要素,创设教学情境是教师的一项常规教学工作, 创设有价

4、值的教学情境则是教学改革的重要追求。所谓教学情境是指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创 设的情感氛围。 “境”是教学环境它既包括学生所处的物理环境,如学校的各种硬件设施,也 包括学校的各种软件设施,如教室的陈设与布置,学校的卫生、绿化以及教师的技能技巧 和责任心等。 教学情境也是指具有一定情感氛围的教学活动。孔子说:“不愤不启,不悱不发,举一隅不 以三隅反,则不复也。 ”孔子的这段话,在肯定启发作用的情况下,尤其强调了启发前学生 进入学习情境的重要性,所以良好的教学情境能充分调动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启 发学生思维、开发学生智力,是提高中学学科教学实效的重要途径。5.教育情境学就是如上的概念加上以此为对象

5、的一门学说或学科的总和 的字样即成。学习秘笈:就是要将自己的融合进教学的情境之中去,不要当旁观者,就把自己当成一个 老资格的教授就成。第二章:认识教育第二章:认识教育本章四节都是重点,本身在全书中同样是重点。出题类型和的分量、比例都不可小视。千 万引起注意。第一节:属性论本节的目的是要掌握教育的概念、属性,会区分教育现象与非教育现象,了解书中几个具 体情境的含义。一 教育的界定 情境一的解读:教育工作任重道远,是很重要的工作。情境二的解读:教育科研改变地区 和人的面貌。从以上两个情境可以看出:教育是一种社会现象,是人类社会特有的现象,是培养人的活 动。二 教育的组成要素及其关系: 教育是一个完

6、整的体系,是一个多层次的体系。情境解读:教育要素之间要求互动,才可以到达和增强教育的效果。因素划分:教育者、学习者(书上为受教育者,个人认为不妥,受教育者过分强调学生的 客体地位,将学生过分理解为被动的接受者。因此不妥。 ) 、教育影响。三者的关系:互为关联、互为中介、互为因果,作用和影响又互为对立、各自独立地存在。具体关系:教育者是教育影响和学习者之间的中介、媒介、催化剂与传播者。而教育影响同样是学习者与教育者之间的中介,是桥梁。教育影响实在教育者的主导下发生的一系列 活动和印记的总和。学习者是教育者选取、采用教育影响的关键依据,是教育影响要实现 的目的。三 教育的产生与发展产生:情境解读:

7、最初的教育传承了人类最初的简单的生活经验和技能,其产生离不开社 会与人的形成,并在劳动的基础上最重产生了教育。发展:远古(石器时代):非独立性,简单和贫乏性,无阶级性但依然有性别划分和一定 的个性分野。古代(农业社会,含奴隶社会也就是铜器社会与封建社会铁器社会): 文字出现,使得抽象思维和更专业化的教育有了可能,特性为:教育有了独立的领域,内 容丰富起来但是与生产实践渐次脱离,教育有了阶级性等级性也变得狭隘了,对象的区分 度加大了,第四,脑力与体力劳动的分化对立是社会的进步的表现,在这个基础上,专门 的教育场所,学校诞生了。现代(资本主义与社会主义也就是大机器生产与高度的商 品化、信息化社会)

8、:脑体的二次分工和融合趋势,教育与生产实践的走向结合,产生出 知识经济。现代教育的三个阶段: 蒸汽机阶段:十八世纪末期到二十世纪初期 电气化阶段:二十世纪初期到中期 信息化阶段:二十世纪中期到如今 现代教育的特点:义务教育期延长,高等教育逐渐普及,在职教育、成人教育、终身教育 的兴起和迅速发展。第二节:目的论学习目的:掌握教育的目的体系和关系一、 教育目的在人才培养规格方面的追求。 情境解读 德智体教育目的的提出时新中国第一次明确的教育目的的提出。记住提出者,相关的会议 和文件。P24社会主义教育的特点: 1、 以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关于人的全面发展学说为理论基础。 2、 鲜明地提出了以培养人的

9、政治方向为目的的教育。 3、 人的全面发展与个性发展的辩证统一。目的的结构、层次与体系:培养的角色:中学为普通教育,以培养一般的社会主义公民。 培养的素质要求:思想、品德、心理、知识、能力、美育、劳动等素质是为将来提高打基 础。以上两个目的的是相互联系、密切配合的。前者决定后者,后者制约前者。教育目的的价值取向:一是个人本位论,二是社会本位论。而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是将其二 者辩证地统一起来。目标与目的的关系。P29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单元目标前面的统筹后面的,后面的细化与落实前面的。按照另外一个标准,教育目标还可以分为:认知目标、能力目标、情意目标不管如何分类,这些目标都得依靠行动来落实。教

10、育目标的实施顺序:教育目的教育目标课程目标教育行动 前面的是后面的指导和导向,后面的 是前面的分解和落实。第三节:教育的功能论一 个体发展的功能:分为个体社会化的功能与个体个性化的功能(一) 影响发展功能发挥的因素:遗传(生理前提) 、环境(制约因素) 、教育(重要 因素) 、个体主观能动性(决定与关键因素) (二) 教育要适应个体发展的规律 个体发展的规律,这里主要是青少年发展的规律:顺序性、阶段性、不平衡性、个别差异 性教育就要适应这些规律来进行。(三) 个体发展社会化的内容: 政治化社会化、道德社会化:A、关心他人 B、对道德问题做出判断 C、付诸行动 D、性别 角色社会化 (四) 个体

11、个性化的形成:能力、特长、独立自主、积极自觉、富有创造性促进了个 体个性的产生。以上两个方面是矛盾的统一体,是异步发展又同时存在的趋势,处理得好喝不好对亲昵少 年的影响是巨大的。二、 教育的社会发展功能(一) 教育与人口的关系1、 教育与人口数量的关系:人口多可以使得教育的规模做大,但是也会降低教育的 水平,而提高教育的水平就会提高单个人的养育成本,于是就可以抑制人口数量的膨胀。 计划生育是我们国家的国策,于是教育政策就得予以配合,这就是我们国家教育费用 长期居高不下的原因,真不知道最后的结果是得还是失啊? 2、 教育科研提高人口的质量,调整社会人才的构成与流动,社会人才的流动分为四 种情况:

12、一是不同技术特点的劳动部门之间的流动,二是不同性质的劳动部门之间的流动, 三是不同地区之间的流动,四是不同阶层的人才之间的流动。(二) 、教育与社会物质生产的关系:生产为教育提供了物质基础条件,提出了对教育的需 求与目标。 而教育则实现了劳动力的生产与再生产,加速了生产的物质技术的更新。(三) 、教育与社会政治的关系社会政治统筹、控制教育,有四大手段:组织上的控制,方针、政策的控制,法律的控制, 直接参与到教育中,对教育内容的控制。教育对社会政治的作用是宣传、培养、选拔(官员) 、培养(与人才)(四) 、教育与社会文化的关系:文化对教育的作用有两层:一是学校内在文化即学校亚文化对教育的影响,作

13、为文化背景 的外部文化对教育的影响。 学校亚文化的构成复杂,影响是多方面的,外部文化参与并与学校亚文化一起才能发生影 响。文化对教育的影响:可以影响教育内容的质量与结构、教学的手法、手段以及教学的组织 形式,还可以影响教师的信息传播者的地位和形象以及作用,甚至还可以影响教育的目的。教育对文化的影响:教育是文化得以延续和更新不可或缺的因素,教育一普及文化,教育 还可以交流和整合不同类型的文化形成新的文化。(五) 、教育与科学技术的关系这里要先明白科学与技术的联系与区别。科学技术对教育的影响:1、给教育带来可能性的作用:科技给教育带来动力和需求,改变 教育的观念、影响教育的质与量。科技还可以渗透到

14、教育的内部,成为教育的内容。 科技还可以讲以上的可能性转化为现实。这里是通过两种形式转化的。1、科学以理论的形 态进入教育,改变教育者的观念、思维方式和教育能力、影响教育的内容。2、科技以物质 的形态进入教育,改变教育的物质资料,从而促进教育的发展。教育对科技的影响:首先,教育是对科学知识的再生产,其次,教育推动了科学的体制化, 三教育也自身具有科研的功能,直接可以参与科技,第四教育向科技提出自身在科技方面的需求,促进了科技的发展。以上功能在学习的时候是分开来讲解的,但是必须明白,这些功能正如人的五指一样,虽 然分开但是绝不同彼此分割和隔绝,否者教育所有的功能就都不能实际地发挥。教育的功 能是

15、一个完整的整体和体系。第四节:效应论效应的概念、分类 P55应试教育的负效应:一是因为片面追求升学率,从而忽视了学生的基础,也脱离了社会经 济发展对人才的需求方向,二是只抓少数优秀的,从而放松甚至放弃了现在不太优秀的学 生。三是放弃学生全面发展和个性发展,忽视与考试无关的体能、德育、美育和劳动技能 等教育目的,只抓分数,过早地划分文理科,造成学生知识结构的残缺,眼界狭窄,四是 将学生过分地封闭在狭窄的书本和课桌,看不见更加广大的世界与更高的层次,丧失了对 自然、对人文的兴趣,也灭失了青春的活力与乐趣,更谈不上人性的灿烂与多彩了。中小学生课业过重人为地对学生造成分化现代教育的功效:概念、特征 商品性、生产性、科学性、民主性和发展性 详见 P60(这里很集中,不再这里多说,但是也很重要)现代教育对传统教育的扬弃,现代教育的宗旨在于培养创造型人才教育效应的三个方面是面向未来又是现实的,是具体的又是抽象的,是相对独立的又是彼 此依赖的。总之,我们应该用体系的观点来看待教育的效应以及教育的效应与属性、目的 和功能的关系。本章可能出现的题型是全面的,最可能出现论述题和简答题这样的高分值题目,谨记。虽 然我的说法违反教育学的原理,但是,现实就是我们得考六十分,否则一切都是空论。第三章:教师论第三章:教师论目的:知己知彼,这里谈的是知己的问题。做教师,首先要知道自己职业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