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话师作文“尊重”所引出的话题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99635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9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由话师作文“尊重”所引出的话题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由话师作文“尊重”所引出的话题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由话师作文“尊重”所引出的话题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由话师作文“尊重”所引出的话题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由话师作文“尊重”所引出的话题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由话师作文“尊重”所引出的话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由话师作文“尊重”所引出的话题(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叙事研究 用“尊重”架起师生心灵沟通的桥梁由话题作文“尊重”所引出的思考成都石室联合中学语文组 桂礼强又一届初三学生即将离校,回忆和学生朝夕相处的日子,我们都忘不了秋雨绵绵的九月 初进校门时陌生的笑容,忘不了阳春三月共同收获五彩缤纷的喜悦,也不会忘记我们正在步 入中考前的夏日炎炎的紧张气氛然而,正当我暗自为自己的些许成绩而得意时,却从学 生作文中获得一些令人感到不安的信息。 那是一次中考模拟题的作文训练,要求以“尊重”作为话题来写作文。好些学生都直面 现实,写到自己就读的这所重点中学里师生之间相互尊重的话题。 其中一个非常优秀的学生(班上的学习委员)倪图(化名)在作文中写到:在 XX 联中这样

2、的优秀学校,美德也许是理所应当的。但是我对尊重却只有一种模糊的概念,也许是无形之中产生的。同学对老师的尊重本是天经地义的。但是一些同学不尊重老师的劳动,一些同学甚至讥笑老师的长相、穿着。这是一种对老师的极端的不尊重。那么,老师对待学生呢? 老师对同学的尊重,我不知道有没有必要。老师作为我们的上帝,他统治着我们在学校的行为。我们都得听他的。但老师有时要我们按照他的思路,让我们帮他做某件事,似乎忘记了说一个“请”字。但我们也只有执行。我们有时犯了错,他不找我们谈,却偏要找在百忙当中的父母谈,仿佛我们所犯的错误与我们自己无关。这一切看似无关大局,但的确,我们之间缺少尊重。尽管这篇习作的文字并不优美,

3、但我依然被这种大胆真诚的直白所震动,与此同时,也 重新对我们貌似民主的教学和管理产生了深深的反思。 应该说,这篇习作所言的现象具有普遍性。在文中的直白也许有班主任的言行,也许少 不了科任老师的影子。站在教育者的角度有很多理由可以阐释,然而始终不能回避的是作为 教育者应有的责任。 由此我想起一个关于马卡连柯的故事。工学团的谢苗卡拉邦诺夫有偷盗行为。一次, 他从工学团逃走又跑了回来。该如何教育谢苗呢?有一天,马卡连柯派谢苗进城取钱。开始, 谢苗怀疑地看着马卡连柯,马卡连柯很诚恳、平静,并且把自己的手枪交给了谢苗。谢苗被 深深地感动了。他的自尊和自信被唤醒了,终于弃旧图新,成了马卡连柯学校的一名教师

4、。 马卡连柯曾经说过:“如果有人问我:我怎样才能以简单的公式概括我的教育经验的本 质时,我就回答说:要尽量多地要求一个人,也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 教学是心灵的艺术,教师是灵魂的工程师。毫无疑问,为人师者要真正与学生进行心 灵沟通,确实是一门高深的学问。心理学家和教育先行者们已经对此作了较为精辟的论述。 正如马卡连柯所言, “要尽可能地尊重一个人” ,确实是至理名言。 当然,毋庸讳言,面对日益变化的教育对象,了解他们的心声是尊重的前提。 为了真正达到了解学生的目的,找到更好的沟通方法。我利用语文课的便利,举行了一 次“学会尊重”为主题的讨论活动。热烈讨论结束后,我让学生采取无记名的形式填写

5、了下 面这张调查表。 (附表格)关于“尊重”话题的调查表问 题回 答备注你所感受到的不受尊重的行为你自己对别人不尊重的行为你觉得怎样才能获得别人的尊重你觉得应当怎样尊重别人(补充其它问题)我发出表格 121 张(两个班) ,收回 121 张。经过精心统计,结果显示,来自家庭中父 母的打骂以及来自老师(尤其是班主任)的批评占据了第一个问题的主要回答。 同时,在表格中第三个问题的回答中几乎表述着一个观点:尊重别人,是获得别人尊重 的前提。有的学生还提出了获得别人尊重的独特过程:了解记住理解尊重。 之后,我把统计的结果对学生作了公布,并借机把一些名人间尊重的故事和名人名言同 学生作了交流,也把自己经

6、历(包括发生在本班师生之间)的故事作了一些说明,以获得师 生之间的彼此理解。这次讨论和调查,虽然离真正解决问题还有较远的路途,但是令我感到 高兴的是,师生在交流的过程中,我们自由畅快的吐露自己的心声,也许这本身就是立体而 生动的“彼此尊重” 。讨论和调查之余,我总在思考这些“尊重”的问题。苏霍姆林斯基曾告诫老师:要时刻 不忘自己也曾是一个孩子。这一点他认为非常重要,因为只有这样才能很好地了解学生,如果我们都能把自己摆在学生的位置,体验学生的心理,想想自己过去当学生时也做过错事, 也曾十分幼稚,想想自己受到老师批评时最希望老师怎样对待自己,我们就可以冷静地控制 自己的情绪,以学生能够理解和接受的

7、方式对待学生,使学生能够很好地接受教育,教师也 会进一步体会到学生的可教育性,进而更喜欢他们。英国著名教育家斯宾塞认为,无论是家庭教育还是学校教育,它在本质上除了知识传递、 道德培养外,就应该是对孩子权利的尊重。不明白这一点,任何苦心孤诣的教育都是失败的。 他认为, “孩子有说话的权力” , “孩子有权得到公平” , “自尊的权力” , “机会均等的权力” , “独立思考和判断的权力”等。应该说,培养孩子的自尊心,是教育的目的之一,是孩子文 明、自治的必要条件,也是培养孩子有责任心、上进心、荣辱感的前提,还是孩子自我认识 中最重要的一环。同时,每个孩子都希望得到被信任的机会、被重视的机会、与他

8、人平等的 机会。每一个人都清楚,没有幼稚的思考,怎么会有成熟的思考;没有判断失误的经历,怎 么会有正确的判断呢。 因此,我没有简单地停留在讨论和公布调查结果的层面,而将思维的触角延伸到作文教 学中去。我让学生在讨论的基础上再次修改或者重写“尊重”的话题作文。令我欣喜的是, 学生在作文上不仅有话可说、文采飞扬,更重要的是学生在对生活的理解认识更加成熟,作 文中闪耀着思考的光芒;不仅仅看到一些不受尊重的表象,也能看到出现不受尊重的深层原 因,作了一次较为深刻的自我教育。 (学生修改例文两篇附后) 附文一:寻人启事(王立舒)姓名:尊重性别:男女皆可年龄:不详身高:不详特点:此人为人正直、和蔼、彬彬有

9、礼,善于欣赏他人,从不恶语伤人。洁身自好,自尊心强。仪表端庄,性情高雅,风度翩翩,曾受广大人民群众热爱。其在一次文化搬迁时不慎走失,渐被遗忘,后无人问津。但近些年来,越来越多人出现以下症状:第一种:眼神冷漠,看人视而不见,出口成“脏” 。面部神经轻微抽搐成天嬉皮笑脸。行为举止不端不正。不知脸红因为其脸皮厚达百米,且红血球几乎为零。第二种:性格孤寂,朋友极少,因常被他人嘲讽而精神抑郁,面容枯黄憔悴,寡言少语,笑神经发达。颈椎前曲,因此不能抬头判断。现经医生诊断,此二者皆因身旁无尊重所致。现急切寻找尊重。请知情者速与本社联系,定有酬谢。联系人:千古文化社德女士联系电话:附文二“尊重” (尹扬添)计

10、算机病毒大家并不陌生吧。可是,最近有一个大脑病毒在广大中学生中流行,这就是“抛弃尊重” 。“抛弃尊重”病毒是很早就有的了,被感染者的表现对同学、老师不尊重。此病毒是通过修改大脑里的数据来达到目的地,感染此病毒,自我评估系统会受影响,使其算出来的自我价值高出真实价值倍以上,使感染者出现高傲、自大,从而出现连锁症状:不尊重他人。有一同学,通过正常评估系统算出来价值为较高,然而,父母在家中经常夸张的表扬,一味的呵护,使其参数数据库资料不全,导致自认为自己价值“极高” ,而其他同学“小于自己的价值” 。从这个例子来看, “抛弃尊重”病毒的易感人群是一些有自大倾向的人。那么怎样清除这个病毒呢。解决办法:

11、修正价值评价系统,完整参数来源,改正计算公式。上一例的那位同学,就是一个很好的例子。他从同学老师那里得来的数据显示:他自我感觉太好,因此,适当降低了对自己的评价。原来他尊重程度的计算公式是 y=(xx0)kx(x 他人价值,x0自我价值),现在改为了 y=xk,这样,只要是做了贡献的人,品德良好的人,他都会予以尊重。通过这些调整,他的个人价值(真实值)上升了 n 个百分点。他在同学们,老师的心目中变得更好了。看来,重视教学中学生出现的思想倾向,尤其对带有普遍意义的问题加以分析,重新审 视,探究解决的办法,有时会有意想不到的收获。 作为一个教育工作者,应当全面地了解自己的学生,把他们看成一个完整

12、的人,一个经 过教育可以转变的人,一个在不懈追求、不断进行自我完善的人,去掉成见,善意地期待他 们的进步,并采取与期待相适应的教育方法,尊重他们的个体差异,做到严而有度,严而有 方,用不同的期待公平对待每个学生,同时向他们提出不同的要求,学生将会有意无意地向 老师期待的方面转化。 孔子云:“学而不思则罔,思而不学则殆” 。同样的道理,教而不思也会罔且殆。在教 学中做一个有心人,理解学生、尊重学生,记住同他们在一起的秋雨绵绵,记住和他们在一 起的初春喜悦,这样,我们就可以用“尊重”架起沟通心灵的桥梁,共享彼此尊重的美好人 生境界,共度多彩的青春岁月。参考书目: 教师职业道德P71 四川教育出版社(主编 王可植)从批判走向建设P90 四川少年儿童出版社(李镇西 著)斯宾塞的快乐教育 海峡文艺出版社(颜真 译)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