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面落实新时期环保工作的部署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2007年全国环保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194962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全面落实新时期环保工作的部署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2007年全国环保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全面落实新时期环保工作的部署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2007年全国环保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全面落实新时期环保工作的部署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2007年全国环保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全面落实新时期环保工作的部署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2007年全国环保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全面落实新时期环保工作的部署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2007年全国环保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全面落实新时期环保工作的部署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2007年全国环保》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全面落实新时期环保工作的部署努力促进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2007年全国环保(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全面落实新时期环保工作的部署全面落实新时期环保工作的部署 努力促进努力促进经济经济社会又好又快发展社会又好又快发展 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国家环保总局局长周生贤在 2007 年全国环保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年全国环保厅局长会议上的讲话2007 年是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积极推进社会主义和谐社会建设的重要一年。新年伊 始,在我们厅局长会议召开前夕,中央领导同志作出了重要批示,对当前环保工作提出了 明确要求,指明了努力的方向。今天,我们召开全国环保厅局长会议,认真学习中央领导 同志的重要批示,全面落实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中央经济经济工作会议、 国务院关于落实科 学发展观加强环境保护的决定 (以下简

2、称决定 )和第六次全国环境保护大会(以下简 称“第六次环保大会”)精神,总结 2006 年环保工作,部署 2007 年环保任务。下面,我讲 三个方面的问题。一、一、2006 年工作进展年工作进展一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正确领导下,各地各部门认真贯彻落实中央关于新时期 环保工作的部署,不断加大工作力度,全国环保工作取得积极进展。国务院决定和第 六次环保大会精神深入人心,各项工作稳步推进,环境监管明显加强,突发环境事件得到 妥善处置,环保“统一战线”正在形成,历史性转变迈出了坚实步伐,呈现出领导高度重视、 部门认真落实、社会广泛参与、成效初步显现的喜人局面,环保事业焕发出空前的生机与 活力。(一

3、)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环保工作,明确了新时期环保工作的部署。胡锦涛总 书记主持中央政治局常委会专门讨论了新时期环保工作的思路,国务院发布了决定 ,召 开了第六次环保大会,指明了“十一五”环境保护的奋斗方向。温家宝总理代表党中央、国 务院向国内外庄严宣告,做好新形势下的环保工作,关键是要加快实现“三个转变”。这是 方向性、战略性、历史性的转变,标志着我国环保工作进入了以保护环境优化经济经济增长的 新阶段,主要目标是建设环境友好型社会,主要任务是推进历史性转变,总体思路是全面 推进重点突破,主要措施是抓落实、抓实干、抓细节、抓基层。党的十六届六中全会对新 时期环保工作的部署给予了充分肯定。各省(

4、区、市)认真贯彻国务院决定和第六次环保大会精神,按照“开一个会、发 一个文件、解决一些实际问题”的要求,狠抓落实。截至目前,全国共有 29 个省(区、市) 召开了环境保护大会,省委书记、省长发表重要讲话,26 个省(区、市)出台了贯彻落实 国务院决定的文件,规模之大、规格之高、影响之广、措施之强前所未有。各地加大 了宣传力度, “不要污染的 GDP”正在成为各级领导的共识。各地抓住召开会议、发布文件 的难得机遇,解决了一批长期困扰环保工作的体制、机制、法制、投入等问题。总局将国务院决定分解为 64 项任务,落实到 38 个部门。根据国务院领导同志的 要求,去年 10 月下旬,总局派出 15 个

5、调研组,分赴 31 个省(区、市) ,围绕国务院决 定和第六次环保大会精神落实情况开展了专题调研。总局党组听取了汇报,召开了视频 总结会议,对各地反映的 153 个问题进行了分解,提出了对策措施,并向国务院做了书面 报告。通过贯彻落实国务院决定和第六次环保大会精神,全国环保工作呈现出蒸蒸日上 的良好态势。同志们普遍反映,各级党委、政府对环保工作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重视,人 民群众对环境质量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关心,环保工作者的腰杆从来没有像现在这样硬朗, 环境保护进入了历史上最好的发展时期之一。(二)层层分解减排指标,责任构架初步形成。党中央、国务院将主要污染物排放总 量削减 10%,作为“十一五

6、”经济经济社会发展的约束性指标,向全国人民作出了庄严承诺,把 环境保护提升到事关国家长远发展和人民切身利益的战略位置。受国务院委托,总局与各 省级人民政府和华能等 6 家电力集团公司签订了减排目标责任书,出台了水污染物和二氧 化硫总量分配指导意见。各地层层分解减排指标,目前各省(区、市)已将减排指标分解 落实到地市和重点排污企业。为削减污染物排放总量,各地各部门结合自身实际,八仙过海、各显其能,创造性地 开展工作。国务院有关部门出台了脱硫机组上网电价每度电提高 1.5 分钱、中央环保专项 资金支持电厂脱硫贷款贴息等优惠政策,极大地激发了电厂脱硫的积极性。仅去年一年, 就建成电厂脱硫能力 700

7、0 多万千瓦,超过了前 10 年电厂脱硫能力建设 4600 万千瓦的总和, 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河南省依据出境断面水质情况,利用财政手段,对县市水质目标完成 情况实行奖惩。天津市把污染减排作为优化经济经济增长的重要抓手,考核区县领导班子政绩 的环保权重达到 11%,强化了政府环保责任。去年 8 月,总局会同统计局、发改委,向社 会公布了 2006 年上半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情况,督促各地加大污染物削减工作力度,主 动接受社会监督。去年,全国主要污染物排放量不降反升,上半年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 排放量分别同比增长 3.7%和 4.2%。在预计全年国内生产总值突破 20 万亿元、增长 10.5% 的

8、情况下,全国化学需氧量和二氧化硫排放量预计分别同比增长 1.9%和 2.4%,增幅比上 半年分别回落 1.8 个百分点,但污染排放仍继续增加。总局已派出 15 个调研组,正在进一 步核实数据。这里需要肯定的是,各级政府和社会各方面对这项工作的重视程度前所未有, 工作力度明显加大,为今年和今后的减排工作打下了一定基础,污染减排的减排的约束性指标开 始发挥导向作用。(三)采取积极有效措施,污染防治工作稳步推进。去年,国务院批准召开了全国大 气污染防治工作会议和水污染防治工作电视电话会议,曾培炎副总理对污染防治工作作出 周密部署,提出了“气五条”、 “水六条”。我们把确保饮水安全作为环保工作的首要任

9、务,集 中力量开展了饮用水源保护区专项执法检查。全国共检查水源地 7600 多个,取缔和搬迁危 及水源安全的污染源 1400 多个,解决了一批长期危害群众饮水安全的突出环境问题。重点 流域区域城市海域污染防治继续推进。 “三河”、 “三湖”、三峡库区及上游、黄河小浪底库区 及上游等重点流域“十一五”规划正在与有关部门积极协调,松花江流域水污染防治“十一五” 规划已经国务院批准实施,首批 2.3 亿元的污染防治资金已拨付黑龙江、吉林、内蒙古三 省区,防治工作正稳步展开。三峡库区库底清理工作圆满完成,确保了 156 米蓄水后干流 水质保持稳定。农村污染防治全面展开, “农村小康环保行动计划”积极推

10、进,宁夏、辽宁等 地认真开展了试点示范工作,努力整治农村生态环境。北京市抓住奥运机遇、用足奥运契 机,狠抓大气污染防治,在去年春天沙尘暴频繁袭击的不利条件下,二级和好于二级的天 数超过了全年 65%的预定目标,向“绿色奥运”又迈出了稳健的一步。(四)严格环境准入,促进了宏观调控和产业结构调整。针对投资增长过快、货币信贷投放过多、环境压力过大的严峻形势,各级环保部门严格执行环境影响评价和“三同时” 制度,积极参与宏观调控。我们向社会作出了“便民高效、公开透明、接受监督、廉洁自律、 公平公正、严格审批、强化验收”的七项承诺,引起了强烈反响;发布了环境影响评价公 众参与暂行办法 ,这是我国第一部推进

11、公众参与环境保护的部门规章。对新开工的固定资 产投资项目进行了全面清理。仅总局清查的 2000 年以来审批的项目就有 2400 多个,对 136 个未经验收擅自投产的项目进行了严肃处理。严格审批各类建设项目,提高了电力、 钢铁、石化等高耗能、高污染项目的准入门槛,总局对 163 件报告书做出暂缓批准或不予 批准的决定,是 2005 年的 3.6 倍。今年年初,总局通报了投资 1123 亿元的 82 个严重违反 环评和“三同时”制度的钢铁、电力、冶金等项目,首次启动“区域限批”措施,以遏制高污 染高耗能产业的迅速扩张。首批 11 个规划环评试点全面启动。全国铁路“十一五”规划环评、 上海轨道交通

12、规划环评等取得了重要成果。内蒙古“十一五”规划纲要的环境影响评价,将 区域环境承载能力与区域经济经济发展有机结合起来,提出了结构与布局调整的建设性意见, 对各省(区、市)的规划纲要调整发挥了重要的示范作用。一年来,环境准入作为改善宏 观调控、优化产业结构的重要手段,在抑制固定资产投资过快增长、提高经济经济发展质量方 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五)加强环境执法监督,查处了一批危害群众健康的环境违法行为。环境法制取得 积极进展。与监察部联合发布了环境保护违法违纪行为处分暂行规定 ,加大了对国家公 职人员环保不作为、乱作为的惩治力度。配合高法和高检出台了环境犯罪的司法解释,为 打击环境犯罪行为提

13、供了有力武器。总局会同国务院六部委,组织开展了整治违法排污企 业保障群众健康环保专项行动,全国共出动执法人员 167 万人次,检查企业 72 万多家,立 案 2.8 万件,对 5000 多起各类典型环境违法案件实行了挂牌督办;检查工业园区 1900 多 个、园区企业近 3 万家,查处违法企业 4000 多家。通过“回头看”,检查了总投资达 1 万多 亿元的 7500 多个化工石化建设项目,排查了环境风险,对近 3800 家企业提出了整改要求, 督促企业投资 140 多亿元,改善设施和条件,降低环境风险。在加强对环境污染执法监督的同时,开展了生态保护执法检查,打击了自然保护区违 法开发行为,完成

14、了矿山企业环境问题的排查和整改工作。核与辐射安全监管工作得到加 强,监管能力有所提高。排污收费力度继续加大,去年全国共征收 143.2 亿元,比 2005 年 增长 18%。通过采取上述行动,有效遏制了污染反弹和生态破坏,解决了一批突出环境问题,加 速了落后生产能力的淘汰,促进了产业结构的优化升级。(六)妥善应对突发环境事件,促进了社会和谐稳定。去年是污染事故高发的一年。 2005 年 11 月 13 日发生的松花江重大水环境污染事件,牵动着亿万人民的心。全国环保系 统的监测专家会战松花江,在白雪皑皑的江面上,进行了声势浩大的水质监测;各条战线 的科技精英,在凛冽刺骨的寒风中,开展了生态环境影

15、响评估的科技攻关。经过长达半年 之久的艰苦奋战,在冰雪融化的时节,传来了中俄两国联合监测的喜报,水污染危机安全 度过,松花江水污染防控战役取得了决定性胜利。去年 8 月发生了牤牛河水污染事件,环 保部门的同志们迅速赶赴一线,当地政府立即启动应急预案,迅速构筑拦截工程,适时进 行加密监测,及时通报环境信息,成功控制了污染,保持了社会稳定,维护了国家对外形 象,迅速构建的应急体系经受住了考验。正是由于汲取了松花江水污染防控工作的经验教 训,湖南岳阳新墙河砷污染事件、甘肃徽县铅中毒事件等一大批群众反映强烈、社会高度关注的突发环境事件得到了妥善处置。朝核试验辐射应急监测和分析评价工作圆满完成, 检验了

16、核与辐射应急响应能力。这些卓有成效的工作,赢得了各级政府的支持,赢得了人 民群众的信任,环保队伍也得到了锻炼和考验。(七)共同推进环保事业,最广泛的环保“统一战线”正在形成。一年来,我们努力向 上攀登,向下扎根,向四周延伸,团结各方面的力量共同推动环保事业的发展。总局领导 带队走访了中央、国务院 24 个部门,主动征求意见,商讨环保工作,增进互信理解,达成 广泛共识。与各部门密切配合,进行了富有成效的合作。配合组织部门,将环境保护指标 纳入领导干部综合考核评价体系,实现了环保与政绩的挂钩。与统计部门联合,开展绿色 GDP 核算,首次公布了绿色 GDP 核算研究报告。配合发展改革等部门,出台了加快推进 铁合金、煤炭、铝工业、水泥、电力、电石、纺织、钢铁等行业结构调整的指导意见,努 力缓解结构性污染的压力。联合中国人民银行,将环境执法信息纳入金融征信系统,环境 保护成为企业贷款的重要依据。与财政部门联合发布了关于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实施 的意见和环境标志产品政府采购清单 ,首次启动了政府绿色采购。联合六部门,召开 了中国自然保护区发展五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