常州市对口单招二模考试试卷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93071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14 大小:344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常州市对口单招二模考试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14页
常州市对口单招二模考试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14页
常州市对口单招二模考试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14页
常州市对口单招二模考试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14页
常州市对口单招二模考试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14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常州市对口单招二模考试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常州市对口单招二模考试试卷(1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语文试卷 第 1 页 共 16 页2008200820092009 年度常州市对口单招二模年度常州市对口单招二模考试考试试卷试卷语语 文文本试卷分第本试卷分第卷和第卷和第卷两部分。两卷满分卷两部分。两卷满分 150150 分。考试时间分。考试时间 150150 分钟。分钟。 注意事项:注意事项: 1 1 答第答第、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考试科目写在答题纸上。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试证号、考试科目写在答题纸上。 2 第第卷每小题均为单项选择题,第卷每小题均为单项选择题,第卷为主观题。所有题目的答案均写在答题纸上(第卷为主观题。所有题目的答案均写在答题纸上(第卷卷 (客观题

2、)请用(客观题)请用 2B2B 铅笔填涂)铅笔填涂) ,否则成绩无效。,否则成绩无效。 第第卷(共卷(共 7070 分)分) 一、一、 (本题共(本题共 1515 小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3030 分)分) 1下列加点字的读音没有错误的一项是 A掣肘(zh) 庇护(b) 拘泥(n) 蓊蓊郁郁(wng)B鞭笞(ch) 俨然(yn) 回溯(su) 觥筹交错(gng) C女红(hng) 款塞(si) 鞭挞(t) 呱呱坠地(g) D桎梏(g) 烽燧(su) 山阿() 同仇敌忾(ki) 2下列各组词语书写完全正确的一组是 A.前合后偃 哗众取宠 鸦雀无声 夸夸奇谈 B.芸芸众生

3、委曲求全 变本加厉 旁证博引 C.黯然失色 大显身手 按部就班 弥天大罪 D.迫不急待 走投无路 弱不禁风 贻笑大方 3对下列词语中加点字的解释全部正确的一组是 A.不能自已(停止) 生杀予夺(活着) 有的放矢(靶心) 躬受亲尝(弯腰) B.素不相能(亲善) 秋行夏令(时令) 强聒不舍(罗唆) 接踵而来(脚后跟) C.敛声屏气(收起) 主一无适(适合) 风悲日曛(昏暗) 马革裹尸(皮革) D.休戚与共(心动) 迁延顾步(眷顾) 载浮载沉(且、又) 挥斥方遒(强劲有力) 4依次填入下面语段横线处的关联词,最恰当的一组是不止一位先贤指出,一个人 怎样的美景奇观, 他没有机会向别人讲述,他就决 不会

4、感到快乐。人终究是离不开同类的。一个无人分享的快乐决非真正的快乐, 一个无人 分担的痛苦 是最可怕的痛苦。 A.不管 如果 而 却 B.不管 假使 而且 则 C.无论 如果 而且 却 D.无论 如果 而 则 5下列各句中,加点的成语使用正确的一句是 A青藏高原的恶劣环境是没有去过那里的人们无法想象的,大部分高海拔地区因高寒少雨, 几乎是寸草不留。 B贾政整日在外忙于官事,父子相见便以课业相督,动辄训诫,使宝玉不能不敬谢不敏。 C我们所买的裙子,式样固然新潮,但价钱却贵得令人发指。 D钱钟书先生的围城 ,语言幽默,取譬精妙,意蕴尤为深邃,读者必是含英咀华,认 真体会,方能得其精髓。 6下列各句没

5、有语病的一句是语文试卷 第 2 页 共 16 页A我们许多领导同志缺乏的,一是不懂技术却自以为是内行,一是和群众缺乏联系。 B只要把自己所学的知识同企业的发展、国家的振兴结合起来,知识就不愁有用武之地。 C从事业的发展上看,还缺乏各项科学专家和各项人才。 D由于现代科学技术的发明和大家庭制度的解体,中国的大宅院,欧洲的古堡也都渐渐失 去了它的作用。 7下列各句中,标点符号使用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A. 孔子有言:“知之者不如好之者,好之者不如乐之者” ,仿佛以为知、好、乐是三层事, 一层深一层。 B.舞台上还在演着、唱着“打败美帝野心狼” ,而乒乓外交却喂为中美多年的冰冻关系带来 一丝暖意 C.知

6、县大老爷还是高官,不过改称了什么;而且举人老爷也做了什么,这些名目,未庄人 都说不明白官,带兵的也还是先前的老把总。 D.新的市政规划征求意见公布以来,市民们为哪里修路?哪里建住宅区?哪里建商业区? 献计献策,充分发表自己的意见。 8下列修辞手法判断正确的一项是 A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 (对偶 借喻) B带工老板用他们那可以将一根稻草讲成金条的嘴巴,去游说那些同乡。 (夸张) C还有一群姨太太,也大以请她们各自走散为是,要不然, “拿来主义”怕未免有些危机。 (借代 反语) D银瓶乍破水浆迸,铁骑突出刀枪鸣。 (对偶 通感) 9下列各句所用的表达方式判别有误的一项是 A挖红柳的队伍,带着铁

7、锨、镐头和斧,浩浩荡荡地出发了。 (叙述) B各种食物都有它的极致,鱼游潭底,驼走大漠,雁排长空,这就是他们的极致。 (描写)C啊,巫峡,你称得上是一条美丽的峡!你绵延四十公里,朝云暮雨,脉脉含情,从古到 今,写不尽啊,唱不完(抒情) D这种作风,拿了律己,则害了自己;拿了教人,则害了别人。 (议论) 10. 下列对人物判断有误的一项是 A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 笑先闻。 (王熙凤) B这年轻人不过二十五六岁,头戴一顶大草帽,上身穿一件洁白的的小褂,黑单裤卷过了 膝盖,光着脚。 (水生) C她胡乱地挽着头发,歪斜地系着裙子,露着一双通红的手

8、,高声大气地说着话,用大桶 的水刷洗地板。 (玛蒂尔德) D面如中秋之月,色如春晓之花。虽怒时而若笑,即瞋视而有情。 (林黛玉) 11.下列各句中,有关文章阅读方法的阐述正确的一项是 A感知比领会进了一步,是对文章的中心意思、理路脉络以及富有特色的表现手法等有了 基本的了解。 B积累与筛选是紧密联系的,筛选的过程往往离不开积累,而积累又总是以筛选为基础。 C对照和比较是经常用到的读书方法,对照和比较的文章作品,可以是相同、相近的,也语文试卷 第 3 页 共 16 页可以是相对、相反的。 D联想通常优文章内容直接或间接地生发开去,形成新的想法,而引申则比较宽泛、自由, 可以上天下地,让思想进入一

9、个个新的领域。 12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总结的写作以记叙为主,夹以议论,但不能空泛地议论,要把观点和材料统一起来。 B.读后感和观后感的重点都在“感”上,其写作方式有阐述式、引申式和评价式。 C.简报有时也叫“情况交流” “动态”等,一般由报头、正文、报尾三部分组成。 D.演讲词最突出的特点是必须适合口头表达的需要。 13下列有关课文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小说荷花淀的环境描写很有特色,静谧的家院与紧张的敌情、风光秀丽的荷花淀与 硝烟弥漫的战场,形成强烈的反差,又十分紧密地结合在一起,给人以深刻的印象。 B.茶馆第一幕,再现了清末戊戌维新失败之际的社会面貌。这一幕没有贯穿始终的故 事

10、情节,但线索交织,戏剧冲突渐露端,众多人物粉墨登场,台词生动传神。 C.走出地平线中“走出地平线”的真正含义是:人,要认识自己,认识自己所处的环 境,才能解放自己,超越自己。 D.红楼梦标志着我国古典小说艺术的最高水平。这部伟大的浪漫主义文学作品,是一 部帮助我们认识封建社会的百科全书。 14下列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 A列夫托尔斯泰是俄国伟大的文学家,代表作品有战争与和平 、 安娜 卡列尼娜 、 复活等小说。 B出现于鸦片战争后的李宝嘉的官场现形记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 、吴沃尧的二十 年目睹之怪现状 、刘鹗的老残游记被称为“晚清四大谴责小说” 。 C关汉卿是元代著名戏曲作家,一生创作杂剧六十多

11、种,其中以窦娥冤 、 救风尘 、 单刀会最为著名。 D莎士比亚被马克思誉为“人类最伟大的戏剧天才” ,其代表作有著名的四大悲剧哈姆 雷特 麦克白 李尔王 奥赛罗 。 15下面对水调歌头游泳一词理解不恰当的一项是 A活用“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这两句民谣,旨在赞美武汉特有的风物。 B “子在川上曰:逝者如斯夫”两句引论语名言,说明中国的变化也正如这不息的流 水。 C “更立西江石壁,截断巫山云雨,高峡出平湖。 ”是虚写,描写想象中的三峡工程。 D “神女应无恙,当惊世界殊”的“惊”字,表情十分丰富,形象十分动人,有力地烘托 出祖国建设的日新月异。 二、二、 (共三大题,(共三大题,1212 小

12、题,每小题小题,每小题 2 2 分,共分,共 2424 分)分) (一)(一) “一二八”战争之后,他们的政策又改变了,这特征就是“劳动强化”。统计的数字, 表示着这四年来锭子和布机数的增加,和工人人数的减少。可是在这渐减的工人里面,包身工 的成分却在激剧地增加。举一个例,杨树浦某厂的条子车间三十二个女工里面,就有二十四个 包身工。一般的比例,大致相仿。即使用最少的约数百分之五十计算,全上海三十家日本厂的 四万八千工人里面,替厂家和带工头二重服务的包身工总在二万四千人以上。语文试卷 第 4 页 共 16 页,血肉造成的“机器” ,终究和钢铁造成的不同;包身契上写明三年期间,能够做满的大概不到三

13、分之二。工作,工 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手脚像芦柴棒一般的瘦,身体像弓一般的弯,面色像死人一般 的惨,咳着,喘着,淌着冷汗,还是被压迫着做工。比如讲“芦柴棒”吧,她的身体实在太可 怕了,放工的时候,厂门口的“抄身婆”(抄查女工身体的女人)也不愿意用手去接触她的身 体:“让她揩点油吧?骷髅一样,摸着她的骨头会做恶梦!” 但是带工老板是不怕做恶梦的!有人觉得她太难看了,对老板说:“比如做好事吧,放 了她!” “放她?行!还我二十块钱,两年间的伙食、房钱。”他随便地说,回转头来对她一瞪, “不还钱,可别做梦!宁愿赔棺材,要她做到死!” “芦柴棒”现在的工钱是每天三角八分,拿去年的工钱三角二分做

14、平均,两年来带工老 板从她身上实际已经收入二百三十块钱了! 像“芦柴棒”一般的包身工,每一分钟都有死的可能,可是她们还在那儿支撑,直到被 榨完残留在皮骨里的最后的一滴血汗为止。 16第段中“统计的数字,表示着这四年来锭子和布机数的增加,和工人人数的减少。可是 在这渐减的工人里面,包身工的成分却在激剧的增加”,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A包身工技术水平好,在城市里能和自由工人相竞争,就业机会大大增加了。 B日本纱厂老板越来越认识到包身工是一种非常廉价的劳动力。 C包身工的劳动强度大大加强了,她们所受的剥削也更加残酷了。 D“工人人数的减少”中“工人”不仅有自由工人,也有包身工。 17第段中句子依次填入

15、,顺序正确的是 A十二小时工作,两粥一饭,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一般的生活,泥 土一般地被践踏 B两粥一饭,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猪一般的生活,泥 土一般地被践踏 C两粥一饭,猪一般的生活,十二小时工作,劳动强化,工房和老板家庭的义务服役,泥 土一般地被践踏 D十二小时工作,两粥一饭,劳动强化,猪一般的生活,泥土一般地被践踏,工房和老板 家庭的义务服役。 18对段的分析不正确的是 A用抄身婆的话侧面描写了芦柴棒所遭受的残酷剥削。 B抄身婆怕做噩梦与带工老板不怕做噩梦形成对比,更突出带工老板的凶残,毫无人道。 C通过对带工老板语言和神态的描写,刻画出他凶残、苛刻的嘴脸。 D带工老板也不是不讲理的人,相反,他很爽快,只要还了钱,他就会放了芦柴棒。 19能够照应第段的材料有 A让她揩点油吧?B工作、工作,衰弱到不能走路还是工作,还是被压迫着做工。C宁愿赔棺材,要她做到死! D两年来带工老板从她身上实际已经收入二百三十块钱了!(二)(二)语文试卷 第 5 页 共 16 页孤寂的海上的灯塔挽救了许多船只的沉没,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