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共体育课程简介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90562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27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公共体育课程简介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公共体育课程简介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公共体育课程简介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公共体育课程简介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公共体育课程简介》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公共体育课程简介(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公共体育公共体育课课程程简简介介公共体育是山东电力高等专科学校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也是学校重点建设和投入较大的学科。多年来,体育教研室立足学校“发展应用型教育、培养应用性人才”的办学定位,积极推进大学体育课程建设,全面提高教学质量。 我们以培养学生的“健康第一”、“终身体育”为出发点,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手段以及教学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等方面进行了大量的改革尝试,逐步建立起具有自身特色的体育教学课程体系。1、丰富教学内容,加丰富教学内容,加强强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自我教学改革,培养学生自我锻炼锻炼能力能力体育教学是学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其效果的好坏,直接影响学校的教学质量。根据学生身心发展规

2、律,体育教学大纲要求、学生年龄、性别特征以及学校实际情况,我们采用灵活多样的教学形式,不断改进教学方法, 充分利用教学条件,努力提高教学质量。根据我校实际情况,结合普通高等学校体育教学指导纲要的基本要求,紧紧扣住课程的基本目标和发展目标,我们采取男女分班上课,打破现有班级编制,开设必修课:体育理论、体育保健、体育基础课等;开设选修课:篮球、排球、足球、武术等。下一步,我们还将根据学生的兴趣,结合体育课改,开设乒乓球、羽毛球、健美操、网球、瑜伽、拓展训练等课程。通过有效的体育实践,全面增强学生体质,促进学生身心健康发展,培养学生从事未来职业所必需的身体基本活动能力,和对环境的适应能力,养成从事体

3、育锻炼的意识和习惯,为其终身参加体育锻炼打好基础。 通过体育理论知识的传授,使学生喜爱体育、懂得体育,了解人体和珍惜生命,掌握体育的基本原则和原理,了解锻炼身体的基本方法和手段,具有独立参加体育活动,以及健康、安全地进行生活和工作的基本能力,以满足身心健康的需要。2、开展好具有、开展好具有电专电专特色的特色的课课外群体活外群体活动动学校群众体育活动与竞赛的开展,是在学校体育运动委员会的指导下,由体育教学与其他部门具体负责实施。为了使我校群众性体育竞赛能更好地开展,体现其综合性、团体性、凝聚性、趣味性、可比性、新颖性,提高全校师生的参与率,学校每年举办一次田径运动会、还组织篮球赛、排球赛、足球赛

4、、拔河赛、乒乓球、羽毛球、冬季越野跑、拔河、跳绳、棋类等竞赛活动。我校的体育活动项目设置多,涵盖面较广,参与率比较高,充分调动了学生参加体育活动的积极性,从而有效提高了学生的身体素质。3、加、加强强基基础础建建设设,突出,突出办办学水平学水平在新的形势下,我们还要拓宽思路,不断创新,全面落实阳光体育运动精神,开创有电专特色的体育教育工作新局面。我校体育场地、器材设备齐全,能够满足教学、训练的需要。我校现有体育场地如下:标准田径场:1 个 标准篮球场:9 个 (6 个简易灯光场地)灯光排球场:4 个(4 个简易灯光场地) 灯光网球场:2 个 足球场 1 个 (草皮、灯光) 随着时代的进步以及场地

5、设施等教学条件的不断改善,我校体育教学的设置也在不断调整与完善。04 年学校就投资 10 多万元,购买了大学生体质健康标准测试器材。学校每年划拨体育经费,保证教学、训练所需器材。每年为新生各班级配发篮球、足球、排球等体育活动器材。现在,学校已经规划了新的体育教学区,包括体育馆,田径场,35 个篮球、排球、羽毛球场等,按教育部新建大学体育设施标准统一建设。实施全民健身、落实阳光体育,是我校体育工作在新时期立意创新、优化质量、与时俱进的发展方向.由于我们重视体育教育工作,不断提高体育教学质量,在体育竞赛与科研方面也取得了较好的成绩。在历届驻济高校运动会中,2003 年获得第十一届大学生运动会获体育道德风尚奖;2004 年男子丙组第三名,女子丙组第四名,团体总分第三名,并获得精神文明奖;2005 年男子丙组第五名,并获得精神文明奖; 2006 年第十二届大学生运动会,我校桥牌队荣获团体第三名,田径队荣获男子丙组团体总分第六名的好成绩,并获得体育道德风尚奖。在科研方面,体育教研室先后发表论文 20 余篇,其中核心期刊 5 篇;并编写出版发行了体育教材 2 部。我校体育的发展与进步受到了师生们的好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