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评课稿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190041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2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评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评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评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两位数乘两位数的笔算》评课稿(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姜还是老的辣姜还是老的辣听完两堂新老教师的同课异构,不得不感慨一句“姜确实是老的辣” 。虽然朱校长说自己已经不上数学课很多年了,但是他的课堂掌控能力以及对教材的把握程度是我们新教师所远远不能匹及的。 ,也是我们新教师所要追求的。朱校长在引入环节,用学生十分熟悉的买书情境入手,同时用“你会想到哪些数学问题?”引发学生的思考,在学生提出“买 5 本书要几元?”和“买10 本书要几元?”时,朱校长巧妙地复习了两位数乘一位数的笔算以及与整十数相乘的口算内容,很好地体现了情境创设与复习铺垫的完美结合。同时在学生提出“买 11 本书要几元?”时,很自然地就引出这堂课的教授内容:两位数乘两位数。在新知教学时

2、,朱校长很乐意让学生自己去思考,很乐意倾听学生的各种不同意见,也让各种不同意见呈现在黑板上,让学生有足够的时间进行比较,得出哪种算法是最简单、最快的,让学生在理解算法多样性的同时特别强调突出了算法的优化。在讲解最优的算法时,朱校长特别强调了算理的直观性,运用例子2312=276 让学生进行充分的理解,许多的注意点都是在朱校长的层层引导下学生意义得出。比如 2 3 朱校长问到:46 表示什么?23 有表示什么?1 2 23 为什么这样写?46 同时这样的问题请多位学生进行回答,而且在有学2 3 回答不出的情况下,朱校长自己并没有急着去解答,2 7 6 而是让学生起来解答,让学生在课堂上得到了充分

3、的自由思考空间。在练习环节,朱校长的设计也是层层递进,特别是第一题的设计十分巧妙,方格位置的放置十分体现这堂课的重点,让学生又一次十分直观地巩固了本课的一个重难点。 整堂课下来,我的最大的感受就是这是一堂开放的课,一堂以生为本的课。整堂课中,朱校长处处以学生为主体,从学生出发,让学生真真正正在课堂上通过自己的思考理解掌握新课的内容。但是,我觉得朱校长在学生提出“买 11 本书要几元?”并板书 2311 的情况下,有没有必要说“朱老师想把 11 换成 12” ,而且在 2311 的竖式计算时,两个 23 会不会有更强的对比性?同时朱校长的课堂上的语言还稍欠严谨性。这只是我个人的一点小小的见解,若

4、有不到之处,还请教研员多多指教。初生牛犊不怕虎初生牛犊不怕虎在与朱校长的课进行比较后,我发现钱老师的课上,学生的话语太少,老师没有给学生足够的时间去思考,老师自己的讲解比较多。我想:这种通病在我们新教师的身上应该都是有的。我们生怕学生不理解,想通过自己的不断讲解让学生明白,这样导致的后果就是自己上课很累,学生的兴趣也不高。但是,作为一名新教师,钱老师的勇气确实可嘉,敢于与十分优秀的老教师进行同课异构,特别是在课后与她交流时得知,是她自己主动向教研员提出上课的,确实十分佩服。同时,钱老师的课堂也有许多可圈可点的地方。在引入环节用学生熟悉的买书情境入手,设计了“买 2 本书要几元?”和“买 10

5、本书要几元?” 。指名学生回答后,引出“买 12 本要几元?”导入新课。同时用前面的 2 本书的价格和 10 本书的价格与后面的竖式进行比较,让学生在笔算的过程中有直观地印象。在教授新课的过程中,钱老师十分注重细节,在计算过程中,学生多次出现计算顺序,钱老师都一一纠正。比如,学生板演示时候,钱老师强调笔算时要从个位先算起;在讲解竖式中,钱老师强调“在相加时,也要上面加下面,应该是 3+4,而不是 4+3” 。但在细节上,钱老师也有一个小小的疏忽,在后面的练习环节,钱老师PPT 出示 4 道算式题,分组练习,同时说速度快的同学可以再挑选另外的算式进行笔算。但是,钱老师还没等学生抄好算式,接直接切换屏幕,我想这里的练习用练习纸的形式是否会更加恰当?纵观这堂课,作为一名新教师,钱老师的上课呈现出的放松状态,对学生的循循善诱吧,也是值得作为新教师的我的学习。以上只是我个人的小小的见解,若有不到之处,还请教研员多多指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