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层次分析法对绩效考评标准的设定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5189990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浅析层次分析法对绩效考评标准的设定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浅析层次分析法对绩效考评标准的设定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浅析层次分析法对绩效考评标准的设定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浅析层次分析法对绩效考评标准的设定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浅析层次分析法对绩效考评标准的设定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浅析层次分析法对绩效考评标准的设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浅析层次分析法对绩效考评标准的设定(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浅析层次分析法对绩效考评标准的设定浅析层次分析法对绩效考评标准的设定目前对于政府机关的绩效考评的研究相对匮乏,相关理论数据有待继续完善,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政府机关的绩效考评指标权重进行简单设定,为提高政府机关人力资源管理水平、服务效能以及公众的满意度的研究提供借鉴。一、绪论(一)研究背景政府机关的绩效考核又称绩效评估或评价,是国家行政机关及国有企事业单位组织等,依据法定的管理权限,按照一定原则和工作绩效测量标准,定期或非定期地对其所属公职人员在政治素质、工作业务表现、行为能力、工作成果等方面,进行系统、综合、全面的考察和评价,并以此作为公职人员奖惩、职务变动、工资增减等管理活动的客观依

2、据。现今社会中,企业人力资源管理已引进了各种竞争机制, 实行绩效考核量化。但是与此同时政府机关人力管理则相对滞后, 缺乏活力与竞争力。(二)存在问题近几年来,国税系统在绩效管理的实践中不断探索,建立了一整套的考核制度,并逐步向科学化、规范化发展,但仍有不少值得注意和不容忽视的问题,应该引起重视并加以改进。在国税系统绩效考评指标设定方面存在衡量的维度较广泛、绩效指标权重设定流于形式等问题。考评指标的合理设定及考评方法使用得当可以有效地对单位运行状况进行全面的评价和及时的反馈, 据此可以科学地制定今后的工作方案, 增强工作热情, 提高工作效率, 从而成为大幅度提高国税系统工作绩效的助推器。二、 层

3、次分析法(一)层次分析法的产生与发展层次分析法(AHP)是是美国运筹学家匹茨堡大学教授萨蒂于 20 世纪 70 年代初提出的,把研究对象作为一个系统,按照分解、比较判断、综合的思维方式进行决策,成为继机理分析、统计分析之后发展起来的系统分析的重要工具。该方法是一种定性分析与定量分析相结合的多目标决策分析方法。层次分析法(AHP)自 1982 年被介绍到我国以来,以其定性与定量相结合地处理各种决策因素的特点,以及其系统灵活简洁的优点,迅速地在我国社会经济各个领域,得到了重视和应用。(二)层次分析法在绩效管理中的应用层次分析法在人力资源管理方面特别是绩效管理方面十分有帮助,国税系统在此基础上建立了

4、 2.0 绩效考核指标体系。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相关指标的权重,对考核指标进行综合评价,从而建立了绩效考核体系模型。层次分析法在绩效考评指标权重设定中的应用,有效克服了把定性分析向定量分析转化这一难题。虽然在指标考核时有主观因素在内,但通过统一性和一致性检验,指标的分值比较客观。三、层次分析法在绩效指标上的应用(一)、应用于指标考评措施上作为基层局,在指标考评标准上我们并没有设计权,只是在承接市局下发的指标的同时,结合具体工作实际和工作方式对接收到的指标考评标准加以修改,以依法行政征管效能风险防控大企业税收风险防控这一指标为例。市局对基层局下达的指标考核内容为:积极选派业务骨干支持、配合总局省局

5、分事项管理工作,避免重复要求企业报送数据以及重复进户。按照总局2014 年大企业内控测试调查工作方案及省局具体工作部署,督导完成定点联系企业的内控测试调查工作。同时,做好调查结果反馈工作,按阶段汇总并形成工作报告,及时上报上级部门。督促各基层局引导和帮助企业建立健全税务风险内部控制机制,提高企业的税法遵从度。了解掌握企业及其所处行业的生产经营特点、税收风险状况及涉税问题的性质与成因,建立形成相应的税收风险特征库。积极选派业务骨干支持、配合总局省局分事项管理工作,避免重复要求企业报送数据以及重复进户。在开展税收风险状况管理的税务实践过程中,严格审查,归类,梳理行业生产经营、财务管理和日常涉税等方

6、面的内容,对企业风险管理的效果和效率进行综合评价。按照总局省局的指导精神和规划思路,探索实践以风险为导向的税务审计为核心的大企业税收风险应对措施,提高税务机关处理大企业税收风险的能力。这一指标由我局政策法规科承接,但是从层次分析法来看“大企业税收风险防控”这一指标由内控测试、覆盖率、风险点采用和税务审计这四个因素构成。每一层的权重设置最后都会直接或间接影响到总体结果。综合分析后,我局将这一指标由政策法规科接收后下发到专业事项科承接,并对各个因素对结果的影响程度予以量化,使之能清晰、明确。将指标考评标准具体细化描述为:内控测试 1.工作完成数量(1.0 分)按照2014 年大企业内控测试调查工作

7、方案及具体工作部署,完成市局定点联系企业的内控调查工作。完成户数任务的,得满分;未完成户数任务的,按照实际完成的户数比例计算得分。2.工作完成进度(0.5 分)在市局规定完成时限反馈内控调查工作结果,并将反馈工作结果每迟一天扣 0.05 分,扣完该项分为止。3.工作完成质量(1.5 分)按照市局要求完成内控调查工作,并向市局反馈结果,工作完成质量达到要求的得满分,未达到要求的,不得分。覆盖率:1.工作完成数量(0.5 分)按照市局工作要求完成风险识别工作任务,得满分。未完成的,按照实际风险识别完成比例省局要求完成的风险识别比例此项分值,计算得分。2.工作完成进度(0.5 分)在市局规定完成时限

8、反馈工作结果,反馈工作结果每迟一天扣 0.05 分,扣完该项分为止。3.工作完成质量(1 分)按照市局要求完成风险识别工作,并向市局反馈工作结果,工作完成质量达到专项工作要求的得满分,未达到要求的,不得分。风险点采用:1.工作完成数量(1 分)按照市局要求提交的风险点被采纳的数量达到标准值的,得满分;没有达到标准值的,按实际被采纳数量计算扣分。计算公式:应扣分值=(标准值-实际被采纳数量)标准值该项分值。2.工作完成进度(0.5 分)在市局规定完成时限内反馈工作结果,各阶段反馈工作结果每迟一天扣 0.05 分,扣完该项分为止。3.工作完成质量(0.5 分)按照市局要求完成行业风险点梳理工作,并

9、向市局反馈工作结果,工作完成质量达到要求的得满分,未达到要求的,不得分。税务审计:1.工作完成数量(2分)按照市局工作要求开展对省局定点联系企业税务审计工作,完成税务审计户数任务的,得满分;没有完成户数任务的,按照实际完成的户数比例计算得分。2.工作进度(0.5 分)在市局规定完成时限内反馈工作结果,各阶段反馈工作结果每迟一天扣 0.05 分,扣完该项分为止。3.工作报告质量(0.5 分)按照市局要求完成税务审计工作,并向市局反馈工作结果,工作完成质量达到要求的得满分,未达到要求的,不得分。将各个因素分为多个层次,每一层、每一项单独计分,将影响总体指标结果的风险大幅度减小,能更好的完成指标考评

10、要求。再如,改革发展收入任务组织收入计划执行跨境税源控管这一指标。市局下发的考评指标为:责任部门严格按照国家税务总局关于进一步加强非居民企业税收收入分析工作的通知及省、市局收入分析的相关规定,组织相关科室进行非居民企业税收收入分析并负责汇总上报;根据跨境税源信息收集与发布平台下发的疑点企业与疑点问题及时下派调查任务;按照省、市局的规定及时进行选户及确定检查名单并下派非居民企业所得税专项检查任务。经政策法规科和专业事项科人员研究讨论,认为完成该项指标应分为三个层次,一是收入分析工作。通过 CTAIS 系统查询辖区内当期入库的非居民企业税收收入数据,并按收入类别分类统计,根据数据统计结果,进行增减

11、变动原因及重点税源等因素分析,形成当期收入分析报告。二是跨境税源监控管理工作。关注市局通过跨境税源监控平台下发的疑点企业与疑点问题,进行实地调查;并形成调查报告,上报市局审核。三是非居民企业所得税专项检查工作。按照要求进行选户,确定检查的企业名单,检查过程中注重案头分析和实地调查,将检查数据形成专项检查报告与检查档案一起上报市局。该项指标最终为政策法规科承接,下发到专业事项科落实。(二)应用上的缺失和不足利用层次分析法对绩效指标考评进行设定,可为提高绩效管理水平提供借鉴。但是有一部分指标不适用于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和分解。这部分指标的效果要经过较长的时间才能显现,或绩效指标中包含的背景、创新等这

12、些潜在的、宏观的东西是很难被量化,指标考评标准设定的科学性很难被界定。如:改革发展创新任务工作创新创新项目评定这一指标市局下发的考评标准为在服务大局、推动改革、提升站位等方面推动创新或者在业务管理方面破解难题。年初,依据省局和市局年度工作部署,研究形成创新项目课题并搭建主要框架,报市局项目库入库后,组织得力人员对创新项目进行培养、丰富和完善,年底前向市局申报。这一指标表述模糊,对于完成存在一定难度。另一方面有一些指标指向明确,考评标准单一、明了,则不需使用层次分析法进行分析。直接按照考评标准完成。如:依法行政执法效能风险防控信息安全病毒爆发率,指标考评标准为:病毒爆发率=爆发的病毒总数/应安装

13、防病毒软件台数。每月通报当月病毒爆发率,年度病毒爆发率以本年度 12 个月的月病毒爆发率的平均值进行计量。依据年度病毒爆发率进行一次性考核,设定一个病毒爆发率合格线,低于合格线的不扣分,高于合格线的扣 2 分。考评标准明确,可行。不需要再进一步分解。四、结语如今,在绩效考评指标设定方面仍存在多种问题,一是考核人员对绩效考核缺乏系统和全面的认识,二是对工作和岗位缺乏深入的探索和理性的思考,三是对设定绩效考评指标科不科学、不合理。有关方面应多组织培训、学习,丰富绩效方面的专业知识,对绩效考评有一个比较系统和全面的认识,通过对实际的岗位和工作的观察法和调研访问法获取绩效考评的数据,利用层次分析法(AHP)对绩效考评指标权重进行简单设定,绩效考评设定的不同会影响人员及部门的积极程度和办事效率,公平合理的绩效考评体系同时也能很好的调动干部及部门的积极性,更好、更快的提高国税系统的凝聚力和运行活力。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