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古代文学专题(一)复习资料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89989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一)复习资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一)复习资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一)复习资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一)复习资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一)复习资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中国古代文学专题(一)复习资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中国古代文学专题(一)复习资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中国古代文学专题(一)复习资料中国古代文学专题(一)复习资料 分析题分析题1、试析屈原九章中的橘颂一篇2、试析屈原涉江一篇。3、试析屈原九歌中的少司命一篇。*九歌是屈原吸取楚地的民间神话故事,并利用民间祭歌形式写成的一组意象清新、语言优美并富有爱国主义精神的抒情篇章, 少司命是其中的一篇。*少司命主生,是使生命由幼至长不受侵害的保护神,也可说他是主灾祥(去灾祥)的神。*少司命是在极其芳香素雅的氛围中出场的。秋兰、麋芜罗列满堂;绿叶、素枝、白花,芳香扑鼻,殿堂布置高雅美丽。在企盼中,少司命飘然而至,但却忧心仲仲,一副“愁苦”样。*迎神的人们劝他,世人都有美好儿女,何劳你如此担心愁苦,希望他快乐,

2、表达人神间的互爱之情。*少司命步入殿堂,在众多迎神女子中,对其中一人表现了特别的钟情。*少司命匆匆告别“入不言兮出不辞” ,来时没有言谈,走时未打招呼。于是恋他的女子发出了感慨:“悲莫悲兮生离别,乐莫乐兮新相知” 。*紧接着就写离后的无限向往;少司命美丽的身影一去无踪。少司命复归于帝郊而宿,可见并未与迎他爱他的女子同居。但少司命滞留云际,像在等什么人,使女子猜疑,失望和希望并存。这是在当时情境中的一个痴心女子的心理写照。*下文写少女希望与少司命同出戏嬉,一起洗发、晒发、但少司命始终未再来到身边。她只得用歌声来抒忧。*结尾,对少司命进行了热烈礼赞。赞他的身份和威仪,赞他作为人类守护神的使命和尽责

3、,并在礼赞中透露出无限信赖。*写作特点:(1)拟人化的自然神形象;(2)给少司命以人的特征和人的性格;善于把景物、环境气氛和人物的思想感情融合起来,构成情景交融的意境;(3)语言以情味悠深见长,如“悲莫悲兮生别离,乐莫乐合新相知。 ”4、 九歌中的湘夫人和山鬼所写的都是女神爱情故事,试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湘夫人应是由湘君 、 湘夫人构成,从内容说,二篇均写湘夫人一人的活动,从结构上看,二篇只示过在情节上有所递进。湘夫人和山鬼写的均是二个女神的活动,描写的都是爱情悲剧故事。*湘君 、 湘夫人作为同一故事之两章,前(从篇章、结构、层次、人物形象、艺术手法等方面分析)5、孟浩然的临洞庭和杜甫的登岳阳

4、楼 ,都是描写洞庭湖的名作,试对两者进行比较分析。*两首诗均属五律,结构也同样十分工整,起承转合分明;*孟诗第二联“气蒸云梦泽,波撼岳阳城” ,气魄宏大,是描写洞庭湖壮阔和气势的名句;杜的第二联“吴楚东南拆,乾坤日夜浮” ,也是描写洞庭湖壮阔和气势的,但杜诗气魄更为宏大;*两位诗人所抒发之情感,有很大不同:孟浩然想到的是自己空有才能,没有人来提拔,只能“坐观垂钓者,徒有羡鱼情” ;而杜甫则由自身的不幸,一下便想到国家的不幸,人民的不幸,禁不止“凭轩涕泗流” 。*两人写景气势虽大致相若,但思想境界,人格胸襟却大不相同。6、王维的终南山和杜甫的望岳 ,都是描写山岳的佳作,试分析二者异同。相同:*两

5、诗均是盛唐大诗人写的描写山岳的佳作。*两诗视角的转换均层次分明。*两诗首联均写远眺(望) ,在终南山中,作者先以大笔,勾画出终南山的总轮廓:“连山到海隅” ,说其绵延不绝;望岳则远望泰山“齐鲁青未了” ,那青翠的山色连绵起伏,没有尽头。颔联写近景(近望):终南山 “白云回望合,青霭入看无” ,白云弥漫,时分时聚,飘忽不定,青霭在烟岚中时隐时现,若有若无;望岳颔联一句写山之壮美,一句写山高峻;*两首诗均写了动景:王诗尾联“隔山问樵夫” ;杜诗颈联写了“飞鸟” 。不同:*尾联不同:王诗把山景收结到一个具体画面上;杜诗则表达作者心情之急切,飞步攀登的决心和豪迈的气概。*颈联不同:王诗颈联为俯视整个山

6、景,以中峰分野,变化阴晴,千山万壑,千姿百态;杜诗则为细望,诗人目光集中到“白云, ” “飞鸟”上。*风格不同:王诗追求一种空灵意境,画中有诗,诗中有画,把绘画技术运用到山水诗中;杜诗则更透出一股少年英气,表现诗人豪迈气概。7、试分析李白山水诗名作:蜀道难*李白以奔放的激情和积极浪漫主义精神,描写那些高大、壮美、流动的自然山水景观,给人以阳刚之美的享受。 蜀道难体现了这一特色。*开头三个叹词,加上“危乎” “高哉”迭用,强烈的咏叹,为全篇定下雄放主旋律。*接写蜀道诞生,神话传说为蜀道蒙上一层离奇神秘色彩,引起人们探险猎奇的极大兴趣。*接写蜀道上面峰峦之高峻,下面溪涧之深险,并以悲鸟、古木、子规

7、、视月等意象渲染蜀道之可怖。*经上述铺垫之后,进入对蜀道描写的高潮。高耸的山峰离青天不足一尺,巨大的枯松倒挂绝壁之上,瀑布飞湍跌入深谷,发出万壑雷鸣。画面有动有静。*最后诗人表现了对社会和时局的某些担忧和关切。*该诗写尽了蜀道的神秘、雄伟、奇险、恐怖,但给人的感受却不是知难而退,而是更激起探险的激情。*艺术成就:想像丰富,运用神话传说;虚实结合,动静结合;夸张手法;突破七言格式,将三、五、七、九甚至十一字句错落安排,显得奔放不羁。8、试析柳宗元渔翁 ,见复习指导 P439、试析孟浩然过故人庄*这首诗是孟浩然田园诗名篇。诗人深情地歌颂了优美恬静的农村田园风光和淳朴真挚的故友情谊,极自然地流露了对

8、生活的热爱。*首联起,写自己应邀到田家作客;颔联承,承上写来到故人村庄,但见绿树怀抱,青山伫立村廓之外。“绿” 、 “青”色彩鲜明,显示蓬勃生机;颈联转,写拜访宴饮的内容:把酒开轩话麻桑;尾联合,预约重阳再来。*尾联含意丰富。一是对这次相会满意,下次还要来;二是与故人友谊深厚,以至于刚分手时就盼再重逢;三是这次应邀而来,下次不请自来;四是预约下次聚会内容就菊花。 “就” ,表示对故人的依恋。*这首诗最能体现孟的“语谈而味终不薄”的特色和魅力,对后世田园诗影响很大。10、试析王维渭川田家*该词象一幅田园风景图:夕阳下牛羊归来;接下来是村口一个特写:“野老念牧童,倚仗候荆扉” ,这是充满田园亲情的

9、永恒的雕塑,魅力无穷;再接下来是原野远景:雉在麦田欢叫,蚕儿快作茧,桑树叶子稀疏;又是一个近处特写:田夫芳作归来,相互亲切交谈,最后是诗人的感慨。*王维的这首诗以画家的眼光和绘画的笔调,来描绘田园的淡雅优美,着色不浓,意境情远。11、析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川*这是一首送别诗,表达了王勃与杜少府之间深厚真挚的情意。*杜少府去蜀川作官,是外任,意味着仕途不得志。如何安慰自己的朋友?*首联点明分别的地方和杜少府将要到的地方,表现了朋友间依依之情,使人感到浓浓的离情。 “风烟”两字,还隐含着对前途忧虑;颔联承上而来,对友人有所宽慰,一句“同是宦游人” ,就把自己摆了进去,言外之意是你也不必为远任蜀川而过

10、分难过。该联有己有彼,推心置腹,贴近得体。颈联“海内存知已,天涯若比邻” ,是全诗高潮,意蕴深广,把对友人的深情厚意表达得非常充分,心理的距离化解了地理的距离,表现了诗人高远的志趣,脱俗的情怀和积极进取的精神。尾联以委婉的劝说收结,希望不要在分别的路口,像小女儿一样哭泣。*该诗结构完整,起承转合,密合无间。语言流畅,格调高昂,健康向上,一扫离别诗的哀愁之调,别开生面。12、王维的送元二使安西和高适别董大 ,都是送别诗的名作,试对二者进行比较分析。*王维前二句写景,热烈美好,春意盎然;后两句抒情,情意绵绵,依恋感伤。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把深情厚谊倾注在杯杯美酒中, “无故人”

11、 ,把朋友间的惜别以及关注提到了顶点。*王诗影响很大,后来被谱成名曲阳关三叠 ,广为传唱。*高适别董大与王诗相比,同是七绝,同样是前二句写景,后二句抒情,但给人感觉迥然不同。*开头二句,王诗热烈美好,春意盎然,而高诗则“千里黄云昔日曛” , “北风” “大雪” “孤雁” ,昏暗、寒冷、凄清、迷茫;后二句王诗情意绵绵,依恋感伤;而高诗则变哀怨为开朗,改惆怅为振作,化消极为进取。 “莫愁前路无知已,天下谁人不识君” 。这里既是对朋友的热情赞美,又是一种深情劝慰,同时也是诗人的自慰。显示了友谊的深厚和襟怀的旷达。13、析李白的赠汪伦*李白生性豪爽,喜好交友,十分重视友情。他写的赠汪伦 ,让人齿颊留香

12、。前二句叙事,简洁明了。*后二句抒情,用常得奇。一是“不及”一词用得好,表明情深无限,人们想像有多深就多深;二是“桃花潭”意象是取得好。桃花火红热烈,潭水清澈澄净,用来比喻友情,给人以美好、温暖、纯情之感。用来比喻的物象跟被比喻的情感之间,可谓珠联璧合,相得益彰。14、试析岑参白雪歌送武判官归京和李白的黄鹤楼送孟浩然之广陵写作手法的异同。相同:二诗均为出色的送别诗,采用景中含情,借景抒情的艺术手法,结尾均余音袅袅,不绝如缕。*不同点:1、李诗几乎处处写景,但在写景中蕴涵深情;岑诗除写景外,还有“饯别”的描述, “中军置酒饮归客,胡琴琵琶与羌笛” 。2、李白写景明白如话;岑诗写景用了奇特的比喻“

13、忽如一视春风来,千树万树梨花开” ,并对奇寒作了具体的形容;3、李诗既有别情,更有憧憬;但岑诗更显示了乐观豪迈的精神风貌和开朗热情的性格。15、析辛弃疾的词木兰花慢席上送张仲固帅兴元*该词虽是送别之作,旨则在抒发伤时忧国之慨。*上片“汉中”五句写刘邦据汉中以兴汉业,完成统一大业,暗指宋室苟安江南,无心复国。*“追已事,今不见”点明今不如昔,朝廷不重人才,以致爱国志士面对破碎山河、泪湿征衣。作者怀才不遇的苦闷呼之欲出。*“胡尘未断” , “塞马空肥” ,把自己的痛苦和敌人不断侵扰,宋王朝不战而和联系起来,在形象的对比中透出词人的愤慨。*下片抒发友情,以张良佐汉为喻,希望张仲固在汉中有所建树。先是

14、祝贺、赞美、勖勉,继之惜别、眷恋、思念,既胸怀开阔,又一往情深。“思君”两句从友方着笔, “安得”两句从已方立意,或寓情于景、或想象夸张,两相映照,完美地表现出爱国者之间的深厚情谊。16、试析苏轼的念奴娇赤壁怀古*这是全宋词中一首千古传诵的咏史佳作。*上片以写景为主,主要描写赤壁景色,同时兼怀古人。首三句,仿佛是远景扫描,奔腾不息的长江水,送走了一代代风流人物;次三句,铺陈其事,是近景的定格,词人的目光投向赤壁古战场;“乱石”等三句是赤壁景色的特写:乱石兀立,仿佛要刺破天宇,惊涛拍打江岸,卷起层层雪浪,最后二句, “江山如画” ,承上,是上片景物描写的总结;“一时多少豪杰” ,启下,引起下片对

15、周渝的追怀。*下片分两个层次,第一层次“遥想”两字引起的六句,是怀古,将目光投向周渝;“故国神游”以下为第二层次,怀古伤今,抒发自我感伤。*在第一层次,词人抓住周渝年轻有为这一主要特征,塑造了他雄姿英发的英雄形象;第二层次从周渝年轻时便建立了赫赫功绩,而自己已两鬓染霜,却一事无成,一腔报国之志无处施展,让词人无限感伤。*结尾两句归结为词人深沉而颇多消极的慨叹。*该词写得雄浑豪放,大开大阖,气象恢弘,堪称咏史怀古诗词之绝唱,开后世豪放词之先河。17、试析周邦彦的西河金陵怀古*这首词以六朝古都金陵为怀写对象,通过今日凄情景物的描摹,抒发了历史变迁,朝代兴亡的感慨,具有历史的深遂感和沧桑感。*上片写

16、自然之景。开头两句,点明所要吟咏的对象乃南朝故都金陵,继而作者转写金陵现在的景象。 “山围”等八句,选取了山水树三个景物进行特写,集中表现了自然的恒常,由此暗衬历史人事的变迁。*下片写人文之景,以苍凉的古迹,托写历史的变迁;在此基础上,借景抒情,抒发兴亡之慨。 “空余”等三句,写六朝繁华已去,只剩下旧迹苍凉,半壁古营垒淹没在浓雾里。 “夜深”两句,写冷月无比,亘古不变。 “酒旗”数句,以今昔不同景观作对比,显示出人事的变迁。*这首词多化用前人诗意,一首词中化用了前人三首诗,但却不觉生硬,不露痕迹,达到了浑化无迹的高妙境界。可见词人高超的艺术功力。18、试析杜甫的房兵曹胡马*这首词属杜甫早期创作,具有俊朗洒落的风神。*诗人以极为精练的语言,对骁勇善战,义干青云的胡马进行了栩栩如生的刻画,使读者不仅欣赏到胡马俊健身形,更为它所呈现出的精神感奋不已。*首先变代胡马产地,它来自大宛,汉人誉为“天马” ,给读者一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