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2年山东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189894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10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2年山东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2012年山东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2012年山东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2012年山东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2012年山东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2年山东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2年山东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12 年山东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年山东卷文科综合历史部分试题选择题选择题9 (2012 年山东卷)年山东卷)有学者评论战国时期某学派说:“他们都是些注重实践的政治 家他们认为贵族的存在已不合时宜他们把商人和学者看作是可有可无或多余的人。 ”这一学派是 D A儒家 B道家 C墨家 D法家 解析:本题直接引用战国时期某学派的观点,考查学生对解读材料并据此调用所学知 识的能力。考点为百家争鸣。解题关键是把握这一学派观点中的几个特点:注重实践、反 对贵族、轻视商人和学者,符合这几个特点的学派是法家。 10 (2012 年山东卷)年山东卷)唐初以三省长官为宰相。高宗时,打破宰相任用资历限制,允 许

2、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以“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名义行宰相权,参预朝政。其目的是 B A重用人才,推行科举取士 B分割相权,加强君主专制 C分工协作,提高行政效率 D缓和矛盾,抑制朋党之争 解析:本题以直接叙述的方式创设情境,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专制制度的认识。题干 中“三省长官”均为宰相、 “打破宰相作用资历限制”和三省中“四品以下官员”行宰相权, 等内容,反映皇帝分割相权,以解决皇权与相权的矛盾,目的是加强专制。材料没有涉及 科举取士、分工协作、抑制朋党等方面的内容,排除 A、C、D 三项。 11 (2012 年山东卷)年山东卷) 登州府志记载, “纺织花布,以自衣被。穷乡山陬(zu,山 脚) ,无

3、问男妇为之,其织作须织工。勤有余布,亦兼鬻(y,卖)于乡市,复有布贾贩之 城市” 。这反映出当时登州 B 自然经济解体 家庭手工业发展 商品经济发展 出现经济区域分工 A B C D 解析:本题以古代登州经济为切入,考查学生对中国古代小农经济的认识。解题的关 键是要读懂材料中古文的含义,从纺织品自用、男妇皆从事纺织可以看出此时登州仍属于 小农经济,手工业以家庭生产的方式出现,但生产出剩余的产品则可以拿到乡市出卖,而 由布贾再贩到城市去,由此可见、是正确的反映了当时登州情况,明显错误,材料 中没有体现出区域分工的情况。 12 (2012 年山东卷)年山东卷)表 1 所列内容为中国某朝代具有的一些

4、特征。据此推断该朝代 是 CA汉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 解析:本题通过列举某朝代的明显特征判断所属朝代,考查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历 史判断的能力。从表 1 列举的四个特征分析,符合宋代重文、冗官、经济机构增加(如转 运使、三司等) 、印刷术发展、分割军权的特点。 13 (2012 年山东卷)年山东卷)与辛亥革命相比,国民革命运动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主要表现 在 D A建立了真正的民主共和国B最广泛地发动了人民群众 C建立了以国共合作为基础的革命统一战线 D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解析:本题通过辛亥革命与国民革命运动的对比考查学生对中国近代化的认识。解题 关键在于一方面学生要掌握好辛亥革命和

5、国民革命运动两个概念,另一方面要理解中国近 代化的基本内涵。A 项明显不符合史实,B、C 两项虽然体现了国民革命运动的进步性, 但两者都是国民革命运动的特点,不是对中国近代化的影响。D 项属于国民革命运动的影 响,且由于基本上推翻了北洋军阀的统治,推动了中国革命向前发展,有利于的中国近代 化。 14 (2012 年山东卷)年山东卷)20 世纪 50 年代初,中国提出“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的主要目的 是 A A打破西方国家的外交封锁 B促进世界多极化的发展 C加强社会主义国家之间的合作 D推动不结盟运动的兴起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对历史概念的准确把握,考点是新中国的外交。解题关键在 于要注意时间

6、和“主要目的”这一限定词并结合相关的历史背景。20 世纪 50 年代初,中 国处于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的封锁、孤立之中,为了打破这一局面,中国加强了与周边国 家和新兴的民族国家的交往并为此提出了“和平共处五项原则” ,所以 A 项正确。 B、C、D 三项与“和平共处五项原则”提出的这一背景不相关。 15 (2012 年山东卷)年山东卷) “兴起于 18 世纪初的美国文化,实乃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运动 撞击融合后的产物。两项运动有个共通之处-而这正是美式思维模式的根本。 ”这里的“美 式思维模式的根本”是指 A A反抗权威,强调个人自由 B崇尚理性,重视法制 C崇尚理性,强调个人自由 D反抗权威,重

7、视法制 解析:本题主要考查学生透过 18 世纪初美国的文化现象分析启蒙思想和宗教改革运动 本质的能力,考点是启蒙运动和宗教改革。解题的关键在于认识清楚“美式思维模式的根 本”的特点是“两项运动”的“共通之处” ,而宗教改革显然不具有“崇尚理性(建立在科 学基础上) ” 、 “法制”的特点。 16 (2012 年山东卷)年山东卷)英国历史学家霍布斯邦认为, “虽然这场双元革命-更精确地说 是法国政治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主要载体和象征是法、英两国,但是我们不应把这场 革命看成是属于这两个国家的历史事件,而应看做是一座覆盖了更广泛地区的火山的孪生 喷发口” 。他强调的是 C A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

8、革命的密切关系 B欧洲在世界历史发发展中的作用和地 位 C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的世界意义 D政治进步与经济发展之间的关系 解析:本题以全球史观和近代化史观为视角,考查学生对“双元革命”的深刻理解。 考点为法国大革命和英国工业革命。在霍布斯邦看来,发生在法国和英国的“双元革命” 不只属于两个国家,而是在“更广泛地区”影响深远,所发他意在强调“双元革命”的世 界意义。由此可见 C 项正确。必做题必做题28 (2012 年山东卷)年山东卷)在历史发展中,个人际遇与国家命运息息相关。严复 (18541921)一生的经历和思想带有鲜明的时代印记。阅读下列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表 2 为严复早期经

9、历简表表 2时间主要活动1867 年入福州船政学堂学习驾驶1871 年在“建成” “扬威”舰实习1877 年被选派前往英国学习轮船驾驶1879 年任福州船政学堂教习1880 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教习1890 年任北洋水师学堂总办材料二 第由是而观之,则及今而图自强,非标本并治焉,固不可也。不为其标,则 无以救目前之溃败;不为其本,则虽治其标,而不久亦将自废。标者何?收大权,练军 实至于其本,则亦于民智、民力、民德三者加之意而已。果使民智日开、民力日奋、 民德日和,则上虽不治其标,而标将自立。 -严复原强 (1895 年) (1)据材料一,说明严复早期经历的时代背景。 (6 分) (2)据材料二,指

10、出严复在对“自强”问题的认识上,严复与洋务派相比有何进步之 处。 (6 分) (3)分析严复的“自强”主张在当时没有实现的客观原因。 (8 分) 答案: (1)鸦片战争后,民族危机严重;西学东渐,有识之士开始向西方学习;洋务运动前 兴起,创建海军,兴办新式教育。 (2)洋务派主要强调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严复认为学习西方的先进技术只是治标, 提高国民素质才是治本;与洋务派相比,严复的进步之处在于主张标本兼治,重在治本。 (3)西方列强侵略,民族危机空前严重;清朝政府的腐朽统治;民族资本主义经济薄 弱;保守势力强大,封建思想根深蒂固。 解析: 本题以严复的从个人生活经历与国家发展相互关联的角度切入

11、,考查学生对近代中国 人面对民族危亡,寻求救亡图存道路不断探索这一历史进程的理解和把握。第(1)问需要 根据各时间段严复的主要活动分析相关的时代背景,第(2)问要读懂材料并从材料中提取 有效信息,进行比较分析,第(3)问要分清主、客观原因的不同含义,通过对客观环境的 分析找到严复主张没有实现的原因。 29 (2012 年山东卷)年山东卷)20 世纪二三十年代,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了两种新的经济运行 模式。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材料一 斯大林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运动,体现着直接过渡到社会主义的 原则从理论到初衷都明显地改变了列宁的新经济政策。 -据叶书宗善于苏联的国家工业化和农业全盘集体化

12、问题 材料二 罗斯福新政期间,一些人激烈地抨击罗斯福,说他“叛变了他的阶级” ,其举 措是“淡红色的社会主义” 。 -据黄安年美国社会经济史论等 材料三 计划多一点还是市场多一点,不是社会主义与资本主义的本质区别。计 划和市场都是经济手段。 -邓小平文选第三卷 (1)据材料一并结合所学知识,指出斯大林的经济政策与新经济政策相比有哪些“改 变” 。 (6 分) (2)据材料二,举例说明反对者抨击罗斯福的依据。 (6 分) (3)据材料三,谈谈你对斯大林和罗斯福开创的两种经济运行模式的认识。 (4 分) 答案:(1)改变了新经济政策间接向社会主义过渡的路线,实行直接过渡;改变了多种所有 制并存的所

13、有制形式,实行单一的公有制;改变了计划和市场调节并存的模式,实行高度 集中的计划经济体制。 (2)新政采取了国家干预经济的方式,如实行国家工业复兴法 ,限制资本家自主 生产等(举一例说明即可) ; 新政中一些维护普通民从权益的措施损害了资本家的利益, 如规定最高工时、最低工资和大规模的社会救济等(举一例说明即可) 。 (3)市场经济不是资本主义所固有的,社会主义也应有市场调节。斯大林实行单一的 的计划经济,取消市场调节,虽在短期内取得了经济建设的巨大成就,但从长期来看,束 缚了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对社会主义建设产生了不利影响。 计划经济不是社会主义所特有的,资本主义也可以有计划。罗斯福在没有触动

14、资本主 义制度的前提下,采取国家干预的政策,增加经济中的计划成分,缓和了经济危机。 解析: 本题以现代史上三次有重大影响的改革为背景,考查中国经济体制改革(特别是社会 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改革这一热点问题) 。考点为斯大林模式、罗斯福新政和中国的市场经济 改革。第(1)问要求学生调用所学知识对斯大林模式和新经济政策进行比较,找出两者不 同之处。第(2)问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对材料二中的观点进行举例说明,其中对罗斯福 新政中不同与传统资本主义政策进行理解是关键。第(3)问主要是结合邓小平的观点对两 种运行模式进行解读。在答题中学生需要运用对所有制、管理体制、经济体制、生产力与 生产关系相关概念的认识

15、和全球史观等史学原理,能力要求较高。选做题 35 (10 分) 【历史-历史上重大改革回眸】 (2012 年山东卷)年山东卷)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都是社会转型时期进行的重大改革,两 次改革不囿于传统,除旧布新,对中国历史发展产生了深远影响。结合所学知识,回答问 题。 (1)面对社会转型,两次改革要解决的主要矛盾各是什么?举例说明。 (4 分) (2)依据改革的措施,概括说明两次改革“除旧布新”的形式有何不同,并指出其对 历史发展所起的相同作用。 (6 分) 答案: (1)商鞅变法:奴隶主贵族和新兴地主阶级之间的矛盾,如废井田开阡陌,废分封行郡 县等。(举一例说明即可) 北魏孝文帝改革:落后的鲜卑族文化和先进的中原文化之间的矛盾,如实行均田制、 推行汉化政策等。(举一例说明即可)(2)商鞅变法:创设新制度;北魏孝文帝改革:学习借鉴中原文化。促进了经济发展, 社会进步;促进了民族融合,国家统一。解析:本题通过商鞅变法和孝文帝改革的比较考查学生对改革与社会转型之间关系的 理解。考点是商鞅变法和北魏孝文帝改革。第(1)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