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公开课教案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89820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58.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公开课教案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公开课教案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公开课教案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公开课教案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公开课教案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公开课教案》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公开课教案(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第 15 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公开课教案课 题: 第 15 课 大萧条与罗斯福新政 学 段:高中年 级: 高一 学 科:历史 授课时间: 2009-03-27 上午第(3)节 课 时:1 授课地点: 胶州一中 高一 11 班 授课教师: 陈丽 研究课题: 通过讲解 1929-1933 年经济危机和罗斯福新政来探讨如何应对目前全球经济危机的启示和经验。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 【知识与技能】了解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经济危机的原因、特点和影响;掌握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并分析新政的特点,探讨其在资本主义自我调节机制形成中的作用。2 【过程与方法】 通过讲述、启发、讨论和合作探究性

2、学习,激发学习兴趣。3 【情感态度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虽然历次危机爆发的形式不同,但其根源都是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新政无法从根本上消除危机。教学内容分析:教学内容分析: 本节内容多,但线索清晰,主要由三部分组成(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和凯恩斯主义) 。该课在本单元当中的地位承上启下,上为东方国家苏联的社会主义计划经济取得了瞩目的成绩,下为西方资本主义国家面临着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探讨了一种的新的经济模式(国家垄断资本主义)并深深影响着其他国家。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爆发的原因,罗斯福新政的主要内容。教学难点:教学难点:19291933 年经济危机的影响和对国家垄断资本

3、主义的认识。教学手段: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 教案 学案教学过程: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导入新课: 展示 2008 年全球经济危机图片引入新课 【教师活动】【设计意图】 联系现实,激发兴趣一 、19291933 年资本主义世界性经济危机1、原因: 【教师活动】指导学生看图片和材料,教师引导学生分析经济危机 发生的直接原因、主要原因和根本原因。 根本原因:资本主义基本矛盾具体原因:供给和需求的矛盾直接原因:股市崩溃2、表现:3、特点:【教师活动】引导学生回忆初中历史知识,共同完成表格。 【学生看表回答】【教师设问】经济危机为什么会迅速席卷整个资本主义世界【学生思考、讨论】【教师设问】面对危机各主要资

4、本主义国家采取何种办法摆脱危机,影响怎样?【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教材 69 页最后两段归纳。 【学生看书总结】【设计意图】 通过以上问题,让学生自主学习探究,培养思考问题的能力4、影响:(1)国内影响(经济、政治) (2)国际影响: 二、 罗斯福新政:1、改革背景: 2、新政的直接目的和根本目的是什么?【教师活动】指导学生阅读罗斯福的就职演说【学生阅读、思考】3、内容:【教师活动】 【设计意图】 让学生带着问题去阅读思考,做到有的放矢。指导学生阅读教材,引导学生把握新政的内容和要解决的矛盾。(1)新政首先开始于哪个部门,为什么?有何作用?(2)中心措施是什么?着力消除哪种状态?(3)调整农业

5、政策的做法及目的是什么?(4)推行“以工代赈”所产生的影响如何?你如何看待这一举动?探究一:针对经济危机,罗斯福与胡佛所采取的措施中最大的区别是什么?探究二:罗斯福采取的措施主要解决的是什么矛盾?核心内容是什么?【学生讨论并回答以上问题】【设计意图】 设计探究一、二的目的是加深对新政内容的理解和升华4、实质: 【教师活动】 展示材料引导学生回答 【学生思考、讨论并回答】 5、评价:【教师活动】展示材料,指导学生合作探究评价新政 【学生合作探究】【设计意图】 通过该开放性的题目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三、 资本主义经济理论的转变1、自由放任理论: 【学生了解】2、凯恩斯主义:【教师活动】 引导学生阅读

6、两段材料,理解自由放任理论和凯恩斯主义的区别背景:自由放任的政策无法摆脱危机核心:国家对经济生活进行干预和调节运用:罗斯福新政、二战后西方各国影响:从根本上改变了传统的经济理论【能力提升】罗斯福新政对解决当今世界经济危机的启示和借鉴【学生合作探究】 【设计意图】 以史为鉴,以古论今。通过对罗斯福新政的理解来探讨时下正发生在我们身边的经济危机的解决出路。小结:小结:资本主义基本矛盾- 经济危机-罗斯福新政-凯恩斯主义 随堂练习随堂练习: :1.1929-1933 年发生了一场席卷资本主义世界的经济危机。当时人们最有可能的体验是 A“牛奶面包价格都涨到天上去了” B“找工作比买彩票中奖还要难”C“

7、整个西方世界象一潭死水般平静” D.“为共渡难关各国变得亲如兄弟”2.罗斯福新政的中心措施是: A.整顿财政金融系统 B.对工业加强计划指导C.调整农业政策 D.推行“以工代赈”3.同学们观看美国 20 世纪 30 年代历史的电影,发现 30 年代的美国商店里,消费者踊跃购买贴着蓝鹰标识的商品,而没有贴该标识的商品则受到冷落,美国消费者这样做是为了 A抵制国内极右势力 B为社会捐资,为解决危机做一份贡献C支持政府推行公平竞争法则 D购买降价处理的商品,缓解生活的困难4.罗斯福说:“低收入的工人是我们人数最多的消费集团,可是今天他们却无法维持像样的生活水准,不能购买食品、衣服和其他必需品以保持我

8、们的工厂和农场充分运转。” 为此,罗斯福新政采取了A整顿银行,统制货币 B调节农业生产C以工代赈,规定最低工资标准 D降低生活用品价格5.1933 年美国国会通过工业复兴法规定:“工人有权组织起来,可选派代表与雇主进行谈判,签订集团合同 ;雇主不得以工人参加何种工会为雇佣条件;雇主必须遵守最高工时和最低工资限额。 ”这一法令说明A垄断资产阶级试图加强对工人的剥削 B保障就业、刺激消费是新政的重要内容C经济危机迫使美国放弃自由企业制度 D社会主义运动在危机期间发展起来6.一位俄国学者指出:“美国思想体系的传统任何时候都不会转变为僵死的教条,而是在每一新的历史阶段为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 ”2

9、0 世纪 30 年代初,美国“回答时代的呼唤而获得新生”的举措是A加强国家对经济的干预 B实行自由放任政策C大力拓展世界市场 D积极发展知识经济7.罗斯福新政的实质是A.生产资料国有化 B.国家成为资本家 C.取消自由竞争 D.国家垄断资本主义8.罗斯福新政通过的工业复兴法,要求各工业企业制定并遵守公平经营章程,这实质上是A.限制工业企业进行自由竞争 B.由国家干预经济C.要求企业遵循政府的经济法令 D.从根本上解决经济危机9.1936 年,英国经济学家凯恩斯提出,国家应积极干预经济生活,增加有效需求,以防止新的危机发生。下列选项中与上述主张最为贴近的是A凡尔赛体系 B罗斯福新政 C法西斯体制

10、 D斯大林模式10.阅读材料:材料一 叹交易手段难逃贸易长流冰封,看工业企业尽成枯枝残叶,农场主的产品找不到市场,千万个家庭的多年积蓄毁于一旦。罗斯福 1933 年就职演说材料二 作为一个国家,我们拒绝了任何彻底的革命计划。为了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我们依靠的是旧民主秩序的新应用。罗斯福请回答:1.材料 1 反映了什么时期的什么情况?2.面对这种情况,美国采取了什么措施?结果如何?3.材料 2 中罗斯福说“永远地纠正我们经济制度中的严重缺点”这一目标能否实现?为什么?教学反思:教学反思:一 教学设计依据教材大纲、课标设计教学流程,注重知识体系与能力培养、基础分解与归纳总结、讲解与

11、练习、历史性与现实性的结合。重点 夯实基础,提高技能,使知识网络化、梯度化备课 注重体系化、要点化,深挖教材,纵横联系,归纳考点,联系热点方法 双边互动、讲练结合,自主探究、合作讨论二 教学效果成功之处:1、 以新的教学方法和思路去教学。将教材内容问题化,把学习知识的过程变成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过程,把教材内容变成问题的“链接” ,引导学生凭借自己的努力(尝试、探索、合作等)一个个地进行问题求解,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激起学生的问题意识,并生成更多、更深层的问题。 将教材内容结构化,引导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而不能“见树不见林” 。在教某部分知识时,注重“瞻前顾后”和“左顾右盼” ,如由“看见的手”联系到“看不见的手” 。2、通过知识的横向联系和纵向联系,使学生温故而知新,加深所学知识的理解。通过与生活的联系,激发了学生学习的兴趣,如当今的失业问题;通过与时事的联系,提高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渗透了爱国主义教育和个人素质教育。(如联系当今的全球经济危机;分析罗斯福的胆识、意志和自信品质)3、注重学法指导( 自主、合作、讨论) ,培养学生合作探究问题的能力。4、教学环节衔接自然,线索清晰,问题设计有层次性、开放性和时代性。如从罗斯福新政寻找解决当今经济危机的方法,如何认识罗斯福新政的性质等。有待改善:1、时间分配不够合理,剩余时间略多。 2、语速过快,对个别知识点处理过轻。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