化学樊勃生、古凤云作业一

上传人:ths****59 文档编号:45189819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43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化学樊勃生、古凤云作业一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化学樊勃生、古凤云作业一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化学樊勃生、古凤云作业一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化学樊勃生、古凤云作业一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化学樊勃生、古凤云作业一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化学樊勃生、古凤云作业一》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化学樊勃生、古凤云作业一(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表 3-1 主题单元教学设计(填写说明:文档内所有斜体字均为提示信息,在填写后请删除提示信息)主题单元标 题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及其利用作者姓名樊勃生 古凤云所属单位济南市教学研究室 东营市胜利第四中学联系地址济南市市中区永庆街 3 号 东营市胜利第四中学联系电话0531-86126107 0546-8736602电子邮箱F gfy_邮政编码250001 257091学科领域 (在内打 表示主属学科,打+ 表示相关学科) 思想品德音乐 化学信息技术劳动与技术语文美术 生物 科学数学外语历史社区服务体育 物理 地理社会实践其他(请列出):适用年级九年级所需时间课内共用 6 课时,每周 3 课时;

2、课外共用 3 课时主题单元学习概述本单元的教学核心内容,隶属于课程标准中第五个“一级主题”-“化学与社会发展”中主要内容 之一。本主题单元将化学学科知识与社会知识紧密联系,内容涉及能源、环境等社会问题,突出化 学在科技、社会、生活中的作用,体现化学的应用价值;对于学生认识化学的重要性,体会化学与 人类的关系,增强化学观念具有重要作用,另一方面使学生在面临与化学有关的社会问题的挑战时, 能做出更理智、更科学的决策。 本主题单元内容来源于人教版教材九年级上册课本第七单元。该主题单元共分为以下三个专题:专题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让学生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着能量变化,认识通过 化学反应实现能

3、量转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化学变化的能量观和化学研究的目的观。 专题二:燃烧与灭火;从燃烧现象和实验探究入手,通过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得出结论 的方法来探究得出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提高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专题三: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知道化石燃料的用途,认识化石能源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 认识其不可再生性,以及合理利用和开发能源、节约使用化石燃料的重要性,树立环保意识。 本主题单元的教学重点:化学反应伴随着能量变化及其重要性;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 法;化石燃料的用途及其燃烧对环境的影响;合理利用和开发能源的重要性。 主要的学习方式:探究学习、自主学习与合作学习等。 预

4、期教学成果:探究实验报告、思维导图、课堂综合检测、调查报告、制作消防专题宣传学习小报、举办预防家庭火灾宣传活动等。主题单元规划思维导图(说明:将主题单元规划的思维导图导出为 jpeg 文件后,粘贴在这里)主题单元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化学反应的实质,了解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了解探究化学反应放出能量的重要性。(2)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了解易燃物和易燃物的安全知识,了解易燃物和易燃物的 安全知识。 (3)知道化石燃料是人类重要的自然资源,了解化石燃料的不可再生性,理解合理开采和节约 化石燃料、提高燃料的燃烧效率的重要性。 (4)认识使用和开发清洁燃料及各种能源的重要性。通过了解

5、化石燃料燃烧对环境的影响,探 究保护环境的意义、策略和方法。过程与方法:(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知道一切事物的发展变化均有内在的规律,掌握规律,控 制条件可以使事物按照一定的方向进行。 (3)能通过调查或收集有关酸雨对生态环境和建筑物危害的资料及当地空气质量的相关报道信 息,能初步分析空气质量变化的原因,学会社会调查研究和科学分析的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对化学反应中能量变化的探究,提升对化学反应价值的认识,从而赞赏化学科学对人 类社会发展的贡献。 (2)通过了解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促

6、使学生能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用科学态度应用化学变化,造福人类,避开灾害。 (3)培养探索精神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激起热爱化学、探究科学的情感。 (4)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使学生增强安全意识,形成爱护环境保护环境的意识。对应课标1.知道物质发生化学变化时伴随有能量变化,认识通过化学反应获得能量的重要性。2.认识燃烧、缓慢氧化和爆炸发生的条件,了解防火灭火、防范爆炸的措施。3.认识燃料完全燃烧的重要性,了解使用氢气、天然气(或沼气) 、石油液化气、煤气、酒精、汽油和煤等燃料对环境的影响,懂得选择对环境污染较小的燃料。4.知道化石燃料(煤、石油、天然气)是人类社会重要的自然资源。5.知道石油是由

7、多种有机物组成的混合物,了解石油经过炼制可以得到石油液化气、汽油、煤油等产品。6.了解我国能源与资源短缺的国情,认识资源综合利用和新能源开发的重要意义。主题单元问 题设计1.化学反应生成新物质的同时,伴随着怎样的能量变化? 2.物质需要具备什么条件才会燃烧?如何阻止燃烧反应的发生? 3.化石燃料燃烧会对环境造成哪些影响?专题划分专题一:化学反应中的能量变化 (1 课时)专题二:燃烧与灭火 (2 课时)专题三:燃料的合理利用与开发 (2 课时)研究性学习:家庭火灾的成因、危害及防治措施的调查研究 (1 课时)专题二燃烧与灭火所需课时课内共用 2 课时,每周 3 课时;课外共用 1 课时专题二概述

8、 本专题从学生日常生活中非常熟悉的化学变化-燃烧入手, 用科学探究的方法让学生在亲 自体验探究的过程中认识燃烧的条件;根据燃烧的现象分析说明燃烧的本质;根据燃烧的条件和学 生了解的日常生活中常见的灭火方法归纳出灭火的原理;了解火是人类文明的摇篮,同时,火失控也 会给人类带来灾难,树立辩证认识问题的意识;逐步学会分析和解决与化学有关的一些简单的实际 问题。 本专题的主要学习内容是燃烧的条件、灭火的原理和方法以及易燃物和易爆物的安全知识简介。 学习的重点是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的探究,难点是燃烧条件探究方案的设计与实施,以及提出问题、 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知识迁移能力的培养。 主要学习活动是燃

9、烧条件、灭火原理和方法的探究。专题学习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认识燃烧的条件和灭火的原理; 2.了解易燃物和易燃物的安全知识。 过程与方法 1.通过活动与探究,学习对获得的事实进行分析得出结论的科学方法。 2.学会火灾现场的自救与逃生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燃烧可造福人类,又会给人类带来灾害的事实,学会用辨证的观点看问题; 2.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懂得一切事物均有规律,认识规律,掌握规律,可以使事物 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3.通过安全知识的学习,增强安全意识。专题问题 设计1.物质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2.燃烧现象的实质是什么? 3.灭火的原理是什么?常见的

10、灭火方法有哪些? 4.燃烧引起爆炸的条件是什么? 5.燃烧、缓慢氧化、自燃和爆炸有何区别与联系? 6.你认为应注意哪些与易燃易爆物有关的安全注意事项? 7.面对不同材料引起的火灾如何自救与逃生?所需教学材料和资源信息化资源多媒体网络平台常规资源相关化学实验仪器和药品、导学案等教学支撑环 境化学实验室其 他学习活动设计第一课时: 活动一:探究燃烧的条件(物质燃烧的条件是什么?) 1.魔术:“水火相容”实验 2.小组讨论:揭秘“水火相容”实验原理,就物质的燃烧条件做出猜想与假设。 3.实验设计:根据教师给定的实验用品设计探究方案。 4.完成实验。各小组成员明确分工,规范操作并及时填写探究报告。 5

11、.简介着火点。 6.汇报交流实验成果(实验现象及燃烧的条件) 7.归纳小结:燃烧的条件。 活动二:从已知的燃烧现象中归纳燃烧的本质。 1.学生列举生活中应用燃烧的实例。 2.复习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实验现象(投影木炭、铁丝等物质在氧气中燃烧的装置图) 3.提出问题:燃烧现象的实质是什么?根据你所观察和了解的燃烧现象,简述你对燃烧现象本质的 认识。 4.以小组方式交流,归纳燃烧现象的本质 活动三:灭火的原理与方法1.提出问题: (1)根据燃烧的条件,请你推测灭火的原理。 (2)你了解哪些灭火的方法?其灭火的原理分别是什么? 2.在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归纳小结:灭火的原理及方法。 3.熄灭蜡烛 (1)请

12、各小组在三分钟之内尽可能多的想出将蜡烛火焰熄灭的方法并将想到的方法和灭火原理记 录在实验报告上。 (2)点燃多支蜡烛,请同学们用不同的方法熄灭。 (同学代表上讲台演示,其余同学观察并回答灭火的原理) 4.展示常用灭火器,了解常用灭火器的灭火原理和使用方法。 课堂小结: 通过认识燃烧条件和灭火原理,我们可以使燃烧按照一定的方向进展,避开灾害,造福人类。 第二课时 创境导入:观看一段某煤矿瓦斯爆炸的新闻报道录像。 (或某生活小区天然气爆炸事故视频) 启发学生提出问题:瓦斯爆炸的原因是什么?如何预防煤矿瓦斯爆炸事故的发生? 活动一:实验探究爆炸条件(燃烧引起爆炸的条件是什么?) 1.简介常见可燃性气

13、体的爆炸极限并提出问题:面粉、煤粉等粉尘也能发生爆炸吗? 2.演示【实验 7-2】:面粉爆炸实验 3.引导学生分析归纳爆炸的条件:有限空间 急速燃烧 产生大量气态物 积聚大量的热量 活动二:易燃易爆物安全常识及火灾自救与逃生方法 1.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上 133 页-134 页的内容: (1)认识一些与燃烧和爆炸有关的图标 (2)课本“资料”栏目中有关“生产、运输、使用和储存易燃易爆物时的注意事项” 。 2.提出问题: (1)燃烧的剧烈程度跟哪些因素有关? (2)在生产、运输、贮存、使用 易燃易爆物时应注意哪些问题 ? (3)燃烧、爆炸、缓慢氧化、自燃之间有何关系? (4)面临不同材料引起的火灾

14、,如何自救与逃生? 3.交流分享与归纳小结。 附:拓展活动:(课上布置,课后完成) 结合“燃烧与灭火”的学习,要求学生实地了解校园或社区里灭火器材的配备情况,作出记录 和统计,发现存在的问题。学生把调查得到的有关灭火机的配备的数量、类型、使用期限和更新、 维护的情况进行详尽记录(数量不够、超出使用期限、放置地点不当等) ,写出实践活动调查报告, 相关资料放入电子学习档案袋。评价要点1.燃烧条件的探究活动过程(小组自评+小组间互评+教师点评) 评价方法:完成探究实验报告 评价指标: (1)探究活动报告记录完整,结论正确。 (2)对科学探究活动充满兴趣、态度积极。 (3)活动过程规范有序、效果明显。 (4)活动中能相互交流与配合,有效体现小组合作的精神。 2.灭火原理与灭火方法。 评价方法:现场评价 评价指标:成功熄灭蜡烛火焰且灭火原理描述准确。 3.综合实践活动 评价方法:电子档案袋评价 评价指标: (1)收集信息详实 (2)活动中小组成员之间能相互交流与配合。 (3)反馈意见中肯有实效,建议有可操作性。 4.学习水平 评价方法:纸笔测试 问卷调查。 评价指标:学习目标达成度。专题三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