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二下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89338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11 大小:9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二下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_第1页
第1页 / 共11页
高二下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_第2页
第2页 / 共11页
高二下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_第3页
第3页 / 共11页
高二下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_第4页
第4页 / 共11页
高二下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_第5页
第5页 / 共1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二下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二下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1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二下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高二下第一次月考政治试题 有答案有答案 春晖中学春晖中学 3 3 月份月考高二思想政治试卷月份月考高二思想政治试卷命题者:梁淑敏 一、选择题:本大题共 30 小题,每小题 1.5 分。共 45 分。在每小题给出的四 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鸟能筑巢,人则能盖房子,燕子春去冬来,人则能春播秋收。这些事实表明 : A人和动物都具有主观能动性 B动物的主观能动性没有人的大 C人具有独特的主观能动性 D动物有独特的主观能动性 2、制约主观能动性发挥的客观因素是 A人类利益的出发点 B人们身心的健康程度 C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 D人们业已形成的观念、能力 胡适先

2、生在回答做学问、研究问题时曾这样讲:“大胆设想,小心求证。”据 此回答 3-4 题。 3从哲学上看,“大胆设想”强调的是A要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B解放思想,打破一切常规C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主观因素的影响D主观能动性的发挥受客观规律和客观条件的制约 4胡适先生的治学经验告诉我们要A坚持从实际出发和实事求是的统一B坚持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尊重客观规律的统一C必须不断积累正确的主观因素D办事情必须尊重客观条件 5、感觉到的东西。我们不能立刻理解它,只有理解了的东西才能更深刻的感觉 它。这句话给我们的启示是 A感性认识是理性认识的来源 B感性认识有待于上升到理性认识 C理性认识必须回到实践中去 D认识事物必

3、须发挥主观能动性 6、上题中的感觉是 A感性认识 B理性认识 C分析综合 D间接经验 7有两只老鼠,一只叫“嗅嗅”,一只叫“匆匆”;有两个小矮人,一个叫“ 哼哼”,一个叫“唧唧”。他们都在迷宫中寻找奶酪,好不容易同时找到了大 量新鲜的奶酪。找到奶酪后,老鼠们说是它们玩命才找到的,小矮人也骄傲地 说,是他们的智慧起了关键作用。这说明A主观能动性是人特有的能力与活动B理性认识是人们正确改造世界的指针C感性认识是靠不住的,只有理性认识才可靠D老鼠们只有感性认识,小矮人们只有理性认识 8目前,火星上有水已成定论。但受条件的限制,对于“水在火星表面为什么 消失了? 又跑到哪里去了?”的问题还无结论。正如

4、恩格斯所言:“我们只能在我们时代 的条件下进行认识,而且这些条件达到什么程度,我们便认识到什么程度。” 这说明A客观条件不会妨碍人的主观能动性的发挥B.认识客观事物必须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C.人类的认识是有限的D人的认识能力受客观条件的制约 9“凡人之患,弊于一曲,而暗于大理。”(注:曲一局部表现;理一规律)这 句话表明 A认识了事物的规律就不会犯错误B要透过事物的现象认识事物的本质C一切现象都是事物本质的表现D要正确处理整体和局部的关系 10郑板桥曾提到他画竹的过程:当他晨起“看竹”时,产生了“眼中之竹” ;然后胸中涌起“画意”,此乃“胸中之竹”;最后,“磨墨展纸,落笔倏作 变相”,形成了“手

5、中之竹”。他反复强调“眼中之竹”不同于“胸中之竹” ,从哲学上看,这是因为前者是感性的,后者是理性的前者是直接反映,后者是创造性反映前者有局限性,后者无局限性前者是肤浅的,后者是深刻的A B C D 11孙子说:前方有许多树木摇动,是敌人掩蔽前来;草丛中有许多障碍物, 是敌人布下疑阵;群鸟惊飞,下必有伏兵;野兽惊奔,是大军突袭而至。这段话体现的 哲理是A现象是一分为二的B本质比现象更深刻、更可靠C要透过现象揭示事物的本质D假象和错觉都是事物本质的表现 122004 年 12 月召开的中央农村工作会议指出:“纵观一些工业化国家发展 的历 程,在工业化初始阶段,农业支持工业、为工业提供积累是带有普

6、遍性的趋向 ;但在工业化达到相当程度以后,工业反哺农业、城市支持农村,实现工业与 农业、城市与农村协调发展,也是带有普遍性的趋向。”中央对“两个趋向” 的发现科学地揭示了工农关系和城乡关系。这表明A认识的根本任务是通过现象揭示本质B只有通过现象才能认识事物的本质C只有理性认识才能把握事物的本质D规律的存在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13认识的根本任务是使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并能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 本质和规律。完成这一任务的关键是A占有十分丰富和合乎实际的感性材料B运用科学的思维方法对感性材料进行加工制作C深化认识、发展认识D把认识运用于实践14“少年不识愁滋味,爱上层楼。爱上层楼,为赋新词强说愁。而

7、今识尽愁 滋味,欲说还休。欲说还休,却道天凉好个秋。”辛弃疾的这首词从一个侧面 反映了A人们对客观事物的看法受其世界观的影响B亲身经验只是对客观事物现象的认识C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不断深化发展的过程D人们对事物的认识是一个从错误到正确的过程 152004 年 9 月 3 日北京市召开立法听证会。会上就北京市实施(中华人民 共和国道路交通安全法)办法(征求意见稿)中的两个议题展开了一场“激辩” 。其中“机动车撞人负全责”议题成为焦点之争。事实上,我国对交通弱势群 体的认识已落后外国 40 年了。现在提出通过加重强势地位一方的责任,从而照 顾弱者的观点,是用“形式上的不正义”达到“实质的正义”,

8、是制度本身的 正义。从认识论的原理角度看A事物是变化发展的B我们要解放思想,与时俱进C认识是不断深化、扩展和向前推移的D形式与本质是相互对立的 16流线型一直被称为阻力最小的结构,科学家经过观察和测试,发现企鹅在 水中游动时的阻力更小,于是人们把汽车、轮船、潜艇等设计成企鹅的形状。这说明A观察可以直接发现规律B立足已知事实是分析的基础c分析与综合的过程中若伴随合理的想象,对人类的活动是极为有益的D创新就是敢于怎么想就怎么干 17历史上司马光砸缸的故事说的是:司马光看到小孩掉入水缸,不是按常规 让人脱离水,而是打破水缸,让水脱离人。这启示我们A逆向思维是一切事情成功的基础B办事情要敢于打破常规,

9、进行逆向思维C合理的想象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D分析与综合是统一的科学的思维方法 18爱因斯坦说:“想象力比知识更重要,因为知识是有限的,而想象力概括 着世界上的一切,推动着进步,并且是知识进化的源泉。”这告诉我们 A人的任何想象都是对客观事物本质与规律的揭示B人的思维能力最主要的就是想象力C立足事实,充分发挥合理科学的想象对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极为重要 D想象力是人类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19关于认识下列说法中错误的是认识的目的在于透过现象抓住事物的本质,由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实践是获得认识的惟一途径理性认识对事物发展起促进作用科学理论一定是理性认识A B C D 中共中央关于完善社会主义

10、市场经济体制若干问题的决定由党的十六届三 中全会审议通过了。从十一届三中全会到十六届三中全会浓缩了一部中国经 济体制改革史。十六届三中全会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作出全面规 划和部署。这是以胡锦涛同志为总书记的党中央作出的事关全局的重大决策, 吹响了我国经济体制改革的新号角。据此回答 20 一 21 题。 20经济体制改革从实践的形式上看属于A生产实践B处理社会关系的实践C科学实验D对政治关系的调整与变革的实践 21十六届三中全会对新世纪新阶段我国经济体制改革作出全面规划和部署, 这体现了 A实践是客观的物质性活动B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活动C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D实践是历史性活动 2

11、2“实践是理论创新的动力,也是理论创新的源泉,偏离了社会实践的需要 ,理论创新就失去了意义。”上述论断体现的哲理是认识是在变革对象的实践中产生的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实践活动是在一定的社会关系中进行的A B C D 232004 年 12 月的中央经济工作会议指出,新一轮宏观调控使全党深化了对 科学发展观的认识,加深了对发挥市场经济体制作用和加强宏观调控关系等问 题的认识,增长了驾驭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领,增强了认识和利用经济活动 运行规律的能力。这表明实践是认识的来源,认识依赖于实践认识随着实践发展不断深化、扩展、向前推移规律是客观的,人们发挥主观能动性能认识利用规律实

12、践长才干,长本领A B C D 24加入世贸组织以来,中国市场经济体系更加健全和完善,越来越多的国家 认识到不承认中国完全市场经济地位是不公平的。这一事实充分体现了A实践是认识发展的根本动力且认识随着实践的发展而发展B实践是认识的最终目的C真理总是掌握在少数人手中D实践是检验认识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25达芬奇曾经说过:“热衷于实践而不要理论的人好像一个水手上了一只 没有舵和罗盘的船,拿不稳该往哪里航行。实践永远应当建立在正确的理论上 ,透视学就是正确理论的向导和门径,没有它,在绘画上就一事无成。”这段 话表明的哲学道理是A理论对实践具有促进作用B科学的理论是实践的基础C实践和理论始终是统一的 D

13、实践需要科学理论的指导 26南京市在坚持不懈地建设服务型政府进程中,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 2005 年 南京“为 民办 lO 件实事”的意见建议,以倾听百姓呼声,关心群众疾苦,为民排忧解难 。南京市向社会各界广泛征集意见建议的哲学依据是A实践是社会性的活动B人民群众在社会变革中起领导作用C人民群众的意见是检验政策正确与否的惟一标准 D人民群众是实践的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272004 年 6 月 5 日,公安部决定在全国公安机关和广大民警中开展向任长霞 同志学 习的活动。任长霞从警 21 年来,始终牢记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的宗旨,心系群 众,竭诚为民,为人民群众创造了安居乐业的社会环境,赢得了人民

14、群众的衷 心拥护和爱戴。任长霞的事迹启示我们要自觉投身社会实践,走与人民群众相结合的道路人民群众是社会财富的直接创造者要以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为出发点和最高准则要在奉献中实现人生价值 A B C D 胡锦涛同志在贵州考察过程中与当地领导干部座谈时强调指出,必须坚持实践 第一的观点,以最广大人民的实践为理论创新的源泉,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 本利益为理论创新的目的。据此回答 2829 题。 28必须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这是因为 A实践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活动 B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发展的动力和根本目的 C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积极的指导作用 D实践是有意识、有目的的能动性的活动 29以实现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

15、益为理论创新的目的,这是因为 A人民群众是社会物质财富的创造者 B科学理论对实践具有巨大的指导作用 C要坚持用发展的观点看问题,就必须不断创新 D人民群众是实践主体,是历史的创造者 30“许多事,在当时看来很合理,但放到历史中检验,就失去合理性。”这 说明 矛盾双方在一定的条件下会向各自相反的方向转化 要用发展的眼光看问题,要有长远的目光、前瞻的思维实践是检验真理的惟一标准 人的认识在一定时期受到主客观因素的制约,有其局限性 A B C D 二、论述题:本大题共 4 小题,共计 55 分。 31正在进行的南水北调工程是解决北方地区水资源紧缺的一个重大战略措施 。为此,我国政府组织科技工作者进行了 50 多年的大量的野外勘察和测量,收 集掌握了大量的有效数据,并在分析比较 50 多种方案的基础上,最终形成了东 线、中线和西线调水的基本方案。结合材料分析,题中是怎样体现由感性认识到理性认识的发展过程的?(12 分) 32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