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三:《药》教案设计4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89322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81.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三:《药》教案设计4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三:《药》教案设计4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三:《药》教案设计4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三:《药》教案设计4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三:《药》教案设计4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三:《药》教案设计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高中语文鲁人版必修三:《药》教案设计4(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药药教学设计教学设计重庆万州 彭代英【教学目标】1、领会药的思想内容及艺术特色,深刻理解鲁迅“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的写作意图。2、分析小说的情节,掌握小说双线结构的特点。3、通过人物形象及环境描写等,归纳小说的主题。【教学要点及设想】1、着重引导学生了解当时的背景、鲁迅的创作意图及以“药”为题的深刻含义,从而理解小说提示的主题。2、利用课前预习提示,课上分析讨论,课后练习反馈相结合的方法,整体把握文意。3、通过了解故事情节,把握双线结构,分析人物形象,从而掌握小说塑造人物形象的几种常见方法。【课时安排】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从我们曾经学过的藤野先生可知,鲁迅先生在从文以前原本

2、是学医的。但后来他发现,仅仅医国人的身体还不行,还得医国人的思想和精神。因此,表面看起来弃医从文的鲁迅先生,其实并没有放弃医生的本职工作,他挥起犀利的大笔,给中国人开了第一副良药。这是一副什么样的药呢?今天我们就学习鲁迅先生的药 。 二、背景助读(幻灯投影)20 世纪初的中国就像一个病入膏肓的人。鲁迅在日本留学时,光复会重要成员徐锡麟、秋瑾等被清政府杀害,烈士的鲜血激起了鲁迅的强烈义愤,作者在失望和痛苦中深刻剖析了中国社会的种种弊端,积极探索救国救民的真理。本文即是以 1907 年资产阶级革命家秋瑾被杀害的事件为背景写成的,反映了辛亥革命前后中国的社会现实。小说中夏瑜的名字就是根据秋瑾的名字得

3、来的。夏秋(季节)瑜瑾(美玉) 三、检查预习,扫清字词障碍。蹩 bi(脚腕或手腕扭伤) 悉卒 xs(拟声词,轻微的拆裂或摩擦声)胛 ji(胛骨) 攫 ju(抓) 拗 o(用手折断) 冢 zhng(坟墓) 瘐 y(在狱中受刑,饥寒、疾病而死) 竦 sng(同悚,惊惧)攫取:抓取,掠夺。搭讪:为了想跟别人接近或敷衍尴尬的局面而找话说。褴褛:衣服破烂。四、整体感知(一)生默读课文,完成以下任务。1、理清故事情节。2、分别找出小说的明暗两条线索,并根据明线的推进,补充出暗线的发展过程。师指名回答,在此基础上归纳:1、故事情节:开端(老栓买“药” )发展(小栓吃“药” )高潮(茶客谈“药” )结局(华大

4、妈上坟)2、明线是华家的故事,是主线;暗线是夏家的故事,是次线。两条线索最后在坟场融合。与明线的开端、发展、高潮、结局一一对应的暗线发展过程是:夏瑜就义夏瑜血被吃茶客议论夏瑜夏四奶奶上坟。(二)生速读课文,思考以下问题。1、找出文中连接明暗两条线索的人物和事物。2、结合小说题目“药” ,想想文中共写到几副药。师引导学生,然后明确:1、连接明暗两条线索的人物是康大叔,事物是人血馒头。2、其实文中共写到三副“药”:无效的痨病药,无效的革命药;有效的救国方。五、布置作业熟悉课文,体会人物形象。第二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介绍了本课的背景,分析并理清了小说的故事情节。这节课,我们将通过分析人物形象,从而

5、把握小说的主题,并归纳人物塑造的方法。二、介绍小说的人物小说成功塑造了形形色色的人物,包括愚昧麻木、善良忠厚的华老栓;盛气凌人的康大叔;低声下气的花白胡子;幸灾乐祸的驼背五少爷;小心搭讪的华大妈;可怜的红眼睛阿义;见利忘义的夏三爷;勇于献身的革命者夏瑜等。作者以其鲜明的爱憎,着重写了善良愚昧的华老栓、资产阶级革命者夏瑜和凶残贪婪的封建统治阶级的刽子手康大叔。那么,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些典型人物的呢?三、分析人物形象(一)华老栓1、生细读课文,勾画描写华老栓行动、语言、表情的句子,并思考以下问题。(1)概述华老栓是个什么人?他做了什么事?(2)他的身份和社会地位如何?生回答,师归纳:(1)他经营着一

6、爿小茶馆,借以维持一家三口的生活,为了给儿子治病,不惜拿出长期辛勤积攒的钱买人血馒头。(2)家里盖的是“满幅补钉的夹被” ,说明经济困难、生活艰辛;他“两个眼眶都围着一圈黑线,还要对客人满脸陪笑” ,说明地位低下。2、联系上下文,体会以下描写的作用。(1)课文开始的华老栓夫妇的对话,为什么没头没脑,有什么作用?生讨论后回答,师明确:事先商量好了,行动时不必从头说起;出于忌讳,不便明说,夫妻俩心中明了;故设疑问,引人入胜。(2) “掏了半天” 、 “抖抖的装入衣袋”两句描写有何作用? 说明钱来之不易,藏得十分谨慎。既是老年动作,又是内心激动的表现。表现华老栓夫妇愚昧落后的精神状态。(3)华老栓两

7、次“按”衣袋,含义是否相同,为什么? 第一次表明华老栓对钱之珍惜,办事稳妥细心;第二次说明他谨慎机警,同时又说明社会的动乱黑暗。(4)作者两次写华老栓“吃了一惊” ,各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一次:显示华老栓的善良性格,同时打断他的畅想曲,终于使他冷静下来,但仍不觉悟,依然等着买药,更显其愚昧落后。二次:着重表现他善良的性格,同时反映了周围环境的可怕,社会的黑暗。3、仔细品味勾画的句子,概括华老栓这一人物形象的特征。生讨论并回答,师归纳:他愚昧、落后、麻木、善良、忠厚,是当时普通民众的代表。4、作者刻画这一形象的用意何在?师点拨,学生回答后师总结:作者的目的就是要“活画出这样沉默的魂灵来” ,要“

8、揭出病苦,引起疗救的注意” ,启发群众的觉悟,唤醒民众起来斗争。(二)夏瑜1、勾画或者补充出文中有关夏瑜的情节。师明确:革命被捕狱中斗争英勇牺牲坟场祭奠。2、夏瑜是一个怎样的人?作者用了什么表现方法塑造这一人物?生讨论后回答,师归纳:他是资产阶级民主主义革命者,家境贫寒,但他对革命矢志不渝,具有英勇无畏、大义凛然的英雄气概和献身精神。这个人物并没正面出场,作者采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塑造这一人物。3、作者对夏瑜的态度怎样?你如何认识夏瑜及其这样的革命者?生讨论后回答,师归纳:作者既赞扬他的革命精神,也形象地指出其斗争的悲剧性。夏瑜之死上不能救国,下不能安民,打个比方谓之无效的“革命药” 。(三)刽

9、子手康大叔1、生勾画并细读文中关于康大叔的句子,谈谈对这个人的认识。生回答后师总结:他是封建统治阶级统治和镇压群众的工具,是个穷凶极恶、贪得无厌的刽子手,他凶狠、残暴、蛮横、贪婪。2、作者是如何塑造这一人物形象的?生品读描写康大叔的句子,重点是“那人一只大手嘴里哼着说” ,师点拨,生回答后,师归纳:通过肖像、动作、语言等描写,刻画了一个刽子手形象。四、小结小说一般都会采用精彩的肖像描写、个性化的语言描写、细腻的心理描写、生动传神的动作描写以及侧面描写来塑造人物形象。五、布置作业找出并品读描写其他人物的句子,分析其描写方法。第三课时一、导入上节课我们主要分析了几个人物形象,这节课我们来看看文中的

10、环境描写,体会作者是如何通过环境描写来烘托主题的。二、分析环境描写的作用(一)找出并朗读以下句子,分析其作用。 (生找并分析,师启发、点拨)1、 “秋天的后半夜什么都睡着。 ”这处景物描写烘托了夏瑜就义前沉寂、肃杀的气氛,勾勒出黎明前最黑暗时刻的突出特征:阴暗、凄清、恐怖。2、 “路的左边宛然阔人家里祝寿时候的馒头。 ”这处环境描写揭露了封建社会吃人的罪恶本质,具有极强的讽刺意味,表现了作品的主题。3、 “微风早已经信息了周围便都是死一般的静。 ”这处环境描写烘托了两位老人十分悲痛的心情,也激起读者对死者的悼念,对受害都的同情。4、夏瑜坟上的花圈有什么特点,作者写花圈有什么含义和作用? 热烈中

11、不乏冷意。揭示夏母的迷信思想。表明革命者后继有人,但毕竟不多,落后面之大,革命不易成功。5、作者为什么要创造一种阴冷恐怖的气氛? 这种气氛是前三部分气氛的继续,在这里形成阴森可怕、冷意逼人的高峰。这种气氛给人以极为压抑的感觉,是悲剧的高潮。升华主题,增强作品的感染力。(二)师归纳环境描写的作用其作用主是烘托气氛,有利于刻画人物,从而提示主题。此外,还具有推动故事情节发展的作用。三、迁移练习夏瑜就义的场面文中写得较简略,请你根据想像,详细写出夏瑜就义的场面,并假设华老栓不是在人群外,而是在人群内,亲眼看着夏瑜被砍倒地。重点写出康大叔、华老栓及其他民众的语言、动作、神情等。(答案提示:重点抓住刽子

12、手康大叔的凶狠、残暴,华老栓的善良忠厚,民众的愚昧麻木)四、布置作业完成课后练习通联:404024 重庆市万州龙驹中学 黄佐川 电话:13512324497 邮箱:抓住文体特点抓住文体特点 重视阅读能力重视阅读能力重庆市万州龙驹中学 黄佐川本课的设计显然将落脚点放在了小说的三要素即情节、人物、环境上,而且首先从情节入手,再到人物形象的分析和环境描写的作用的体会,这样由浅入深,逐步提升难度。应该说,彭老师的这种设计是完全抓住了文体特点的。一篇好的小说总是首先因其精彩入胜的情节抓住读者的心,特别是中国小说家们的小说基本都能做这一点,因为它不同于外国小说多用“静态”心理描写的写法。所谓“外行看热闹,

13、内行看门道” ,我们无法强求每一个读者都成为阅读小说的“内行” ,即使是学生也一样,虽然他们已经学过不少小说,但因其自身经历、理解能力有限,每拿到一篇新的小说时,他们又会再一次成为“外行” 。在这种情况下,靠什么首先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呢?毫无疑问,理应是引人入胜的情节。俗话说“兴趣是最好的老师” ,只要学生首先对一篇文章感兴趣了,何愁他们读不懂,学不好?我想,这不仅是小说家应该考虑的问题,对于我们教者来说,一样应该深谙此理。很明显,彭老师也正是基于这一点考虑的,因此,她首先从小说的情节入手,让本文这个构思巧妙的故事吸引住学生,引起他们的阅读兴趣,在此基础上再对情节进行概括、提炼,这就让之后的人

14、物形象的分析、环境描写作用的体会显得容易多了。此外,本设计还注重学生阅读能力的培养。老子里曾说:“授人以鱼,不如授之以渔,授人以鱼只救一时之及,授人以渔则可解一生之需” 。著名教育学家叶圣陶先生说:“教是为了不教” 。因此,在教学中,学生能力的培养就显得尤为重要。在整个三课时的教学设计中,彭老师根据不同内容分别选用了默读、朗读、速读、细读、品读等不同读法,从而训练学生阅读课文分析句子的能力。另外,本设计中的分析人物形象和体会环境描写作用环节,也都是在先或阅读或品读的基础上再进行的。这种以文本为主,有的放矢的读法无疑又是训练学生阅读能力的一条有效途径。最后的“迁移训练”题从表面上看是一个写作题,其实它更是一个深层次的阅读拓展。因为要补充出夏瑜被害时康大叔、华老栓及民众的举动,除了需要想象外,更需要对整篇小说进行深入阅读,在此基础上,才可能补出合乎人物个性的内容来。学习小说其实是一个对人物形象、小说环境进行再创造的过程,要想达到对人物形象的准确把握,对作者创作意图的深刻理解,唯有通过阅读到文本中去挖掘、揣摩,这些都显示出阅读文本的重要性,也显示出阅读能力的重要以及它的魅力。通联:404024 重庆市万州龙驹中学 黄佐川 电话:13512324497 邮箱: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