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自传教学设计(二)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88323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8 大小:4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鲁迅自传教学设计(二)_第1页
第1页 / 共8页
鲁迅自传教学设计(二)_第2页
第2页 / 共8页
鲁迅自传教学设计(二)_第3页
第3页 / 共8页
鲁迅自传教学设计(二)_第4页
第4页 / 共8页
鲁迅自传教学设计(二)_第5页
第5页 / 共8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鲁迅自传教学设计(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鲁迅自传教学设计(二)(8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鲁迅自传教学设计(二)沈阳七中 李雪郁第一课时教学目标:1、 掌握基础知识,了解鲁迅先生的生平事迹。2、 培养学生发现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3 、体会本文平实而又不乏含蓄幽默的语言特色。教学重点:了解文中鲁迅先生的主要经历。教学难点:了解“小传”文体的基本特点。教学方法:讨论总结 学练结合。课时安排:两课时教 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以学过的文学作品风筝引出作者鲁迅,激发学生了解伟人的一生。2、 以现代文学史上一颗巨星,中肯的评价伟大文学家、思想家、 革命家引出鲁迅。3 、放映视频鲁迅的电影片段引出作品主人公,再引出作者鲁迅。 二、落实字词浙江 (zh) 筹办(chu) 彷徨(p

2、ng hung)侮蔑(w mi) 奚落(x) 茁壮(zhu)奖券(qun) 维新(wi) 风雨如磐(pn) 三、指导自学1、用默读的方式自学课文,要求顺畅,注意抑扬顿挫。2、同桌合作,读读、议议、相互交流。3、全班讨论、交流:(1 1)作者简介)作者简介鲁迅(18811936) ,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生于封建没落家庭。青年时代鲁迅受进化论思想影响,1902 年去日本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能够改变国民精神。1918 年 5 月,他首次用笔名“鲁迅”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猛烈抨击封建文化和封建道德,

3、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20 世纪 20 年代他陆续发表了呐喊 坟 热风 彷徨野草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等专集。“四一二”反革命政变以后,鲁迅辞去中山大学职务,1936 年起,他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联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和中国民权保障同盟,积极参加革命文艺运动,介绍马克思主义文艺理论,和其他革命文艺工作者一起粉碎了反动当局的文化“围剿” 。1936年初“左联”解散后,鲁迅提出“民族革命战争的大众文学”口号。从 1927 年到 1935 年,他创作了故事新编中的大部分作品和而已集 三闲集 二心集 南腔北调集 伪自由书 准风月谈 花边文学 且介亭杂文等杂文集。(2 2)文体介绍)文体介绍本文是一

4、篇自传,它属于传记文的一种。一般来讲,自传要求介绍自己的姓名、籍贯、年龄、家庭、学历、经历、性格爱好、特长以及思想发展过程等,对重大事件要详细介绍。(3 3)内容把握)内容把握第一部分(13 段):写个人生活、求学、工作的经历。第二部分(4 段):写创作和著述情况。(4)(4)内容详解内容详解家庭状况:出生的时间为 1881 年。地点为浙江省绍兴府城。父姓周,读书人。母姓鲁,乡下人,能看书。幼小时不愁生计。13 岁时遭变故,寄居亲戚家。父亲重病三年而死。求学过程: 18 岁考入水师学堂。半年后改进矿路学堂。毕业后派往日本留学。在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学医两年。因感到学医无用,便放弃学医从事文艺。(5

5、)(5)比较阅读比较阅读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 60 分以上,便不是自已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但我接着便有参观枪毙中国人的命运了。第二年添教霉菌学,细菌的形状是全用电影来显示的,一段落已完而还没有到下课的时候,便影几片时事的片子,自然都是日本战胜俄国的情形。但偏有中国人夹在里边:给俄国人做侦探,被日本军捕获,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万岁!”他们都拍掌欢呼起来。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特别听得刺耳。此后回到中国来,我看见那些闲看枪毙犯人的人们,他们也何尝不酒醉似的喝采,呜呼,无法可想!但在那时那地,我的意见却变化了。

6、鲁迅自传鲁迅自传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了解鲁迅先生主要创作成果。2、培养学生查找资料,分析人物性格的能力。3、学习鲁迅先生严肃的人生态度和爱国思想。课时安排:2 课时教学重点:分析鲁迅人物性格。教学难点:学习鲁迅先生严肃的人生态度和爱国思想。教学方法:小组探究。教 具:多媒体。教学过程:一、复习导课回忆少年鲁迅人生道路,经过哪些重大转折?二、讲授新课(一)内容详解工作简历浙江杭州的两级师范学堂做化学和生理学教员。绍兴中学教务长。师范学校校长。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移入北京后兼做北京大学等校讲师。厦门大学教授,后出走。中山大学教授,后辞职。主要著作两本短篇小说集:呐喊和彷徨 。一本论文。 一本回忆记

7、。一本散文诗。 四本短评。若干翻译作品。一本中国小说史略 。一本唐宋传奇集 。(二)知识积累狂人日记 ,是一篇讨伐封建制度、封建文化的战斗檄文,也是作者文学创作中战斗性、革命性最强的作品。大胆揭露了人吃人的封建礼教,奠定了新文化运动的基石。 一本论文:热风一本回忆记:朝花夕拾一本散文诗:野草四本短评: 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坟 而已集三、讨论探究思考:从鲁讯自传中你受到了哪些教益和启发?思考:从鲁讯自传中你受到了哪些教益和启发?提示:了解了作者自尊、自爱、自强、正直、为国为民的爱国思想;勤奋的创作态度;不懈的奋斗精神,给读者以极大地鞭策和鼓励。四、总结全文(一)总结结构一、 (13)写个人生活、求

8、学工作 少年时代、家遭不幸、寄食人家实业救国青年时代的探索 学医救国弃医从文回国后的工作情况二、 (4)写创作、著述情况(二)中心思想:作者在这篇短小的自传中,不仅清楚叙述了自己近 50 年的经历,而且直接间接地表露出为国为民、积极正直的人生态度和思想品格。(三)写作特点写作特点(一)言简意赅,内容丰富。作者仅用千字左右,便将自己近 50 年生平,包括家庭、求学、工作与创作的情况尽收笔下,语言高度概括。例如,作者思想发展的三个阶段本是很复杂的,需要很多的笔墨,然而作者只用一段文字就把复杂的思想变化过程叙述清楚了。由此不难看出,本文的容量很大,这也反映出作者具有非凡的驾驭语言的功力。(二)线索分明,层次清晰本文从整体上看,用的是顺叙写法,即以时间为序自述生平,重点叙述了个人经历中的主要内容,线索非常清楚。(三)衔接紧密,过渡自然本文共四段,内容各有侧重,段与段之间衔接紧密,过渡自然。从内容上看,第 1 段写在故乡时的少年生活;第 2 段写青年时代离乡在外求学的情况;第 3 段写回国之后的工作情况;第 4 段写在文学创作上的成果,衔接紧密。从结构上看,首段结句写要离乡“去寻无需学费的学校去” ;次段写“其时我是十八岁,便旅行到南京” ,段末写“我便回到中国来” ;段与段之间自然勾连,过渡巧妙。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中学教育 > 初中教育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