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5年化学教学论a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88289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3 大小:29.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5年化学教学论a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_第1页
第1页 / 共3页
2005年化学教学论a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_第2页
第2页 / 共3页
2005年化学教学论a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_第3页
第3页 / 共3页
亲,该文档总共3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5年化学教学论a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5年化学教学论a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3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5 年化学教学论年化学教学论 A 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卷参考答案及评分标准一、是非题(20 分) F;F;F;T(每题 5 分)二、简答题) (40 分)1、新的高中化学课程有必修课程模块和选修课程模块构成(10 分)2 个必修模块:化学 1(2 学分,36 课时) ;化学 2(2 学分,36 课时) ; 6个选修模块:(每个模块均为 2 学分,36 课时)化学与生活;化学与技术;物质的结构与性质;化学反应原理;有机化学基础,实验化学 (6 分)学生在学完必修课时化学 1 和化学 2 后,至少要在 6 个选修模块中任选一个模块进行学习,并获得相应学分。 必修课程较好地体现了初、高中阶段化

2、学知识与技能的衔接,不仅为学生学习其他化学课程模块提供了基础,而且在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对高中学生提出了具体的要求。选修课程则在提高了学生科学素养的总目标下功能有所侧重。设置了模块内容的体系有所不同,有的着力反应现代化学的基本原理,有的则充分体现了化学对学生生活和社会发展的主要影响。 (4 分)2、PH=6.0 的稀盐酸大量用水稀释(100 倍) ,PH 不会变为 8.0 (4 分) 。由于水的大量存在,谁的 电离程度加剧,H2OH+ + OH- 由于产生的 H+将抑制溶液中H+的进一步降低,近似溶液的 PH 无限接近于 7.0,而不会降到 8.0。 (6 分)3、教材 A 对相对

3、原子质量的表达 科学性,但对初中生而言较难理解,可读性较差。 (4 分)教材 B,对相对原子质量的定义从抽象和复杂中摆脱出来,用图式的方法,使概念具体化,降低了知识学习的难度。 (6 分)4、 (10 分) (1 分) (1 分)0585851z4 . 0583852z(1 分)1580853zT1 =10Z1 +50 =50 (1 分) T2= 10Z2 +50 =54 (1 分) T3 =10Z3 + 50 =60 (1 分) T3T2T1 ,说明学生成绩进步提高(4 分)三、设计题1、体积变化 温度变化实证操作方案 预测结果 测量结果 预测结果 测量结果 50ml 水与 50ml 水混合

4、 50ml 水与 50ml 酒精混合 50ml 酒精与 50ml 水混合选题 反思 总结() (4 分)2、单元教学方案(10 分)21 本单元的地位、作用和前后联系 (2 分) ,本单元内容体系的重点、难点分析 (2 分) ,学生的学习基础和发展可能性分析(2 分) ,本单元的教学目的,任务和要求(2 分) ,本单元的教学策略和主要措施(思路、程序) (2 分)前几单元中学生所学的化学用语、物质组成与结构、物质分类、物质的性质与变化、溶液、金属活动性顺序的运用规律等知识为本单元学习奠定了基础,所以本单元是前几个单元学习的继续和总结。同时通过本单元的学习可以进一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学习第十一

5、单元的知识,使学生对所学的无机物有一个比较完整的认识。 (2 分)教学目标 (2 分)1、识溶液的酸碱性,会用酸碱指示剂定性地检验溶液的酸碱性;会用 PH 试纸定量地测定溶液的酸碱度;2、知道酸碱性溶液对生命活动及作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其影响;3、通过指示剂的使用,了解化学测量在化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重要作用;4、会用溶液酸碱性的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有关现象。重点难点 (2 分)重点:1.理解溶液的酸碱性; 2.掌握几种常用酸碱指示剂的显色情况及操作方法;3.了解 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初步学会 pH 试纸的使用方法。难点:pH 与溶液酸碱性的关系单元学情分析 (2 分)学生在前几个单元已初

6、步认识了一些常见酸、碱的名称、化学式,接触了金属氧化物与酸反应,酸和盐的反应,初步认识金属活动性顺序并以此规律来判断金属与酸的反应,所以通过本单元的学习,有利于学生对酸、碱知识的系统化,但由于本单元涉及物质种类及名称较多,物质的化学式较前几单元复杂,化学反应方程式及反应类型较多,这给学生的学习带来了一定的困难。教师在备课过程中,要想方设法帮助学生树立信心,充分利用好实验来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教学策略 (2 分)(1)学生初学酸碱知识时既有兴奋之情,又有畏惧心理(知道酸和碱都有腐蚀性) ,教师在教学时既要鼓励学生大胆、细心地做实验,又要善于引导学生从实验现象中认识酸碱的性质。研究化学性质时,

7、可以将实验现象与反应的化学方程式相联系,做到具体形象与符号抽象结合。(2)本节教材采用分组学习、对比的编排形式,因此教学时要充分理解和利用这一意图。(3)从学生熟悉的酸入手引入课题,让学生初步认识酸和碱。播放录像:创设情境激发学生利用和开发身边的物质进行科学探究寻找指示剂,利用自制的指示剂测定生活中常见物质的酸碱性。22 情景导入:导入的过程和方法 (5 分) ,趣味性与科学性,真实性 (3分) ,学生的可接受性(2 分) 。情境导入利用生活中有酸味的食品,如:食醋、酸奶及一些常见的水果等,引出“酸”的知识。(1)生活中还知道哪些物质有“酸”味?(2)你能否结合前面所学知识设计实验证明这些物质的溶液是否呈酸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