蜀道难精品教案教学目标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86033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蜀道难精品教案教学目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蜀道难精品教案教学目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蜀道难精品教案教学目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蜀道难精品教案教学目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蜀道难精品教案教学目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蜀道难精品教案教学目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蜀道难精品教案教学目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蜀道难蜀道难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 知识与技能知识与技能: : 1.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2.了解唐代诗歌发展历史 过程与方法过程与方法: : 1 诵读法 扫除文字障碍,初步品味字、词、语的妙用; 2 研读法、点拨法 师生共同探究,寻求文字背后的知识,品味李白语言的独特魅 力; 3 赏析法 进一步感受作品,培养学生初步的鉴赏能力,感悟作者雄奇的想象,大 胆的雕琢,从而找到自己最佳的赏析点,从李白的作品中读出自己的李白来。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 体会李白诗歌的浪漫主义风格,把握结构上回旋往复的特色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 :通过诵读领会,来理解课文的宗旨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 :

2、个别词句的理解;领会”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这句话对诗意的转折和抒情的变化 的作用,分析李白诗歌中的浪漫主义风格。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第一课时第一课时 一一: :导入导入:大家都知道中国是个诗歌的国度,那哪位同学能给大家背背你所喜欢的诗歌呢?(生答)很好,同学们都说出了自己所钟爱的诗歌,这节课我们就一起来看看唐诗的发展. 二二: :教授新课教授新课: : 介绍唐诗的发展: 唐三百年间,诗歌发展的四个阶段,即是初、盛、中、晚四期。 初唐:初唐四杰王勃、杨炯、骆宾王、卢照邻。陈子昂在诗歌理论上颇有建树,认为“诗歌应该有所寄托” 。张若虚的春江花月夜 “孤篇横绝” 。 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

3、一色 盛唐: 乐府、歌行、律诗、绝句,各体齐备;现实主义、浪漫主义相辅传扬;边塞派、山水田园 诗派,各呈异彩。最高成就:李白、杜甫 李白兼采“屈、庄”之精华,融会“儒、仙侠”之 精神,进而形成了独树一帜的浪漫主义诗风。建功立业的雄心壮志,怀才不遇的苦闷情怀,雄 奇壮丽的名山大川,这一切都在其诗作中得以体现。如:将进酒君不见,黄河之水天上来, 奔流到海不复回。 君不见,高堂明镜悲白发,朝如青丝暮成雪。人生得意须尽欢,莫使金樽 空对月。杜甫凭借忧国忧民的赤子之心,以诗歌的形式,真实的记录了唐代封建社会由极盛走向极衰 过程中的种种社会现象。 “穷年忧黎元”是其主体创作精神,也形成了他沉郁顿挫的风格。

4、 兵 车行车辚辚,马萧萧,行人弓箭各在腰。耶娘妻子走相送,尘埃不见咸阳桥。 牵衣顿足拦 道哭,哭声直上干云霄。 道旁过者问行人,行人但云点行频 中唐时期 白居易的“新乐府运动” “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 如:长恨歌在天愿做比 翼鸟,在地愿做连理枝 晚唐:此期唐朝国势衰微动乱,诗有深沉的感伤情调,向著华艳纤巧的方向发展。这时期的杰 出诗人有杜牧和李商隐。社会的衰落使唐诗如夕阳残照。惟有杜牧、李商隐的诗为这一时期增添光彩。 三三. .课堂练习课堂练习: : 老师泛读课文,正字音 四四. .课堂小结课堂小结: : 这节课我们了解了唐诗的发展,对整个单元的诗歌有了系统的了解,为我们对下面的学习

5、做了一 个很好的铺垫. 五五. .课堂作业课堂作业: : 熟读课文,达到熟读成诵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见多媒体第二课时第二课时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了解诗人李白的生平和创作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一 导入导入 出示名句: 长风破浪会有时,直挂云帆济沧海。 俱怀逸兴壮思飞,欲上青天揽明月。 抽刀断水水更流,举杯消愁愁更愁。 1学生朗读,指出作者。 李白 2回忆李白诗中的一些名句。 山随平野尽,江入大荒流。 我寄愁心与明月,随风直到夜郎西。 浮云游子意,落日故人情。 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 3简介李白。 李白 (701-762),字太白,号青莲居士,唐代伟大的浪漫主义诗人。被称为“诗仙”,代表作

6、蜀道难 、 行路难 、 静夜思 、 早发白帝城等。 教师补充: “诗仙”来历,源自他写蜀道难 。 李白是个有远大政治抱负的人, “安世济民”是他一生的愿望。他的命运开始于漫游,也结束于 漫游。天宝元年 (公元 472 年),李白被唐玄宗征召进京。他兴高采烈地来到了长安,认为实 现“济苍生”“安社稷”的时机已经到来。但到了长安,得了个侍御闲职,不能施展政治才干, 加上当时的最高封建统治集团昏庸腐败,李白 不甘趋炎附势,因此不到三年就被赶出了长安。 冷酷的现实粉碎了他不切实际的幻想。李白在极度悲愤惆怅的心情下,离开了京城,重新继 续他的漫游生活。 蜀道难写于李白第一次到长安时。他袭用乐府古题,展开

7、丰富的想象,着力描绘了秦蜀 道路上奇丽惊险的山川,透露了对社会的某些忧虑与关切。当时著名诗人贺知章前往探望, 首先见到了蜀道难 ,赞叹不已,连连称赞说“谪仙呀谪仙!” 后人就开始称李白为“诗仙”。 纵观李白的诗歌创作,浪漫俊逸,豪放自然,尤其是他善于想象和夸张,使诗歌气势磅礴,后人称赞他的诗“笔落惊风雨,诗成泣鬼神”。关于这点我们已经在已经学过的诗句中感悟到, 如: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床前明月光,疑是地上霜 白发三千丈,缘愁似个长 今天我们来学习他的蜀道难 ,再来感受他这种恣肆汪洋的浪漫主义风格,以及他寄托于 其中“济世救民”的思想。 二二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正音。给下列词语

8、注音并注意写法。 噫吁嚱 yxx 鱼凫 f 石栈 zhn 猿猱 no 萦岩峦 yng 扪参 mnshn 抚膺 yng 巉岩 chn 飞湍 tun 喧豗 hu 凋朱颜 dio 砯崖 png 崔嵬 cuwi 咨嗟 zji 2再请一个同学朗读。 从李白豪迈磅礴的写作气势上看,这位同学读得怎么样? 文章主要是运用多种手法,从多个角度突出蜀道的难,这个“难”指行走艰难,出入不便,应 该在诗句中已经反复表达出了作者着这“难”的感叹,大家说,哪些句子表达了作者的感叹之 情? 噫吁嚱,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3指导朗读第一句感

9、叹蜀道的“高危”,在全诗的开头,为全诗奠定了雄放的感情基调,也领起下面四 句神话传说。所以要读得很有声势,特别是“噫吁唏”三个感叹词重叠,更加重的惊异之感, 所以要读得高亢。 第二句感叹蜀道的“惊险”。 “使人听此凋朱颜”,听了这些内容后,不禁使人红润的容颜都为之 凋伤憔损,它总结前面 7 句,要读得慢而伤感,要低调。 第三句感叹蜀道的“凶险”。它总结了上面 8 句,要读得缓慢、深沉,读出感叹来。 4听课文录音朗读。 5学生齐读。 三课堂练习三课堂练习朗读课文,熟读成诵 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 诗人袭用乐府古题,以丰富的想像、奔放的语言、雄健的笔调生动地描绘了秦蜀道路上奇丽 惊险的山川景色。 诗

10、人表面写了蜀道的艰难,其实写了人生旅程的艰难,寄予了对国事的忧虑和担心。 诗风气势磅礴,风格豪放,险中见奇,展现了诗人杰出的艺术才能和丰富的想像力。朗读时 应读出这样的气势。 五课后作业五课后作业 1. 找出诗歌中的典故。 2. 诗歌运用了哪些修辞? 六板书设计六板书设计(略)第三课时第三课时 教学重点教学重点:主要是对诗歌内容进行赏析,并体会李白丰富的想象力,夸张渲染等恣肆的手法。 同时感悟诗歌寓意。 教学过程:教学过程: 一复习回顾复习回顾:昨天我们初步感受李白丰富的想象力,运用夸张等手法描述了蜀道之难,感悟 了诗人一叹三咏(又称反复)的艺术手法。这并非简单的重复,大家来看,主旨句“蜀道

11、之难,难于上青天”的每一次出现,或前或后总有一个提示内容的“副句”伴随着它: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副句“噫吁嘻!危乎高哉”写诗人仰望蜀道 时发出的感叹,突出地表现了蜀道的高不可测,正是为下文写太白鸟道、天梯石栈、高标 回日、扪井历参等张本。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副句“使人听此凋朱颜”颇有“谈虎色变”之叹, 意在说明蜀道是“惊险”,不可轻易前往;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副句“侧身西望长咨嗟”既形象地概括了上文 说的剑阁形势之险和蜀中战祸之烈,又跟开篇“噫吁嘻!危乎高哉”一句相照应,更显得意 味深长,以此结束全诗,可以使读者兴无穷之叹,将“蜀道

12、之难”的全部内容概括无余。 诗人在继承前人创作的基础上,有了自己的发展和创新。 二教学过程:教学过程:探索作者丰富的想象,运用夸张渲染的手法。 读这首诗,如从画廊经过一般,一幅幅动人的画面接连不断地出现在你的眼前,它们那阔 大的意境,那逼人的气势,使你怵目惊心,叹为观止。 接下来我们来探索作者这种独特的“大气”。 我们先看第一节(朗读): 噫吁戏,危乎高哉!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 蚕丛及鱼凫,开国何茫然! 尔来四万八千岁,不与秦塞通人烟。 西当太白有鸟道,可以横绝峨眉巅。 地崩山摧壮士死,然后天梯石栈相钩连。 这一节里,诗人主要是运用丰富的想象,突出蜀道的“高危”。那么,他又是怎样进行想象 的

13、呢? 这一层写蜀道来历:蚕丛鱼凫开国,五丁开山两个神话传说写出了蜀道悠远的历史和神奇 的来历。写出历史上蜀道的不可逾越。 再看第二节(朗读): 上有六龙回日之高标,下有冲波逆折之回川。 黄鹤之飞尚不得,猿猱欲度愁攀援。 青泥何盘盘,百步九折萦岩峦。 扪参历井仰胁息,以手抚膺坐长叹! 问君西游何时还?畏途巉岩不可攀。 但见悲鸟号古木,雄飞雌从绕林间。 又闻子规啼夜月,愁空山。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使人听此凋朱颜! 这一节里,诗人虚实相映,通过摹写神情、动作以及感觉突出了蜀道的惊险。那么诗人又是用什么有映衬?摹写了怎样的神情、动作和感觉? 虚写映衬:黄鹤不得飞渡、猿猱愁于攀缘映衬人行走难上加难。

14、 摹写神情、动作:手扪星辰、呼吸紧张、抚胸长叹、步履艰难、神情惶悚困危之状如 在眼前。 摹写感觉:古木荒凉、鸟声悲凄(悲鸟号古木,子规啼夜月)使人闻声失色,渲染了旅 愁和蜀道上空寂苍凉的环境氛围,有力地烘托了蜀道之难。 再看第三节(朗读): 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 飞湍瀑流争喧豗,砯崖转石万壑雷。 其险也如此,嗟尔远道之人。 胡为乎来哉!剑阁峥嵘而崔嵬。 一夫当关,万夫莫开。 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 朝避猛虎,夕避长蛇。 磨牙吮血,杀人如麻。 锦城虽云乐,不如早还家。 蜀道之难难于上青天,侧身西望长咨嗟! 这一节中作者再运用了夸张和联想,突出了蜀道的凶险。那么,作者运用了哪些夸张和

15、联 想呢? 运用夸张:“连峰去天不盈尺”“枯松倒挂倚绝壁”极言山峰之高,绝壁之险,渲染了惊 险的气氛。 运用联想:一夫当关,万夫莫开。所守或匪亲,化为狼与豺。朝避猛虎,夕避长蛇。磨牙 吮血,杀人如麻极言蜀道的凶险。 学生朗读,再体会李白这种恣肆汪洋的写法。 三课堂练习:三课堂练习:提问知识点 四课堂小结:四课堂小结: 李白对自然景物不是冷漠地观赏,而是热情地赞叹,他或夸张或想象,虚虚实实,充满了浪漫 主义色彩,让我们透过奇丽峭拔的山川景物,仿佛看到诗人那“落笔摇五岳,笑傲凌沧州”的高 大形象。这就是李白,一个“大气”的李白! 五课后作业:五课后作业:课后习题 2、3 六板书设计六板书设计 开篇:主旨句一见 一叹 高 蜀道来历 难行 蜀道高峻 二叹 险 景物凄清以“何时还”起 可畏 山水险恶 主旨句二见 照应 三叹战祸之烈 剑阁险要 申戒 杀人惨景以“早还家”结 结尾:主旨句三见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