蒙城修志简况和工作体会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84213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6 大小:3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蒙城修志简况和工作体会_第1页
第1页 / 共6页
蒙城修志简况和工作体会_第2页
第2页 / 共6页
蒙城修志简况和工作体会_第3页
第3页 / 共6页
蒙城修志简况和工作体会_第4页
第4页 / 共6页
蒙城修志简况和工作体会_第5页
第5页 / 共6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蒙城修志简况和工作体会》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蒙城修志简况和工作体会(6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 1 -蒙城县修志工作简况和体会蒙城蒙城县县志志办办主任主任 张张秀秀丽丽蒙城县志办成立于 1982 年,近 30 年来,特别是在开展二轮修志以来,县志办带领全县方志工作者加强学习,求真务实,开拓创新,敬业奉献,在编修县志和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为现实服务中取得了丰硕的成果,分别于 2006、2007、2008、2009、2010 年被评为全省地方志工作先进单位,现将修志简况及工作体会汇报如下。一、蒙城地方志编修简况(一)前志(一)前志编编修概况修概况盛世修志是中华民族的悠久传统。对于我们蒙城来说,编修县志也是源远流长。明万历十年(1582 年)蒙城知县吴一鸾首开蒙城修志之先河,纂修蒙城县志。其

2、后 400 余年来,蒙城四次纂修县志,现存的县志除明朝一部外,还有清顺治十二年(1655 年)、清康熙十五年(1676 年),民国四年(1915 年), (民国十三年还修一部(蒙城县政书)四部。这些县志,是了解蒙城历史十分详尽的资料,对我们今天的四个文明建设仍具有借鉴作用。(二)首(二)首轮轮修志概况修志概况新中国成立后,蒙城 1982 年开始首轮修志,一是完成了蒙城县志的编纂出版任务。这部县志是我县出版的第一部社会主义新志书,是蒙城有史以来规模最为宏大,内容最为系统的资料性著述。在全省地方志优秀成果评选中,荣获三等奖。二是组织编纂了 60 部部门志,11 部区镇志。这些既是蒙城县志成书的重要

3、基础,又自成体系,各具特色。三是参与编著了漆园古今、 蒙城名人史迹、 亳州人物、 安徽历史文化名城等书刊数百万字。编发史志简报23 期,收集各类资料数千卷。(三)二(三)二轮轮修志概况修志概况我县二轮修志,主体工程要编修蒙城县志一部。2004 年全面启动,参加编修的单位有 150 多个,参与修志 500 余人。总体分为四个阶段,第- 2 -一阶段前期准备阶段,时间为 2003 年 7 月2004 年 5 月。主要工作是调整县地方志编委会,制定编纂方案,拟定县志篇目,确定县志主编、副主编、编辑及各单位、各乡镇编修人员,以及编写会议材料和培训班材料(近 20 万字),召开全县地方志工作会议,举办修

4、志业务培训班,落实编写任务。第二阶段为搜集资料和初稿撰写阶段,时间是 2004 年 6 月2005 年,这时期主要是指导、督促全县有修志任务的单位和乡镇,征集资料,撰写初稿。第三阶段为分纂、总纂阶段,时间为 2006 年2008年。这一阶段主要是审阅修改各承编单位交来的原始稿件,并调整篇章结构,统一文风,编修成分纂稿、总纂稿,两次报送省修志顾问审稿。第四阶段为志稿深加工和征求意见评议、定稿出版阶段,时间定在 2009 年2011 年。特别是 2010 年面向全县广泛征求意见。后认真讨论修改方案并达成共识,实行一支笔统稿,统一文风,并安排专人核对数据和人名地名,确保少出错或不出错。目前已完成 1

5、00 多万字的蒙城县志评议稿。2011 年上半年形成送审稿,下半年争取定稿出版。多年来,我们按照省市的要求,积极开发利用地方志资源为现实服务。发挥方志的“存史、资政、教化“功能,积极推动各种形式的读志用志活动。地方志,以其独特的思想性、资料性、科学性,在开展爱国主义教育,革命传统教育和乡土教育方面;在联系乡友,增进乡情,对外交往方面;在资源开发、决策参考,规划制定等方面,都不同程度地发挥了特有的作用。省市领导下来调研,市、县六大班子领导上任,县志资料是他们了解县情的最好资料。县争创省级、国家级历史文化名城,报省、国务院有关部门的申报材料中就有地方志资料。市、县政府搞旅游资源调查开发,县修复圣人

6、殿、庄子祠,建板桥集抗日战斗纪念馆,也参考了县地方志资料,并作为陈列资料。大学生搞社会调查,教育部门为青少年编写乡土教材,离退休老同志撰写回忆录查抄资料,县编写招商引资手册等都得到县志办的支持和服务。我县有悠久的历史,灿烂的文化,众多的名胜古迹,更有着人民改革开放的辉煌成果,这些能够被世人所知,也有地方志的功劳。实践证明,新方志在四个文明建设中发挥了积极作用,产生- 3 -了良好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全体修志人员为我县的经济发展,社会进步做出了贡献!二、修志工作的体会和做法在长期的修志工作过程中,我们也有着深刻的体会和自己独特的做法。(一)(一)领导领导重重视视是做好修志工作的前提。是做好修志

7、工作的前提。为加强领导,保证做好二轮修志工作,早在 2003 年 7 月,2004 年 5 月县委、县政府两次调整编委会,(特别是 2010 年 7 月又一次调整编委会,县委书记担任名誉主任),由县委副书记、县长亲自担任编委主任,六大班子有关领导人担任副主任,各主要承编单位负责人为成员的县志编委会,全面负责全县的县志续编工作。县编委会明确规定各承编单位的目标责任,签定了责任书。之后,各承编单位迅即成立了领导小组,确定了分管领导和具体编纂人员负责本单位的志稿编定工作。我县二轮修志正式启动后,无论是省、市各主管部门,还是市、县党委政府及各承编单位的领导,都非常重视。省、市志办领导多次莅临蒙城或通过

8、电话,耐心地加以督促指导。蒙城县委县政府连续发出多个文件,对续志编纂工作提出了具体要求,并在蒙城县人民政府工作报告和相关文件中明确提出,将县志编修工作作为当时全县的大事来抓,县领导多次亲自主持召开地方志工作会议,布置修志任务。县分管领导平时也经常抽时间亲临县志办或承编单位,当面了解情况,就地解决实际问题。经费预算列入县财政预算。各承编单位的领导,也能将修志作为重要工作来抓,落实人员、经费,积极参与审阅和修改志稿。所有这些都为县志编修及以后的出版工作,提供了可靠的保证。(二)加(二)加强强修志修志队队伍建伍建设设是做好修志工作的关是做好修志工作的关键键。 。编纂志书是为世修志,为业存史,为人立传

9、,不胜光荣之至,但艰苦、辛苦、清苦,无权无利。要求方志工作者淡泊名利,有高尚的奉献精神,耐住寂寞一心修志。特别县志办 1997 年以来仅张秀丽、路静两位女同志在职。时间紧,任务重,困难重重。为此,我们多年来,重视和加强修志队伍建设,注意吸收有真才- 4 -实学、有创造精神的中青年加入修志队伍,特别是聘请有丰富实践经验的老同志,发挥他们的作用。积极宣传修志的意义,加强学习、培训,贯彻落实国务院省人大颁发的地方志工作条例,不断提高修志人员政治思想素质和业务能力,以形成一支精干、高效、德才兼备、各有所长的修志队伍,为二轮修志提供了坚实的人才保障。要求修志者作为精神文明的重要传播者和建设者,必须树立正

10、确的世界观,掌握科学的方法论,要有社会历史责任心,要有敬业精神、渊博的知识和专业能力,才能修好志。同时用感情、事业留人,关心修志人员,充分调动每个人的积极性,保证修志工作如期开展。在修志工作中注意弘扬我国史事的优良传统,如秉笔直书,褒贬分明,经世致用,爱国忧民和文史并重等。同时创新工作机制,改革修志方式方法,自 2004 年二轮修志启动以来,工作繁忙时,不管周日、节假日,都用于工作。有时遇到紧急编写任务时,常常白天上班,晚上加班。从 2004 年开始写工作日志,每天总结对照检查,一步一个脚印地开展工作。再就是任务到人,人人参与联系催稿、要稿,下到部门乡镇指导撰稿,催促按时报送,并且亲自帮助整理

11、。大家抢时间,赶进度,争分夺秒,挑灯夜战,如期完成编修任务。(三)(三)积积极极为现实为现实服服务务,促,促进进方志事方志事业业的科学的科学发发展。展。修志是用志的前提和基础,用志则是修志的目的和归宿。所以在新的历史条件下,我们解放思想,更新观念,紧紧围绕“服务当代”做好文章。加强调查研究,针对县委政府的决策和社会各方面的需要,深入地重点开发方志资源,做了大量有意义的工作。一是主持创办了内部期刊蒙城地方志,已编发 34期,组稿 30 多万字,发行上万册,在宣传修志意义普及修志知识,宣传蒙城提高蒙城知名度,服务蒙城社会经济发展,宣传普及传统文化方面起了积极作用。二是组织编写蒙城古代廉吏等地情书籍

12、,配合县纪委、宣传部编写了漆园廉吏故事一书,为廉政文化进机关、学校、社区、街道、工厂、农村起到了促进作用,被市推荐参加了省廉政文化展。还配合县政协编辑出版了蒙城览胜、 庄子蒙人也、 辉煌而立等书。三是为纪念新中国成立六十周年,编辑了蒙城六十年大事记。为纪念政协成立六十- 5 -周年,协助县政协编修了蒙城政协志等。同时我们认真完成省市志办交办的为省志、市志、 最有成就的安徽人、 安徽古城古镇、 安徽古诗词等书刊提供县情资料整理报送工作,做好旧志整理,家谱编修、指导部门乡镇编写专业志等工作。通过多种形式,让更多的人认识地方志,了解地方志,阅读地方志,开发利用地方志,使其发挥更大的长远效益和现实效益

13、。我们的工作得到了认可,连续五年被评为全省修志工作先进单位,办公室二人,一人被推选为市党代表,一人为县政协常委。办公条件也得到了改善。(四)改革(四)改革创创新,努力提高志新,努力提高志书质书质量。量。时代在发展,社会在进步。作为有存史、资治、教化功能的方志,也需要与时俱进、改革创新,创新是修志事业发展的永恒动力。同首轮修志相比,二轮修志工作面临许多新情况和问题。一是志书记述的时间跨度变化大;二是记述主体所处的社会背景变化大;三是记述主体的客观情况变化大。蒙城不仅仅再是一个以农为本的农业大县,而是一座政通人和,百业兴旺的新兴城市。各方面实际的客观变化奠定了二轮修志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才能适应时

14、代发展的客观需要。续编蒙城县志的创新主要包括两个方面:一是修志体制和形式上的创新。在二轮修志体制和形式上,我们采取的是“党委领导,政府主持,志办承办,单位合作”。不像过去那样普修部门志,而是要求各承编单位按所分的篇目,直接撰写县志需要的材料。二是志书体例和内容上的创新。志书的体例和内容,都力求坚持科学发展观,坚持在继承的基础上创新。体例除原有的述、记、志、传、图、表、录外,新增了特载、专记。我们在志书设了 4 篇特载,6 篇专记。这些特载、专记记载的内容非常丰富,是外界关注蒙城,了解蒙城的几大名片。在我县及至全省、全国都比较有影响,如牛群在蒙城等,以上记载都是我县经济与社会发展的亮点所在,如果

15、不单独记载,就很难反映地方特色并彰显蒙城改革开放以来所取得的巨大成就。新县志在突出时代特色和地方特色的前提下,遵循方志的基本规律,科学设置篇目。志稿采用中篇结构,全志按现代社会分工和科学分类,结- 6 -合本地实际情况划分门类。志稿前设概述,篇章下设无题小序,以简短的文字勾勒出事物的梗概,以便于读者对志稿内容的把握。在志书内容的创新方面,我们也进行了不少探索与尝试。为求实存真,报喜也报忧,在部分章节记述一些存在的问题。质量是志书的生命,二轮蒙城县志是蒙城改革开放以来的第一部志书,意义深远,因此一定要确保质量,才能经得起社会与读者、实践和历史的检验。尽管我们有创精品佳志的意识,也为此做了大量工作,但就现在的县志稿而言,由于种种原因,还存在不少问题,还需要进一步修改完善。新的时代呼唤新的优秀地方志的产生,新的方志书将为时代的发展作出更大的贡献。我们将继续努力做好蒙城县志的编修出版和资政、资商、资业工作,传承文明,服务社会,为促进地方经济社会的发展作出新的更大的贡献!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