试析大学生厌学原因及解决途径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84189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6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试析大学生厌学原因及解决途径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试析大学生厌学原因及解决途径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试析大学生厌学原因及解决途径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试析大学生厌学原因及解决途径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试析大学生厌学原因及解决途径》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试析大学生厌学原因及解决途径(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试析大学生厌学原因及解决途径陈伟刚近年来,在校大学生中普遍存在着高逃课率、高不及格率等现象,在高等教育大众化、教育国际化、学生就业市场化等复杂背景下,如何抓好大学生的学风,已成为众多高校关注的共同问题。一、大学生一、大学生厌厌学的表学的表现现大学生厌学主要有如下现象:(1)故意旷课或借故不上课,身体稍有不适即请病假,周末早走晚归。 (2)人在教室内,心在教室外,看小说、睡觉、发短信、玩掌上游戏等。 (3)上课迟到、早退。 (4)白天吃饱睡足,晚上网吧通宵。 (5)课前不预习,课后不复习,作业照抄。 (6)希望老师讲课越少越好、越容易越好,免得你难讲我难抄。 (7)上课亲密接触,成双成对形影不离

2、,私密生活公开化。 (8)平时不用功,考前抱佛脚,缠着老师划重点,打探试题,考场中想尽一切手段搞舞弊。 (9)考场出来如觉不妙,打听任课老师,动员所有关系为其讲情,编造各种借口,企图过关。2003年,某教育部直属高校对全日制在校本科大学生开展了一次抽样调查。在全校学生中按系科、专业和年级进行分层抽样。被调查学生中课程经常需要重修的占13.89%,偶尔重修和重修课程没超过两门的学生有28.29%和27.93%,这3项之和是70.11%。照此推算,全校大大约约超超过过70%的学生都有重修的学生都有重修课课程的程的经历经历。导致重修的原因,认为是“偶尔失误”的学生占21.41%,“不想学”的学生占1

3、3.64%,“对课程不感兴趣,没认真学”的学生占46.70%,认为“教师讲得不好”的占18.25%。这说明学生认为原因主要在自身。从问卷看,学生生对课对课程不感程不感兴兴趣是学趣是学习习不好的主不好的主导导性原因性原因,有23.46%的学生认为“什么性质的课程”是平时影响学习积极性的主要因素,13.55%的学生和37.20%学生因为对专业或授课内容不感兴趣而不去上课。到到课课率在率在80%以以上的上的课课程只有程只有58.61%,有10.96%的学生承认经常不上课;还有48.41%的学生表示自己的同学和朋友经常逃课。能按时完成老师布置的作业的学生只有28.22%,多数情况下能完成作业的学生也只

4、有46.07%;在课余时间,每天学习时间低于1小时的学生有9.35%,低于2小时的有22.22%,这说明有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有效地利用很大一部分学生没有有效地利用课课余余时间时间学学习习;偶尔去图书馆的学生和很少去图书馆的学生分别是31.64%和44.06%;45.33%的学生在的学生在课课余喜余喜欢欢上网上网,28.5%的学生每天花12小时上网,21.03%的学生在课余喜欢在宿舍呆着或睡觉。55.33%的学生承认自己学习习惯不好,只有11.31%的学生认为自己基础差,22.52%的学生认为自己学习方法不对。很大一部分同学平时根本不怎么学习,只是到了要考试时才突击一下。还有的同学常常通宵达旦地

5、上网玩游戏、看小说。很多同学从来都没有仔细想过学习的问题。消极学习的学生人数虽然只占学生总人数的很少一部分,但其影响力却很大,同学之间特别是关系亲密的同学,彼此的学彼此的学习态习态度、学度、学习习惯习习惯和学和学习习状状态对对态对对方的学方的学习习起着不可估量的起着不可估量的影响影响。有 35.23%的学生承认同学给自己带来积极影响,有 24.21%的学生说同学对自己的影响是消极的;26.54%和 58.79%的学生常常想或有时想向其他同学学习。学学习习成成绩绩不好的不好的现现象常象常常集中常集中发发生在某一宿舍。生在某一宿舍。不学习而天天看电视、玩游戏、打牌的行为往往是一个宿舍的群体行为。还

6、有 48.41%的学生表示自己的同学和朋友经常逃课。10.28%的学生在的学生在“其他同学作弊其他同学作弊时时,如果老如果老师师没有没有发现发现,就想效仿。就想效仿。 ”(刘杰,庞岚.大学生学习状况调查及其对高校学风建设的启示, 中国地质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04 年第 3 期。)教务“自学重修考试考务简报”二、大学生二、大学生厌厌学的原因学的原因1、影响大学生、影响大学生厌厌学的社会因素学的社会因素( (1)高等教育大众化。)高等教育大众化。1999年,中国决定大幅度扩大高等教育招生规模,2007年,中国普通高校招生567万人,是1998年108万的5倍;高等学校在学人数2500万人,毛

7、入学率为22%.中国高等教育规模先后超过俄罗斯、印度和美国,成为世界第一。经过短短数年的艰苦努力,在人均国内生产总值1000多美元的条件下,中国高等教育发展实现了从精英教育到大众化,走完了其他国家需要三、五十年甚至更长时间的道路。据称,中国高等教育在未来几年将继续保持扩招趋势,到到2020年,大学入学率将达到年,大学入学率将达到40%(教育部副部长章新胜)。而更有人估计,按现在的扩招速度加上适龄人口的降低,最快可在2015年就实现40%的毛入学率,达到或接近英国和日本的水平(英国的长期计划是将大学入学率从43%提高到50%)。从5%到40%,如果中国只花了不到20年,再考虑到庞大的人口基数和严

8、重的地区差异,那绝对是空前绝后的刘翔速度。同样的过程,美国用了60年,英国和日本用了40年,澳大利亚用了30年,最快的韩国也花了29年。表一:2007 年各类教育发展情况(单位:万人)指标2007 年招 生2007 年在校 生2007 年毕业生 研究生4212031 普通高等教 育5661885448普通高中8402522788 初中186957361964 普通小学1736105641870 特殊教育641- 学前教育-2349-(2007-2008年中国教育与培训业研究咨询报告,慧典市场研究报告网http:/ (2)社会)社会变变迁。迁。自改革开放以来,随着我国政治经济体制和教育体制改革的

9、不断深化,学校和家庭的教育功能不再像以往那样单纯,整个社会教育环境也发生了很大的变化:一是国家逐步把竞争机制引入到高等教育,通过招生、毕业分配制度改革,促进高校主动适应市场经济与社会的发展,并在国家就业方针政策的指导下,逐步实行大学毕业生自主择业、用人单位择优录用的“双向选择”制度;二是改革开放的全面铺开和信息网络技术的迅速发展,为西方文化的传播创造了条件,使西方先进文化主流之外的一些个人主义、拜金主义等价值观、人生观、道德观也对大学生产生了消极的影响;三是社会就业率低下和下岗问题突出,对在校大学生学习心理也造成了极大的影响。在这些社会因素共同作用下,大学生会产生对现实的不满,表现出较为强烈的

10、逆反心理和偏激行为。他们渴望成才,却又缺乏坚强的意志力,他们期盼成功,却又在困难面前表现出摇摆,面对复杂的社会环境和繁重的学业,由于价值观念与人生目标的种种迷失,他们采取了逃避现实和放任自流的消极态度,得过且过。面对教育体制的变革以及改革开放的深入,新旧文化和中外文化的激烈冲突,造成了大学生的价值选择的某种困惑。一方面旧的价值观念被打破,新的价值标准却尚未发展成熟;另一方面价值观的冲突形成了价值取向的多元化。因而出现了大学生在学习行为的选择上,更多地以周边的群体(如同学、朋友等)作为参照选择。这种单一的横向比较易使大学生们看到自己的优势,同时也看到自己的不足,从而不断进取,但也易加重学生的心理

11、负担,助长极端个人主义及竞争中的虚荣心和嫉妒心。尤其是在就业机制转变和就业压力加大的今天,大学生相对同龄人而言,他们还是幸运的,但社会对他们则不再像过去那样宠爱了,对其评价不再像过去那般高尚了,因而他们又感到失落和无奈。 “我们不能改变生活,就让我们改变生活方式吧!”这种异化自我的心理就成了他们的普遍心理,K 歌泡吧打网游,谈情说爱搞网恋成了他们时髦的话题,并通过这类娱乐来麻醉自己,于是对学习自然就放松或厌倦了,随着这类人数的增多,各种不良风气就占据了上风,从而导致了更为严重的群体厌学情绪。2、影响大学生、影响大学生厌厌学的学校因素学的学校因素( (1)教学因素。)教学因素。高校的教学体制、教

12、学方法及师资队伍的建设中存在的问题是大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客观原因之一。主要表现在:第一,教学体制陈旧,教学观念落后。学校采用我国传统的教学观念“重理论轻实践”,这将直接影响高校人才的培养。第二,教学方法陈旧呆板,教学手段落后。主要采取传统的填鸭式课堂教学模式,很多学校的很多课程仍存在着“教师念教案、学生记笔记、考试划重点、考后都忘记”的现象,抑制了学生的创造性思维。学校的教学仍是“照本宣科”,这种以书本为中心,以课堂为中心,以教师为中心的应试教育,弄得学生长期处于一种被禁锢被压抑的状态,久而久之,逆反心理便随之产生,造成了学生厌学的客观条件。第三,教师队伍建设存在问题,大部分专职教师都缺乏

13、实践经验,素质参差不齐,教学水平不高,不具备“双师型”教师的资格,等等,这与学生的期望值相去甚,教学质量难以保证。( (2) )专业专业思想教育不足。思想教育不足。从入学状况来看,许多学生由于高考填报志愿时的一笔之误,就决定了一生命运殊途。而相当大的一部分学生又由于入学调配而学习非理想的专业,待到他们发现所学并非所好时,又由于各方面的压力,只能选择逃避,于是厌学风由之大盛。( (3)管理因素:)管理因素:在学生管理层面, 由于图省事、“保护”学生等不正确的观点,导致存在有章不循、违纪不究等现象。在第二课堂的活动中,缺乏必要的引导,课外活动娱乐化。( (4)人)人际际关系:关系:进入大学后,原有

14、的狭小人际交流圈已不再适应新的学校,专心于升学考试的封闭心理更不能适合日益开放的高校。高考与入学的间隔期又极长,大多数学生怀着幻想,带着高考结束后放松的惯性,来到陌生而又新奇的环境,面对不同区域文化背景和不同阅历的老师、同学,接触不同的教学方法和不同的教学导向,加上厌学学生“个体在自控行为、社会知觉与交往中的问题可能与学习障碍同时存在”极易产生人际交流上的障碍。如果没有适当的、及时的调整,势必激发他的厌学进一步严重化。3、家庭因素。、家庭因素。家庭教育中存在的误区是大学生产生“厌学心理”的又一重要因素。具体表现在:第一,缺乏家庭亲情教育。不少学生的父母平时忙于生计,父母对子女除了定期的经济关照

15、或电话往来外,对他们的思想、学习等知之甚少,平日很少主动向学校了解自己子女的学习情况。到学生出了问题,家长才与老师沟通,急于补救,但效果极差。第二,家庭教育方法失当。一些家长教育子女的“严”、“宽”度量把握不好,平时对子女百依百顺,有了缺点毛病,轻则破口大骂,重则加以痛打,学生领教惯了,于是变得固执或自卑,一旦脱离管束,并信马由疆,乐得逍遥自在。第三,有些大学生家境优越,从小养尊处优,使他们对枯燥单调的学习生活产生了一种害怕情绪,再加上稳定的经济保障,给厌学情绪的滋长提供了良好的条件。4、影响大学生、影响大学生厌厌学的自身因素学的自身因素( (1)大学生注意力品)大学生注意力品质质因素。因素。

16、进入20世纪90年代后期,我国的研究者才逐步统一了厌学的核心原因,即注意力品质。这是大多数学习降碍的学生之所以在学习上寸步唯艰的主要原因。人的心理活动对一定事物的指向和集中的能力体现的就是一种注意力的品质,他包括注意力的广度、稳定性、分配及转移等四个基本品质,国内多项研究从学习心理学和心理病理学方面表明,在注意力稳定性、注意力转移上,厌学的学生与正常学生相比无显著的缺陷,但他们在注意分配能力上则有明显缺陷,其注意广度与正常学生相比,有明显偏低的倾向。( (2)学)学习动习动机与机与动动力因素。力因素。较高的学习积极性,是由于有较强的学习动力所支撑,而当这种动力减弱时,其学习积极性就会明显下降,甚至产生厌倦心理。有调查表明:有41.1%的学生选择学习是“为将来就业多赚钱”,21.1%的学生认为学习是“为提高自身素质”,2项共占了62.2%。而面对毕业即“失业”、“尽管有较高素质也未必有好的职业”的现实,这种原本很高的期望值遇到外部环境负作用的反差,使其自尊心受到重挫,失落感油然而生,渐渐淡化了自身的价值和成才需要,从而认同了“读书无用”的论调。表二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