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7学年第一学期四校期末联考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83775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242.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7学年第一学期四校期末联考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2007学年第一学期四校期末联考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2007学年第一学期四校期末联考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2007学年第一学期四校期末联考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2007学年第一学期四校期末联考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07学年第一学期四校期末联考》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7学年第一学期四校期末联考(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高一语文试卷 第 1 页(共 8 页)20072007 学年第一学期四校期末联考学年第一学期四校期末联考高一语文试卷高一语文试卷 2008.1.22温馨提示:本卷分温馨提示:本卷分试题试题卷和答卷和答题题卷,共卷,共 8 页页,满满分分 100 分,考分,考试时间为试时间为 120 分分钟钟。 。 一、积累与运用(一、积累与运用(14 分)分)1、阅读下面文字 ,把文中拼音所表示的汉字依次写在文下方框里。(3 分) 一生的时光,该会有多少温 xn 串织?那些虽然一纵即逝却潮润我眼 mu 的份份感念,那些纵然久远亦不能淡忘的精 ci 的阕阕故事,都会在心中,渐渐累积,渐渐沉din 成一份最凝重、

2、最美丽、最 jun 永的记忆,任岁月侵 sh,心境变迁,永不会漠视,永不会遗忘 .(时文选粹) 2、给下面各组词语中加点字的注音 (3 分)滂( )沱 气氛( ) 顷( )刻 强( )迫 炮( )烙 慰藉( ) 3、下列各句中,没有语病的一句是( 2 分)( )A针对近来一些网站恶搞北京奥运会会徽、吉祥物的问题,法律界人士认为:这既亵渎了奥运精神,又是违犯法律的侵权行为。B. 投资环境的好坏,服务质量的优劣,政府公务人员素质的高低,都是地区经济健康发展的重要保证。C研究性学习是使学生从知识的记忆、文章内容的再现到问题的发现与解决。D超过半数的交通事故发生的原因都是人们违反交通规则所致,血淋淋的

3、事实告诉我们,只有遵守交通规则,才能 “高高兴兴上班去,平平安安回家来 ” 。4、林黛玉刚到贾府时,对眼前的四个女性印象是: 削肩细腰,长挑身材,鸭蛋脸面,俊眼修眉,顾盼神飞,文彩精华,见之忘俗。 一双丹凤三角眼,两弯柳叶吊梢眉,身量苗条,体格风骚,粉面含春威不露,丹唇未启笑先闻。 肌肤微丰,合中身材,腮凝新荔,鼻腻鹅脂,温柔沉默,观之可亲。 身量未足,形容尚小。她们依次是:( 2 分) ( )A贾迎春 贾探春 王熙凤 贾惜春 B王熙凤 贾迎春 贾惜春 贾探春C贾惜春 贾探春 王熙凤 贾迎春 D贾探春 王熙凤 贾迎春 贾惜春5、根据提示,填写名句。(4 分)(1) 想当年: , 。 (辛弃疾京

4、口北固亭怀古 )(2)乱石穿空, , 。 (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 )(3)长桥卧波, ?复道行空, ?(杜牧阿房宫赋 )(4)微风过处, , 。 (朱自清荷塘月色 )二二、阅阅读读与与鉴鉴赏赏( (3 30 0 分分) )(一一)阅阅读读苏苏轼轼的的两两首首词词回回答答 6 68 8 题题( (6 6 分分) )定定风风波波三月七日沙湖道中遇雨。雨具先去,同行皆狼狈,余不觉。已而遂晴,故作此。 高一语文试卷 第 2 页(共 8 页)莫听穿林打叶声,何妨吟啸且徐行。竹杖芒鞋轻胜马。谁怕!一蓑烟雨任平生。料峭春风吹酒醒,微冷,山头斜照却相迎。回首向来萧瑟处,归去,也无风雨也无晴。 浣浣溪溪沙沙游蕲水

5、清泉寺,寺临兰溪,溪水西流。山下兰芽短浸溪,松间沙路净无泥,萧萧暮雨子规啼。谁道人生无再少?门前流水尚能西!休将白发唱黄鸡。注:这两首词都是苏轼谪居黄州时所作。6、以下对这两首词理解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A、 定风波上阕用了“莫听” 、 “何妨” 、 “谁怕”等关键词,写出了词人在 “同行皆狼狈”时,其“独不觉” ,欣然前行的独立人格精神。B、 定风波中“也无风雨也无晴 ”中的“风雨”和“晴”语含双关,既指自然界的风雨和晴,也指政治上的风雨和晴。C、 浣溪沙中的“黄鸡”用了典故,抒发了人生易老、年华易逝的感慨。D、苏轼谪居黄州,百感交集,既有消极的出世思想又有积极人生态度。 定风波是

6、积极的,而浣溪沙是消极的。7、你认为“一蓑烟雨任平生 ”体现了苏轼怎样的生活态度?( 2 分)8、 “谁道人生无再少” ,诗人是真的认为人可以返老还童吗?为什么?( 2 分)( (二二) )阅阅读读下下面面一一段段文文字字,完完成成 9 91 11 1 题题。 (共共 1 12 2 分分)另另一一种种静静默默李东生百闻不如一见,我们在崇山峻岭间颠簸四个小时,只为了与边城见上一面,即使只能停留一个小时。一下汽车,我便闻到了那熟悉的气息。哦边城,你的身影真如我所想。也许,在我未曾与你谋面时,我们已有了一份默契。你有江南水乡的秀美,更有湘西偏远小镇的质朴与清纯青石板小路,路边横斜的房屋,厚实的砖墙,

7、历久发黑的木板。听不到你朗声召唤,见不到你盛装出迎,你静若处子,默默地伫立在那儿,用你冰清的目光迎着我。我的脚、我的心早已不由自主地靠近你,靠近你。水,我看见了翠翠摆渡的河水。立于石阶上,凝神远望,水面宽阔、平静。划一木船,浮于水中,这才发现水在流动,缓缓流向远方。我知道,你的静默掩盖不住你的秀美、清纯,还有你的灵动。翠翠,我知道你为什么叫翠翠了。翠山,绿水,还有船桨拨动水流的清脆声,这一切滋养了你。我还知道,你的声音比百灵鸟还要清脆,只是你不愿出声。有人在喊:“看,翠翠!”我知道,那雕塑不是你。我看见你闪现在绿树间的身影,看见你在青石板上蹦跳过的脚印。我还看见水中你穿着小碎花布衣的灵巧身影。

8、你在白塔旁翘首远眺,你在船头蹙眉凝神。你不出声,但我知道,你的静默就是选择。“那个人也许永远不会回来,也许明天就会回来。 ”我知道你会等待,哪怕一直等下去,因为你的身体里流淌着你母亲的血液。在你们母女俩的静默里蓄积了少女的多情与痴心,你们的静默里有执著,有叛逆。也许这是边城人特有的静默?没有彷徨,没有驻足;没有誓言,没有悲叹。一切都在心里,坚定地默默前行。高一语文试卷 第 3 页(共 8 页)沈从文先生就是这样一位静默者。玲珑剔透的湘西山水孕育了他的才情,也陶冶了他如水一般柔顺的性格。他的静默不是妥协,更不是懦弱。他以他特有的方式,用自己的一生维护用笔的自由。站远了看,沈从文一生的创作与研究给

9、上个世纪尤其是革命年代以政治为主旋律的文学添上了极为宝贵的一笔。沈从文的笔不是武器,更不是博取名利的工具。他的笔就是他的心。对于一位文人,能让笔始终完整地为自己所拥有,在那个特定的年代,需要多么执著、坚韧的精神啊!“不折不从,亦慈亦让”,这正是沈从文一生的真实写照。从沈从文静默的身影里我们可以看到一类中国文人的形象,如陶渊明、孟浩然、蒲松龄他们大多静默一生。他们的静默成就了他们的文学造诣。他们的作品历久弥新,意味隽永,流传千古。他们的静默里沉淀了中国文人的一种品格执著、坚韧的精神。如今, 边城已走进无数读者的心,在世界文学长廊里她静默地稳稳地占据了一角。再过两百年,人们阅读那个时代的作品时,会

10、发现沈从文的作品与他们是那么切近,甚至拨动了他们的心弦。这就是静默之后的永恒。哦边城,我下一次来时,你会静默依旧吗?忘不了,你的内敛与灵动;忘不了,你静默里蓄积的执著与坚韧9、本文具体写了哪几种“静默”?试加以概括,并分别指出它们的内涵。(6 分)10、如何理解“这就是静默之后的永恒 ”中“永恒”一词的内涵?( 2 分)11、作家汪曾祺说: “沈从文在一条长达千里的沅水上(或者沱江)生活了一辈子。20 岁以前生活在沅水边的土地上, 20 岁以后生活在对这片土地的印象里。”结合本文和小说 边城 ,谈谈你对这句话的理解。(4 分)( (三三) )、阅阅读读下下面面一一段段文文言言文文,完完成成 1

11、 12 2 一一 1 15 5 题题。 (1 12 2 分分)燕赵之收藏,韩魏之经营,齐楚之精英,几世几年,剽掠其人,倚叠如山;一旦不能有,输来其间。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秦人视之,亦不甚惜。嗟乎!一人之心,千万人之心也。秦爱纷奢,人亦念其家。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架梁之椽,多于机上之工女;钉头磷磷,多于在庾之粟粒;瓦缝参差,多于周身之帛缕;直栏横槛,多于九土之城郭;管弦呕哑,多于市人之言语。使天下之人,不敢言而敢怒。独夫之心,日益骄固。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呜呼!灭六国者六国也,非秦也。族秦者,秦也,非天下也。嗟夫!使六国各爱其人,则足

12、以拒秦。使秦复爱六国之人,则递三世可至万世而为君,谁得而族灭也?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苏洵六国论 )12、对下列词语的理解,全部正确的一项是( 2 分)锱铢:极言贵重的东西 南亩:泛指农田 九土:即九州,指全国 呕哑:难听的音乐 独夫:孤单的人 骄固:骄奢顽固楚人:指刘邦 焦土:指阿房宫被烧毁A B C. D13、对下列两句中加点的虚词的意义和用法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 )奈何取之尽锱铢,用之如泥沙 ?使负栋之柱,多于南亩之农夫。高一语文试卷 第 4 页(共 8 页)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 而复哀后人也。A句的两个“之”相同,句的两个

13、“而”不同。B句的两个“之”不同,句的两个“而”也不同。C句的两个“之”相同,句的两个“而”也相同。D句的两个“之”不同,句的两个“而”相同。14、下列对文段内容的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2 分) ( )A第一段用比喻句和排比句,极言秦始皇不顾人民死活和民心向背,残民而自肥,很快失掉了民心。B第一段还写到了老百姓对于秦的暴政敢怒而不敢言,但最终还是像火山一样爆发出来,使秦迅速灭亡。C对于秦的灭亡和阿房宫的被烧毁,作者用 “可怜焦土”一语寄予了一定的同情。D在第二段中作者更进一步指出,六国和秦的灭亡,都是由于内部原因造成的,见解极为深刻。15、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画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6

14、分)(1)秦人不暇自哀,而后人哀之;后人哀之而不鉴之,亦使后人而复哀后人也。译文: (2)鼎铛玉石,金块珠砾,弃掷逦迤。译文: (3)戍卒叫,函谷举,楚人一炬,可怜焦土。译文: 三三、表表达达与与交交流流( (5 56 6 分分) )16、学校按照市教育局教研室的要求,开展全校中学生课外名著读书活动,请你填写下面的表格,为同学们推荐一本你最喜欢的课外名著。要求写出推荐理由,突出作品特点和自身感受,表述简明连贯。(4 分)作品名作 者国 别推荐理由(不超过 60 个字)17、下面这幅二战老照片,记录了 1940 年英国伦敦遭德军空袭后,在图书馆的废墟上发生的一 幕,请认真观察,为照片拟一个名。(2 分)拟名为: 18、作文(50 分) 以“1”为话题,自拟题目作文。提示:对“1”的理解可以广泛一些,既可以把它看作是数字,也可把它看作是图形或其他事物,并由此展开联想和想象,或作生动的记叙描写,或作介绍说明,或 作理性思考。要求:1、要能说出“1”在生活中的某种意义; 2、文体不限,题目自拟,字数不少于 800 字。高一语文试卷 第 5 页(共 8 页)20072007 学年第一学期四校期末联考学年第一学期四校期末联考高一语文答题卷高一语文答题卷 2008.1.22一、积累与运用(14 分)1、 (3 分) 2、 (3分) ( ) ( ) (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