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82415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2 大小:3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_第1页
第1页 / 共2页
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_第2页
第2页 / 共2页
亲,该文档总共2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2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综合探究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教案设计龙江中学 何明良 一、教学理论依据 依据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思想政治课教学应该贴近生活,贴近实际,贴近 学生,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和主动性,让学生进行自主学习、探究学习、 合作学习,从而实现教学的三维目标统一。基于学生对哲学生活第三单元 的学习,已基本掌握了唯物辩证法的基本知识和一定的运用能力,通过综合探 究课的目的旨在进一步深化和提高在实际生活和学习中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 形而上学的意识和能力,为充分体现综合探究课的综合性、探究性,实践性, 设计本课。 二、教学目标 高中阶段是世界观、价值观初步形成的关键时期,学习哲学既是帮助学生 树立正确的“三观

2、” ,更是一门指导学生如何生活的学问。唯物辩证法侧重于指 导学生运用正确的思想方法去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侧重于培养和提高学生创 新意识和创新能力。设计本探究活动的目的主要在于提高学生在实际生活中自 觉坚持唯物辩证法,反对形而上学的能力,进一步加深对党的科学发展观的理 解认识。 1、知识目标: (1)掌握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了解形而上学认识方法的局限 (2)明确唯物辩证法与形而上学之间的根本对立 (3)理解科学发展观的内涵和哲学依据 2、能力目标:运用唯物辩证法的基本观点和基本方法去分析和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 (1)培养学生自觉学习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兴趣 (2)培养学生自觉做到

3、全面、联系、发展地看问题的良好习惯和意识 (3)培养学生大胆创新的意识和精神 (4)理解和支持党的方针政策,为实现国家可持续发展而努力奋斗 三、教学策略 1、定向归纳探究 2、小组合作探究 四、教学流程 1、课前把学生按兴趣分成四个小组,每一小组确定一个探究主题,分别去 收集、查阅资料,准备好交流发言稿 2、由学生阅读课本第一组材料,概括出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三大分歧 之所在 3、由各个小组展示自己的探究成果 4、教师和学生共同作出评价和最后教师归纳讲解 五、教学过程: 1、教师导入讲授淘金的老人与儿子的故事,引入课题(1 分钟) 2、学生个人探究(1)阅读课本探究途径一,比较各位哲学家的观

4、点,概 括出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三大分歧;(2)阅读课本探究途径二、三,总结 各自包含的哲学道理。 (10 分钟) 3、学生分组委派代表展示本小组探究设计与成果 :(1) “网上潇洒走,有喜亦有忧” (2) “反腐倡廉,任重道远” (3)营造和谐班集体(20 分钟) 4、 教师与学生评委按照事先拟定的评价表从“探究主题探究方法探 究过程探究结果”四个方面进行综合评价(10 分钟) 5、教师归纳讲解:唯物辩证法和形而上学的根本分歧;牢固树立和坚决落实科 学发展观(4 分钟) 6、 课后作业:把各组收集的相关时事资料及发言稿展示在教室后面的学习 园地中。 六、教后总结 综合探究课要充分发挥其优势

5、,真正取得实效,还有赖于活动过程中周密 的安排和合理的调控。在综合探究课教学过程中,我们要切实解决好下面几个 问题: 1、师生角色定位问题 综合探究课既要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地位,又要发挥教师的主导作用。探 究课无疑必须以学生的自主活动为主,教师切忌包办代替。但这并不意味着教 师可以放任自流,让学生自发“活动”。课前对活动的设计,活动中的组织、引 导、点拨,活动结束后的总结、点评等等,都需要教师为此付出汗水和心血。 关键的问题是教师必须讲究引导的艺术,相机行事,灵活应变。 2、面向全体学生 要切实保证每一个学生都能主动参与活动。思想政治综合探究课要促使每 一个学生提高政治素质,必须确保每一个学生

6、的主体地位,让每一个学生都能 根据自己的特点和兴趣,积极参加综合探究活动。决不能仅仅是那种“尖子生表 演”的活动而让大部分学生袖手旁观。因此,设计政治综合探究活动方案时,应 注意使活动具有较广泛的适应性,能调动每一个学生的主动精神。在组织活动 时,应按照分类要求、分类指导的原则,根据探究的内容构成和学生的情况, 适当分工,适当轮换,从而既发挥各类学生的特长,又能促使全体学生都得到 学习发展的机会。 3生动有效、切合实际 综合探究课无疑应该做到内容和形式具体形象、活泼有趣,让形式喜闻乐 见,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活动中提高思想政治素质,但决不能因此片面追求活 动形式的趣味性、生动性,而忽略活动的切实有效性,坚决摈弃热闹有余,实 效不足的做法。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