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上传人:jiups****uk12 文档编号:45180772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PPT 页数:41 大小:13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_第1页
第1页 / 共41页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_第2页
第2页 / 共41页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_第3页
第3页 / 共41页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_第4页
第4页 / 共41页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_第5页
第5页 / 共41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41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美国著名的教育心理学家吉诺特博士(Dr.Hhain G.Ginott)为激发教师的动机,树立教育的信念,这样说:“在经历了若干年的教师工作之后,我得到一 个令人惶恐的结论,教学的成功和失败,我是决 定性的因素。我个人采用的方法和每天的情绪, 是造成学习气氛和情境的主因。身为老师,我具 有极大的力量,能够让孩子们活得愉快或悲惨, 我可以是制造痛苦的工具,也可能是启发灵感的 媒介。我能让人丢脸,也能叫人开心,能伤人, 也可以救人。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一场危机之恶 化或解除,儿童之是否受到感化,全部决定在我 。”“尽管科学家和教师都掌握学科 知识,但二者的学科

2、知识是不一样 的,教师必须把学科知识心理学化 ,以便让学生能够理解.”杜威: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 一、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概念二、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因三、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是指教师在各学科教学中自觉地、有意识地运用心理学的原理和方法,在授予学生一定的知识、技能,发展他们智力和创造力的同时,维护和增进学生的健康心理,激发学习动机,培养良好学习习惯,开发心理潜能,增强学生的社会适应能力和自我成长的能力,培养健全人格,全面提高学生的心理素质。一、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

3、育的概念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主要有:1、 各学科教学中如何培养学生智力和非智力因素 2、 各学科课程及教学中的心理健康教育资源3、 各学科教材中心理教育因素的挖掘与处理4、 学科渗透(融合)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及策略5、 课堂管理与课堂心理环境(氛围)的创设6、 课堂教学中良好师生关系的建立7、 研究性学习中如何渗透心理健康教育8、 课堂教学中对学困生的个别教育与辅导9、 如何化解学生在学习活动中的各种心理困扰10、影响学生良好心理的课堂教学评价问题11、课堂教学中教师良好心态及人格力量对学生心理品质的影响1、教育目标的蕴涵2、专业人员的缺乏3、师源伤害的存在二、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因

4、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因1、教育目标的蕴涵 二、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因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因(1)总体教育目标(2)学科教育目标2、专业人员的缺乏二、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因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因 谁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对组织对 学校心理学家的资资格和训练训练 提出过过三项项要求:(1)具有教学文凭或教师师合格证书证书 ;(2)五年以上的教学经验经验 ;(3)系统统修完有关心理学课课程。目前,多数国家都按照这这三项项要求,从中小学教师师(受过过高等教育)中来 培养学校心理学家。例如,澳大利亚亚允许许符合条件的教师师向所在州的教育部提 出申请请,获获准后,用一年时

5、间时间 自费费学习习心理学的有关课课程,取得有关证书证书 , 即可从事学校心理学家的实实践工作。 谁来开展心理健康教育联联合国教科文组织组织 建议议6000 7500名中小学生中至少 有一名学校心理学家。按此比例,我国至少需要2.5万3万名学校心理学家。 而中国心理学会会员总员总 数才4000 余人,即使全体改行成学 校心理学家,也不到六分之一。目前大学心理系每年的毕业毕业 生只有 300人上下。如果 全部培养为为学校心理学家,且人人健康,长长生不老,需要 100年才能培养成功。因此,我国的学校心理学家主要只能来自中小学教师师。 3、师源伤害的存在二、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因学科渗透心理健康

6、教育的原因师源性心理伤害是由于教师对学生采取了不恰当的教育行为,从而导致学生产生了心理问题和心理疾病。心理问题包括自卑、退缩、厌学、紧张、焦虑、恐惧等;心理疾病包括学校恐怖症、神经症、反应性精神病等。3、师源伤害的存在二、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因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原因有调查表明:学生不良情绪的80来自于身边的长者,这指的主要是家长和教师。据北京的一项调查发现:不爱上学、害怕老师、在学校感到不快乐的小学生竟然占了近半数之多;有46.8的学生感觉在学校有自己害怕的老师, 52.5的学生在老师请他去办公室谈话时感到很紧张。有调查表明:刚入学的小学生,约有80对自己的学习能力极其自信,当他们到1

7、6岁时,这一百分比急降到18。学生心目中的好教师热情、耐心;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教学;公正、不偏心;学识渊博;工作注意方式、方法;关心学生课余生活;虚心、平易近人;以身作则;注意学生兴趣。工作认真负责;教师是如何制造学习困难学生n 轻率评价学生优劣 n 不公正对待学生 n 只看学生不足 n 靠边角教学 n 随意抹杀与伤害学生积极性 n 功利主义教学影响 n 人为树立落后典型 怎样进行心理健康教育专题讲座 专项教育 学科渗透1、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2、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3、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三、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1、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三、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心

8、理健康教育的策略教育目标又称教学目的,是指教师计划通过教学引起的学生心智和行为的变化。教育目标是一个具有整体性、多维性和层次性的完整的体系。一门学科的教育目 标是一个完整的目标体系,这一体系由学科教学的总目标和各单元、各章节的具体目 标构成。各个具体目标是总目标的具体化,是为总目标服务的。教学目标体系还是一 个多维的结构。布卢姆的教育目标分类学认为,教育目标由三个维度构成:其一是认知领域的目 标,由知识的理解与掌握及智力发展诸目标构成;第二个维度是情意领域的目标,由 兴趣、态度价值观、判断力、适应性的发展等目标构成;第三个维度是技能活动领域 的目标,由动作技能诸目标构成。每一个维度的教育目标,

9、又由低到高分为若干层次 ,低层次的目标是掌握高层次目标的基础,高层次目标则是低层次目标的进一步深化 。新的课程标准把教育目标表述为知识与技能目标、过程与方法目标、情感态度价 值观目标。 1、设定合理的教学目标三、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在学科教学中,由于学科性质和特点不同,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任务的在学科教学中,由于学科性质和特点不同,每一节课的教学内容和任务的 不同,心理健康教育在每节课教学中的表现形式和侧重点也各不相同。不同,心理健康教育在每节课教学中的表现形式和侧重点也各不相同。 在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尚未完整构建完善,特别是在我们相当一部分教在心理健康教育目标体系

10、尚未完整构建完善,特别是在我们相当一部分教 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刚刚起步的现实条件下,只要我们充分完整地体现了学师在心理健康教育方面刚刚起步的现实条件下,只要我们充分完整地体现了学 科教学中的科教学中的“情感、态度、价值观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就可以说我们也达到了心理健康教目标,就可以说我们也达到了心理健康教 育的目标,做到了学科教育目标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整合。育的目标,做到了学科教育目标与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整合。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要有强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明确 在各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既要有强烈的心理健康教育意识,明确 本学科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独特任务,又要突出本

11、学科的特点,紧密与学科的本学科心理健康教育目标和独特任务,又要突出本学科的特点,紧密与学科的 教学内容相结合。既要防止把学科教学变成心理健康教育课,忽视学科教学目教学内容相结合。既要防止把学科教学变成心理健康教育课,忽视学科教学目 标和任务,又不能只重视学科的知识教学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和任标和任务,又不能只重视学科的知识教学而忽视心理健康教育目标的实现和任 务的完成,甚至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务的完成,甚至在学科教学中对学生的心理造成伤害。 2、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三、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进行学科心理健康教育,是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

12、主要进行学科心理健康教育,是充分发挥全体教师心理健康教育作用的主要 途径之一,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各科教学的自然组成部分。前苏联著名教途径之一,同时心理健康教育也是各科教学的自然组成部分。前苏联著名教 育家赞可夫在其育家赞可夫在其教学与发展教学与发展一书中,关于一书中,关于“教学与发展的关系教学与发展的关系”的核心的核心 思想是思想是“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以最好的教学效果来达到学生最理想的发展水平”。所谓所谓“发展发展”,赞可夫指的就是各种心理因素即各种认知能力、情感、,赞可夫指的就是各种心理因素即各种认知能力、情感、 意志和个性的发展。他把教学与心理发展看成是相辅相成的

13、两个方面,学生意志和个性的发展。他把教学与心理发展看成是相辅相成的两个方面,学生 的心理发展要在掌握知识过程中进行,学生的心理水平提高了又能更有效地的心理发展要在掌握知识过程中进行,学生的心理水平提高了又能更有效地 掌握知识。在精心选择和编制的教材中,一般都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掌握知识。在精心选择和编制的教材中,一般都蕴涵着丰富的心理健康教育 内容,以实现新课标要求达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在以往的内容,以实现新课标要求达到的情感、态度、价值观的教育目标。在以往的 课堂教学中,我们比较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对教材中的知识和技能因素课堂教学中,我们比较重视知识和技能的教学,对教材中

14、的知识和技能因素 发掘得比较充分,而对过程和方法因素特别是对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即发掘得比较充分,而对过程和方法因素特别是对关于情感、态度、价值观即 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育因素的发掘和利用显得十分不够。其中原因除了受心理健康教育方面的教育因素的发掘和利用显得十分不够。其中原因除了受 应试教育只重视知识教学的影响外,还在于它不是由自身的、明显的结构体应试教育只重视知识教学的影响外,还在于它不是由自身的、明显的结构体 系构成的,而是蕴涵在认知因素之中并通过认知因素而发生作用的。因此,系构成的,而是蕴涵在认知因素之中并通过认知因素而发生作用的。因此, 比起挖掘认知因素来讲,更为困难。比起挖掘认知因

15、素来讲,更为困难。 2、选择恰当的教学方法 三、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贵在潜移默化,贵在“润物细无声”,它更多的时候是内隐的、暗示的、濡染的,而不是外显的、径直的、刻意的。因此,学科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目标设定应更多地考虑教学过程中的心理健康教育因素,应注意心理健康教育与科学知识传授的同步性,应注重良好的课堂心理氛围的营造。简言之,目标设定不宜过于呆板,过于“实在”,过于“线性化”。3、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三、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和谐,是描述课堂生成状态的哲学概念,从字面以上说,和谐,就是和睦、协调。按照系统论的观点,和

16、谐是构成课堂的各个要素在教学过程中实 际发生的相辅相成、互促互向、共生共长的内在生态性关系的总和。 教学是一种有明确方向与目标的社会性活动,活动中的教学主体与学 习主体既是一个多向对话的互动过程,又是一个不断生成、分享与满 足的过程。从这个意义出发,我们可以在课堂教学的角色、过程、结果以及 未来意义等四个维度从以下六个层面来描述和谐课堂的特征。3、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三、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 和谐课堂的安全性特征 和谐课堂的愉悦性特征和谐课堂的愉悦性特征 和谐课堂的活力性特征和谐课堂的活力性特征 和谐课堂的生成性特征和谐课堂的生成性特征 和谐课堂的满足性特征和谐课堂的满足性特征 和谐课堂的未来性特征和谐课堂的未来性特征 3、营造和谐的心理氛围三、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学科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策略(1) 教师的仁慈(2) 教师的真诚(3) 教师的信心(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行业资料 > 其它行业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