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6年全国高考历史(广东卷)试题分析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5180766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126.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6年全国高考历史(广东卷)试题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06年全国高考历史(广东卷)试题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06年全国高考历史(广东卷)试题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06年全国高考历史(广东卷)试题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06年全国高考历史(广东卷)试题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6年全国高考历史(广东卷)试题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6年全国高考历史(广东卷)试题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2006 年全国高考历史(广东卷)试题分析年全国高考历史(广东卷)试题分析 华南师大附中华南师大附中 黄永友黄永友12006 年全国高考历史(广东卷)试题分析年全国高考历史(广东卷)试题分析一、命题意图和试卷设计一、命题意图和试卷设计2006 年全国高考广东历史卷确立了“稳中求新稳中求新”的的思想,在保持与 2005 年广东高考 历史卷的稳定前提下,借鉴了上海卷新颖灵活特点和全国文综的主题式问答题等优点,有 意与新课程标准高考形式靠拢,对 2007 年高考有一定的导向性。 遵照考试大纲的要求,试题在题型、题量和考查内容等方面都保持了相对稳定。 试卷设计比较新颖,设问指向明确,能力考查突出。整份

2、试卷体现了以能力立意,以知识 为载体,将理论观点和史学方法及其文化科学素质的考查渗透其中的特点,命题质量较高。1、题型结构 选择题(50%) 、材料分析题(26%)和问答题( 24%)的分值分布与 2005 年广东高考完全一致,尤其突出对材料题的考查,符合 2006 年全国高考历史考试大纲的广 东补充说明。 2006 年广东历史高考与 2001-2005 年广东高考卷题型结构比较年 份 选 择 题材 料 解 析 题 问 答 题题量 分值比例题量 分值比例题量 分值比例2001 30 75 50% 3 34 22.6% 41 27.3%2002 30 75 50% 3 37 24.6% 3 38

3、 25.3%2003 25 75 50% 3 34 22.6% 3 41 27.3%2004257550%33724.6%33825.3% 2005257550%33926%33624% 2006257550%33926%33624%2、内容分布 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的试题内容基本上符合考试 大纲的要求,内容分布与 2005 年基本一致,突出对中国近现代史尤其是中国当代史(共和 国史)的考查。2006 年广东历史高考与 2001-2005 年广东高考卷内容结构比较 年份中国古代史中国近现代史世界近现代史 分值百分比分值百分比分值百分比 20014026.7%6040%5033

4、.3% 20023825.3%5939.3%5335.3% 20033825.3%5939.3%5335.3% 20043523.3%6543.3%5033.3% 20053624%6442.7%5033.3% 200615+13+7 (35)23.3%36+14+14 (64)42.7%24+12+15 (51)34.0%知识点(单元内容、一二级目录)覆盖率较高。 突出对主干内容和重点知识的考查(具体见后面分析) 。3、政治史等内容分布对比表(对对 20072007 年高考三册书的比重有参考价值年高考三册书的比重有参考价值)2006 年全国高考历史(广东卷)试题分析年全国高考历史(广东卷)试

5、题分析 华南师大附中华南师大附中 黄永友黄永友2年份政治史经济史文化史200157%18%25%200254.725.320200369.3246.7200453.3%38.7%8%200550%27%23%20062006 年广东历史高考政治史等分值分布年广东历史高考政治史等分值分布 政治、经济和文化史的比例达到近几年全国和广东历史高考的最大均衡值,这为 2007 年广东历史高考政治、经济和文化史的考查奠定了一个良好基础。由上面四个表格分析可知道,2006 年广东高考历史试卷与 2005 年相比,吸取了去年 过于注重史实记忆的缺陷,突出创新,其它各方面都保持了相对的稳定性。这种相对稳定 性对

6、广大中学师生是有利的,使他们能够有平静的心态积极备考。 另外,部分题目比较有创新性,如选择题的第 2 题,6 题,9 题,13 题,15 题,22 题 等,先说出一段背景材料,然后根据背景材料和所学知识进行综合判断,得出正确选项。 材料题 26 题要考生根据四则材料得出周人饮食生活方面的信息,延续了 2005 年广东高考 26 题扬州经济繁荣的表现和原因的命题风格。而问答题一般由几个小问题组合而成,围绕 一个主题来设计题目。如 29 题把中外 18 世纪代表性的文明成就清朝的四库全书和法 国启蒙运动的百科全书作对比分析,一方面突出人类的文明成就,另一方面中外历史 对比(很多年没有出过中外历史对

7、比方面的高考题目了) 。二、考试结果及数据分析二、考试结果及数据分析 第一,历史试题难度、区分度统计数据第一,历史试题难度、区分度统计数据第二,历史试题能力层次分布统计数据第二,历史试题能力层次分布统计数据第三,高考各题得分抽样统计第三,高考各题得分抽样统计1、选择题分析: 类别选择题材料题问答题分值权重政治史1、 5、6、9、11 、13、14、1 6、19、22、 23(33 分)28(12 分) 30(14 分,有 部分是属于文 化史的内容) 、 31(8 分)67 分 447% 经济史2、3、8、10 、12、15、1 8、21、24、 25(30 分) 27(14 分)44 分293

8、%文化史4、7、17、2 0(12 分)26(13 分)29(14 分) 39 分260%2006 年全国高考历史(广东卷)试题分析年全国高考历史(广东卷)试题分析 华南师大附中华南师大附中 黄永友黄永友3回归教材,落实考点 材料式或背景知识型选择题(2、6、8、9、11、12、14、15、22) ; 概念式选择题(16、19、20、21、24)组合式选择题(5、13 ) ;因果式选择题(3、7、10、18、23) ; 比较式选择题(4、5、8、12、17) ; 逆向式选择题(21、25) 贴近生活、关注社会,以史为鉴适当考查与广东地区相关的知识或周年纪念 1、11、13、材料题分析:题目指向

9、明确,对审题审题的要求比较高。要特别注重审题。 充分发挥和挖掘材料题材料题的功能。一定要从材料出发,进行摘抄(如果有要求)和一般意 思表述,接着进行分层次的概括。做到“读、找、答” ,应该从材料想到教材(与教材的观 点是否一致) ,而不是先答教材的观点再答材料的观点。 2006 年高考材料题进一步明确和发挥了材料题的功能。基本命题思路是: 题目的答案只能从材料本身寻找;材料的背景内容教材有可能涉及到,但教材只 能够帮助学生理解材料,而并不能帮助学生组织答案。这意味着材料的功能并不是引导学 生回忆教材,而是提供新的历史信息。 重点考查学生对材料的分析,而不是考查学生对教材的记忆。 着重考查学生分

10、析因果关系的能力 着重考查学生的抽象概括能力答案的抽象概括化特点,而且不能摘抄原文 解读:解读:20072007 年广东历史高考会继续在这方面加强考察,年广东历史高考会继续在这方面加强考察,在以后的高考备考中要加以重点在以后的高考备考中要加以重点 关注。关注。3、问答题分析。2006 年问答题命题的基本思路是: 选材特点:选材于教材主干知识 立意特点:专题化的命题立意,问题之间的梯度化设计意图 能力要求:着重于考察记忆能力、多角度分析问题的能力和学生的历史认识 答案设计:答案的概括化 解读: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主观题在每一小问中标明了分值,可以根据得分点来推断答解读:而且值得一提的是主观题在每一小

11、问中标明了分值,可以根据得分点来推断答 案有几个要点。案有几个要点。2006 年高考采用了这一非常合理的变化形式。年高考采用了这一非常合理的变化形式。第四,评分标准说明与存在问题第四,评分标准说明与存在问题答卷失误的主要原因: 未能准确把握试题提供的信息、考查意图及要求,审题不清,答非所问审题不清,答非所问。只凭主观意愿 史实混淆,张冠李戴,史实混淆,张冠李戴,教材内容较生疏,对重要內容和事件缺乏全面了解,存在知识盲 点。 对历史概念、历史理论掌握不够到位,盲目做题,缺乏个案分析,欠缺思考盲目做题,缺乏个案分析,欠缺思考。注意原因、 概况、措施、影响、评价、人事,注意概括性、简述性、结论性语言

12、等。 答题技巧和方法有所欠缺答题技巧和方法有所欠缺,注意语言规范、书写规范、格式规范(段落化、层次化、要 点化)附附 20062006 广东高考历史试卷分析表广东高考历史试卷分析表 题号 考纲考点干扰项和错因分析 启示2006 年全国高考历史(广东卷)试题分析年全国高考历史(广东卷)试题分析 华南师大附中华南师大附中 黄永友黄永友4一卷(选择题) 1中古 史秦汉民族关系岭南地区归属中 央2春秋战国经济农业铁器使用3隋唐经济赋税制度4两汉、唐、宋、明文化交流5古代君主专制发展趋势6中近 史太平天国革命运动7“新思想”萌发的背景8洋务运动等企业的不同分类9辛丑条约的内容10民族“短暂春天”原因11

13、孙中山和第一次国共合作12革命根据地的土地革命13二战中国外交成就14解放军战略15建国初国家政治经济主题变化16社会主义建设在探索曲折发展171975 全面整顿和 1978 真理标准问 题讨论相同点18世界 史新航路开辟的影响19美国南北内战的过程2019 世纪自然科学的三大发现21战时共产主义政策和新经济政策22巴黎和会的各国目的23二战的转折和胜利24二战后西方经济发展地位(排序)25经济全球化1、有 9 个左 右的题目设计 比较新颖2、单纯考死 记硬背的内容 少了,考察学 生的分析对比 能力3、命题技术 的提高,为 2007 年广东历 史高考提供借 鉴二卷(主观题)26根据材料概述周人

14、饮食生活 的信息完全从材料中概括, 并要求由表及里由此 及彼27建国后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 调整对农村生产关系变化 分析及启示28英国 19 世纪工人工作和生活 状况和英国政府作为再次考查英国国别史29四库全书和百科全书 背景、目的和影响18 世纪中西文明对比, 跨度大,考查文化史30分析说明民主共和国取代封 建王朝的原因和两者根本不民主和专制的对比分 析和思考2006 年全国高考历史(广东卷)试题分析年全国高考历史(广东卷)试题分析 华南师大附中华南师大附中 黄永友黄永友5同31尼克松主义的背景、目的和 措施二战后美国外交政策 的重大调整三、对中学历史教学的意见和建议三、对中学历史教学的意见和

15、建议高三备考要重点研究“两纲” (考试大纲和课程大纲) 、 “两课” (复习课和讲评课) 、 “三题” (近年的高考试题、各地的模拟试题和自编的测试题) 学法指导, “精讲精炼精 评” ,重视课堂,提高效率意识。 1、知识系统化、要点化,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把握高考考纲、知识系统化、要点化,注重基础知识的掌握,把握高考考纲,把历史知识化繁为简。2、注重能力考查。、注重能力考查。现在历史高考还是比较注重知识和理解,所以要对学生经常进行历 史思维和历史意识的训练。 3、注重学生概括、表达和书写能力的强化训练,要求史论结合。、注重学生概括、表达和书写能力的强化训练,要求史论结合。2006 年广东卷与江苏、全国文综卷主观题考点对比(分省命题)古 代 史材料、问答中近现史材料、问答世近现史材料、问答广 东 卷周人饮食生活的信息; 四库全书和百科 全书背景、目的和影 响对比农村生产关系的四次调 整和启示; 民主共和国 取代清王朝的原因和两 者根本不同19 世纪英国工人工作和 生活状况; 尼克松主义背景、目的 和措施江 苏 卷全国 卷 1中华文明发展史;春秋 战国汉唐宋民族关系和 启示政治机构与制度变化; 近代通商口岸社会主义运动发展史; 法德关系全国 卷 2中西科技对比、清代科 技停滞原因和启示;近代从屈辱到强盛过程 (条约内容和影响) ; 铁路和西藏各国工业化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