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江省教育强省建设与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80545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27 大小:101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江省教育强省建设与_第1页
第1页 / 共27页
浙江省教育强省建设与_第2页
第2页 / 共27页
浙江省教育强省建设与_第3页
第3页 / 共27页
浙江省教育强省建设与_第4页
第4页 / 共27页
浙江省教育强省建设与_第5页
第5页 / 共2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江省教育强省建设与》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江省教育强省建设与(2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浙江省教育强省建设与浙江省教育强省建设与 “十一五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为加快实现教育现代化,建设教育强省,根据省委关于加快建设文化大省的决定和浙江省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纲要,制定浙江省教育强省建设与“十一五”教育发展规划纲要。一、序言一、序言改革开放以来,我省大力实施科教兴省战略,不断深化教育改革,各级各类教育快速、健康、协调发展。2005 年率先在全国各省区中基本普及学前三年到高中段的 15 年教育,高等教育从精英教育迈入大众化教育阶段,毛入学率达34%;职业和成人教育发展迅速,教育国际交流和合作取得新进展。各类教育的办学水平和质量日益提高,实力不断增强,

2、目前全省有教育强县(市、区)69 个,人口覆盖率达80%,创建教育强省已有了坚实的基础。但我省教育发展还面临着不少困难,城乡之间、地区之间、学校之间发展仍不平衡,教师队伍建设力度需要进一步加强,教育体制和运行机制需要进一步完善,教育的整体质量和水平需要进一步提高,教育的服务能力需要进一步增强。教育是文明传承、知识创新和人才培养的主要途径,在现代化建设中具有基础性、先导性作用。大力发展教育事业,2普遍提高全民教育水平,切实加强人力资源开发,是我省率先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的必然选择。要紧紧抓住本世纪头 20 年这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坚定不移地实施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

3、努力使我省教育总体上继续走在全国前列。二、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二、指导思想和建设目标1. 指导思想和基本原则。教育强省建设要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树立和落实科学发展观,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坚持科教兴省和人才强省战略,始终把教育放在优先发展地位,着眼于提高教育质量、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创新人才,着眼于提高教育的知识贡献、科技创新和社会服务能力,着眼于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与和谐社会建设,促进各级各类教育健康发展,争取经过较长时期努力,建成体制富有活力、水平适度超前、结构基本合理、总量相对充足、内涵和谐发展,与经济社会发展水平相协调的现代教育体系。按照“科学发展、均衡和谐、以人为本、

4、走在前列”的总体要求,我省教育发展应当切实把握好以下原则:坚持党的教育方针。坚持教育的社会主义方向,坚持教育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服务,为人民服务,与生产劳动和社会实践相结合,培养“有理想、有道德、有文化、有纪律”、德智体美等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坚持统筹协调和可持续发展。统筹各级各类教育、不同地区教育、不同学校的协调发展。正确处理改革与发展、3普及与提高、速度与质量的关系,促进教育要素配置均衡、教育发展水平均衡、教育供给总量与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均衡。全面发展各级各类教育,全面关注各类受教育人群,努力实现教育公平。坚持教育创新。深化改革,以改革促发展,创新教育思想、理念、方法、手段,努

5、力抢占教育“制高点”,优化教育结构,合理配置教育资源,积极探索教育发展新路子,形成与经济社会发展相适应的教育体制。坚持素质教育。坚持以人为本,面向全体学生。转变教育观念,改革考试制度,改进教育内容,创新培养模式,突出培养受教育者的健全人格、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全面提高教师的素质和能力,激励教师切实履行教书育人的神圣职责。坚持勤俭办学。根据各地的实际,一方面要增加教育投入,另一方面要加强经费管理,提高投资效益。各级各类学校要艰苦奋斗,厉行节约,勤俭办学。教育投资要向提高教育质量倾斜,促进教育的内涵发展。坚持依法治教。按照“法治浙江”的要求,将教育事业的管理与发展纳入法治轨道。大力推进教育立法工作

6、,完善教育法制,规范各类教育行为,努力创造和谐教育环境。2. 建设教育强省的总体目标:到 2010 年,全省巩固普及 15 年教育成果,不断提高 15 年教育质量;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进一步提升,毛入学率达到 45%;各级各类教育协调发展,教育的质量、效益显著提高,教育对经济社会的服务4能力显著增强。教育整体水平和综合实力位于全国前列,达到或接近届时中等发达国家水平,教育强县的人口覆盖率达85。到 2020 年,形成完善的现代教育体系和教育发展支撑体系,城乡教育基本实现均衡发展,教育质量和国际化程度明显提高,使浙江提前基本实现教育现代化,提前基本建成教育强省。三、主要领域和任务重点三、主要领域和

7、任务重点3. 基础教育抓均衡。把农村义务教育摆在“重中之重”位置,优化学校布局,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高标准、高质量普及义务教育,义务教育入学率保持在 99%以上。全面提高高中段教育与学前三年教育质量和水平,加快扫除青壮年文盲。加大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教育经费投入,促进基础教育均衡发展,优质教育资源人口覆盖率居全国省区前列。主要措施:提高学前教育普及质量。全面实施幼儿园教育指导纲要(试行),将学前教育纳入教育事业发展总体规划统筹发展。城市以社区为依托,农村加大乡(镇)政府的扶持力度,重点完善乡(镇)中心幼儿园建设,并努力把优质学前教育向农村、山区、海岛延伸。鼓励社会力量按标准举办各种形式的

8、学前教育机构。加强管理,推广先进的学前教育理念和教育方法。重点推进农村义务教育。自 2006 年秋季开学始,全省义务教育免收学杂费。实施好“农村中小学家庭经济困难5学生资助扩面工程” ,使全省经济困难学生受资助比例达到10%。实施好“农村中小学爱心营养餐工程”,政府对家庭经济困难学生每周免费提供营养餐,保障学生健康成长。特别关注留守农民工子女的教育问题,积极为农村留守儿童创造良好的学习、生活环境。省对农村和欠发达地区给予一定的转移支付,各地财政要确保教育经费足额到位。做好流动儿童少年接受义务教育工作。强化流入地政府责任,积极为流动儿童少年提供公平接受义务教育的机会。完善以公办学校为主体的流动儿

9、童少年入学政策,不断提高流动儿童少年的入学率。将民工子弟学校纳入正常的教育管理和督导范围,进一步规范学校建设,改善办学条件,提高教育质量。妥善安置城市流浪儿童少年的学习和生活,进一步完善相应的教育救助制度。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以内涵发展为主,注重创新教育,切实提高普通高中教育质量,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奠定基础。鼓励普通高中办出特色。优质高中要发挥示范辐射作用,通过结对帮扶、输出管理、联合办学等形式帮助薄弱学校提高质量。加强农村普通高中建设。进一步改善中小学办学条件。以实施“农村中小学食宿改造工程”为重点,按照城乡规划,加大农村学校建设力度,使中小学达到国家和省规定的办学标准,为均衡发展创造条件。

10、推进教育强县(市、区)建设。制定教育强县(市、区)建设规划,加强指导,推进教育强县(市、区)建设。建立科学6合理的教育强县评估与督查机制,指导各地开展教育强镇建设。鼓励有条件的经济较发达地区率先实现教育现代化,扶持条件相对薄弱地区开展教育创强,有梯度、有步骤地推进教育现代化。 4. 高等教育抓质量。统筹协调全省高等教育发展速度、规模、层次、结构,推动高等学校树立科学的发展观、人才观和质量观,推进各类高等教育之间的衔接和沟通,形成布局合理、定位准确、结构优化、衔接通畅、发展协调的高等教育体系。优化高等教育结构,到 2010 年本、专科招生比达 1:1,研究生在学人数与本科生比例达 1:10。着力

11、提高高等教育质量。办好高教园区,促进与省外、国外名校联合办学,进一步提高高等教育大众化水平。主要措施:统筹规划高等院校区域设置。按照全省经济社会发展、产业布局调整的需要和省域城镇体系规划,设置和调整高校布局。全省规划设置 88 所普通高校,其中教学科研型大学 15 所,一般教学型本科院校 22 所,高职院校 51 所;另设立独立学院 23 所。高等学校原则上设在产业集群度高,人才、信息有集聚效应的大中城市,不鼓励在县(市)域内举办高等学校。培育杭州、宁波、温州三大高等教育中心,其他设区市形成“一本一专”或“一本多专”的高校格局。县级城市主要责任是举办中等及以下教育,对一些有足够财力支撑能力的教

12、育强县(市),可整合广播电视教育、自学考试、网络教育、函授教育等远程教育资源,举办 1 所为地方服务的社区学院7(不列入全国高校序列,不纳入公办高职高专建制)。加强重点高等学校建设。引导各类高校树立“强特色、创一流”的思想,整合优势,争创优秀,以特制胜。推进浙江大学省部共建“985 工程”,支持浙江大学和中国美术学院向世界一流大学目标挺进。支持浙江工业大学等若干省属高校按照国家“211 工程”目标建设,跻身全国高校先进行列。实施高职学校品牌建设计划,重点建设能引领全省乃至全国高职发展方向的高等职业学校。实施重点学科建设工程。通过重点学科建设,培养一批优势学科、学科带头人和优秀教师,提升办学水平

13、。大力推进学科交叉、融合、集成,发展新兴学科。积极推动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工程技术的相互渗透。全面推进学术团队建设,抢占学科“制高点”。 “十一五”期间滚动建设 20 个“重中之重”学科、200 个省级重点学科、11 个人文社科基地。大力推进高校科技创新。充分发挥高校学科综合、人才荟萃、教学科研紧密结合的优势,切实提高高校自主创新能力,积极参与浙江区域创新体系建设,建成一批省级高校科技创新平台,发挥优势、集中力量、整合集成,重点在技术和应用性研究层面实现突破。加强知识产权保护与管理,加强大学科技园区建设,推进高新技术产业化进程。实施紧缺人才培养工程。根据经济社会发展需求,“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

14、电子通信、新材料、生物医药、数控技术、电子商务、动漫、软件技术、金融保险、现代物流、工业设计 10 大类紧缺急需人才培养基地。建立滚动建设机制,适8应产业结构调整和升级需要。适应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需要,加大农业类人才的培养力度。大力发展研究生教育,努力提高研究生培养质量,加快培养高层次和高素质的高级专业人才。实施高教园区资源共享工程。充分利用和发挥高教园区集中办学的优势,整合资源,开展高校间教师互聘、学分互认、课程互选、设施互用,不断提高教学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益。实施高教园区数字图书馆建设计划。建设共享型专业实验室和实训基地,为科研人员提供高水平的研究平台,为学生提供一流的实训条件。实施“浙江省

15、新世纪高等教育教学改革与质量提高工程”。以教学评估为抓手,加强制度建设,规范教学管理,保证教学质量。 “十一五”期间重点建设 200 个本科专业、200个高职高专专业、200 个专业教学实验室、500 种重点和特色教材、500 门精品课程,实施 500 项教学改革。5. 职业教育抓结合。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促进职业教育与经济社会发展相结合,与企业生产实际相结合,突出学生职业技能和动手能力的培养。大力发展职业教育,形成和完善以中等职业教育为主体,中、高等职业教育相互衔接,学历教育与职业培训并举,与基础教育、高等教育相互沟通、支撑我省重点产业和区域发展的大职教体系。高等和中等职业教育招生均占高等和高

16、中段教育招生总规模的 50%。实行就业准入制度,逐步扩大就业准入范围;全面实行“双证”教育,实现职业学校教育和岗位技能需求的对接;加强实践实9训基地建设,深化办学体制改革和人才培养模式创新,推进校企合作、工学结合,依靠行业企业发展职业教育。根据块状经济、产业结构特点,扶持做大做强一批具有地方特色的职业学校和专业。主要措施:实施职业院校助学奖学行动计划。扩大资助中职学校家庭困难学生规模,使受助面达到全省在校生总数的 10%左右;设立大中专院校农业种养技术类专业助学金,用于免除省内大中专院校农业种养技术类专业本省籍学生的学费。设立中职学校奖学金,奖励品学兼优的在校学生,重点对面向艰苦行业就业专业的优秀学生倾斜。实施中等职业学校实训基地建设行动计划。按照统筹规划、资源共享、注重效益的原则,紧密结合地方产业和全省产业带规划,建设 70 个省级职业教育实训基地,切实改善中等职业学校实训条件。实施县级骨干职业学校建设行动计划。落实县级政府建设县级骨干职业学校的责任,每个县(市、区)都要建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