构建区域金融稳定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77947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8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构建区域金融稳定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构建区域金融稳定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构建区域金融稳定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构建区域金融稳定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构建区域金融稳定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构建区域金融稳定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构建区域金融稳定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构建区域金融稳定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构建区域金融稳定评价指标体系实证分析中国人民银行哈尔滨中心支行课题组维护金融稳定、防范和化解系统性金融风险是修订后的中国人民银行法赋予人民银行的重要职能,是人民银行在监管职能分离后承担的一项重要责任。如何正确履行金融稳定职责,是人民银行各级分支机构亟待研究解决的重大课题。要做好金融稳定工作,必须首先对区域金融运行及风险状况进行客观、准确的评价,对其未来走势做出科学的预测。为此,我们借鉴有关经验,探讨设计了区域金融稳定评价指标体系,以龙江县为样本,对其金融稳定状况进行评估,以期为金融稳定评价工作提供科学的手段和工具。一、设置区域金融稳定评价指标体系遵循的原则一

2、、设置区域金融稳定评价指标体系遵循的原则金融风险的监测与预警要比风险产生后的处理更为有效,而且现代金融风险的突发性特点更要求将对付金融风险的重点放在对风险的预见上。为了全面、客观地衡量区域金融稳定状况,建立一套高效、灵敏的区域金融稳定评价指标体系,设计时应遵循以下原则。(一)全面性。指所选指标范围要宽,要从广义金融的角度设定指标。(二)准确性。即数据来源真实可靠、数据处理准确无误、评价结论符合实际。(三)科学性。应尽可能以现代统计理论为基础,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既要科学合理、简单易行,又要能反映各时期区域稳定情况。(四)互补性。区域金融系统内部的关系错综复杂,在设计任何一个指标时都要考虑整个系统

3、的结构,使指标之间相互联系、相互补充,客观、全面地反映区域金融稳定的变化状况,否则便会造成评价结果的失衡。(五)显著性。指标灵敏度要高,指标数值的细微变化都能直接反映出区域金融稳定的变化情况。二、设立评价指标体系的依据二、设立评价指标体系的依据金融稳定可以划分为宏观、中观与微观金融稳定。宏观金融稳定的主要标志是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稳健和币值的相对稳定,尤其以币值稳定最为重要;微观金融稳定是指个体银行或金融机构的安全性问题;中观金融稳定则是结构性的金融安全问题,它包括行业性金融稳定和区域性金融稳定两个方面,行业性金融稳定是指某个金融行业的金融稳定问题,区域性金融稳定则是指某个地区的金融体系是否处于

4、稳定、有序和规范的运行状态。由于金融稳定评价指标体系的建立目前尚无明确的理论依据支撑,我们在探讨建立评价指标体系时主要基于以下两点考虑。一是对于金融稳定工作内涵的把握。从其内涵上看,金融稳定是一种金融运行的状态,它是动态变化、不断发展的,而非固化、一成不变的。因此,指标体系及其应用要充分体现金融运行的动态性。二是人民银行维护金融稳定职能的宏观性。与监管当局的日常具体监管行为不同,中央银行维护金融稳定的视角更加宏观,它不但关注单个银行业金融机构的风险,更要关注整个银行业的风险;不但关注货币市场的风险,还要关注资本市场和保险市场的风险;不但关注金融业的运行状况,还要关注宏观经济的运行。所有这些方面

5、,在设计金融稳定指标体系时都要给予全面考虑,从而使整个指标体系更加科学、完整。三、评价指标的选择三、评价指标的选择从宏观经济因素和金融内在因素两个层面上构建了 10 个层次、62 个子指标的金融稳定评价体系。第一层次-经济总量指标。主要由经济发展质量的指标构成。包括经济增长率、人均经济增长率、经济发展占比、财政收入总量增长率、人均财政收入增长率、财政收入占比、各项税收增长率、人均税收增长率。第二层次-产业结构指标。主要由反映区域产业结构状况指标构成。包括第一、二、三产业占比,规模企业比重、民营经济比率、民营企业税收占比。第三层次-集约化水平指标。主要由规模以上工业企业经济效益指标构成。包括规模

6、以上工业企业增加值提高率、利润总额增长率、产品销售收入提高率、资本积累扩张率、成本费用利润率。第四层次-可持续发展能力指标。主要由地区发展潜力指标构成。包括固定资产增长率、固定资产投资占经济总量比率、固定资产增长率、投资对经济增长的贡献率、城镇化率、教育科技支出占比。第五层次-经济开放指标。主要由反映区域对外开放、依赖程度指标构成。包括外贸依存度、净出口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实际利用外资增长率、外商直接投资增长率、外贸对经济增长贡献率。第六层次-城乡居民生活保障水平指标。主要由反映影响金融机构资产质量的居民收入、消费价格指标构成。包括城镇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增长率、农民人均纯收入增长率、社会消费品零

7、售总额增长率、城镇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农村居民人均消费支出增长率、消费对经济增长贡献率、居民消费品价格指数变化率。第七层次-银行业资源配置效率指标。主要由对银行业金融机构健康性有影响的金融机构状态指标构成。包括各项存款增长率、不良贷款下降率、各项存款占比、城乡居民储蓄存款比率、票据融资增长率、贷款增长率、信贷投放增长率、贷款余额占经济总量比率、新增存贷款比率、各项贷款占比。第八层次-证券保险业资源配置效率指标。主要由证券保险业发展状况指标构成。包括直接融资占比、上市公司总市值占比、上市公司占比、民营上市公司占比、境外上市公司占比、保险深度、保费收入占比、承保额占比。第九层次-风险抵补指标。

8、主要由法人银行业机构抗风险能力指标构成。包括城市信用社、农村信用社资本充足率指标。第十层次-盈利能力指标。包括银行业机构利润增长率、资产利润率。四、指标权重的确定四、指标权重的确定关于指标权重的确定主要有“德尔菲法(Del-phi)、层次分析法(Analytical Hierarchy Process,简称 AHP)、二项系数加权法、环比评分法”等。其中比较有代表性的、较成功的主要有 Delphi 法和 AHP。德尔菲法是邀请数位专家匿名赋值,多次论证后求均值。其优点在于有较高的说服力,论证方法比较简单。缺点在于聘请专家的成本较高,而且不一定符合实际情况。层次分析法是美国匹兹堡大学教授 A.L

9、.Saaty 于 20 世纪70 年代提出的一种系统分析方法。它改变了以往最优化技术只能处理定量分析问题的传统观念,而率先提供了对非定量事件作定量分析的简便方法。应用 AHP 解决问题的思路是:首先,把要解决的问题分层系列化,即根据问题的性质和要达到的目标,将问题分解为不同的组成因素,按照因素之间的相互影响和隶属关系将其分层聚类组合,形成一个递阶的、有序的层次结构模型。然后,对模型中每一层次因素的相对重要性,依据人们对客观现实的判断给予定量表示,再用数学方法确定每一层次全部因素相对重要性次序的权值。最后,通过综合计算各层因素相对重要性的权值,得到最低层相对于最高层的相对重要性次序的组合权值。对

10、金融稳定校验指标体系权重进行确定,以金融资源水平为例,确立的指标体系为:银行业资源水平、证券保险业资源水平、风险抵补能力、盈利能力在金融资源水平中的比重分别为 40%、30%、10%、20%。五、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五、评价指标体系实证研究为了校验这套指标体系的实际应用效果,我们收集龙江县 1999-2005 年基础数据,对金融稳定状况变化趋势进行了实证分析。计算方法:第一步,计算各年度指标值。第二步,计算每项指标的平均值。第三步,根据每项指标所占权重,确定基点分值。如经济增长率 2000-2005 年指标值分别为 9%、-32%、57%、3%、15%、33%,计算出的平均值为 14%,根据其

11、所占权重 8%计算出的基点分值为 0.2857 分。第四步,确定各指标评价分值。如经济增长率 2000-2005 年评价分值分别为 2.57 分、0 分、8 分、0.86 分、4.29 分、8 分。(一)龙江县 2000 年至 2005 年经济发展状况评价。(二)龙江县 2000 年至 2005 年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评价。(三)龙江县金融稳定定量评价变动趋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经济发展状况与金融资源配置效率若同向变化,则金融稳定状态亦同向变动;若二者反向变化,则会弱化金融稳定状态,这说明二者同金融稳定状态高度正相关。这从实际的数据中也可以进一步证明。图中显示,2001 年为 6 年中金融稳定最低状

12、态,低于 2005 年将近 1 倍,为什么会有如此大的波动?因为2001 年龙江县遭受了百年一遇的大旱,经济发展特别是农业经济全面滑坡,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仅有 63 元。龙江是农业大县,农业经济萎缩,为县域金融业的发展带来了严重影响。银行业金融机构各项存款余额仅较2000 年增加 5370 万元,增幅为 5.7%;银行业金融机构信贷投放锐减,贷款额较 2000 年下降 19591 万元,降幅达 9.3%。(四)龙江县金融稳定综合评价。按照金融稳定状态衡量标准,确定对应金融稳定状态,进而得出整体金融稳定结论。2000-2003 年,金融稳定处于较低状态;2004-2005 年,金融稳定有所好转,处于一般状态。表 3:金融稳定状态衡量标准课题组组长课题组组长:那洪生课题组成员课题组成员:张 莹 关立群 刘祥贵 杨 捷 李 丹 贾凤伟 史秀玲 张跃武 于怀宝来源来源:黑龙江金融 2007/04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