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言文翻译六忌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77191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7 大小:42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文言文翻译六忌_第1页
第1页 / 共7页
文言文翻译六忌_第2页
第2页 / 共7页
文言文翻译六忌_第3页
第3页 / 共7页
文言文翻译六忌_第4页
第4页 / 共7页
文言文翻译六忌_第5页
第5页 / 共7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文言文翻译六忌》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文言文翻译六忌(7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文言文翻译六忌山西省汾西县第一中学 庞志军文句翻译是历年高考语文试卷中文言文阅读部分的重头戏,分值一般要占到 8-10 分,占据了文言文阅读的半壁江山。而且,它几乎涵盖了课程标准及考纲对考生在文言文阅读方面的全部能力要求和对各知识点的考察。是考生在文言文阅读时最容易失分的部分。因此,必须引起考生的高度警惕,认真察辨,小心应对,切忌匆忙下手,胡堆乱砌,从而导致功亏一篑。笔者试图从考生在作答此考点时容易忽视及易出错的六个反面给予广大考生以警醒,祈望考生能在高考中有所裨益。一忌倒装不调一忌倒装不调在文言文中有很多倒装句式(主谓倒装、状语后置、宾语前置、定语后置) ,如果在文句翻译时遇到此类句式,一定

2、要按照现代汉语的句序作恰当的调整。否则,必定会因此而在得分上受损。例如:2010 年高考全国大纲卷 1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之。在本段话中, “胁王以危言”是一个典型的状语后置句,翻译时必须将状语“以危言”提前到动词“胁”之前,翻译为“用耸人听闻的话要挟梁王” ,而不能翻译为“要挟梁王用耸人听闻的话” 。再如:2010 年高考天津卷母归,但见女抱庭树眠,亦不之虑。句中“亦不之虑”是一个典型的宾语前置句, “之”作代词,指代“叶限” ,在句中充当宾语,翻译时,应将宾语“之”后置到动词“虑”后,翻译为“也就没有怀疑她” 。再如:2010 年高考上海卷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狱久不决。

3、句中“桂阳民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是一个定语后置句, “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作中心词“民”的定语,翻译时应将定语“有争舟而相殴至死者”置于中心词“民”之前,可译为“桂阳有因争船因而互相斗殴至死的人” ,如译为“桂阳人因争船而互相斗殴至死” ,则恐怕就要失分了。二忌省略不补二忌省略不补对于文言文中的省略句,一定要补充出其省略成分,省略的成分一般是主语、谓语、宾语或介词(介词结构) 。另外,文言文中的人名一般只在开始有姓氏,以后再出现其人时,只有名而无姓,为了避免在译文中被阅卷人误解,考生最好补充出其姓氏。例如:2010 年高考全国大纲卷 1会元遣脱脱征饷,胁王以危言,必欲杀之。上句中“会元遣脱脱征

4、饷”和“必欲杀之”分别省略了介词结构“于云南”和主语“脱脱” ,翻译时前句先补充出“于云南” ,后调整到谓语“征饷”前,可译为“恰巧元朝派遣脱脱到云南征收粮饷” ;后句补充出主语“脱脱” ,可译为“脱脱一定要杀死王祎” 。再如:2010 年高考全国大纲卷 2凝议上将士功状,重贵喟然曰:“大将陷没,而吾曹计功,何面目也!”上句中“凝”为人名,翻译时补充出姓氏,译为“张凝” ;“何面目也”前省略了动词“有” ,翻译时应译为“有什么脸面呢”再如:2010 年高考辽宁卷良淳见国定慷慨大言,意其可用也,请于朝,留戍安吉。本句中“留戍安吉”动词“留”后省略了代词“之”(吴国定) ,翻译时,应补充出来,可译

5、为“留下他戍守安吉” ,而不可译为“留下来戍守安吉” 。此外,人名“良淳”“国定”应分别补充出其姓氏“赵”和“吴” 。三忌古今不分三忌古今不分文言文中有很多古今异义词,翻译时切忌不作仔细辨析就草率地以古律今,应该认真审视这个古今异义词的古义和今义的区分,正确理解其在句中的含义,从而用古义做准确翻译。例如:2010 年高考安徽卷时既与梁通好,行李往来,公私赠遗,一无所受。句中“行李”是个古今异义词, (古指“出使的人”“使者”见烛之武退秦师 ) ,今义是指“出门时所带的包裹、箱子等” ,翻译时考生一定要注意用古义进行翻译。再如:2010 年高考湖南卷委身偏方,特霸者之臣也。句中“偏方”为古今异义

6、词, (古指“偏僻的地方” ,据语境可知) ,今义是指“民间流传的古药方” 。翻译时一定注意要用古义来解释。四忌多义不辨四忌多义不辨对待文言文中的多义词,一定要注意根据语境进行辨析,把握其在具体的语言坏境中的准确意思,切忌随意做出解释。例如:2010 年高考全国卷 1天既讫汝元命,我朝实代之。汝爝火馀烬,敢与日月争明邪!句中“与”是一个一词多义。 “与”在古代汉语中可作动词,解释为结交、亲附参与对付同意、赞许给予、授予;可作连词,译为“和、跟、同” ;还可作语气词,通“欤” 。代入后应是连词“和、跟、同”符合语境。再如:2010 年高考山东卷 甫数以其术干诸公卿,常不见听信。句中“数” “见”

7、是典型的一词多义。 “数”可作名词算术技艺、方法、方术命运、运数;可作数词“几” ;可作动词计算例举罪状;可作形容词屡次、多次密。代入句中,应作形容词“屡次、多次”来讲。 “见”常见的有 5 个义项:看见、见到见面、会见、接见、召见、拜见被放在动词前,有称代作用,表示对自己怎么样通“现”,出现,显现。置于语境之中,应作义项来讲,解释为介词“被” 。五忌活用不明五忌活用不明在文言文中,有很多词类活用现象,即在古汉语中,某些词可以按照一定的习惯灵活运用,也就是在语句中临时改变其词性,充当不同句子成分。常见的词类活用现象有:名词活用为动词,名词的 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名词活用作状语;动词的使动用法,

8、动词活用为名词;形容词动词或名词,形容的使动用法和意动用法;数词活用为动词,数词的使动用法;等等。 那么,在文言文翻译时,一定要注意辨析句中是否有这种词类活用现象,如有,一定要根据语境按其活用情况进行翻译。例如:2010 年高考天津卷母徐衣其衣,袖利刃行向池呼鱼。句中的第一个“衣”和“袖”都属于词类活用, “衣”和“袖”都是名词活用作动词, “衣”是“穿”之意, “袖”指“衣袖里藏着” ,翻译时一定要注意。再如:2010 年高考山东卷乞其术,师事之。句中“师”本是名词,此语境中用在动词“事”前作修饰限制成分,活用作了状语,解释为“用对待老师的礼节”或“像对待老师那样” 。再如:2010 年高考

9、安徽卷至是重往,百姓安之。句中“安”属于形容词的意动用法,应译为“对感到安心” 。再如:2010 年高考江西卷 平生少玩好,不以名位骄人。句中“骄”后带宾语,属于形容词活用作动词,可译为“傲慢地对待” 。再如:2010 年高考上海卷尧咨讽转运使出公,不使居府中。句中“出”属于动词的使动用法,应译为“使(让)出去” 。 六忌通假不识六忌通假不识文言文中有许多通假字,在文言文翻译中,如果遇到有的字用本音本意解释不通时,就需要考虑这个字是否有可能是通假现象。例如:2010 年高考全国卷 2贷公钱数十万劳军,没后,亲吏鬻器玩以偿。句中“没”用“没有” “丢失”等来解释,就不通顺,结合语言环境可知,在此“没”为通假字,通“殁” ,意为“死” (同贾谊过秦论中“始皇既没” ) 。这样解释句意就通畅了。再如:2008 年高考天津卷比期年,朝有黧黑之色。是其故何也?君说之,故臣能之也。句中“说”为通假字,通“悦” ,解释为“喜欢” 。凡此种种,上述几点一般均为高考文言文翻译时的采分点,希望能引起考生的注意,在高考中获胜。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正为您匹配相似的精品文档
相关搜索

最新文档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