宝华中学备课稿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76553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35.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宝华中学备课稿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宝华中学备课稿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宝华中学备课稿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宝华中学备课稿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宝华中学备课稿》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宝华中学备课稿(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宝华中学备课稿语文组 第 1 课时 总 1 课时集体备课时间: 9 月 28 日第 5 周 课题课题幼时记趣幼时记趣主备人聂文林审核人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正确朗读课文,了解词句的含义过程与方法:理解文章内容,体会作者的乐趣 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作者的乐趣与细致的观察、奇特的想象之间的关系 教学重点一、学会读文言文并读出语气和节奏二、对照课文注释及利用工具书,准确通顺地翻译课文,复述故事教学难点理解文中作者描述三件趣事及其要表达的情感教具多媒体1、课前自主学习:学生预习课文,对照注释,查阅有关工具书,读准字音,初步读懂文章2、课堂教学过程导入 :由“趣”引出课题 一 、初读课文,读准字音。(1)

2、自读课文,画出文中读不准的字。(2)教师朗读,学生正音正字。二、熟读课文,理解文意。给学生一定的朗读时间,熟读课文,弄懂文意。用幻灯打出重点实词。 教师教给学生三种求助方法:课下注释;小组合作讨论;全班同学集思广益。利用课下注释和小组讨论尚不能解决的问题,学生提出来,师生共同解决。三 、品读课文,体会作者的乐趣。(1)反复诵读;(2)并用生动的语言描绘出来;(3)分别用四个字概括趣事;观蚊如鹤 神游山林 鞭打蛤蟆第一,第一段写了什么内容?与下文有什么关系?第二、三、四段又分别写了什么内容? (4)体会作者的乐趣。 (相关分析:第一段总写“物外之趣”,这一段叙述了作者幼时眼力很强,又十分爱好观察

3、,因而时常获得与众不同的乐趣,这就自然引出下文对“物外之趣”的具体分述。第一段与下文三段之间是总分关系。第二段写“观蚊如鹤”之趣。第三段写“神游山林”之趣。第四段写“鞭打蛤蟆”之趣。)第二,找出表现作者奇特想象的句子,并认真品读。(1)反复诵读,体会想象的意境;(2)体会作者的乐趣并用自己的话表达出来。(相关理解:第二段中,蚊不是鹤,但作者“私拟作群鹤舞空”,作“青云白鹤观”,于是在作者眼里,蚊“果然鹤也”,“果如鹤唳云端”了。两个“果”字,强调了想象情景的逼真。作者之所以能获得“物外之趣”。关键在于“心之所向”,在于作者善于想象与联想。 四、思考: “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什么样的童心和童趣?学生思考小组讨论全班交流致,想象奇特,联想丰富。“物外之趣”反映了作者惩罚强暴、同情弱小的纯真的童心和视小为大、想象奇特的童趣。)五 归纳小结归纳总结:品味语言特色,分析写作特点。本文语言有什么特色? 六 板书设计幼时记趣幼时记趣 观蚊如鹤 神游山林 鞭打蛤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