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学案例化学肥料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76351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6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教学案例化学肥料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教学案例化学肥料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教学案例化学肥料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教学案例化学肥料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教学案例化学肥料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教学案例化学肥料》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教学案例化学肥料(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教学案例教学案例化学肥料化学肥料旭东中学化学组 内容提要内容提要:本人从设计意图、教学目标、教学重点、难点、教学模式、教学实 录、教学资源、教学反思、专家点评等方面进行描述。本节课旨在简单介绍化 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以及化肥的种类和作用,并能够初步学会区分氮肥、 磷肥和钾肥,教学内容多属于“知道” 、 “了解”的层次,课程标准对它们教学 要求不高。但教学内容涉及的面比较广,学生对知识有一定的了解但又不是很 熟悉。所以我采用了“引入四种化肥的介绍微量化学肥料化肥和 农药的危害活动与探究练一练”的模式进行教学。 设计意图设计意图 : 本节课旨在简单介绍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以及化肥的种类和

2、作用,并 能够初步学会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教学内容多属于“知道” 、 “了解”的层 次,课程标准对它们教学要求不高。但教学内容涉及的面比较广,学生对知识 有一定的了解但又不是很熟悉。如果把所有的内容都在课堂上完成的话,时间 很紧,教学目标很难达成。因此,我让学生提前预习,并以小组调查的方式对 氮肥、磷肥和钾肥的相关知识进行整理和汇总。在课堂上,只要用十分钟的时 间让学生自己汇报调查结果,我在课堂上对学生交流的内容加以总结补充。与 我们实际生活相联系,补充了微量化学肥料的种类和作用、化肥使用的利与弊 以及农家肥料和化学肥料的比较等知识,还根据教学需要安排了一个有趣的四 种氮肥的自我介绍和其中含

3、氮量的计算的学生小品和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 肥的物理、化学方法实验。通过这样的教学安排,不仅很好的完成了本节课的 教学目标,而且又拓宽了学生的知识面,同时锻炼了学生的表现能力,可谓一 举三得。 教学目标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了解化学元素对植物生长的重要性及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了解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3) 初步学会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 2过程与方法 (1)学会如何成功地、有效地完成探究实验和探究报告; (2)学习用分析、归纳的方法对有关信息进行加工; (3)学习运用所学知识和技能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能主动与他人进行交流和讨论,清楚的表达自己的观点,逐

4、步形成良 好的学习习惯和学习方法。 (5)善于用辩证的方法看待问题。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知道化肥、农药在农业生产中的重要地位,懂得“科学种田”的道理;(2)通过分析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利弊,树立关注环境、热爱自然、合理 使用化学物质的意识。 (3)赞赏化学对改善个人生活和促进社会发展的积极作用,关注与化学有 关的社会问题,初步形成主动参与社会决策的意识。(4)发展善于合作、勤于思考、严谨求实、勇于创新和实践的科学精神。教学重点教学重点:(1)常见化肥的种类和作用; (2)化肥、农药对环境的影响。 教学难点教学难点: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 教学实录教学实录: 引入 庄稼一望无际,果树

5、十里飘香,到处是一片喜气洋洋的场景。可是不论 是庄稼还是果树,它们的生长发育不可缺少的化学元素有十六种:碳、氢、氧、 氮、磷、钾、钙、镁、硫、铁、锰、硼、锌、铜、钼、氯。可是土壤所能提供 的养分是有限的,怎么办呢? 生 用施肥来补充。 师俗话说“庄稼一枝花,全靠肥当家” ,可见化肥对作物的重要作用。什么是 化肥呢?以矿物、空气和水为原料,经过化学或机械加工制得的肥料叫做化学 肥料,简称化肥。其中比较重要的化肥有氮肥、磷肥、钾肥和复合肥料。 多媒体展示:四种化肥的介绍 学生 每一个小组派一个代表上来汇报调查结果,向大家做知识的介绍。其中穿插: 四位学生分别扮尿素、碳酸氢铵、氯化铵和硝酸铵,引出比

6、较几 种氮肥其中含氮量的多少。师我把同学们刚才介绍的知识做总结,边总结边完成下表: 化肥种类物质在植物生活中的 作用缺乏时的症状氮肥尿素CO(NH2)2 氨水(NH3H2O) 铵盐:NH4HCO3NH4Cl 硝酸盐:NH4NO3NaNO3氮是植物体内蛋 白质、核酸和叶 绿素的组成元素, 氮肥能促进作物 的茎叶生长茂盛、 叶色浓绿。植株矮小瘦弱, 叶片发黄,严重 时叶脉呈淡棕色。磷肥磷矿粉Ca3(PO4)2 钙镁磷肥 (钙和镁的磷酸盐)过磷酸钙 Ca(H2PO4)2和 CaSO4磷肥能促进作物 根系发达,增强 抗寒抗旱能力, 还能促进作物提 早成熟,穗粒增 多,籽粒饱满。植株特别矮小, 叶片呈暗

7、绿色, 并出现紫色,产 量降低钾肥硫酸钾(K2SO4) 氯化钾(KCl)钾肥能保证各种 代谢过程的顺利 进行,促进植物 生长,增强抗病 虫害和抗倒伏能 力。茎秆软弱,容易 倒伏,叶片的边 缘和尖端呈褐色 并逐渐焦枯。复合肥料磷酸二氢铵 NH4H2PO4 磷酸氢二铵(NH4)2HPO4 硝酸钾(KNO3)过渡除了四种肥料之外,还有微量元素肥料,它们的使用量很少,但是对作 物的生长发育和抵抗病虫能力有重要作用。 多媒体展示:微量元素化肥 过渡人类是不是一开始就使用化肥的呢? 生不是 师要随着世界人口的增长和科学技术的发展才开始使用化肥的,人类最早使 用的是农家肥。那么农家肥和化肥各自有什么优缺点呢

8、? 学生讨论,发言 师我把同学们的发言做个总结,边总结边完成下表: 化学肥料农家肥料 所含营养元素种类少,但营养元素的 含量大常含多种营养元素,营养元素含量较 少一般易溶于水,易于被作物吸收,肥 效较快一般较难溶于水,经腐熟后逐步转化 为可溶于水、能被作物吸收的物质, 肥效较慢但较长便于工业生产,成本较高便于就地取材,成本低廉有些品种化肥如长期大量施用能使土 壤板结能改良土壤结构问我们人会生病,那作物会不会呢? 答会 引作物生病之后会有怎么样的症状呢? 多媒体展示:作物受病虫害的图片 师我们怎样给作物治病呢? 生用农药 多媒体展示:使用化肥、农药的危害 多媒体展示:活动与探究 学生探究学生先从

9、外观、气味和溶解性等物理性质来区分化学,分别观察面 前的三种化肥并完成表格。探究初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方法 氮肥磷肥钾肥 外观白色晶体灰白色粉末白色晶体气味碳酸氢铵有刺激 性的气味溶解性易溶于水易溶于水学生探究再从化学性质区分三种化肥,并完成表格。操作氯化铵氯化钾灼烧冒白烟 跳动或有爆裂声加熟石灰研磨放出有刺激性的气体无具有刺激性气味的气 体放出师我总结了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的简单方法 一看(看颜色) 二闻(碳酸氢铵有强烈的刺激性气味) 三灼烧或加熟石灰研磨 多媒体展示:练一练 练习: 1、下列肥料属于复合肥料的是( ) A.NH4Cl B.NH4NO3 C.KH2PO4 D.KNO3 2

10、、下列化肥与熟石灰混合研磨,能闻到氨气的是( ) A.氯化钾 B.硫酸钾 C.过磷酸钙 D.硫酸铵 3、某同学家中种植的植物比正常的植株矮小瘦弱,叶片发黄,严重时叶脉呈淡 棕色,你认为应该施加下列哪一种化肥( ) A.氯化钾 B.硫酸钾 C.过磷酸钙 D.尿素 教学资源教学资源 初三(5)班课前的调查和汇总 教学反思教学反思 本堂课我采用了“引入四种化肥的介绍微量化学肥料 化肥和农药的危害活动与探究练一练”的模式进行教学,教学效果很 好,既完成了教学目标,同时又让学生动起来,活跃了课堂气氛。通过学生自 己的调查和整理,再把获得的知识向其他同学传递,既锻炼了学生的组织能力 又体现了学生在课堂中的

11、主体地位,其中配合了四位同学的小品表演,更让课 堂充满动感。学习了三种化肥的相关知识之后,要学以致用,因此在学生实验 中,分别用物理和化学方法来区分氮肥、磷肥和钾肥,由简单的方法逐步转到 较复杂的方法上来,中间有一个台阶,而不是一下让学生上升到化学方法上来, 整个实验过程学生操作规范,较快较好的完成了实验内容。最后我做了一个总 结,使整堂课比较完整。但是由于时间关系,让学生讲的机会不是很多,有时 我的话过多了,遮盖了学生的光芒;同时练一练中,第一题由于省题不是很细,少了一个选项。总体来说,我觉得这堂课还是比较成功的一堂课。 专家点评专家点评 南化二中化学组 丁雪华教师作为新教师,郑欣老师的这堂

12、课上的是很成功的,有这样几个方面比较突 出: (1) 本堂课的知识内容是比较分散的,学生对知识也相对陌生,因此在课前 调动全班同学,并把学生分为几个小组,对相关的化肥知识进行调查、 整理,使学生对化肥有了相当的了解,减少了课堂上的空洞感。从整堂 课来说,郑欣老师的教学基本素质是很过硬的,对课堂上气氛以及节奏 的把握上都是比较到位的,充分调动了学生的课堂积极性。尤其在学生 表演小品中,要求学生计算各个氮肥的含氮量的时候,能够及时分配学 生,让一个小组计算一种氮肥的含氮量,既让全班同学都动起来了,但 又节省了时间,使课堂有条不紊。 (2) 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的过程中,郑欣老师充分发挥了学生的自主性, 给予一定指导以后就让学生自己动手,在实验中发现知识,培养了学生 动手和相互合作能力。师生互动、生生互动多。整个一节课,我们能够 充分感受到,学生才是课堂的主人,同学们自主活动十分充分,参与面 广泛,课堂气氛浓烈, 真正做到了“主体参与,主动发展” ,而教师也 充分发挥了引导者、组织者的作用,始终随着学生的思维起伏,教师做 到了点到为止,俨然是问题的共同探究者。 主要参考文献主要参考文献 : 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教师教学用书 (人民教育出版社) 化学 下册 2005 年 11 月第 6 次印刷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