读《墨子》:义字当头侠之大者

上传人:宝路 文档编号:4517149 上传时间:2017-08-20 格式:DOC 页数:4 大小:9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读《墨子》:义字当头侠之大者_第1页
第1页 / 共4页
读《墨子》:义字当头侠之大者_第2页
第2页 / 共4页
读《墨子》:义字当头侠之大者_第3页
第3页 / 共4页
读《墨子》:义字当头侠之大者_第4页
第4页 / 共4页
亲,该文档总共4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读《墨子》:义字当头侠之大者》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读《墨子》:义字当头侠之大者(4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读墨子:义字当头,侠之大者 2009-05-05 14:51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作者:西门杏庵浏览: 149墨子说,义就是正义、正当,义就是有利当然是有利于全人类的事情,有利于天下的事情。“义”可以说是墨子哲学的最高理想。 墨子说,义就是正义、正当,义就是有利当然是有利于全人类的事情,有利于天下的事情,而不是仅仅有利于自己代表的某个阶层、利益集团,更不是仅仅有利于自己或者家人、亲朋好友等。“义”可以说是墨子哲学的最高理想。侠义溯源鲁班对墨子说:“我没见你之前,想得到宋国。自从见你之后,给我宋国,假如是不义的,我也不会接受。”墨子说:“你这样讲,是我把宋国送给你了,你努力维护义,我将送给你天下。

2、”这就是历史上著名的“鲁墨论义”的故事。墨子故里墨子的伟大,不仅在于他的文采、他的学说、他的发明,还在于他的人格。为了“行义”,他用老牛拉着一辆破车,穿着粗布衣,走南闯北,到宋、楚、卫、齐等多个国家当“传道士”,传什么“道”呢,传“义”的道。周游列国,为“行义”。子墨子曰:“万事莫贵于义。今谓人曰:予子冠履,而断子之手足,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冠履不若手足之贵也。又曰:予子天下而杀子之身,子为之乎?必不为,何故?则天下不若身之贵也。争一言以相杀,是贵义于其身也。故曰:万事莫贵于义也。”墨子贵义墨子上面这些话,用我们今天的语言说,就是:我将帽子和鞋子给你,你将你的手和脚给我,你会同意吗?即使

3、你再爱那帽子和鞋子,也不会同意这种交换的,对吗?再举个例子,谁不想要天下?可是如果有人说,我将天下给你,你将你的性命给我,你同意吗?恐怕没人会答应。无论你多么想拥有天下,也不愿意用性命去交换啊。但是,却有人为一个字而心甘情愿地舍弃生命,这个人就是墨子,这个字就是“义”。可想而知,墨子对“义”重视到什么程度了。“侠”“义”这两个字,我们应该不会陌生吧?金庸的小说你一定看过吧,没看过小说也看过电影或者电视剧。很多武侠小说的读者都是文化水平很高的人,他们读金庸的小说,不一定对武打太感兴趣,他们主要是注重里边侠的部分,而金庸的小说就写了侠在各种情况下的演变。武功高强不一定是大侠,就像王朔曾经讽刺的那样

4、,很多武侠小说一打开,不知道这些人物为什么见面就打?非要往死里打不可?武侠小说没有了侠,老是打架确实没意思。金庸引用孟子的话,说他所塑造的侠客应该是“富贵不能淫,贫贱不能移,威武不能屈,此之谓大丈夫”。独孤求败,单单从名字就可以看出,这位大侠是何等地年轻气盛。杨过、令狐冲、张无忌是另一类侠。用孔庆东的话来说,这些人有社会责任感,也为人民服务,但同时,他们很清楚地考虑到自己的个人自由问题,也就是把个人和国家及社会结合起来考虑。郭靖、杨过、令狐冲和萧峰,这些人确实是大侠。孔庆东曾经说,萧峰最后以自己气壮山河的一死,奏响了民族和平的最强音。真正的侠,他身上一定有侠肝义胆,仁爱牺牲这些品质。在金庸的笔

5、下,岳不群是个伪君子,即使武功练到天下第一,也不是侠,因为他身上没有“义”。韦小宝净用下三滥的手段,打不过别人就扔个石灰包,在桌子底下砍人家的脚,这还有任何侠义可言吗?分明是个流氓、无赖嘛。金庸小说到了鹿鼎记这里,侠义精神不张,社会上像韦小宝这样的人飞黄腾达,就预示着这个社会不会再有好的发展了,因为社会的正义感缺失了,人与人之间、人与社会之间出现不和谐了。中国古代一直有“路见不平,拔刀相助”的传统,一直有侠义精神,金庸小说雪山飞狐、飞狐外传中,有个大侠叫胡斐。胡斐一直要找一个叫凤天南的人读墨子:义字当头,侠之大者(2) 2009-05-05 14:51 来源:一元一国学网作者:西门杏庵浏览:

6、148一直到中国的晚清,无论在平民百姓还是在知识分子阶层,我们仍可以看到这种侠义精神。谭嗣同曾自叙其经历吾自少至壮,遍遭纲伦之厄,涵泳其苦一直到中国的晚清,无论在平民百姓还是在知识分子阶层,我们仍可以看到这种侠义精神。谭嗣同曾自叙其经历吾自少至壮,遍遭纲伦之厄,涵泳其苦,殆非生人所能任受,濒死累矣,而卒不死。由是益轻其生命,以为块然躯壳,除利人之外,复何足惜。深念高望,私怀墨子摩顶放踵之志矣。谭嗣同身上就有轻死重气的大侠遗风。听听他在慷慨赴义时所说的话“各国变法,无不从流血而成,今日中国未闻有因变法而流血者,此国之所以不昌也。有之,请自嗣同始”,何等悲壮!再看看他的狱中题壁“我自横刀向天笑,去

7、留肝胆两昆仑”,何等慷慨激昂。在今天的社会中,这样的大侠日渐稀少了,侠客精神甚至也只能到书本上找了,这从一些武侠小说或者电视、电影中可以看出一些苗头。下迷药,吃哑药表面上恩怨分明,实际上睚眦必报,暴力至上,“以暴易暴”,为了“面子”可以无限报复,杀人不偿命,杀错了也不要紧,反正从来不报警,只要“武功盖世”主人公整天过着“刀尖上舔血”的日子。这类小说或者电影中的所谓“道上”混的“英雄”,根本没有侠义可言,充其量是流氓化的黑帮的斗殴。如果说“武侠”只剩下“武”,那么我们只能说这个时代的正义感严重缺乏了。一个没有正义感的时代是不安全的时代,也是不和谐的。一个文明的社会,一个和谐的社会,一定是有强烈正

8、义感的社会,让坏人不敢轻易地做坏事,让邪恶暴露在阳光下,让冷漠远离我们每一个人。在这个讲法制的社会,我们未必需要侠客,但侠客的精神不可少。那么,墨子的侠义观是什么样的呢?我们现在谈论古人的时候不应该脱离当时的时代背景。墨子的时代有个很时髦的词:“游侠”。史记中称他们:“其言必信,其行必果,己诺必诚,不爱其躯,赴士之厄困。”。这种武士道德是墨子独创的吗?不是的。在周代,帝王公侯这些达官贵人都拥有自己的军事专家,这些人是世袭的武士,是当时军队中的骨干。周朝后期统治权力解体,这些军事家下岗了,原有的权力和爵位也随之丧失,到处找机会打工,不然的话,没法吃饭。这些曾经属于世袭的武士们,被称为“侠”或“游

9、侠”。墨学中,有一大部分便是这种武士道德的延伸。墨子公输篇里,墨子最后对楚王说,“公输般想谋害我。但是,我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已经用我设计的武器武装起来,在宋国城墙上等候着楚国军队的进攻。我可以被谋杀,但是楚军无法杀尽他们。”这句话中提到的“弟子禽滑厘等三百人”就是“游侠”。众所周知,最近文化界论语热,于是“儒”、“儒家”这样的词一再出现在人们的视野中。那么什么是“儒”呢?“儒”和“侠”是一个阶层吗?不是的。原来,在中国历史上,“儒”和“侠”都是依附于贵族的专门人才,他们自己也属于社会的上层。后来,儒生继续来自上层或中层阶级,侠则更多来自下层阶级。在墨所处的时代,各种典制礼乐很复杂很奢侈,墨

10、子代表下层人说话,认为这些贵族们喜欢的典制礼乐太浪费,是典型的繁文缛节,必取消而后快。墨子反对传统典制和对它加以粉饰的孔子。墨家哲学的内容,主要便是这种现象的批判和对游侠道德的辩护。为了“行义”,他用老牛拉着一辆破车,穿着粗布衣,走南闯北,到宋、楚、卫、齐等多个国家当“传道士”,传什么“道”呢,传“义”的道。周游列国,只为“行义”。鲁国有一个人与墨子的关系较好,因而叫儿子向墨子求教,他儿子为义战死了,父亲责备墨子。墨子说:“你要让我教你的儿子,现在学成了,为义战而死,你却怨恨我;这就像卖出买进粮食,粮食卖出去了却怨恨一样,难道不荒谬吗?”也就是说,墨子可以选择为义而死。现代人动辄就讲“鼻祖”。

11、这样的话,墨子堪称侠义精神的“鼻祖”了吧?那么,真正的“侠”又是什么呢?是“义”字当头。什么叫“义”呢?墨子说,义就是正义、正当,义就是有利当然是有利于全人类的事情,有利于天下的事情,而不是仅仅有利于自己代表的某个阶层、利益集团,更不是仅仅有利于自己或者家人、亲朋好友等。“义”可以说是墨子哲学的最高理想。墨子给学生讲课,第一课就教学生学会行义的精神。也就是说,要义字当头。或者可以这么说,墨子是个古代的“大侠”,这并非说他的武功如何了得,而是说他个真正的义人。墨子为了行义,推荐耕柱子到楚国做官。不久,有几个弟子去探访耕柱子。耕柱子请他们吃饭,招待并不优厚。这几个人回来告诉墨子,耕柱子在楚国没有什

12、么好处。墨子答道:“这还未可知。”没有多久,耕柱子送给墨子 200 两黄金,说:“弟子不敢贪图财利违章犯法,这 200 两黄金请老师使用。”在金庸的小说神雕侠侣中,郭靖在襄阳保卫战中,再次表现出他坚守一生的大侠风范。他对杨过说的最多的一句话就是,为国为民,侠之大者。他佩服襄阳人诸葛亮的两句话:鞠躬尽瘁,死而后已。郭靖、杨过无疑都是顶天立地的大英雄,是侠之大者。但他们毕竟是金庸笔下虚构出来的小说人物。可是,墨子却是真实的人,他的一生就是侠义的一生,他是战国时期的“侠之大者”。 墨子说,万事莫贵于义。在他看来,任何事情都不能和行义相比,没有比行义更重要的事情了。这不是侠又是什么呢?早有学者指出,墨

13、家的活动与主张,为侠的诞生和生长起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在墨子经说上中,墨子说:“任,为身之所恶以成人之所急。”也就是要不顾一切地去扶危救困,为人解难。这不正是侠的行为准则吗?那么怎么样行“义”呢?按照墨子的说法,能干啥的就干啥,这就是行“义”了。也就是说,不要只说不练,要做行动人巨人,就像帮助一个可怜的人,不要仅仅表现出口头上的同情,要有钱的出钱,有力的出力,每个人都去尽责尽力,尽自己的力量干好自己的力所能及的事情,就是在“行义”。行义者是寂寞的,即使在当时,也有很多人不理解,怪他多事。不少人纳闷,想问他:告诉我你这样奔波到底为了谁?只有墨子才肯如此自我牺牲,去完成大我。在今天这样一个重物质轻精神的环境中,在这样一个华丽且浮躁的氛围里,很多人为了钱而不“行义”了。时代总是或多或少有它的缺陷,总是将某一点推向极端的同时把其它仍到脑后,看清楚了这一点,我们不妨学学墨子,想想自己该怎么办吧?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办公文档 > 其它办公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