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力知识产权论文

上传人:zw****58 文档编号:45171484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7.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电力知识产权论文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电力知识产权论文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电力知识产权论文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电力知识产权论文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电力知识产权论文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电力知识产权论文》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电力知识产权论文(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问题及保护摘要:该文介绍了知识产权内涵,阐述了现阶段我国电力行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现状,分析了我国当前电力行业知识产权管理存在的问题,然后针对电力行业知识产权管理的现状和问题,探讨改善我国电力行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对策建议,以推进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进程。关键词关键词: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2008年6月5日,国务院正式颁布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纲要,标志着我国知识产权事业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十二五”时期是一个重要的战略机遇期,我国将坚定不移地实施国家知识产权战略,提升知识产权的创造、运用、保护和管理能力,激发全社会创新活力。“十二五”时期是电力企业发展的重大的机遇和挑战,

2、一方面社会经济不断发展对电力要求越来越大,对电力企业是机遇;另一方面电力企业将面临成本增加,竞争激烈,国家节能减排要求,对电力企业是挑战。研究改善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提供电力企业核心竞争力对电力企业在“十二五”时期发展有重要意义。1. 知识产权的概念知识产权,指“权利人对其所创作的智力劳动成果所享有的专有权利”,一般只在有限时间期内有效。各种智力创造比如发明、文学和艺术作品,以及在商业中使用的标志、名称、图像以及外观设计,都可被认为是某一个人或组织所拥有的知识产权。据斯坦福大学法学院的Mark Lemley教授,广泛使用该术语“知识产权”是一个在1967年世界知识产权组织成立后出现的,最近几

3、年才变得常见。知识产权制度起源于欧洲,起初主要是指专利,l 624年英国制定的世界上第一部专利法垄断法规,标志着知识产权制度正式建立。知识产权制度作为一种法律制度,保障了私人对智力成果的占有权,极大的提高了人们开发智力成果的热情,为世界的科技和社会进步做出了重要贡献。2. 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就是企业结合自身情况和国家知识产权的法律制度对本企业进行知识产权的战略规划,和知识产权创造、保护和运用,从而提高企业核心竞争力的活动。全球化和知识经济时代下,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在企业管理中具有非常重要的地位,贯穿了企业的技术研发、技术改造、产品公关、企业形象等。知识产权管理能够整合

4、企业相关资源,提高企业的核心竞争力,实现电力企业经济效益和社会效益最大化。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核心任务就是开发电力企业知识产权权益,挖掘知识产权所蕴涵的巨大商业价值,以达成终极管理的目标。为规范电力企业知识产权行为,必须对知识产权有效地实施管理,进行有效地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促进电力企业自主创新,进而形成自主知识产权,推动并强化对知识产权的有效开发、保护。3. 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现状及问题虽然说电力企业蕴涵着丰富的知识产权资源,但并不能就此得出我们已经拥有这些知识产权成果的简单结论。知识产权不同于传统的物权、债权,它是无形财产权,其取得多数需要通过向主管部门提出申请并获得登记或许

5、可为前提条件,这常常容易造成电力企业表面上“坐享金山”,实际上“一无所有”的现状。3.1 积累知识产权意识不够知识产权属于无形资产,又“混迹”于各类常规工作,若不竭心用智,很难开采企业知识产权这座富矿,可以说,知识产权属于意识超前但又脚踏实地的“有心人(法人)”。从目前状况来看,多数企业积累知识产权的意识还不够超前。以企业名称为例,传统电力企业多以“地名+企业性质”的方式命名,这和计划经济时代整齐划一的思路有关,无可厚非,但对于那些电力企业或电力企业职工投资的各类多经企业,多数命名就缺乏知识产权方面的战略意识,如“电力发展集团公司”、“送变电公司”、“电力建设公司”、“电力承装公司”等,这些名

6、称多为该行业或业务的通用名称,千人一面,即使企业经营业绩良好,产品质量骄人,在实质上形成了自己的风格和品牌,而在商标或者商号的申请或核准过程中,也很难获得批准。商标法第11条规定,“仅有本商品的通用名称、图形、型号”的,不得作为商标注册,即使“经过使用取得显著特征并便于识别”取得了注册商标,也很难排除并禁止同类企业的继续使用,获得该商标独占的专用权。又如,95598的域名注册,目前仍付阙如,若被其他公司以合理理由注册后,能否璧还就很难保证。3.2 获得知识产权动力不强电力企业尤其是供电企业由于自然垄断的特性,实行国家特许经营,很少甚至不存在市场竞争,感觉是否积累知识产权并无太大必要。有人甚至认

7、为,商标是竞争的产物,在电力独家经营格局尚未打破的状态下,商标的意义与其带来的社会效益和经济效益是不成比例的,它是企业在追求市场利润进程中的奢侈品,对于正在每年不讲盈利,总讲扭亏的电网企业而言,是得不偿失的。这就好比是没有舞台的独舞,商标都可以不要,电力就更谈不上“品牌时代”。显然,这种观点有所偏颇。当然,如果供电企业独守电力经营,自然可以高枕无忧,但即使如此,又有谁能保证电力体制改革就此打住,停滞不前?在市场经济的大背景下,多元化的经营战略相当普遍,供电企业保证主营业务的前提下,开拓市场,多元经营,实现国有资产的保值增值,有何不可?“鲁能”品牌无形资产1999年评估即达428亿元,若是当初固

8、守一隅,哪有今天的辉煌呢?3.3 缺乏知识产权专门人才现代电力企业中法学专业毕业的专门人才已不在少数,但是真正熟稔知识产权法律制度,熟悉电力企业的安全生产经营规范,了解和洞悉电力企业运作规律,具有知识产权管理理念,能够运用知识产权法律、法规实施其获取管理、维权管理、应用管理、日常管理、战略管理、商务管理乃至实施国际化商务管理的高层次复合型专业人才还相对匮乏。3.4 推广知识产权道路不畅知识产权属于无形资产,但若这些资产不能变现带来效益,经营者对知识产权获得与保护方面的热情就会大打折扣,动力不强。以Q C为例,这些成果大多可以申请发明或实用新型专利,但常常并未付诸实施,原因何在?一方面,可能是Q

9、 C小组成员或者成果管理者缺乏专利权的意识和知识,但随着企业法律顾问制度的建立与推广,知识上的缺陷逐渐得到了弥补;另一方面,更可能是即使申请了专利也难以推广,以致入不敷出,还要倒贴钱,这才是推广知识产权困难的真正障碍。申请专利当然需要成本,只有预期回报高于先期投入,智力成果的无形资产才能化为渊源不断的经济资源,唯有如此,创造社会财富的智慧才能充分涌流,这也是知识产权法的基本原理。现实中,多数Q C成果附着于现有的工具、设备,虽然制造商中意这些改进,但出于利益衡量的目的改进与否和这些工具、设备的销量之间并无明显的比例关系,他们也会置之不理的。这些产品虽然全部面向电力系统,但一家一地的供电企业仍难

10、“强迫”他们购买专利,造成知识产权推广上的困难。相对独立的Q C成果也面临着大致同样的问题。4. 提高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对策及建议4.1 实施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战略规划结合电力企业“十二五”规划的制定,以及电力分业管理的核心范畴,制定出既具有前瞻性,又颇具实践性的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珲战略,根据战略规划,加大投入力度,有效地组织实施。并根据实施情况,建构电力企业知识产权战略反馈控制机制。从日常管理上升到战略管理,从事务性管理上升到经营性管理,提升知识产权开发与运作的技术,增大电力企业商标权、专利权等知识产权收益的比重。以此,有效地提高电力企业的核心竞争力,推进电力企业的良性运作。4.2 构建

11、和完善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虽然包罗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基本范畴的各种管理机构,以不同形式存存并相府地发挥其职能作用,但是,对其应加以资源整合,建构起真正意义上的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机构,设立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部门,或者与法律事务部门合署办公,将分属于不同部门的专利管理权、商标管理权、企业商业秘密管理权、企业知名产品管理权、企业著作管理权以及反不正当竞争管理等纳入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范畴,改变和避免多部门松散管理的格局,减少能耗,推进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迈向新台阶。4.3 培养电力企业知识产权高级管理人才利用“走出去,请进来”等多种方式和方法,将拟从事或已经从事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人员,送到国内

12、知名的科研院所等机构进行深造,学习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前沿知识,研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的前沿问题,用企业知识产权管理理论指导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的管理实践,推进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的创新、管理、运作和保护,不断地实现和提升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的经济价值和创新价值。4.4 建立电力企业知识产权激励体制行之有效的激励机制,可以策动电力企业员工充分发挥创造潜能,致力于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的创新。因此,建构能够体现创新价值的考核体系尤为重要。考核体系中,可以设计一次性奖励、多次性奖励、系统性奖励、提成式奖励、命名式奖励等多种形式,令电力企业知识产权人不仅在精神上受到褒奖,在物质上也获得一种满足。并利用现代传媒,传播相关知识产权人的辉煌业绩,推进电力企业员工自主创新蔚然成风。知识产权及电力相关法律知识论文电力企业知识产权管理问题及保护学院:能动学院班级:研动 1229姓名:于淑杰学号:1122200026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高等教育 > 其它相关文档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