谈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

上传人:luoxia****01828 文档编号:45169412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34.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谈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谈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谈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谈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谈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谈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谈高中政治教学中的情境创设(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第 1 页 共 5 页1浅谈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情境创设浅谈高中政治课教学中的情境创设中山市小榄中学:张红梅关键词:关键词:教学 情景 创设内容提要:内容提要:新课程要求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就是把学习过程中的发展、探究、研究等认识活动凸现出来。在中学政治学科中要转变学生的学习方式,教师就要转变教学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奋点。为了实现教学转变,我们必须改变以往那种让学生跟在教师后面的被动学习习惯。教学中教师要利用有效教学资源,创设合适的教学情境,发挥学生的学习兴奋点,进行情境教学。新的高中政治课程标准在“基本理念”中提出:“本课程要立足于学生现实的生活经验,着眼于学生的发展需求,把理论观点的阐述寓

2、于社会生活的主题之中,构建学科知识与生活现象、理论逻辑与生活逻辑有机结合的课程模块”这一理念就要求我们在政治教学中要生活化,做好情景创设来组织教学。所谓情境探究教学,就是教师根据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创设特定的教学情境,引导学生自主探究的教学。具体说它是指教师以现行教材为基本内容,以学生周围世界和生活实际为参照对象,选择综合而典型的材料,创设特定的语言、形声色、问题等情境,努力真实、全面地反映或模拟现实,引导学生应用所学知识,自主地探究事物的整体结构、功能、作用,分析理解事物的变化发展过程,从而形成新知识、新观点,进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新方法、新手段。创设教学情境,应着眼于既定的教学目的,立足于学生

3、和教材的实际,引起学生的情感体验,帮助学生迅速而正确地理解教学内容,从而使政治课成为既让学生明智,又促学生动情乃至“我欲将行”的“活课”。下面浅谈几点课教学中创设教学情境的尝试。一、创设身临其境角色体验的情境一、创设身临其境角色体验的情境新教材的内容贴近我们的生活,生活化教学是新课程的一个重要理念。生活教学,就是主张教学应该要突破单一教材和封闭课堂的樊篱,面向现实,关注社会,从学生经验出发,紧密联系生活实际,向生活回归。因此,体验性学习可以贯穿在思想政治第 2 页 共 5 页2课教学改革的全过程。教学中,要充分利用青少年的这一心理特征,设计具有全过程体验的程序,让学生在体验感知、体验合作、体验

4、创新、体验成功的过程中,促进知识的感知内化。例如,在讲投资理财的选择时,我提前布置任务给同学,让学生走进社会大课堂。让学生回家走访在银行、证券公司、保险公司等金融机构任职的亲戚朋友。后我对教材进行重组,把储蓄,股票等相关投资理财的知识都组合在一块,课堂上来个分组虚拟投资:班上四个组都拥有二十万人民币,各组分别选择不同的投资方式,然后辩论各种投资方式的优劣。过程中同学个个认真思考勇跃发言,既落实了课本知识,同时又把学生感兴趣的问题拓展到课本之外,如如何安排自己的压岁钱,该怎样投资实现效益最大化和风险最小化,这些问题来自于生活,并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理财的意识和理财手段,还树立了风险意识、理财观念,并

5、在实践中学会与他人合作,学会观察与思考的好习惯,为其今后的生活、工作积累经验。又如在讲企业与劳动者这一课时,我首先利用本地私营企业多与及学生中家长有不少是私营企业主的优势,让他们回家向家长了解他们企业的经营情况(包括企业工人的收入数量与及支付状况)。然后课堂上分为厂长经理组、工人组讨论辩论:我是厂长或经理,我要怎么做?我是工人我有什么权利和义务。讨论过程中学生们个个积极性高涨,严然自己就是一个老板在为自己的未来谋划。又通与与工人组的同学辩论明确各自的权利与义务。这个过程活中,学生不但掌握了大量的感性材料,提高了自身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也深刻地理解了教材中的知识,这样对知识的理解是传统的只

6、靠灌输的听、读、背的方式远不可能达到的。一位学生颇有感触地说:“只是告诉我,我会忘记;只是演示给我看,我会记住;如果让我参与其中,我会明白!”这正是“体验”的奇妙之所在。这也给我们政治教师以启迪:要让学生参与生活,对生活素材进行剖析,提取其中的理论元素,在不断反复解释生活现象、尝试运用解决生活问题的过程中领悟理论价值。政治课堂的生活意义,不在于学生掌握了多少知识和技能,解答了多少题目,测验了多少高的分数,而在于学生是否增进了生活体验,生成了生活智慧,提高了生活本领和能力。二、创设直观动情的情境二、创设直观动情的情境第 3 页 共 5 页3直观性是教学的基本原则。在教学中,根据教学内容的需要和特

7、点利用声像兼备的直观手段,渲染适宜的课堂气氛,激发学生的良好情感和学习兴趣,使学生在足以动情的直观情境中,开始对新知的探求。例如:在讲“永恒的中华民族精神”时,我播放了 2008 年汶川抗震救灾的场面片断,并问:“灾难面前我们靠什么来战胜困难?”生们纷纷作出了有关“民族精神”的回答。这既达到了“导入新课要引人入胜”的目的,又使学生感受到民族精神的伟大力量。此时我再展示出西方对中国这次抗震救灾的平价。这样让学生对我民族精神的内涵、作用有了深刻的理解。在讲“处理民族关系的原则”时,我播放 MTV大中国为教学切入点。熟悉的歌曲,生动的画面,触动了学生的心灵。借助良好的课堂气氛,我结合歌词提出以下问题

8、:“歌中兄弟姐妹都很多,到底有多少?”“他们的分布有什么特点?”“他们怎样共创了我们伟大的祖国?”这种边听边看带提问的做法,使教学自然地进入一种顺畅的状态。通过直观动情的教学情境,在陶冶中传知,在授知中传情,知情结合,使教学产生了鲜明的感染力、说服力和凝聚力。三、创设借问解疑的情境三、创设借问解疑的情境思维因问题而发动,因问题而深化,并以问题的解决为目的。在教学过程中,教师有目的、有计划、有层次地提出与教学内容有关的问题,给学生充分的自由想像的时空,会使学生在边思边议中点燃思维的火花。例如,在学习了“商品的基本属性”后,我用投影显示以下问题:(1)张某的大米与李某的食盐为什么要交换?(2)张某

9、的大米与李某的食盐为什么能交换?(3)张某的变质大米能与李某的食盐交换吗?为什么?通过讨论、回答这些问题,学生们化解了知识疑点,深化了对知识点的理解。为了有利于学生对“价值规律的作用”的理解,我在教学中先后插入两个问题:(1)同一生产者出售同一型号的手机,为什么有时赚钱有时亏本?(2)相同水果的不同生产者,在同一时间、地点、条件中,按同一价格出售水果,为什么有的赚钱有的亏本?伴随着问题的讨论和解决,顺利地引导学生参与理论的总结。借问解疑的情境的创设,造成了学生心理上的某种悬念,引起了学生的有意注意,激发了学生的求知欲望,促使学生主动探究和解决问题。第 4 页 共 5 页4四、创设实验求知的情境

10、四、创设实验求知的情境设置既有针对性又有趣味性的演示实验,让学生置身于真实可信的实验情境中,积极正确地展开形象思维和逻辑思维,有利于学生对概念和基本观点的本质认识。例如,针对“事物是普遍联系的”的教学,课前,我选用一根一米长的细松紧绳,绳的一端拴住一个多色彩的小弹球。上课时,我把绳的另一端挂在左手拇指上,细绳握在拳心(不让学生看见),小球露在立拳上面,示意学生注意后,把小球抛出一米多远,又用力拉绳,小球飞快地回到了我手里,这时我问:“小球为什么会回到我手里?”学生踊跃回答:“因为绳子把小球与手联系在一起。”因此引出了“联系”的概念,唤起了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及时进入良好的学习状态,为我分析“

11、联系”和“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营造了互动氛围。为了准确理解“事物的联系是普遍的”观点,我又问:“世界上任何两个事物都是联系的观点对吗?为什么?”看到学生或讨论,或思考,我再次做“手抛小球”,并问一位学生:“当你没做这个实验时,你的手和小球有联系吗?”他否定了。迎着学生求知的目光,我开展了从联系具有普遍性,到联系具有条件性的阐述。实验求知的情境决非理化生教学的“专利”,政治课教学应当也可以创设实验情境,使学生在体验中培养兴趣,提高信度,追求新知。五、创设开放活学的情境五、创设开放活学的情境政治教师要重视学生的“答案是丰富多彩的”思维模式的构建,彻底打破单向思维、定式思维的束缚;要善于引导学生从不

12、同角度审视社会现实问题,留给他们广阔的思维空间,以期“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例如,在讲授“矛盾就是对立统一”的过程中,我要求学生结合所学知识讨论教材中“他敢剪吗?”的漫画,学生们得出的普遍性结论是“他不敢剪”。此时我发问:“还有其他结论吗?”面对学生费解的神情,我给“漫画”创设两种条件:(1)漫画中的人离地面很低,且地面有防止人摔伤的物件;(2)气球飞到一定的高度就会爆炸。又请学生思考:“针对这两种条件,你分别会得出什么结论?”结果学生顺利地答出“他敢剪”和“他必须剪”。这一开放性情境的创设,既开阔了学生的思维空间,又为后续教学营造了良好的情感氛围。又如,在“树立正确的消费观”的教学中,我以自

13、己为例:我家在十年前贷款二十万元购买了商品房,然后我又把我当时的工资数、我现在的工资数、现在房价等数第 5 页 共 5 页5据列出来,让学生分析我这种消费方式是否合理。又将我自己平时的消费方式:购买衣服经常反季节购买等情况摆出来讨论。最后扼要阐述我们应树立的正确消费观。这一开放性情境的创设,有助于学生在辩论中明理,在明理中求知。总之,政治课教学中的情境创设,适用广泛,形式多样,作用显然。因此,教师在丰富多彩的教学过程中,必须立教材之基,举学生之力,激学生之情,求互动之效,创设恰当的教学情境,谨防牵强附会甚至信手滥用,以期取得理想的教学效果。参考文献参考文献: :(1)巩子坤情境认知理论视野下的课堂情境(2)赵蒙成习情境的本质与创设策略(3)袁振国当代教育学教学科学出版社(4)吴庆麟教育心理学上海市: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幼儿/小学教育 > 教育管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