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09---2010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周测九试卷

上传人:j****9 文档编号:45158103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5 大小:4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09---2010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周测九试卷_第1页
第1页 / 共5页
2009---2010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周测九试卷_第2页
第2页 / 共5页
2009---2010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周测九试卷_第3页
第3页 / 共5页
2009---2010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周测九试卷_第4页
第4页 / 共5页
2009---2010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周测九试卷_第5页
第5页 / 共5页
亲,该文档总共5页,全部预览完了,如果喜欢就下载吧!
资源描述

《2009---2010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周测九试卷》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09---2010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周测九试卷(5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出卷人:熊华国2009-2010 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周测九周测九试卷 班级: 姓名: 学号 一、古诗文默写一、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每空(每空 2 分,共分,共 20 分)分) (1) ,阴阳割昏晓。 (杜甫 ) (2) 望岳一诗中体现作者青年时代积极进取精神的千古名句是: , 。 (3) ,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 (4)杜甫春望一诗中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信不至时的迫切心情的千古名句是: , 。 (5)请把陆游游山西村一诗补充完整。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 , 。, 。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二、语言运用(二、语言运用(9 9

2、 分)分)读下面文字,完成第 2 至 4 题宽容,并不是让你毫无原则地 ywi( )退让。宽容是对那些可宽容的人或事而言的,宽容 的核心是爱。宽容不是去对付,去虚与委蛇,而是以心对心去包容,去化解,去让这个越发 shg( )、物化和势利的粗糙世界变得温润一些。而不是什么都要你死我活,什么都要剑拔弩 张,什么都要 ,什么都要 。要相信,用宽容所付出的爱,在以后的日子里总有 一天会得到回报。宽容,是我们自己一幅健康的心电图;宽容是 。2、根据拼音写出文段括号处应填入的词语。 (4 分)ywi( ) shg( )3、根据语境,在划线处填上恰当的成语。 (2 分)而不是什么都要你死我活,什么都要剑拔弩

3、张,什么都要 ,什么都要 。4、仿写。 (3 分)宽容,是我们自己一幅健康的心电图;宽容是 。阅读阅读(一)习惯说(一)习惯说(9 9 分)分)蓉少时,读书养晦堂之西偏一室。俯而读,仰而思;思有弗得,辄起绕室以旋。室有洼,经尺, 浸淫日广。每履之,足苦踬焉。既久而遂安之。 一日,先君子来室中坐,语之,顾而笑曰:“一室之不治,何以天下家国为?”顾谓童子取土 平之。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已而复然。又久,而后安之。 噫!习之中人甚矣哉!足之履平地,而不与洼适也,及其久,则洼者若平,至使久而即乎其 故,则反窒焉而不宁。故君子之学,贵乎慎始。5 5、解释词语(、解释词语(4

4、 4 分)分)辄起绕室以旋 辄: 既久而遂安之 遂:一室之不治 治: 而不与洼适也 适:6 6、断句(、断句(3 3 分)分)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俯视地坦然则既平矣7 7、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本文的中心句是哪一句?(2 2 分)分)出卷人:熊华国(二)小议传统读书教育小议传统读书教育周远斌周远斌(12 分) 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童年之时饱学于身者,数不胜数。从近、现代之交的学者身上, 还能看到这一点。 陈寅恪先生,是一个非常有代表性的童年饱学者。陈家重视对子孙的教育,不但开设家 塾,而且还办学堂。倡导新文化运动的鲁迅和胡适,亦受惠于传统的读书教育,孩童之年在学识 上也已有了

5、很好的积累。鲁迅七岁入私塾读书, 百家姓、 神童诗等书即此时期读的。胡适四岁 入私塾,期间读完了四书五经、 孝经和资治通鉴。 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孩童时期是一个人 开发心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段,若能在这一年龄阶段培养出良好的读书习 惯和嗜好,锻炼出一定的读书技能,这将会影响其终生。传统读书教育的成功,就在于此。钱钟 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一生“暇则读书,虽寝食不辍,怠以枕,餐以饴”,钱基博先生读书之勤奋, 与其童年之时所受的传统读书教育有直接关系。 古代读书,重记诵。孩童时期读书,以记诵为主,待成人后,读书也特别强调记诵。只有 记诵精熟,

6、才能融会贯通,章学诚深知记诵之重要,把记诵比作“学问之舟车”。 古代读书,还重朗读。朱光潜先生曾说,朗读“是学文言文的长久传统,过去是行之有效 的”。 “五四”以后,朗读渐不为读书者所重。 古代读书,更重学养。诵诗读书以养心缮性,为古代读书人之共识。钱基博先生继承了古 代的读书精神。陈寅恪先生也特别重视学养,曾言:“学德不如人,此实吾之大耻。 ” 记诵乃积累之功,朗读乃反复之功,学养乃学识修为之功。取传统阅读之长,我们的读书 会有更大的进步。 (选自作家报有删改)8本文的中心论点是什么?(3 分)答: 9文章三段分别是从那两个角度论述古人读书的?从语义上说,三段是什么关系(4分)答: 10请你

7、简要分析第段的论证过程。(5 分)答: 。一、周测十的范围:“古诗文鉴赏与默写(39 首) ”第 16、17、18、37(关雎)共四首;课内文言文:曹刿论战 。 现代文阅读:说明文。 语言运用二、周测十一的范围:“古诗文鉴赏与默写(39 首) ”第 20、21、22、27、28、38(蒹葭)共六首;课内文言文:邹忌讽齐王纳谏 。 现代文阅读:记叙文。 语言运用出卷人:熊华国三、周测十二的范围:“古诗文鉴赏与默写(39 首) ”第 29、30、31、32、33、39(雁门太守行)共六首;课内文言文:愚公移山 。 现代文阅读:议论文。 综合性学习2009-2010 年第一学期九年级语文周测九周测九

8、试卷 参考答案参考答案 一、古诗文默写一、古诗文默写 1、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根据课文默写古诗文。 (每空(每空 2 分,共分,共 20 分)分) (1)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杜甫望岳 ) (2) 望岳一诗中体现作者青年时代积极进取精神的千古名句是: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3)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杜甫春望 ) (4)杜甫春望一诗中写出了消息隔绝久盼音信不至时的迫切心情的千古名句是:烽火连 三月,家书抵万金。 (5)请把陆游游山西村一诗补充完整。 莫笑农家腊酒浑,丰年留客足鸡豚。山重水复疑无路,柳暗花明又一村。 萧鼓追随春社近,衣冠简朴古风存。从今若许闲乘月,拄杖无时夜叩门。

9、语言运用(语言运用(7 7 分)分) 2 2、一味、一味 世故世故 3 3、斤斤计较、斤斤计较 勾心斗角(其他意思相符的成勾心斗角(其他意思相符的成 语均可)语均可)4 4、示例:这个世界一张美好的通行证、示例:这个世界一张美好的通行证二、阅读二、阅读 ( (一一) ) 课外文言文阅读课外文言文阅读习惯说习惯说 (9 9 分)分)5 5、就、就 就就 治理、整理治理、整理 适应适应6、后蓉复履其地后蓉复履其地/蹶然以惊蹶然以惊/如土忽隆起者如土忽隆起者/俯俯 视视地地/坦然坦然则则既平矣既平矣 7、故君子之学,、故君子之学,贵贵乎慎始。乎慎始。译文译文 清代文学家刘蓉年少清代文学家刘蓉年少时时

10、在养晦堂西在养晦堂西侧侧一一出卷人:熊华国间间屋子里屋子里读书读书。他。他专专心致志,遇到不懂地方就心致志,遇到不懂地方就 低低头头苦苦读读,仰,仰头头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思索,想不出答案便在屋内踱来踱去。来踱去。 这这屋有屋有处处洼坑,每洼坑,每经过经过,刘蓉,刘蓉总总要被要被绊绊一一 下。起初,他感到很下。起初,他感到很别别扭,扭,时间时间一一长长也也习惯习惯了,了, 再走那里就同走平地一再走那里就同走平地一样样安安稳稳。 。 刘蓉父刘蓉父亲发现这亲发现这屋地面的洼坑,笑着屋地面的洼坑,笑着对对刘刘 蓉蓉说说: :“你你连连一一间间屋子都不能治理,屋子都不能治理,还还能治理能治理国家

11、么?国家么?”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随后叫仆童将洼坑填平。 父父亲亲走后,刘蓉走后,刘蓉读书读书思索思索问题问题又在屋里踱又在屋里踱 起步来,走到原来洼坑起步来,走到原来洼坑处处,感,感觉觉地面突然凸起地面突然凸起 一一块块,他心里一惊,低,他心里一惊,低头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看,地面却是平平整 整,他整,他别别扭地走了扭地走了许许多天才多天才渐渐习惯渐渐习惯起来。起来。 刘蓉不禁感慨道:刘蓉不禁感慨道:“一个人学一个人学习时习时,初始,初始阶阶 段的段的习惯习惯非常重要非常重要,所以君子求学,所以君子求学,贵贵在慎重在慎重 地地对对待开始待开始阶阶段的段的习惯习惯养成。养成。 ” 本文主旨本

12、文主旨 习习性性难难改,做学改,做学问问最重要的是慎重地最重要的是慎重地对对待待 开开头头。 。(二)(二) 小议传统读书教育小议传统读书教育(12 分)分) 8 8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传统读书教育是成功的。 9 9三段分别是从古人读书的方法和目三段分别是从古人读书的方法和目出卷人:熊华国的两个角度论证的。三段内容是递进关系。的两个角度论证的。三段内容是递进关系。 评分:两个角度各评分:两个角度各 1 1 分,知道三段是递进关分,知道三段是递进关 系系 2 2 分。分。 10答案:先提出“一个人读书怎么样,关键在读书习惯、读书能力和读书情趣的培养” 的观点,然后指出孩童时期是一个人开发心 智、引导情趣、培养习惯和技能的最佳年龄 段,最后举钱钟书的父亲钱基博先生因童年受到良好的传统读书教育而一生勤奋读书的 事例来印证自己的观点。评分:三个层次各1 分,语言表述流畅有条理 2 分。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科普知识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