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的知识框架和要点

上传人:ji****n 文档编号:45153472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9 大小:70.50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浙教版的知识框架和要点_第1页
第1页 / 共9页
浙教版的知识框架和要点_第2页
第2页 / 共9页
浙教版的知识框架和要点_第3页
第3页 / 共9页
浙教版的知识框架和要点_第4页
第4页 / 共9页
浙教版的知识框架和要点_第5页
第5页 / 共9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浙教版的知识框架和要点》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浙教版的知识框架和要点(9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1、一切正在发声的物体都在振动振动,发声停止 振动振动 也停止。声音的传播需要 介质介质, 真空真空 不能传声。声在一秒内传播的距离叫声速,声速跟介质的 种类种类 有关,还跟介质的 温度温度 有关。15空气中的声速是 340340 m/s。2、乐音特征有 音色音色 、 音调音调 、 响度响度 。声音的高低叫 音调音调 ,声音的大小叫 响度响度 ,每个发声体独具有的声音的特征叫 音色音色 。3、音调的高低决定于物体振动的 频率频率 ,物理学里用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物体每秒钟振动的次数 叫频率,频率的单位是 赫兹赫兹 ,简称 赫赫 ,符号 hzhz。 人耳能听到声音的音调范围是 20hz-2000

2、0hz20hz-20000hz 。 高于高于 20000hz20000hz 叫做超声波,低于低于 20hz20hz 叫做次声波。4、弦乐器发出的声音是靠 弦的振动弦的振动 产生的,音调的高低与弦的粗细粗细 、 长短长短 、 松紧松紧 有关。弦乐器通常有一个木制的 共鸣箱共鸣箱来使声音更洪亮。5、管乐器是靠 空气柱的振动空气柱的振动 发声的。长的空气柱产生 低低 音,短的空气柱产生 高高 音。6、我们听到声音的两种方式是气传导气传导和骨传导骨传导。造成耳聋的两种类型:神经神经性耳聋和非神经非神经性耳聋。7、声源到两只耳朵的距离一般不同,声音传到两只耳朵的 时刻时刻、 强弱强弱 及其它特征也就不同

3、。这些差异就是判断 声源方向声源方向 的重要基础。这就是双耳效应。正是双耳效应,人们可以准确地判断声音传来的 方位方位 。8、什么是噪声? 0 0 分贝是人们刚刚能听到的最弱的声音-听觉下限。为了保护听力,声音不能超过 9090 分贝,为了保证工作和学习,声音不能超过 7070 分贝,为了保证休息和睡眠,声音不能超过 5050 分贝。9、声包括 次声次声 、 超声超声 、 声音声音, 声能传递声能传递 能量能量 和 信息信息。10、根据 回声定位回声定位 的原理,科学家发明了声呐。11、外科医生用超声的振动除去人体内的结石,这是利用了声波传递 能量能量 的性质。第二章光现象第二章光现象1 能发

4、光的物体能发光的物体 是光源。光在光在 同种均匀介质中和真空中同种均匀介质中和真空中是沿直线传播的,真空中光速是宇宙中最大的速度是 3103108 8 m/s = 3 3 10105km/s。在其它介质中,随介质而不同。2 光年是 长度长度 单位,1 光年= 9.46109.46101212千米。3 小孔成像和影子的形成说明了 光是沿直线传播光是沿直线传播 的。4 太阳光通过三棱镜分解成 各种各种 色光 ,色光的三原色是 红、绿、蓝红、绿、蓝 ,颜料的三原色是 品红、黄、青品红、黄、青 。 第四章热现象第四章热现象1、物体的 冷热程度冷热程度叫温度。家庭和实验室常用的温度计内装液体如水银、煤油

5、、酒精等,是利用液体热胀冷缩液体热胀冷缩 性质来测量温度的。2、温度计上的字母 c c 表示采用的是 摄氏温度 ,它规定:把冰水混合物冰水混合物 的温度规定为零度,把 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一标准大气压下沸水 的温度规定为 100 度。摄氏温度的单位是摄氏度摄氏度,用符号 c c 表示。3、国际单位制中国际单位制中采用的是热力学温度热力学温度,单位是开尔文开尔文,简称 开开 ,符号是 k k 。4、医用温度计也叫做 体温计体温计 ,内装液体是水银水银,比普通温度计多一个 缩口缩口 ,使温度计离开人体后仍能表示人体的温度,所以用体温计前要把升上去的液体用力 甩回到玻璃泡里甩回到玻璃泡里再测人体温度。

6、5、体温计的测量范围是 3535 c-42c-42c c, 分度值是 0.10.1c c 。6、使用温度计前,应先观察它的量程量程 ,分清它的分度值分度值 。7、使用温度计测液体温度时,正确方法为:温度计的玻璃泡要 全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全部浸没在被测液体中,不要碰到到容器底和容器壁。容器底和容器壁。;要待示数稳定稳定后再读数;读数时玻璃泡不能离开被测液体不能离开被测液体,视线 要 与温度计液柱的与温度计液柱的上表面相平上表面相平。8、物质从 固固 态变成 液液态叫熔化熔化;物质从 液液 态变成固固态叫凝固凝固。物质从 液液 态变成 气气 态叫汽汽化化;物质从 气气 态变成 液液 态叫液化液化

7、。物质从 固固 态直接变成 气气 态叫升华升华;物质从 气气态直接变成 固固 态叫凝华凝华。其中 吸热吸热 的是:熔化、汽化、升华熔化、汽化、升华 ; 放热放热的是凝固、液化、凝华凝固、液化、凝华 。9、固体分为晶体晶体和非晶体非晶体 两类。它们的重要区别是:晶体晶体有一定的熔化温度一定的熔化温度,叫熔点熔点 ,非晶体 没有熔点没有熔点。10、同一物质的熔点和凝固点相同相同。11、晶体晶体在熔化熔化过程要 吸热吸热,但温度不变不变 ;晶体晶体在凝固凝固过程要放放热,温度也不变不变 。而非晶体非晶体的熔化熔化过程要吸热,温度 升高升高; 非晶体非晶体的凝固凝固过程要 放放 热,温度 下降下降 。

8、12、汽化的两种方式为:蒸发蒸发和沸腾沸腾。13、影响蒸发快慢的因素有:液体温度液体温度 ;液体表面积液体表面积; 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液面上方空气流动快慢 。14、蒸发是液体在 任何任何温度下都能发生的,并且只在液体表面表面发生的 缓慢缓慢 的 汽化汽化现象 。沸腾是在一定一定 温度下发生的,在液体内部内部和表面表面同时发生的剧烈的汽化剧烈的汽化现象。15、液体蒸发时温度要降低降低,它要从周围物体吸收吸收热量,因此蒸发具有 致冷致冷作用。16、水沸腾须具备两个条件:温度达到沸点温度达到沸点 和 吸收热量吸收热量。17、所有的气体,在 温度温度 降到足够低时,都 可以可以 液化;而有的气体 不

9、能不能 单靠 压缩体压缩体积积 使它液化,必须使它温度降到一定温度以下,才能设法使它液化。气体液化时要放放热。1. 质量: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1)质量是物质本身的属性,不随位置、形式、状态改变。(2)质量的单位:国际单位:kg,。(3)质量的测量:生活中常用:磅秤、杆秤、台秤、托盘秤、实验室中用天平。 托盘天平构造:横梁、天平盘、指针、分度盘、平衡螺母、标尺、游码。 天平制做原理:等臂杠杆 天平调节:先放在水平桌面上,再调横梁平衡,将游码放到标尺的“0”刻度,调节平衡螺母,使指针指到分度盘中央。 使用时,被测物放左盘,右盘放砝码,移动游码使天平平衡。 读数:砝码的总质量加上游码所对的刻度值即

10、为被测物体质量。2. 密度: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这种物质密度。(1)密度的计算:同种物质不变,为恒量,与 m、v 无关,此时(质量与体积成正比),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当v 一定时,m 与成正比,当 m 一定时,v 与成反比。(2)密度是物质的特征之一,同种物质密度一般不变,不同物质密度一般不同,密度还与状态有关。(3)记住水的密度:表示的水质量为,。(4)密度的单位:国际单位,常用,。3. 测物体的密度。(1)测固体密度。公式法:1)测固体的质量:使用天平。2)测固体的体积。 规则固体的体积,用刻度尺测出相应的长度,计算出体积,如长方体,圆柱体体积,圆锥体体积,球体体积。 不规则固体体

11、积。a. 排水法:采用量筒b. 针压法:适用于小于液体密度的固体,用针尖将物体压入水中。c. 沉锤法:以上 b 中也可用沉锤替代。用阿基米德定律:用弹簧称测出物体重力 g,用细线将物体系在弹簧秤下,将物体浸没水中,弹簧秤读数,则,依阿基米德定律,浸没,。(2)测液体密度。1)公式法:天平测液体质量,用量筒测其体积。2)等容法:没有量筒或量杯,可借水和其他容器来测。3)浮力法:在没有天平、量筒的条件下,可借助弹簧秤来测量,如用线将铁块系在弹簧秤下读出,铁块浸在空气和浸没水中的示数 g,则,再将铁块挂在弹簧秤下,浸没在待测液体中,第十一章运动和力1. 长度的单位:国际单位,米()单位换算中包括面积

12、换算和体积换算2. 长度的测量工具:刻度尺3. 正确使用刻度尺:使用前:看清它的零刻线在哪。是否磨损,它的量程,最小分度值多少。最小刻度越小,准确度越高,测量能达到的准确程度由刻度尺最小刻度决定。使用时:尺的位置应放正,零刻线与被测物边缘对齐,刻度尺放正,应与被测物边平行,刻度尺刻线贴近被测物。读数时:视线应与尺面垂直,读数时,除写出最小分度值以上的准确值外,还要读出最小分度值的下一位数值(估计值),记录结果应包括准确值,估计值和单位。4. 误差:测量值与真实值之间必然存在差异叫误差。误差不可避免,只能尽可能减小,不能消除,误差不同错误,错误是不应发生的,可以避免的。减小误差方法常采用多次测量

13、取平均值。5. 长度测量的一些特殊方法:(1)以直量曲(替代法) (2)以多测少(累积法) (3)几何法(辅助工具法)6. 参照物:判断某物体运动或静止,要选择参照物。参照物任选,一旦某物体被选为参照物,必须认为该物体不动。7. 匀速直线运动:即速度的大小和方向均不变的运动。(1)描述此运动的物理量速度 正确理解公式的物理意义 一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v 是恒量,不随路程(s)和时间(t)而变。这时路程 s 与时间 t 成正比。 两个或多个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当运动时间相同,路程与速度 v 成正比,当运动路程 s 相同时,时间(t)跟运动速度(v)成反比。(2)速度的单位: (3)路程、时间

14、计算: 计算题的类型:比值类,相遇,追及,相对速度,过桥8. 变速直线运动:表示变速直线运动的物理量平均速度平均速度只是粗略地描述某段路程或时间内快慢程度平均速度不是速度的平均,测平均速度实验。二、力和运动1. 力的概念;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1)力不能脱离物体而存在,发生力作用时,一定有物体存在。(2)有受力物体,一定有施力物体。(3)力的作用是相互的,相互作用力同时存在,同时消失,相互接触的物体不一定产生力的作用,没有接触的物体也不一定没有力的作用。2. 力的作用效果: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或使物体发生形变。改变运动状态,即物体速度大小或速度方向改变。3. 力的单位:牛顿(n)4. 力的三要

15、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力的作用效果与力的三要素有关。5. 力的图示:是严格的,力的大小要有标度,同一图上画几个力时,应使用同一标度,箭头表示力的方向,箭头不得超过线段的末端,还应将力大小标在箭头附近,力的作用点可画在重心上。6. 牛顿第一定律 定律建立,不完全是通过实验,是实验和科学推理相结合,一切物体,没有受到外力作用,总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7. 惯性:一切物体具有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不变的性质,对惯性的几种错误认识。(1)认为惯性是一种力,如“在惯性作用下”“受惯性力作用”。(2)认为运动物体有惯性,静止物体无惯性。(3)认为速度大的惯性大,速度小的惯性小。(4)认为变速运动无惯性。(5)物体由运动变为静止认为“克服了惯性”。惯性与惯性定律不同,物体惯性是不需外加条件,在任何情况下都具有的,而惯性定律有外加条件,即不受外力作用。惯性是物体属性,大小由质量决定,而惯性定律是物体在一定条件下所遵循的运动规律。8. 二力平衡、平衡力 二力平衡条件:同体、等值、反向、共线。注意区分平衡力与相互作用力物体在平衡力作用时(),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若物体处于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态,通常受平衡力。第十二章力和机械一、. 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生活休闲 > 社会民生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