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0年高级经济师国民经济管理部分讲义4

上传人:j****s 文档编号:45153038 上传时间:2018-06-15 格式:DOC 页数:10 大小:53KB
返回 下载 相关 举报
2010年高级经济师国民经济管理部分讲义4_第1页
第1页 / 共10页
2010年高级经济师国民经济管理部分讲义4_第2页
第2页 / 共10页
2010年高级经济师国民经济管理部分讲义4_第3页
第3页 / 共10页
2010年高级经济师国民经济管理部分讲义4_第4页
第4页 / 共10页
2010年高级经济师国民经济管理部分讲义4_第5页
第5页 / 共10页
点击查看更多>>
资源描述

《2010年高级经济师国民经济管理部分讲义4》由会员分享,可在线阅读,更多相关《2010年高级经济师国民经济管理部分讲义4(10页珍藏版)》请在金锄头文库上搜索。

1、八、国民经济的协调发展(一)国民经济的综合平衡国民经济综合平衡是指在整个国民经济范围内的综合平衡。它要求社会总需求及其各个重要构成部分必须同社会总生产及其相应的各个重要构成部分相平衡,要求价值平衡与实物平衡互相一致。量力而行,量入为出,是搞好综合平衡的一项基本原则。它的基本目的在于对整个国民经济的运行进行宏观经济管理,使之发展的规模、比例、效益和速度相互协调。它包括:总供求的平衡,国际收支的平衡,财政信贷的资金平衡以及主要物资平衡等。(二)城乡经济协调发展我国城乡呈现典型的二元结构特点,特别是在社会领域的二元割裂极为严重。我国城乡之间的巨大差距,不仅严重影响了社会公平,而且对于我国经济社会的持

2、续健康发展也产生了不利影响。随着城乡之间经济社会交流不断扩大,有不少制度改革使城乡二元结构有所松动。所谓城乡协调发展,并不是使农业和工业这两个不同的产业形态同质化,也不是使农村和城市两个不同的景观趋同化,而是通过调整目前不合理的法律法规和相关政策,使城乡获得平等的生存与发展权利,藉此消灭传统城乡差别,特别是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和城乡居民收入之间的巨大差距,建立城乡发展一体化、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资源产品市场化、政治生活民主化的新模式来源北京安通学校。1、当前城乡协调发展中面临的问题和矛盾我国长期形成的城乡割裂的一系列制度,有很多已经被相关法律法规固化下来,具有很强的稳定性,并持续影响着我国城乡协调

3、发展的进一步推进。(1)城乡割裂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构建城乡统一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是追求社会公平的内在要求。目前,我国的社会保障和福利制度在城乡之间差别巨大,成为是阻碍城乡协调发展的关键问题和矛盾。(2)城乡割裂的财税制度新中国成立初期,我国采取了重工业优先发展和城市优先发展的战略,并采取一系列抑农促工、强城弱乡的财税手段来保障这一战略的实施,造成我国城乡差距的迅速扩大。这种城乡严重割裂的财税体制,严重制约着城乡协调发展来源北京安通学校。(3)不对称的城乡土地制度城乡土地的不对称性,使农村无法与城市平等地分享由发展机遇带来的资源收益。一是农民土地包括宅基地的使用权收益和附着物所有权收益很难

4、流动,很大程度上限制了农民的流动。二是缺乏对农村强制征地的严格限制,而且对失地农民的补偿标准偏低。三是农村土地承包法虽然为承包农民提供了更大的交易土地的自由,但没有提供以承包权进行抵押的法律基础。四是与城市居民拥有的处分其房屋的权利相比,物权法草案对农民在处理房屋及其房屋下面的宅基地方面的权利限制的过于严格。(4)城乡有别的户籍管理制度目前,我国户籍制度对于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阻碍主要表现在以下几个方面。一是依附于户籍制度上的城乡有别的各种劳动就业、教育培训、社会保障等制度。二是户籍制度中对居民户口身份迁转的严格限制。三是城乡有别的户口管理制度削弱了户籍制度在人口信息统计方面的功能。2、推进城乡

5、协调发展的基本思路和原则要解决长期以来形成的城乡差距,关键在于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从根本上解决长期以来形成城乡之间不公平的制度因素,从根本上缩小和消除城乡差距。(1)着眼长远、逐步推进我国城乡分割,时间跨度长,城乡差异巨大,涉及人口政策、财税政策、土地政策等方方面面,很难一时全部解决。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对于我国来说将是一个长期的艰巨任务,需要逐步推进。(2)统筹考虑、重点突破造成我国城乡分割的原因很多,需要统筹考虑当前制约城乡协调发展的种种制约因素,重点解决其中的关键问题。(3)以人为本、深化改革随着城乡差距的迅速拉大,政府在提供公共服务、维护社会公平等方面出现了不少的缺位、错位现象,使得本来

6、就在经济方面处于弱势的农民在获得政府提供基本公共服务方面的难度很大。(4)探索立法、规范运作我国城乡分割不仅历史长,涉及面广,而且还通过国家立法机构和政府出台了一系列城乡有别的相关政策,这样,就通过法律法规固化了城乡有别的体制,这也是造成我国城乡之间不能协调发展的根本原因。3、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工作重点我国城乡严重割裂的二元结构通过一系列的制度安排形成后,具有巨大的稳定性和惯性,很难一时全部打破和改变。推进城乡协调发展,应着眼于突破城乡二元体制,统筹兼顾,稳步推进,重点突破,通过体制机制创新,建立健全统筹城乡发展的制度体系来源北京安通学校。(1)建立城乡均衡发展的基本公共服务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的

7、基本公共服务体系是推进城乡协调发展的根本保障。我国基本公共服务框架尚在完善之中,建立覆盖城乡的公共服务体系将是一个渐进的过程,必须分阶段进行,集中财力优先安排。义务教育体系:建立城乡均衡的义务教育体系,关键是要建立稳定的农村义务教育财政资金渠道,减少城乡之间的巨大差别。医疗卫生体系:构建城乡均衡的医疗卫生体系,要以推进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农村医疗救助制度和城市医疗保险为契机,积极推进城乡协调的医疗卫生体系建设,逐步建立全民统一的医疗卫生保险体系。养老保险体系:随着城镇养老保险由企业养老保险到区域保险再到全国统一养老保险的演变,城乡养老保险体系开始走向社会化,这为推进城乡统一的养老保险体系提供了契

8、机。(2)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体系建立城乡统一的包括金融市场、劳动力市场、土地市场等在内的要素市场体系是推进城乡协调的主体内容。建立城乡统一的要素市场体系,要清除生产要素流动壁垒,构建城乡统一大市场,实现城乡资源优化配置,创造各类市场主体平等使用生产要素的环境,包括资本、劳动力、土地、技术和信息等。金融市场:建立城乡均衡的金融市场体系,关键是要深化农村金融改革,强化农村金融体系的整体功能,适应农村多层次、多元化的金融需求来源北京安通学校。劳动力市场:城乡统一的劳动力市场就是把城乡劳动力资源开发利用作为一个整体,通盘考虑,统筹安排。制订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规划,不仅要把扩大城镇就业、降低城镇失业

9、率作为重要任务,而且要把加快农村剩余劳动力转移、实现农民充分就业作为重要目标。土地市场:我国农村与城市土地制度仍然维持着二元性,农民对土地的权利一直处于相对弱势。土地市场改革需要采取整合性方法,应该在统一与平等对待城市和农村土地这一总目标的指导下,采取稳健的步骤来整合城市和农村的土地市场、土地权利及城乡规划与管理。(3)建立切实有效的支农惠农体系我国农村和农业为了支持城市和工业发展做出了巨大贡献和牺牲,目前已进入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发展阶段。因此建立切实有效的支农惠农体系,是建设社会主义新农村的需要,有利于促进城乡协调发展。财政支农体系:要针对中国农业发展后劲严重不足的现实矛盾和薄弱环节,着力

10、强化政府财政对农业的支持力度,明确各级政府财政支农责任,努力增加预算内支农资金,使财政对农业的投入总量和比重都有较大幅度的提高。农业服务体系:加快建立并不断完善与现代农业生产相适应的农业服务体系,是促进农村发展,构建城乡协调发展的重要举措。(4)建立城乡统一的人口管理体系城乡统一的人口管理体系,并不意味着要撤销现有的户籍制度,而是要制定出没有城乡差别、能够惠及全体人民的包括平等的就业机会、居住机会、教育机会、社会保障和医疗制度的综合型社会制度。(三)环境、资源与可持续发展1、我国资源特点伴随着经济的增长,在人均资源不足的情况下,资源需求与日俱增,资源消耗高、浪费大,对外依存度不断提高,已构成了

11、对经济进一步发展的严重威胁。(1)资源人均占有量严重不足,资源供应面临较大压力。(2)资源消耗强度大,利用效率低,浪费严重。(3)重要资源对外依存度不断上升,能源安全问题突出。(4)资源价格普遍较低。一是地价低。二是水价低。我国各个城市水价普遍偏低,目前,仅为国际水价的 1/3。三是能源价低。包括煤价、油价、电价均低。四是矿产品价格低。我国矿产资源补偿费平均率为 1.18%,而外国一般为 2-8%。(五)资源市场和政策环境不健全。一方面,资源利用存在严重的自然垄断,企业代行政府职能,市场竞争不充分;另一方面,存在着政府直接干预以及政府职能“缺位”和“越位”现象。2、我国环境特点近几年,我国加大

12、了用于环境保护和治理的投资力度,环境污染治理和生态建设的步伐加快,部分城市和地区环境质量有较大改善。但环境治理的力度远远赶不上破坏的速度,生态环境总体继续恶化,环境污染状况日益严重。主要表现在:水土流失严重,沙漠化迅速扩展,草原退化加剧,森林资源锐减,生物物种加速灭绝,地下水位下降,水体污染加重,空气污染严重,固体废弃物存放量过大,垃圾包围城市,城市污染向农村蔓延。目前,西部地区水土流失面积已达 282.59 万平方公里,占我国水土流失总面积的 77%。3、资源、环境与经济社会发展的矛盾日渐突出资源和环境是促进经济社会健康发展的保证,经济社会发展必须兼顾环保要求,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当前,我

13、国经济社会的快速增长与资源大量消耗、生态环境破坏严重之间的矛盾日渐突出,而且加快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进程,保持经济持续快速增长,资源消费会更快增加。但如果继续沿袭传统模式,以资源的大量消耗实现工业化和现代化,经济社会发展是难以为继的。改革开放以来,我们用能源消费翻一番支撑了 GDP 翻两番。到 2020 年,要再实现 GDP 翻两番,即使是能源再翻一番,也很难保障其能源供给。我国钢铁、有色金属、石油石化、水泥等高耗能产业的需求量在继续增加,资源消费增长速度在加快,环境污染程度在加剧,而世界能源和矿产资源供给不但有限而且很不稳定,我国不可能依赖大量进口来弥补需求,这样必然会造成资源、环境和经济社会发

14、展之间矛盾的加大。反过来,这种资源和环境的制约作用又将会导致经济社会改革力度和成本的加大。4、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势在必行实现资源的合理利用、环境的逐步改善以及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落实科学发展观,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和发展循环经济。(1)资源的合理利用重在开源节流资源有效利用的重点是采取“开源节流”双向并举的发展策略:一是必须形成有利于节约资源的生产模式、消费模式和城市建设模式。在生产领域,推行节约型增长方式,着力构建节约型产业结构;在消费领域,大力倡导合理消费、适度消费的消费观念和消费行为;在城市建设方面,节约和集约使用土地、淡水、能源等资源,建设规范的再生资源回收利用

15、体系。二是大力推进节约降耗,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自然资源消耗。在资源开采和消耗环节,要大力提高资源综合开发和回收利用率;在废弃物和再生资源产生环节,要大力开展资源循环利用和综合利用;在社会消费环节,要大力提倡绿色消费。三是积极发展替代资源和可再生资源。要加大国内煤矿资源和东海、南海等海域石油、天然气等能源的勘探、开采力度;我国开发可再生资源和清洁能源的潜力巨大,要发展核能,鼓励利用风能、太阳能、生物质能和一些潮汐能等可再生资源。同时,要积极开展国际资源合作,充分利用国际国内两个市场、两种资源。(2)环境的改善重在控制污染、加强保护和保持生态平衡环境保护和污染防治的实施,主要包括:控制污染物排

16、放总量,加大重点河流和湖泊水污染防治力度,加强饮用水源地保护,开展流域水质污染防治,提高污水处理率;控制有毒有害工业气体排放;强化海洋污染及生态环境监测,实施污染物入海总量控制制度;优先发展公共交通,控制城市机动车尾气污染和噪声污染;逐步实行垃圾分类收集,提高垃圾无害化处理率和综合利用率等。在控制污染的过程中,需要加强环境保护法规建设和监督执法,修改完善环境保护技术标准,严格环境准入,重点检查高耗能、高耗水地区和重点行业节能、节水情况。同时,对于违规企业,要依法采取强制措施,从源头和全过程实现污染物的减量化、资源化和无害化。另外,需要积极参与区域和全球环境合作。环境保护的目的是要实现生态平衡。本着“谁开发谁保护、谁受益谁补偿”的原则,建立生态补偿机制和完善的生态环境监测与评估标准体系,强化对水源、土地、森林、草原、海洋等自然资源的生态保护,特别是保护生态脆弱区和环境资源再生敏感区。实现水资源优化配置和合理利用;坚持土地管理制度,加强耕地保护和基本农田建设;加强林地保护和森林资源建设,重点保护长江上游、黄河中上游和东北国有林区天然林资源,治理水土流失,减少风沙危害;积极落实草原承包制,加

展开阅读全文
相关资源
相关搜索

当前位置:首页 > 学术论文 > 其它学术论文

电脑版 |金锄头文库版权所有
经营许可证:蜀ICP备13022795号 | 川公网安备 51140202000112号